解读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税收政策

 这些年来,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并列的金融业务形式,成为了我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企业在发生融资租赁业务时,应当特别注意其涉税事项,尤其是在“营改增”之后,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融资租赁相关的规定!


  一、融资租赁定义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融资租赁服务,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租赁活动。


  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有形动产或者不动产租赁给承租人,合同期内租赁物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承租人有权按照残值购入租赁物,以拥有其所有权。不论出租人是否将租赁物销售给承租人,均属于融资租赁。按照标的物的不同,融资租赁服务可分为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


  融资性售后回租,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从事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企业后,从事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企业将该资产出租给承租方的业务活动。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的固定利润或者保底利润,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二、增值税


  (一)销售额确认


  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


  (1)融资租赁服务。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和车辆购置税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2)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本金),扣除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


  温馨提示:


  进行差额扣除时,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销售额不含本金,提供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属于贷款服务。


  (二)适用税率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规定,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适用税率16%,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适用税率10%,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按照“贷款服务”适用税率6%。


  (三)税收优惠


  (1)即征即退。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融资性售后回租不能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2)老合同可选择适用政策。试点纳税人根据2016年4月30日前签订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合同,在合同到期前提供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可继续按照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


  温馨提示:


  继续按照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的试点纳税人,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根据2016年4月30日前签订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合同,在合同到期前提供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可以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计算销售额:


  ①以向承租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向承租方收取的价款本金,以及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②以向承租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向承租方收取的有形动产价款本金,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开具普通发票。


  三、企业所得税


  (一)承租方的税收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七条规定: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八条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承租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租赁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规定: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二)出租方的税收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十一条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四、房产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年128号)规定:


  融资租赁的房产,由承租人自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开始日的次月起依照房产余值缴纳房产税。合同未约定开始日的,由承租人自合同签订的次月起依照房产余值缴纳房产税。


  五、契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等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82号规定:


  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承受承租人房屋、土地权属的,照章征税。对售后回租合同期满,承租人回购原房屋、土地权属的,免征契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2-19
作者:厦门税务
来源:厦门税务

解读六类情形的专票超过认证期可以认证抵扣

 问:我单位有好几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疏忽,忘记在认证期内认证了,请问超过认证期的发票能否认证?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营改增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第十条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认证或登录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进行确认,并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申请稽核比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增值税、消费税有关涉税事项办理程序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6号)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真实交易但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增值税扣税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未能按照规定期限办理认证、确认或者稽核比对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逐级上报,由省税务局认证并稽核比对后,对比对相符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允许纳税人继续抵扣其进项税额。主管税务机关核实无误后,应向上级税务机关上报,并将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情况说明、第三方证明或说明、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电子信息、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复印件逐级上报至省税务局。省税务局对上报的资料进行案头复核,并对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信息进行认证、稽核比对,对资料符合条件、稽核比对结果相符的,允许纳税人继续抵扣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所注明或计算的税额。


  客观原因包括以下六种情形:


  (一)因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


  (二)增值税扣税凭证被盗、抢,或者因邮寄丢失、误递导致逾期;


  (三)有关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业务或者检查中,扣押增值税扣税凭证,纳税人不能正常履行申报义务,或者税务机关信息系统、网络故障,未能及时处理纳税人网上认证数据等导致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


  (四)买卖双方因经济纠纷,未能及时传递增值税扣税凭证,或者纳税人变更纳税地点,注销旧户和重新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过长,导致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


  (五)由于企业办税人员伤亡、突发危重疾病或者擅自离职,未能办理交接手续,导致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总结以上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6种情形的专票,超过认证期可以认证抵扣。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不能认证抵扣。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2-19
作者:上海税务
来源:上海税务

解读需要预缴增值税的情形梳理

 一、提供建筑服务


  (一)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1.具体情形


  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根据适用的计税方法,按照2%的预征率或3%的征收率预缴增值税。


  注: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


  2.预缴税款计算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10%)×2%


  (2)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3%)×3%


  3.纳税地点


  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二)提供建筑服务取得预收款


  1.具体情形


  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取得预收款,应在收到预收款时,根据适用的计税方法,按照2%或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2.预缴税款计算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应预缴税款=(取得的预收款-支付的分包款)÷(1+10%)×2%


  (2)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预缴税款=(取得的预收款-支付的分包款)÷(1+3%)×3%


  3.纳税地点


  (1)按现行规定应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的项目,纳税人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


  (2)按现行规定无需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的项目,纳税人在机构所在地预缴增值税。


  二、不动产经营租赁


  1.具体情形


  纳税人出租的不动产其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根据适用的计税方法,按照规定的征收率或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2.预缴税款计算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应预缴税款=含税销售额÷(1+10%)×3%


  (2)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征收率预缴(除个人出租住房外):应预缴税款=含税销售额÷(1+5%)×5%


  (3)个体工商户出租住房征收率减按1.5%预缴:应预缴税款=含税销售额÷(1+5%)×1.5%


  3.纳税地点


  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三、转让不动产


  1.具体情形


  (1)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转让其取得(不含自建)的不动产,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转让其自建的不动产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或预征率预缴税款。


  (2)个体工商户转让其购买的住房,按照规定全额缴纳增值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按照规定差额缴纳增值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购买住房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注: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不适用。


  2.预缴税款计算


  (1)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预缴税款计算依据: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5%)×5%


  (2)以扣除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作为预缴税款计算依据: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1+5%)×5%


  3.纳税地点


  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四、销售房地产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1.具体情形


  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应在收到预收款时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2.预缴税款计算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应预缴税款=预收款÷(1+10%)×3%


  (2)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预缴税款=预收款÷(1+5%)×3%


  3.纳税地点


  一般纳税人应在取得预收款的次月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小规模纳税人应在取得预收款的次月纳税申报期或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1.具体情形


  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房地产老项目,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税款。


  2.预缴税款计算


  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价外费用)÷(1+10%)×3%


  3.纳税地点


  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2-19
作者:厦门税务
来源:厦门税务

解读配建保障房的涉税处理争议归集!

一、分类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强,各地政府对房企拿地均出台了新的政策,其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并移交政府成为新形势下的拿地条件之一。


  根据目前配建保障性住房的相关形式,配建保障房根据其移交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建成后无偿移交与建成后由政府低价回购;根据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地点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红线内配建保障性住房和红线外配建保障性住房。其中配建红线内的保障性住房是目前比较多的形式。


  二、不同形式下的税务处理与争议


  (一)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


  对于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的保障房,在这过程中主要有两大类观点,第一,产权并没有发生转移从而不发生相关纳税义务。第二,因为产权发生转移而涉及的各种税费。


  1.产权并未转移,不产生相关的纳税义务。


  基于这一观点的专家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签订配建保障房协议时候,一般就约定将配建保障性住房移交给政府指定的住房保障机构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机构。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所有权初始便登记在政府指定的住房保障机构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机构名下,从而配件的保障房初始所有权就不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公司只是将本不属于其拥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移交给政府指定的住房保障机构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机构,并没有产权登记变更交付的情形,也就不存在开发企业转让房产的行为,也就不会产生相关的纳税义务。


  2.产权转移而发生的税务处理。


  对于建成后无偿移交保障房的,产权发生转移,在税务处理上主要涉及不同税种间的税务处理问题,增值税如何缴纳?视同销售?若视同销售,那么视同销售的收入怎么确定?应该作为何种性质进行税务处理?另外,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成本如何扣除,视同公共配套还是土地成本?下面具体分析如下:


  (1)增值税


  观点一: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缴纳增值税。


  保障房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属于向其他单位无偿转让不动产,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处理。


  相关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附件一第十四条规定:“下列情形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二)单位或者个人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如果视同销售处理,那么销售价格按照财税[2016]36号文的规定顺序来确定。


  相关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第四十四条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价格明显偏低或者偏高且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或者发生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而无销售额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一)按照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二)按照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三)按照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谋取税收利益为主要目的,通过人为安排,减少、免除、推迟缴纳增值税税款,或者增加退还增值税税款。


  观点二:视同销售,不征收增值税。


  保障房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属于房企赠与保障房给政府,应该视同销售处理,因此,在赠与环节,根据财税[2016]36号文附件1第十四条的规定,由于保障房建设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房企该项行为属于视同销售的,但是,不征收增值税。


  相关政策依据:根据财税[2016]3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一第十四条规定:“下列情形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二)单位或者个人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观点三:不视同销售处理,作为公共配套处理。


  对于上述无偿移交给政府的保障房应该视同销售处理所依据的政策文件,有专家针对所依据的政策提出如下异议:


  关于“无偿”的界定。无偿是指一方单纯获得某种利益而无须支付任何经济代价的行为。


  目前,配建保障房大多都已经作为拿地的条件之一,那么无偿移交给政府,其面上说的是无偿,但从经济形式上看,是有偿的。因此,不应该界定其属于“无偿”移交。鉴于此,也就不属于36号文界定的“视同销售”的情形。而是建议视同“公共配套设施”来进行相关涉税处理。


  (2)土地增值税


  ①观点一: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配建保障房作为取得土地的条件,将红线内配建保障房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属于将开发产品用于换取非货币性资产的行为,应视同销售处理,按照规定确认视同销售收入。且价格按照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来确定。


  相关政策依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的规定: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其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


  1.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度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2.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


  ②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扣除项目的处理


  观点一:作为土地取得的对价,在计算土增时扣除,并可以加计。


  第一,配建红线内的保障房作为取得土地的条件,将红线内配建保障房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应视同销售处理,且视同销售的收入应作为取得土地对价的组成部分(具体可以参考银城地产税务总监傅斌先生写的文章《视同销售下的捐赠支出如何确定?),可以视同土地取得成本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扣除,并且可以加计扣除。


  第二,在红线外配建的保障房,其建设成本能否在红线内进行扣除?或者满足何种条件才能够扣除?若是扣除能否作为红线内清算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在计算增值额时加计扣除,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关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七条条例第六条所列的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具体为:


  (一)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是指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


  (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是指纳税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观点二: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计算土增时扣除,并可以加计。


  认为配建保障性住房,属于公共设施范畴,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开发房地产企业必须发生的直接费用,所以,无偿交付给政府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当作为公共设施,应当允许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扣除。


  相关政策依据:国税发[2006]187号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与清算项目配套的居委会和派出所用房、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变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按以下原则处理:


  1.建成后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


  2.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


  3.建成后有偿转让的,应计算收入,并准予扣除成本、费用。


  (3)企业所得税


  ①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配建保障房作为取得土地的条件,将红线内配建保障房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属于将开发产品用于换取非货币性资产的行为,应做视同销售处理,并且按照国税发[2009]31号文件规定来确定收入【与土地增值税有点差异】。


  政策规定:国税发[2009]31号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的规定:


  “第七条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


  (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


  (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②企业所得税对成本扣除的规定


  观点一: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房地产企业为配建保障房发生的成本支出应该作为开发成本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在红线内配建保障房是土地出让时房地产企业的拿地条件之一,因此,配建保障房的建设成本应属于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在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中归集,作为开发成本在税前扣除。


  相关政策依据:国税发[2009]3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第二十七条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如下:


  (一)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大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等。


  (4)契税的处理


  配建保障房作为土地出让的条件之一,因此配建保障房的建设成本应计入拿地成本中,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按照建设成本金额补缴契税。由于地区间征管口径存在差别,应咨询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具体的缴纳方式。


  相关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的规定:


  “第九条条例所称成交价格,是指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价格。包括承受者应交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二)建成后低价移交政府


  保障性住房建成后由政府部门回购,回购的价款通常已经在房企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由政府部门按照约定向房企支付回购价款,该价款通常大幅低于市场价格。


  观点一:正常缴纳增值税,价格无需调整。


  按照正常的开发商销售房产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可,而对于部分人认为政府收购的低价可能存在被调整的风险。由于政府回购保障房的价格在拿地时已经确定,且一般会在合同中明确体现,因此我们认为,政府按照合同约定低价回购保障房,不属于“价格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视为存在合理理由,不再对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价格进行调整。


  相关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


  第四十四条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价格明显偏低或者偏高且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或者发生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而无销售额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第九条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


  观点二:不用缴纳增值税。


  开发商根据配建协议的要求建立的住房,项目完成后,政府支付相当于建设成本的价格,相当于开发商先行替政府垫资建设,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向政府销售不动产,因此并没有发生应税行为,从而不应该缴纳增值税。


  相关政策依据:国税发[2009]3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


  第十八条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8
作者:陆苗苗
来源:智慧源地产财税

解读再说再生资源回收的发票难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与税收管理关联度很高,也是税收管理难点。破解再生资源回收面临的税收难题,探索出助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税企双方共同努力。


  目前,废旧物资回收散户(投售人)—大型资源回收企业—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三方构成资源利用链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从众多的城乡居民个人、流动商贩、个体从业者手中购买再生资源,这种回收方式占国内回收大部分,收购者多为零散流动人员,自己也开不出发票。二是从产废企业购买再生资源,但产废企业销售再生资源时,出于其他利益考虑,往往不按规定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再生资源行业回收特殊性导致很难从源头建立起行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体系。


  同时,大型钢厂等资源利用企业要求回收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不进行交易;而散户又不愿意到税务机关为回收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见,从散户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这一环,增值税链条是断裂的。由于正当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权利未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际上承担了散户应当缴纳的增值税,表现在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税负较高。


  由于很难取得散户提供的税务发票,现在行业惯例是以自制凭证代替和相关付款凭据、出入库单等非发票单据入账税前扣除。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规定,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向收购大户、打包站、分拣站等具有规模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废旧物资,属于应取得发票增值税征税对象,应该以税务发票作为合法税前扣除凭证。随着今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日期临近,如何处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税前扣除凭证已成为税企双方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存在的税收问题,笔者建议,可借鉴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为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代开专用发票的思路,由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试点代开再生资源回收小规模纳税人发票,延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解决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难以取得进项发票的问题,特别是税前扣除凭证问题。具体设想如下:


  ——代开再生资源回收小规模纳税人(投售人)专用发票企业标准:具有较大规模的经营场地和仓储能力并经相关部门认定、稳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业务、销售对象全部为大型利废生产企业(如工信部列名钢铁企业、上市公司等)、具有证明购销业务真实性的内部控制流程,具备资金流、发票流、物流等信息可跟踪备查记录业务信息平台。经省级税务机关确定认可。


  ——再生资源回收小规模纳税人(投售人)向试点代开企业销售废旧物资,需要开具专用发票的,可就近向税务机关自行申请代开专用发票,也可以委托试点企业代开专用发票。


  ——再生资源回收小规模纳税人(投售人)可以自行也可以委托代开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税务机关和试点企业签订代开协议,试点代开企业承诺其承担法律责任。


  ——试点企业仅限于为向自己销售货物小规模纳税人(投售人)代开,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作为企业所得税合法的税前扣除凭证。试点企业使用自有专用发票开票系统,按照3%的征收率代开专用发票,并在发票备注栏注明投售人及货物信息,同时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税率代扣相应所得税。


  ——试点企业代开的专用发票,相关栏次内容应与试点企业记录的交易、资金、物流等信息一致。试点企业记录的交易、资金、物流等相关信息应统一存储,以备核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7
作者:余斌
来源:中国税务报

解读资管产品管理人是二位一体的增值税纳税人

中国财税浪子提醒:资管产品管理人是二位一体的增值税纳税人,但是其承担方式并不一样


  按照财税[2017]56号文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资管产品管理人运营资管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资管产品运营过程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取得的资管产品运营业务收入,无论是否支付给投资人或者管理人、托管人,都需要在其运营环节按照3%的征收率采用简易计税方法缴纳增值税。


  1、资管产品运营环节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的管理人为纳税人。有人将资管产品的增值税称为穿透征税,这个是不对的。资管产品的增值税不是穿透,而是采取分段式,将投资者投资于资管产品以及资管产品募集的资金再行投放出去(运营环节)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考虑。如果真的搞穿透,就应该穿透资管产品直接根据底层资产的收益情况来对资管产品的委托人(投资人)征收增值税,这一点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在资管产品运营环节,由于资管产品对外投资依据信托原理,是以受托人也就是管理人名义进行的,因此将管理人确定为运营环节应税行为纳税人并无不妥。但由于资管产品财产(受托财产)毕竟独立于管理人自己的固有财产,因此管理人依法将资管产品需要承担的税款从资管产品财产中予以提取,并按照法定程序以自己名义缴纳给国家。我国信托发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除因下列情形之一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一)设立信托前债权人已对该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并依法行使该权利的;(二)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所产生债务,债权人要求清偿该债务的;(三)信托财产本身应担负的税款;(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结合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信托财产本身应担负的税款。这是指基于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或处分或其他信托事务的处理所产生的税款债务。这些税款应以信托财产缴纳,为追缴这类税款,可以对信托财产强制执行。


  2、对于支付给投资人的投资收益,由投资人自行判断是否缴纳增值税。相关税收政策并没有赋予管理人对投资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的扣缴义务。通常情况下投资人从资管产品取得的收益如果界定为非保本收入无需缴纳增值税。如果界定为保本收入,则需要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3、对于从资管产品财产中支付给资管产品管理人的信托报酬、管理费等,属于管理人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按照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对于支付给资金托管机构的托管费用,同样也按照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支付的律师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得审计、验资等费用需要,由取得收入的主体按照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依法缴纳增值税。实务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容易将收入主体取得的这些收入当作资管产品运营环节发生应税行为,而却套用财税[2017]56号文的简易计税政策。其实这些收入只是与资管产品运营环节有关,其收入不归属于资管产品财产,并不适用简易计税。而应根据收入主体的身份去确定其应该适用一般计税或者简易计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7
作者:骏哥
来源:中国财税浪子

解读剖析专用发票“善意取得”

在上期文章(《“已证实虚开通知单”争议解析》)介绍的中铝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诉江苏省宝应县国家税务局一案中,第三人宝应税局稽查局提出如下观点:“该局对原告做出的税务处理决定,系其依据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取得的证据依法独立作出的,并非被告出具《协查函》的必然结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之规定,如果原告是善意受票人且能够重新从销售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的,其所在地税务机关应依法准予其抵扣进项税款。……”言下之意,协查函导致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如果受票方是善意的,可以重新取得有效发票抵扣税款。


  “善意取得”是怎么回事?本来是一个常见的老问题,辨析难度也不大,但在实践中仍然有各种不符合文件规定和税收实践的错误认识,本文尝试予以澄清。


  所谓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在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购货方不知道取得的发票系销售方非法取得,其主观为善意且无过错。其概念首次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以下简称187号文)中提出。文件规定:“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但应按有关法规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归纳一下,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四个条件:一是购销双方有真实交易;二是销售方开具的是其所在省级地区的专用发票;三是全部发票票面信息与实际相符;四是无证据表明购货方对销售方非法获得专用发票的事实知情。根据该文件,同时符合四个条件的善意受票方不按逃税处理,但要追缴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金。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举例说明:


  案例1:2001年5月,山东省S公司从本省T公司处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10份。该公司与山西省B公司发生了一笔销售业务后,以本公司的名义将上述购买来的发票开具给B公司。经查,无证据表明B公司对S公司非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知情。


  将本案与187号文所设定的条件对照:(1)B公司、S公司存在真实的货物交易;(2)S公司开具了所在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专用发票记载的销售方名称、交易内容等全部票面信息与实际相符;(4)对S公司非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无证据表明B公司对此知情。就此而言,B公司的行为完全契合187号文,为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依照该规定,B公司不以逃税处理,但已被抵扣的进项税金要被追缴。


  结论:符合187号文规定条件,可以适用。


  具备一定税收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上述场景只可能发生在手工开票时代。发票的真假辨别,要靠类似人民币辨别技术类似。曾几何时,税务局查办虚开案件,需要请发票印刷厂的防伪技术人员协助。所以,如果案例中的S公司买的是本省的真发票,B公司不可能辨别出来,所以有了善意取得的问题。


  时间来到了2012年,税务系统建设了增值税发票控防伪税控系统,以往通过购买、借用、伪造等非法手段取得发票的违法行为在防伪税控系统的监控下无处遁形。由于信息技术的管控,自己开具买别人的发票,受票方根本通不过验证。在此背景下,案例1中的旧式“善意取得”场景很难重演。但新型的善意取得又粉墨登场了。在此,我们继续以案说法,以便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


  案例2:2012年5月,S公司(小规模纳税人)以T公司(一般纳税人)的名义与B公司进行交易。T公司从税务机关合法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在S公司的要求下,以自己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B公司,并获得S公司支付的价税合计6%的开票手续费。T公司向税务机关全额申报开具的发票金额。资金流方面,B公司将货款支付给T公司,而T公司扣除事先约定的开票手续费后,将余额转付S公司。经查,无证据表明B公司对S公司让T公司为自己代开专用发票的事项知情。T、S、B公司同在一个省。


  将案例2与187号文对照,我们可以归纳如下:(1)S公司与B公司有真实交易;(2)S公司使用的是所在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专用发票记载的业务内容全部与实际相符,但开票主体是名义销售方T公司,不是实际销售方S公司;(4)无证据表明B公司对S公司找T公司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事实知情。


  目前,有关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大多与案例2情形相似,那么,案例2作为具体案件的小前提,是否与187号文规定的大前提相契合,从而适用187号文有关善意取得的规定呢?


  通过与187号文相对照,可以发现,案例4虽符合第一、第二、第四个条件,却不符合第三个条件关于销售方名称与实际相符的要求。在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一个问题:187号文中所表述的“销售方”所指为何?


  在案例2中,不难发现,该案中有两个销售方:一是名义销售方,开票方,T公司;二是实际销售方,S公司。那么,187号文所描述的“销售方”究竟指的是名义销售方T公司,还是实际销售方S公司呢?


  通过认真分析,本文认为,此处的销售方应该指的是实际销售方。理由是:第一,如果开票方就是销售方,销售开票,天经地义,就不是虚开,也就无所谓“善意取得”了。第二,文件称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为非法获得,而名义销售方的发票是从税务机关合法领取的,不符合此表述,因此销售方只能是实际销售方。第三,文件规定,如果购货方能够从销售方处重新取得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购货方可凭此发票抵扣进项税金。而名义销售方第一次开具的发票就是从税控系统开具的有效发票。如果两次开具的发票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要求购货方先转出进项税金,然后重新取得一样的专用发票再抵扣呢?对此的合理解释只有一个:此处销售方指的是实际销售方。就此而言,187号文要求实际销售方以自己名义开具合法、有效发票后,购货方可以继续抵扣进项税金。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案例2虽符合187号文的第一、二、四个条件,但其中的“销售方”与发票上的销售方不一致,不符合第三个条件“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的要件。但从187号文的适用条件来看,关于四个条件的表述用的是“且”,即必须同时符合才能适用。显然,案例2并不符合187号文,不属于该文件规定的“善意取得”。而实践中能符合187号文第三个条件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所以有人认为,“世间已无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意义上的善意取得了”。


  可以发现,面对大量的诸如案例2的情形,用187号文来对其进行调整将出现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而这种错误认识并不鲜见,近的有本文开头案例中的第三人宝应税局稽查局在诉讼中提出的观点,远的有2016年上市公司三钢闵光因为善意取得虚开专用发票被责令补税。现阶段所谓的“善意取得”,根本没有任何法律文件作支撑,全是人们心中的意念之物,好比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的新衣”。因为,法律的“三段论”,是一个基本逻辑论证技能,大家扣扣字眼,都可以得出结论。但出于各种原因,好多人默默地选择继续适用187号文。


  那对这种情况,不适用187号文,那适用什么?难道继续用134号、182号,定性偷税吗?


  当然不是。答案在39号公告和人民法院的一系列经典判决中,小郭说税关于虚开的系列文章也做过众多论述。请自行参考。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6
作者:明税
来源:明税

解读增值税降税率各行业效应分析

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重磅减税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但是,与增值税税率降低相关的,还有几个问题,值的朋友们持续关注。


一、新税率何时开始实施?


因为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降税措施,所以具体政策的落地,还需要经过财税部门发文予以具体贯彻落实。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的部署,自2018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增值税税率原适用17%降为16%,原适用11%降为10%。


由于降低税率在贯彻执行层面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问题,所以,预计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4月1日开始实行,最迟不会超过2019年5月1日。


二、降税率是覆盖全部行业还是部分行业?


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为“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所以,目前适用16%增值税税率的行业,全部降为13%;目前适用10%增值税税率的行业,全部降为9%。目前适用6%的行业保持不变,依然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


对目前适用6%税率的行业,会“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具体会出台哪些增长加税收抵扣的配套措施,值得期待。


三、对不同行业的税收影响有几何?


(一)农副产品种养殖业


农产品种、养殖业,对自产初级农产品的销售,属于增值税的免税范围。增值税税率从10%降低为9%,几乎不会对该行业的增值税产生影响。


但是对于下游购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行业,能够抵扣的进项税从购进金额的10%,降低为购进金额的9%,所以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将减少1%的税率水平。


如果购进农产品,生产销售适用13%税率的产品,并符合进项加计扣除的条件,可以加计扣除2%的特殊政策是否予以保留,还要等财税部门的具体文件规定。


假设A农业种植公司,2019年5月销售自产的水果109万元,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万元。(假设2019年5月适用新税率)


A公司5月份销项税额109÷(1+9%)×9%=9万元


应纳税额=9-2=7万元


因为A公司享受增值税免税,所以对A公司不产生影响。


(二)制造业


假设B食品加工公司,2019年6月购进A农业种植公司的水果109万元,加工成果汁罐头等食品对外销售,实现不含税销售160万元。


B公司6月销项税额160×13%=20.8万元;进项税额9万元。


如果继续允许加计扣除2%,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为9+2=11万元。


如果不允许加计扣除2%,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为9万元。


1.如果继续允许加计扣除2%,应纳税额=20.8-11=9.8万元,税负率为9.8/160=6.125%


2.如果不允许加计扣除2%,应纳税额=20.8-9=11.8万元,税负率为7.375%


原税率下:销项税额=160×16%=25.6万元,


进项税额=109÷(1+10%)×10%=9.9万元


加计扣除2%=109÷(1+10%)×2%=1.98万元


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9.9+1.98=11.88万元


应纳税额=25.6-11.98=13.72万元,税负率为8.575%


降税率影响结果:


1.如果继续允许加计扣除2%,少缴增值税13.72-9.8=3.92万元,税负率下降8.575-6.125=2.45个百分。


2.如果不允许加计扣除2%,少缴增值税13.72-11.8=1.92万元,税负率下降8.575-7.375=1.2个百分点。


(三)商业零售业


假设C商业零售超市,7月从B公司购进不含税金额160万元的果汁罐头等食品,实现不含税销售额180万元。并取得B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C公司销项税额180×13%=23.4万元,进项税额20.8万元。


应纳税额=23.4-20.8=2.6万元,税负率=2.6/200=1.3%。


原税率下:销项税额=180×16%=28.8万元,进项税额=160×16%=25.6万元,应纳税额=28.8-25.6=3.2万元,税负率=3.2/200=1.6%


 降税率影响结果:少缴税额3.2-2.6=0.8万元,税负率下降1.6-1.3=0.3个百分点。


(四)建筑安装业


假设D建筑公司2019年5月完工某项目,实现不含税销售额110万元,其中发生人工支出30万元,材料支出70万元。其中材料支出中有10万元无法取得进项发票抵扣进项,有20万元能够取得3%增值税专用发票,有40万元能够取得13%增值税专用发票。


D公司2019年6月销项税额=110×9%=9.9万元


进项税额=20×3%+40×13%=0.6+5.2=5.8万元


应纳税额=9.9-5.8=4.1万元,税负率3.73%。


原税率下:


D公司2019年6月销项税额=110×10%=11万元


进项税额=20×3%+40×16%=0.6+6.4=7万元


应纳税额=11-7=4万元,税负率3.64%。


降税率影响结果:多缴增值税0.1万元,税负率上升0.09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开发业


假设E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某商品房项目,将建安工程承包给D公司。在其他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假设商品房销售不含税500万元,土地成本200万元,一般计税项目。


销项税额=(500-200)×9%=27万元,进项税额=9.9万元,应纳税额=17.1万元,税负率3.42%。


原税率下:


销项税额=(500-200)×10%=30万元,进项税额=11万元,应纳税额=19万元,税负率3.8%


降税率影响结果:少缴税额=1.9万元,税负率下降0.38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业


假设F运输公司2019年5月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其中可以取得进项抵扣的有修理费2万元,取得进项税额0.26万元;成品油30万元,取得进项税额3.9万元。


销项税额=100×9%=9万元,进项税额0.26+3.9=4.16万元,应纳税额=9-4.16=4.84万元,税负率4.84%。


原税率下:销项税额=100×10%=10万元,进项税额=进项税额0.32+4.8=5.12万元,应纳税额=10-5.12=4.88万元,税负率4.88%。


降税率影响结果:少缴税额=4.88-4.84=0.04万元,税负率下降0.04个百分点。


特别说明:以上测算结果仅限于理论条件和特定的假设条件下,具体对各行业或各纳税人的影响数据,要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来计算,仅供参考。


四、增值税税率调整何时实现“三档并两档”?


今年的两会将税率调整到13%、9%和6%三档,离两档增值税税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按照目前的调整进度,预期明年会实现两档税率的落地。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6
作者:阿莲姐姐
来源:莲税观

解读生活服务业“增加增值税抵扣”政策分析

在李总理的两会报告中,除了提到将16%、10%增值税税率降为13%、9%以外,还提到“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事实上,如果6%税率保持不变,而其他两档税率降低,则对于适用6%税率的服务业来说,由于其进项相应的减少,如果价格不变,将可能使其增值税税负增加,因此,李总理政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的描述。


  那么,该如何增加服务业增值税抵扣呢?


  可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扩大服务业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如用于增值税免税、简易计税、个人消费的相应进项允许服务业抵扣。


  第二种是对服务业工资等非增值税进项按一定比例,允许服务业企业抵扣。


  第三种是对服务业购进的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允许凭票加计抵扣。


  很显然,第一种方法不符合增值税原理,而且会大大混乱现有增值税法规体系,并且,也无法使所有服务业企业都能降低税负,因此,其可行性不高。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大大降低服务业企业增值税税负,但由于工资人工不利于监管,容易出现征管漏洞,因此可行性也不高。


  第三种方法,在过去农产品抵扣中,已经有过先例,再实施有前例可参考,同时,由于是通过对购进的原材料、固定资产等采用加计抵扣,实际上将其纳入了增值税发票体系,可以有效的进行征管;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多购多扣,少购少扣,也符合促生产、提活力的目标。


  所以,可以大概预测,对于服务业,最大可能就是对购进的固定资产、原材料等采用加计抵扣的政策。


  关于加计的幅度,由于原来的16%降为13%,10%降为9%,最大可能是按2%进行加计。比如企业购进100万固定资产,进项为100*13%=13万,加计2%,加计为100*2%=2万元。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6
作者:hechenhd
来源:税律郑大世

解读为何只减增值税不减所得税

3月5日,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对增值税16%税率降低至13%,10%降至9%。由于上述税率下降,适用6%税率纳税人取得进项税额将减少,为了保证税负只减不降,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借此机会,谈谈我对中国税制结构性改革的看法。


  一、发达国家税改趋势


  从世界税制的演进趋势来看,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是降低所得税税率,提高或维持货劳税税率,扩大增值税在筹集财政收入中的作用。这也非常容易理解:企业所得税是对经济利润的课税,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分配方式,其中的资本、技术分得了绝大多数利润,而这两者恰恰是流动性最高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灵活配置,再加上国际避税,引发了各国之间的所得税竞争,降低所得税税率,就好比我国部分地区的税收洼地。而货劳税,尤其是增值税,在普遍的消费地课征下,税收收入是无法转移至其他国家的,且纳税人税负痛感低(未计入利润表),通过发票制度易于管理,征管成本低,税收中性强,经济效率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征增值税,越来越多的国家维持甚至提高增值税税率。


  二、为何减增值税而非企业所得税


  既然增值税在全球范围如此受青睐,为何我国却“逆全球化”,降增值税而非企业所得税呢?社会也曾多次呼吁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但只见税收优惠出台,法定税率却纹丝不动。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我国经济是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资本逆差巨大,外国依托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我国获取了巨额的经济利润。如果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意味着我国对外国资本课征的税收将减少,而这很难通过提高对外支付股息红利利息的预提所得税税率来弥补,因为我国与各国签署的税收协定几乎均将预提所得税税率限制在10%以内,其中不乏条件免税条款(如新加坡)。因此,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最大的受益主体,不是中国人民,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外国资本。


  中国选择降低增值税税率的考虑,一方面增值税是主体税种,效果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增值税的降低最能让利于消费者,例如之前17%降低16%,发改委即发文要求对成品油油价作相应调整,即在行政管制下,增值税减免的实惠全部让给了消费者。这对于提振内需有帮助。但几个点的差异,对提振内需影响确实有限,何况减免优惠没有政府价格管制下,也很可能绝大部分由企业享受。内需问题的根源,更多的在于收入水平、消费文化和储蓄文化。


  三、其他路径选择


  个人认为,增值税是筹集财政收入的最佳税种,否则增值税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各国政府青睐,因此中国不应将减税的重心集中于增值税,而应维持现有税率(当前税率在国际上也主流水平),为其他税种的简并和优化提供空间,对保留税种的不合理之处尽快调整,尤其是避免重复征税。重复征税违背了最基本的量能课税原则,最影响税制的群众基础,典型如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个税问题、公司通过合伙企业投资公司取得股息免税问题,只有不征、免税的唯一答案。再如印花税借款合同计税依据是借款金额,3年期借款一次签和分三年签,税负相差3倍,违反税法设计的基本原理。


  增值税方面,目前过于复杂,免税、简易计税、差额征税、加计抵扣、计算抵扣、即征即退,层出不穷,有损增值税税收中性,加大了征管难度,带来套利空间。增值税的特色是抵扣机制,目前税制下通过筹划,一方虽然多交税,但交易双方合计税负减少的情形很普遍,双方协商谈判如何分配而已,探讨个体税负率水平缺乏意义。当然,当前增值税也对企业的税务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他税种方面,可以取消印花税,印花税所谓提升纳税遵从水平,实际意义有限,在普遍的核定征收下,成了货劳税。即使查账征收,“合同”概念在实务中亦被作无限制的扩大理解,税收法定主义成了空话。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进行整合,按公允价作计税依据,对个人持有3套住房以上住房取消现有免税优惠,强化个人持有商业地产的房产税征管。取消从租计征,经济效率差。


  个税方面,同步降低股息税率、降低综合所得、生产经营所得最高边际税率,保证个人投资公司取得股息的综合税率与取得生产经营所得最高边际税率相同。明确将个人投资资管产品取得收入纳入征税范围,辅以年免税额优惠。


  重新定位社保功能,重基础保障,轻强制储蓄。降低社保费费率,公司缴费和个人缴费均设置最高基数限额但严格征管,包括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由于很多行业人员流动性高,简化社保登记程序,将短期用工也纳入征管对象。实际上社保费的征收,对企业雇佣人力是存在歧视的,企业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以替代人力投入,反而节约社保费支出,这对企业吸收就业是不利的。


  提高特定消费品消费税税率,尤其是大额的奢侈消费品,如豪车豪宅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完善土地增值税,全国范围内统一政策口径,合理税制,取消不合理条款,如清算项目划分过细,乃至采取累积清算制度。


  所谓税收法定,最实在的不是立法程序有无经人大会通过,不是名称是法还是暂行条例,而是,关乎多大能力交多少税,即平等对待、量能课税、税制有效。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6
作者:高鹏话税
来源:高鹏话税

解读信托运营环节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中国财税浪子提醒:资管产品(信托计划)运营环节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适用增值税的一般规定


  举例来说,在信托计划运营期间,信托计划向委托人募集的资金按照合同约定放款给融资人,借款周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息一次。融资人作为借款方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本期应在2019年6月30日支付第一期贷款利息1000万元,但实际只支付了应付利息的20%,也就是只有200万元。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收入方应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息日期(结息日)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合同约定的结息日(6月30日),无论利息是否实际收取,都要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因此信托计划管理人应按照全部1000万元计算缴纳增值税,适用3%简易征收率。


  上例第一笔利息,此前已经按照上一自然段中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确认了增值税纳税义务。但是借款人由于总总原因,第一笔利息一直没有支付到账。2019年12月31日,应收第二笔利息到期,但此前第一笔利息已经逾期超过90天(实际逾期时间更长),那么信托运营环节是否要对第二笔利息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呢?


  由于信托计划的管理人是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信托计划应向借款人收取的逾期利息,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附件三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在第一笔逾期利息已经满了90天的情况下,第二笔利息属于第一笔利息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可以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时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


  我们再将举例稍微复杂化一些!假设信托公司经过税务备案,可以适用该项优惠政策。此时,信托公司将信托计划募集的资金全部借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借款期限是2年(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年利率12%。每月利息在当月20日收取)。2018年1-12月的利息全部如期正常收取,这12笔利息均不属于逾期利息。但自2019年后该房地产公司开始出现财务困难,在这样的艰难当中,2019年1、2、3这三个月均正常收取利息,这三笔利息也不属于逾期利息。2019年4月20日的利息未能如期收取,信托公司仍按照现行政策缴纳增值税,由于没有回款资金,信托公司用固有财产垫付了4月20日这笔应收未收利息(也是第一笔逾期利息)对应的增值税及其附加;2019年5月20日和6月20日也的利息未能如期收取,信托公司也是同样处理。这里的5月和6月的应收未收利息属于第二笔、第三笔逾期利息。


  2019年7月20日的这笔利息,也同样没有收到利息,该笔利息属于第四笔逾期利息。此时,距离第一笔或者第一次利息逾期(4月20日那笔)已经满90天,那么7月20日的这笔未收利息可以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如果其后的利息(8月20日、9月20日等)也没有收到,可以进行同样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实务中对于财税[2016]36号文附件3中逾期90天的政策理解并不统一。有的税务机关认为,逾期90天的规定仅适用于逾期利息款项对应的罚息,在分期收取利息的情况下,90天必须每一笔利息单独计算。这里的单独计算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进行以下补充:前面的举例中,4月20日、5月20日、6月20日的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逾期利息均为收取,然后我们以4月20日第一笔利息为参照物,推算出第四笔未收利息(7月20日)的那笔与4月20日的第一笔利息相差超过90天,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第四笔利息可以暂不纳税。持不同意见的税务机关认为,不能以第一笔利息为参照物,第四笔利息在7月20日那天仍然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的一般规定确认纳税义务,不能适用90天的特殊规则,只有7月20日逾期利息自身衍生出来的复利罚息才可以适用90天规则。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每笔利息本身均需要缴纳增值税,90天的政策就基本不起作用了。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6
作者:骏哥
来源:中国财税浪子

解读从减免税审批到备查的转变谈纳税人的风险管控

前几年,政府开始简政放权,税务机关开始“放管服”,税收优惠政策也从审批逐渐调整为备案管理,到了2017年,企业所得税全部优惠连备案都不用了,采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

 

2019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操作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10号),文件中对税收优惠的管理方式就是备查。笔者提醒您关注,该文件里的优惠不仅有企业所得税,还有增值税。

 

那么审批、备案和备查,有什么区别呢?

 

请允许我举个例子,描述一下享受优惠时纳税人三种方式下对税务局想说的话。

 

审批:我想享受税收减免,行不行?

 

备案:哎,那谁,我要享受减免,给你说下啊!

 

备查:这个业务可以减免,我在申报时候填进去。

 

那么这些变化对纳税人到底有什么影响?请看我的例子,税务机关接受申请材料后的受理过程。

 

审批:我得认真看看审批材料符合文件要求不,再看看企业业务跟文件相符不。

 

备案:他要享受,报过来的资料准确,我已经按规定接收了。

 

备查:我(税务机关)不知道,不知情。

 

那么这几种方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是变大还是变小了呢?

 

在审批方式下,财务人员初步判断情况,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如果不符合要求,不允许享受或重新报资料,风险较低。

 

在备案方式下,财务人员基本判断情况,报税务机关备案,税务机关只审查书面材料符合即受理,是对财务人员判断情况的确认,后续如果变化了,也要主动报税务机关再次确认,如财务人员判断不准备,在税务机关确认时即会予以驳回,风险一般。

 

在备查方式下,要求财务人员准确判断企业经营行为是符合政策法规所说的情况,并具体实施,不再经过税务机关的任何程序。如果判断不够准确,企业未享受或者未享受正确的税收优惠,更或者错误的享受了税收优惠,这些风险都由企业自行承担。

 

面对风险该如何把控?

 

当前税务机关不断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文件不断下发,这要求财务人员要及时获取相关知识,还要有及时理解掌握税收知识的技能,更关键的是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来判断能否享受。只有清晰明了的掌握了该技能,才能在享受税收优惠时合理管控企业风险。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6
作者:李进
来源:正和税参

解读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热点问题工作参考指引

问1:对于创投企业的认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05号)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基金)的有关规定中“第三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创业投资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未上市创业企业普通股或者依法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权益的股权投资基金。根据目前中基协的业务类型定义,细分为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类FOF基金,实操中,上述投资阶段的划分有重叠的地方。请问在中基协备案成“股权投资基金”,如符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令第39号)或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05号)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基金)的有关规定,是否仍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还是说一定得备案成产品类型为“创业投资基金”?


  答:备案为“创投基金”“股权基金”暂时都可以去备案,后续总局如有细则和新的公告涉及口径问题,再做调整。


  问2:基金管理人(合伙制)作为基金的GP以及多层嵌套基金是否适用8号文?


  答:合伙制基金管理人不适用;多层嵌套基金看具体情况。


  问3:基金有项目满足初创型科技型企业条件的,是否可以延后备案?


  答:投资满两2年的年度终了三个月内


  问4:对于创投基金享受投资初创型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描述,2018年55号文与2019年8号文之间有冲突,该以哪个文为准确定具体可抵扣金额?


  答:两个文件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讨论。


  问5:对于选择整体核算的,自然人合伙人在多处取得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在别处有工资薪金所得的,合伙企业在为LP纳税申报时都扣除了6万元/年的该如何调整?


  答:自然人合伙人应当在次年的3月31日前完成汇总申报(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C表))。


  问6:如果创投企业选择按20%单一投资基金核算,支付给GP的超额分配20%不可在税前扣除,但是GP收到这20%的超额分配扔需纳税,这一部分是不是双重征税了?


  答:按照目前的规定的确涉及重复征税的问题,会向总局反应。


  问7:基金目前已经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是否可以选择2019年不备案,默认为选择整体核算,2020年时再备案为单一投资基金?


  答:目前先这样办理,具体看系统开发的情况。(税局相关业务处室和系统开发人员交流反馈下)


  问8:如果基金先选择单一投资基金纳税,三年后变更为整体纳税,那前三年累计的亏损在变更后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


  问9:如果选择单一投资基金纳税,“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还需要申报吗?


  答:暂时还是需要申报,系统后期如何调整待定。


  问10:如果选择单一投资基金纳税,账户产生的利息收入如何交税?


  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申报。


  问11:对于合伙人每月从合伙企业取得的“工资”该如何纳税?


  答:合伙人在合伙企业发工资的,不能按工资薪金所得申报,如果合伙企业选择单一基金核算的则应该按照8号文的规定申报,如果选择整体核算的,则应申报生产经营所得。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4
作者:深圳市基金协会
来源:深圳市基金协会

解读新个税法下的“其他所得”,合法还是不合法?

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删除了原个税法第二条第十一项:“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应该说,这一变化是顺应了“税收法定原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然而,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一个文件,却让“其他所得”这个已经被法律删除的名词却以一种奇怪的身份继续保留,让人唏嘘不已。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有效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目录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77号)的附件第19项、第50项、第56项、第82项,分别保留了涉及“其他所得”的四个文件,继续有效和执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是那四个文件: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三条第一款:“对于个人因任职单位缴纳有关保险费用而取得的无赔款优待收人,按照“其他所得”应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8号)第三条:“除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情形以外,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他人的,受赠人因无偿受赠房屋取得的受赠所得,按照“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二条第一项和第二项:“(1)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2)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4、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第一条第二项第三小项第二段:“对个人达到规定条件时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入“其他所得”项目。”


  在原个税法下,一共有十一项“其他所得”,这十一项“其他所得”目前是废止还是继续有效,税务总局没有进行明确。这次以“继续有效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为由,明确上述四个文件继续有效,让人产生了如下疑问?


  1、如果税总只是认为这四个文件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而“其他所得”的内容仍然待定,应该进行明确。在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这四个文件中的五项“其他所得”继续有效,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


  2、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法》中没有“其他所得”这个项目,自然也没有规定“其他所得”的税率是多少。在上述个别文件中,虽然也提到了“其他所得”应该执行的税率,但在个人所得税已经立法的背景下,税率只能由法律来进行规范,财税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是没有这个权限的。


  3、在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其他所得”在法律上已经没有名分了,然而税总却仍认定它继续存在,那以什么身份呢?


  很尴尬,不是吗?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4
作者:正和智酷
来源:正和税参

解读三年以上应付未付款项,是否应作为收入?

 本问题摘自2019年2月28日举行的天津市税务局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在线访谈。


  7、企业三年以上应付未付款项,是否应作为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黄橡文】企业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应作为其他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以下为中国财税浪子的分析


  【中国财税浪子】有人认为,看了这篇问答后,满三年就必须转入所得。我认为,这是我们曲解了黄橡文副处长的本意。这个回答并非要求你应付款项满三年就必须转入应纳税所得额。只是强调只有确实无法偿付的情况下,才作为其他收入课征企业所得税。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确实是将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列做其他收入的,而其他收入最终应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提问人所说的三年以上,并不等同于黄橡文副处长在回答中所称的无法支付。


  第一、确实无法偿付是一个质的结果,而满三年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不是所有的量的改变都会引起质变。只有达到足够多的量的积累,才可以引起质的改变。因此单纯以年度长短来判断应收账款是否无法偿付,本身并不必然合理。


  第二、满三年未必就超过了诉讼时效。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虽然该笔债务届满三年,但是可能期间权利人已经提出向债务人提出偿还要求或者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等,导致时效中断。再退一步,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也不必然意味着债务的消亡。


  第三、满三年并不等于款项确实无法偿付。确实无法偿付的判断主体首先应当是当事人企业,但能否偿付需要收到诸多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至少不能一满三年就认为款项无法支付。


  第四、确实无法偿付应当和企业的财务处理挂钩。比如企业经内部程序判断款项无法偿付,将其转作营业外收入、资本公积金或者其他收益。我们无需纠结企业财务处理的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这个时候既然当事人做出了无法偿付的意思表示,可以确定该笔应付款项在当年转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处理。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4
作者:骏哥
来源:中国财税浪子

解读部分地区明确:劳务报酬代开发票,不再预征个税

劳务报酬代开发票不预征个税


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1号 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关于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划重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现就黑龙江省辖区内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对自然人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代开发票的,在代开发票环节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其个人所得税由扣缴义务人依照《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预扣预缴(或代扣代缴)和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代开发票单位在开具发票时,应在发票备注栏内统一注明“个人所得税由支付方依法预扣预缴(或代扣代缴)”。


  对自然人纳税人取得除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外需要代开发票的,仍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


  二、对未办理税务登记证件,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的自然人纳税人,在申请开具发票时,对其取得的经营所得,统一按开具发票金额(不含增值税)的1.3%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由纳税人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四、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本公告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关于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的自然人纳税人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7年第1号)同时废止。


  政策一出,便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小编发现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关心: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省份也明确了这一好政策!都是怎么规定的!


02 好几个省都已明文规定


  劳务报酬代开发票不再预征个税了


  一、广西:3月1日起劳务报酬代开发票不预征个税


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4号 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关于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现就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区内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应税所得项目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其个人所得税由扣缴义务人依照《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公布)规定预扣预缴(或代扣代缴)和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代开发票单位在开具发票时,应在发票备注栏内统一注明“个人所得税由支付方依法预扣预缴(或代扣代缴)。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处理。个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由纳税人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二、本公告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9号)第三条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


2019年2月1日


  二、湖南:2月1日起劳务报酬代开发票也不管个税


湘税发[2019]1号 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通知


  文件第四条:


  四、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


  (十)进一步优化“线上银税互动”平台。持续加强“线上银税互动”平台建设,深化税务、银行信息互通,积极支持有贷款需求的纳税人通过“线上银税互动”平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自主申请贷款。


  (十一)进一步规范纳税人申请代开发票环节税费征收规定。除代开货运发票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统一按开票金额的1.5%预征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4号)外,2019年2月1日起,个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在申请代开发票环节,税务机关只对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5个税费种征收相应税费,其他税费种由纳税人按有关规定自行申报缴纳。


  目前,小编了解到的就是上述3个省了,黑龙江、广西、湖南,希望好政策能普及到各地!如果日后小编发现了其它省有类似政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在文末,小编再补给大家一些和劳务报酬相关的知识点!都是很实用的,一起划重点,学习!


03  劳务报酬财税处理及热点问题答疑


  一、劳务报酬财税处理


  1、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2、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将和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中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3、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应当按相关方法(具体方法等政策)按月或按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4、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如属于需要办理汇算清缴,应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5、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6、劳务报酬属于外部劳务服务,个人向单位提供劳务服务,属于增值税范畴,应开具普通发票。


  对方为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其支出以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


  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判断标准是个人从事应税项目经营业务的销售额不超过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的起征点。


  二、劳务报酬热点问题答疑


  一)临时工工资属于“劳务报酬”还是“工资”?


  《国家税务总局个税改革后如何申报88个问题》明确:


  (1)按月正常发放工资的,“是否雇员”选择“是”,填写正常工资薪金报表;


  (2)不按月发放工资或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否雇员”选择“否”,填写劳务报酬报表。


  这是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主要区分口径。既然如此,所谓临时工“工资”,其实属于劳务报酬,应当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019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一并作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劳务报酬到底列表还是凭发票入账?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学习一下


  问:公司根据合同需要外聘专家并一次性支付给专家的个人的劳务报酬(有代扣代缴个税),我司可否列表支出专家劳务报酬?还是需要发票入账?如需发票,如何开具?需要交纳哪些税费?


  请看以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纳税人发生的支出如取得合法凭证及符合上述要求的,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没有取得合法凭证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则不可扣除。涉及需具体判断的事项请向主管税务机关进一步咨询。


  二、有关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请您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或向相关会计部门进行咨询。


  三、您的提问不够清晰,如您指的是个人提供劳务,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1024号)的规定,申请代开发票的范围与对象:申请代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凭有关证明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一)凡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并开具与其经营业务范围相应的普通发票。但在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服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以及税法规定的其他商事活动(餐饮、娱乐业除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1.纳税人虽已领购发票,但临时取得超出领购发票使用范围或者超过领用发票开具限额以外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


  2.被税务机关依法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的纳税人,取得经营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


  3.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纳税人来本辖区临时从事经营活动的,原则上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登记,领取发票自行开具;确因业务量小、开票频度低的,可以申请经营地税务机关代开。


  (二)正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取得税务登记证件期间发生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为其代开发票。


  (三)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的单位和个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在补办税务登记手续后,对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取得税务登记证件期间发生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为其代开发票。


  (四)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临时取得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为其代开发票。因此,若符合上述规定的个人,可向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具体所需资料如下:


  1.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提交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2.《代开增值税发票缴纳税款申报单》。


  四、根据《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通知》(粤财法〔2011〕109号)的规定,我省增值税起征点自2011年11月1日起统一调整为: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500元。


  此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局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及税款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8号)规定,经国、地税局协商,可由国税局为地税局代征有关税费。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现行规定需由主管国税局为其代开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发票)的,主管国税局应当在代开发票并征收增值税(除销售免税货物外)的同时,代地税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因此,如个人(自然人)提供劳务达到上述增值税起征点的,应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征收率为3%,并由国税局代地税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率问题,以及个人是否还需在地税缴纳其它税种的问题,请向地税部门进行咨询。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3
作者:税来税往
来源:税来税往

解读如何认定公司股东是否完成了出资义务?(最高法院)

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认缴出资的义务,但不能因出资程序瑕疵而否认足额完成出资义务的事实


  裁判要旨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如股东未将出资存入准备设立的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而是由股东代公司直接支付了竞买保证金等款项,属于出资程序瑕疵,但不应因此而否认股东足额完成出资义务的事实。


  案情简介


  一、2003年10月,多元拍卖行与起重公司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起重公司竞买银起集团公司破产资产。竞买保证金3000万元由起重公司法定代表人高峰民交纳。后起重公司出具说明,该3000万元系由宋迎武等九人以起重公司名义竞拍银起集团破产财产所交纳。


  二、2003年12月17日,某会计师事务所作出《验资报告》,银起公司已收到宋迎武等9人缴纳的注册资本30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其中《验资报告》附件二《验资事项说明》载明“各股东投入资产系2003年10月28日各股东以壹亿柒仟叁佰万元人民币共同出资通过公开拍卖程序,竞拍取得的宁夏银起集团有限公司破产资产,并按照拍卖成交确认书在15日内向拍卖人支付拍卖成交价款叁仟万元人民币(将竞拍保证金转为成交付款额)”。


  三、2004年1月2日,银起公司由宋迎武等9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验资报告》及附件二在工商登记档案中备案。


  四、银起公司成立后,接收了宁夏银起集团名下的土地使用权、厂房、机器设备等破产资产,承接了购买破产财产的相应义务。


  五、在银起公司成立三年后,因竞拍银起集团的12300万元收购资金未全部到位,银起集团清算组收回破产财产。


  六、葛章春系银起公司的债权人,其起诉要求银起公司九名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七、本案一审新乡中院支持了葛章春的诉讼请求,二审河南高院改判驳回葛章春的诉讼请求。葛章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


  裁判要点


  最高人民法院未予支持葛章春的诉讼请求,原因在于认定宋迎武等股东已实际足额履行了出资义务。


  本案中,虽然宋迎武等股东未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将3000万元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银起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程序存有一定瑕疵。但其所竞买的宁夏银起集团的破产财产已转为银起公司的资产,应认定宋迎武等股东已实际足额履行了出资义务。在宋迎武等股东足额履行出资义务、宁夏银起集团破产财产已成为银起公司资产后,银起公司就该资产的经营管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故在银起公司成立三年后,因竞拍宁夏银起集团的12300万元收购资金未全部到位,宁夏银起集团清算组收回破产财产,属于银起公司的经营风险,与宋迎武等股东的出资无关。


  实务经验总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避免未来发生类似败诉,提出如下建议:


  1、在公司设立前,股东如代公司支付保证金等款项,应首先明确该笔资金的性质属于出资还是借款。如希望该笔资金认定为出资,应当先将资金转至公司账户完成出资,再从公司账户付出。虽然根据本判决,股东直接代公司支付保证金也被最高法院认定完成了出资义务,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与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有所出入,属于出资程序瑕疵,极易引起争议,因此还是要避免这种不规范的出资方式。


  2、对于股东是否完成了出资义务的问题,最高法院采取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因此不会仅因为出资程序瑕疵而否认股东足额完成出资义务的事实。虽然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股东出资是认缴制,公司法不要求强制进行验资。但是,对于本案这样出资程序较为复杂、所涉主体较多的情况,建议出资后及时办理验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将有助于化解后续可能产生的出资争议。


  相关法律规定


  《公司法》


  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第十三条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未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以下为该案在法院审理阶段,判决书中“本院认为”就该问题的论述:


  本院认为,葛章春提出案涉3000万元拍卖保证金不能作为银起公司的注册资本,宋迎武等股东没有履行出资义务的申请再审理由不能成立。


  第一,根据已查明的事实,2003年10月27日,宁夏多元拍卖行出具收据收到宁夏起重公司法定代表人高峰民拍卖保证金3000万元。2003年10月28日,宁夏多元拍卖行与宁夏起重公司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后宁夏起重公司出具说明,该3000万元保证金系由宋迎武等九名股东以宁夏起重公司名义竞拍宁夏银起集团破产财产所缴纳。2003年12月4日,五洲会计师事务所向宁夏多元拍卖行发函询证,宁夏多元拍卖行回复其收到3000万元款项,该款已依据《拍卖委托合同》的规定转至宁夏银起集团清算组。2003年12月17日,五洲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宁五洲验字〔2003〕第165号《验资报告》,显示截至该日止,银起公司已收到高峰民及宋迎武等8人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30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其中《验资报告》附件二《验资事项说明》载明“各股东投入资产系2003年10月28日各股东以壹亿柒仟叁佰万元人民币共同出资通过公开拍卖程序,竞拍取得的宁夏银起集团有限公司破产资产,并按照拍卖成交确认书在15日内向拍卖人支付拍卖成交价款叁仟万元人民币(将竞拍保证金转为成交付款额)”。2004年1月2日,银起公司由宋迎武等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验资报告》及附件二在工商登记档案中备案。银起公司成立后,接收了宁夏银起集团名下的土地使用权、厂房、机器设备等破产资产,承接了购买破产财产的相应义务。上述事实表明,在银起公司设立期间,宋迎武等股东筹集3000万元缴纳了拍卖保证金,所竞买的宁夏银起集团的破产财产已转为银起公司的资产,应认定宋迎武等股东已实际足额履行了出资义务。


  第二,虽然宋迎武等股东未严格按照公司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将3000万元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银起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程序存有一定瑕疵。但公司法的该条规定重点应是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不能因为出资程序瑕疵而否认宋迎武等股东已经足额完成出资义务的事实。在宋迎武等股东足额履行出资义务、宁夏银起集团破产财产已成为银起公司资产后,银起公司就该资产的经营管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故在银起公司成立三年后,因竞拍宁夏银起集团的12300万元收购资金未全部到位,宁夏银起集团清算组收回破产财产,属于银起公司的经营风险,与宋迎武等股东的出资无关。至于葛章春提出五洲会计师事务所伪造证据、虚假验资,二审判决是受贿后的枉法裁判等主张,缺乏事实依据。


  案件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葛章春、宋迎武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民事裁定书[(2017)最高法民申3082号]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2
作者:唐青林
来源:法客帝国

解读“不复存在”的临时工的个税、社保问题

最近一篇关于临时工的文章,被财税圈“疯传”,为避免更多的误解或曲解,似乎到了必须说一说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一、财税规定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第一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即:会计准则角度的职工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劳务用工合同人员等。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即: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3、小结


  综上,财税法角度看,临时工工资也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范畴!


  二、临时工的大致历程


  1、临时工与长期工对应


  经查询,最早的政府文件,可以追溯至1962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使用临时职工的暂行规定》(国劳周字327号)(已失效)。其第一条规定,凡是临时性的工作,如临时搬运,临时修建,货物临时加工、翻晒,临时增加生产任务和基本建设中的部分壮工活等,应当使用临时职工;季节性的工作,如晒盐、制糖、制茶、扎花和烧取暖锅炉等,除少数长年需用的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以外,也应当使用临时职工。对于临时职工,应当是有生产任务时招用来厂(场)生产,无生产任务时辞退离厂(场),都不得转为长期职工。由此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临时工是一个与长期工(即所谓的正式工)相对应的概念,大致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更早时期)。


  2、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用工形式,由企业根据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需要确定,可以招用五年以上的长期工、一年至五年的短期工和定期轮换工。不论采取哪一种用工形式,都应当按照本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招用一年以内的临时工、季节工,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第三条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与所在企业原固定工人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招用临时工,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2)临时工是当时与固定工人并行的劳动合同制工人中的一种。


  3、法律上取消临时工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临时工的问题的请示》的复函(1996年11月7日)规定,《劳动法》施行(1995年1月1日起)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如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社会保险,使其享有有关的福利待遇,但在劳动合同期限上可以有所区别。由此可知:1)法律上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2)临时性岗位用工只是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有所区别而已。


  三、财税法规定有误吗?


  2006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都有关于临时工的提法,和《劳动法》的精神有悖吗?我的看法是:尊重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前者延续1992年版《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说法,而后者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说法。须知:在临时工称谓上,《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并不禁止使用,劳动部办公厅提出“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市场经济时代下劳动者一律平等的法治精神。法律意义上的临时工已经不复存在,但实务中大家还是会沿用这些“过去意义上”的概念的。所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和相关财税文件中才有关于临时工的相关规定。总结一句话:因为法无禁止,所以财税法文件中才有关于临时工的相关规定。


  四、临时工成立劳务关系吗?


  鉴于实务中,因为临时工已无法律定义,临时工这一概念逐渐被人用烂了(好事与临时工无关,坏事基本都是临时工干的,具体案例自己脑补吧)。如果还沿用此前的临时工概念,结合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借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招用临时工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既然是签订劳动合同,就会成立劳动关系,不会成立劳务关系。成立劳动关系,当然就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了,进一步印证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的准确性。至于临时工是否需要缴纳社保的问题,既然成立劳动关系,依照《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就顺理成章了。在此,不再解释了!


  五、总结


  1、临时工这个概念,在法律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不复存在。


  2、如一定要这个概念,招用临时工时,记得和他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保。


  3、临时工工资需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可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2
作者:刘金涛
来源:税屋

解读“三代”手续费学习要点

2019年2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联合颁布《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财行〔2019〕11号),对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的“三代”问题做出进一步规范。针对文件颁布之初大家的几点困惑,笔者做出如下整理。


  “三代”法律依据及其内涵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依据是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的规定,委托代征规定依据是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


  代扣代缴是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支付款项时,代税务机关从支付给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的收入中扣留并向税务机关解缴的行为。


  代收代缴是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收取款项时,代税务机关向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并向税务机关缴纳的行为。


  委托代征是出于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要求,按照双方自愿、简便征收、强化管理、依法委托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的行为。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手续费支付比例和限额


  (一)代扣代缴


  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代扣代缴税款有两层含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没有明确规定手续费比例的,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扣税款的2%支付手续费,且支付给单个扣缴义务人年度最高限额70万元,超过限额部分不予支付;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手续费比例的,按规定比例执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版)》相关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个税法当中的扣缴义务人取得扣缴税款的手续费,按规定比例执行,不受最高限额限制(单个扣缴义务人)。个税法当中的工资薪金平时由扣缴义务人采用“预扣预缴”方式,汇算清缴并入综合所得由纳税人申报完成——个税法当中的工资薪金“预扣预缴”是代扣代缴的另一种形式,是该阶段扣缴义务人支付工资薪金款项时,代税务机关从支付给负有纳税义务的雇员收入中扣留并向税务机关解缴的。


  (二)代收代缴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代收代缴车辆车船税,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收税款的3%支付手续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代收代缴委托加工消费税,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收税款的2%支付手续费。委托受托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的,不得支付代收手续费。关联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确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代收代缴其他税款,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收税款的2%支付手续费。


  (三)委托代征


  税务机关委托交通运输部门海事管理机构代征船舶车船税,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征税款的5%支付手续费。


  税务机关委托代征人代征车辆购置税,税务机关按每辆车支付15元手续费。


  税务机关委托证券交易所或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征证券交易印花税,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征税款的0.03%支付代征手续费,且支付给单个代征人年度最高限额1000万元,超过限额部分不予支付。委托有关单位代售印花税票按不超过代售金额5%支付手续费。


  税务机关委托邮政部门代征税款,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征税款的3%支付手续费。


  税务机关委托代征人代征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等税收以及委托代征人代征其他零星分散、异地缴纳的税收,税务机关按不超过代征税款的5%支付手续费。


  温馨提醒


  代扣、代收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人应于每年3月30日前,向税务机关提交上一年度“三代”税款手续费申请相关资料,因“三代”单位或个人自身原因,未及时提交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上一年度“三代”税款手续费。各级税务机关应严格审核“三代”税款手续费申请情况,并以此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依据。代扣、代收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人在年度内扣缴义务终止或代征关系终止的,应在终止后3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提交手续费申请资料,由税务机关办理手续费清算。


  “三代”手续费增值税争议


  对于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取得的手续费是否征收增值税,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主张征收增值税,按照营改增的经纪代理服务项目征收,适用税率为6%。理由是,营改增后的经纪代理服务中没有明确列举税款扣缴行为,存在“等”的情形,不属于正列举范畴,可以包括其他相应情形。取得扣缴手续费,说明扣缴行为属于有偿的代理行为,可以纳入经纪代理服务范畴。


  二是主张不征收增值税,开具零税率增值税发票。理由是:代扣代缴属于一种法定义务,是非经营性活动,无论是否有报酬,扣缴义务人都必须履行,取得的手续费是带有奖励性质的财政拨款。实务当中,不少省份对扣缴义务人取得该项手续费征收增值税。


  笔者观点


  扣缴人义务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是法定义务,且没有选择余地,该行为不具有独立经济活动属性;扣缴义务人未依法履行扣缴义务的,会受到《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处罚,对该法定义务取得收入征收增值税有些不妥。


  委托代征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很不一样:依据双方自愿、简便征收、强化管理、依法委托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是双方互利行为,是契约关系的彰显;作为一种合约关系,扣缴人取得委托代征的手续费理所应当征收增值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2
作者:郭琪燕
来源:雁言税语

解读企业发生"免费更换",更换货物是否需要确认收入?

 一、业务案例


  我公司对外销售一批电器材料,客户收货后发现部分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我公司将用同款电器材料进行更换,同时,原客户已收存在质量问题的电器材料,公司也不再收回。


  那么,重新更换的部分,是否需要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二、政策依据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一条第(五)项规定,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文第二条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三、节税解析


  如果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退货,应当分情况进行处理:


  1.如果未确认收入的产品发生退回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当然,如果产品属于消耗型的,不需要收回,则:


  借:销售费用


  贷:发出商品


  2.如果已确认收入的产品发生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按退回产品的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当然,如果产品属于消耗型的,不需要收回,则:


  借:销售费用


  贷:主营业务成本


  同样道理,产品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进行免费维修消耗的材料或免费更换的配件,保修期内免费保修业务是作为销售合同的一部分,有关收入实质已经在销售时获得,发生维修或更换时,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均不需要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19-03-02
作者:昌尧讲税
来源:昌尧讲税
1... 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 181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