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财监字[1995]46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部派出机构和当地国税局在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财政部令第83号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二批]的决定,本法规全文废止。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各地国家税务局在履行各自职责过程中,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对于强化中央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管工作,整顿财税秩序,严肃财税法纪,促进队伍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为此,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市(地)办事组(以下简称财政部派出机构),在制定对有关单位就地解缴中央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情况的监督检查计划时,可事先向当地国税局了解情况,选准监督检查重点,提高监督检查成效;各地国税局可针对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发现的突出问题,随时向财政部派出机构提出监督检查建议。对某些重大事项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财政部派出机构可与当地国税局共同开展监督检查,共同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财政部派出机构在开展中央预算收入对帐和中央预算收入解缴、退付情况的监督检查过程中,需由当地国税局提供有关资料的,有关国税局应积极提供;各国税局需财政部派出机构提供中央企业有关情况的,有关派出机构应积极提供。

  三、财政部派出机构对有关单位就地入库的中央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解缴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查出被监督检查单位违反财税法规,不计、少计收入和多列支出等问题,应补缴税款及应处以罚款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财政部派出机构对有关单位就地解缴中央预算收入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原则上安排在税务机关对该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进行,以核查上一年度的问题为主。

  (二)财政部派出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查出纳税人违反财税法规,应补缴税款及应处以罚款的,由该派出机构依法作出《财政监督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以下简称处理决定),通知被查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按税务机关规定的该项收入的原缴款方式补缴入库(缴款书上注明“专员办”查补字样),同时将处理决定抄送被监督检查单位所在地国税局;纳税人对监督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提出异议的,在作出处理决定前可听取当地国税局的意见。

  (三)纳税人对财政部派出机构的处理决定提出的行政复议事宜,由财政部派出机构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受理。

  四、财政部派出机构和各地国税局在工作中要加强协作配合,相互监督。财政部派出机构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当地国税局越权减免税款、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违反规定多退税款的,应书面通知该局限期依法补征税款;情节严重的,应向其上一级国税局反映,抄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各地国税局发现财政部派出机构超越财政部授权批准有关单位办理财务列支等事宜,减少应缴财政收入或损害国家权益的,国税局有权通知该派出机构纠正原错误批复,依法向纳税人补征税款,并报告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

  五、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08-22
文号:财监字[1995]46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5]16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培训中心、长春税务学院:

  为使税务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在税务系统廉政建设和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工作中的作用,现将《税务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抄送:沈阳、哈尔滨、长春、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中纪委、监察部办公厅、法规室、纪检监察二室、监察综合室


税务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拓宽监督渠道,完善和扩大社会监督网络,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改进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税务系统的勤政廉政建设,纠正部门不正之风,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邀监察员的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二)关心税收工作,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威望与知名度和政策水平;

  (三)能够实事求是,公正廉洁,联系群众。

  第三条 特邀监察员的职责:

  (一)了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以及社会的呼声与群众的意见,及时向聘任机关反映。

  (二)向社会宣传税务部门的廉政纪律。

  (三)配合税务机关对有关工作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第四条 特邀监察员的聘请范围:本人自愿应聘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三资、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代表,社会团体代表及民主人士。

  第五条 特邀监察员的聘请方式:特邀监察员由县以上税务机关聘请,要事先征得被聘人员所在单位及被聘人员的同意,或者经由群众团体推选,每一级税务机关聘请的对象一般不超过20人。聘书由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发。

  第六条 特邀监察员的联系制度:特邀监察员的工作统一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领导下开展。与特邀监察员的工作联系等活动,具体由聘请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主要采取信函或登门走访等方式,每季至少与他们联系一次,听取他们对税风税纪的反映,通报税务廉政工作的动态。每年召集一至二次特邀监察员座谈会,总结交流年度工作经验,了解他们对税务机关廉政建设和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七条 对特邀监察员的要求:

  (一)特邀监察员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二)特邀监察员定期或不定期向聘任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情况,提供信息。

  (三)特邀监察员在进行工作和行使职责时,要遵守保密法规。

  第八条 特邀监察员不脱离其所在工作岗位,工资、奖金、福利等由所在单位负责。

  在参加税务机关组织的工作时,可根据有关法规给予补贴。对履行特邀监察员职责成绩突出、勇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的特邀监察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对于打击报复特邀监察员的,由税务机关会同有关单位按照有关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对于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特邀监察员应当予以解聘。

  第十条 特邀监察员任期一般为两年,到期自动解聘,也可以续聘;连续聘任一般不超过两届。

  第十一条 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为县(含县)市、区级以上的税务机关。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08-28
文号:国税发[1995]16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5]16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欠税统计进一步做好清理欠税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今年以来,全国企业欠税(指计划口径的工商税收,下同)逐月增加.据"税收快报"统计,截止到7月底全国企业欠税余额达197亿元,而实际欠税额远不止此数。巨额欠税已成为当前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为了进一步摸清欠税底数,全面掌握重点企业欠税情况,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现就加强欠税统计上报和进一步做好清理企业欠税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欠税的统计上报工作,不得有意少报、瞒报欠税。一要加强欠税统计的基础工作,实行纳税户全面申报制度,以真实反映企业税款征收、欠缴情况,防止漏报、瞒报欠税问题发生。二要统一企业欠税统计口径。企业欠税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法规在纳税期限内应缴纳而月末尚未缴纳的税款。即,企业期末欠税余额等于期初欠税余额加本期企业申报应缴税金减本期企业实际开票缴库税金。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的欠税也应统计在企业欠税中。"税收快报"和"欠税统计月报表"均按统一口径统计上报企业欠税数。

  二、要掌握欠税大户的税款缴库和欠税清理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今年内对欠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欠税上报制度。即自10月份报送9月份欠税起,上报本地区欠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户数和欠税余额,对欠税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要逐户上报(上报表式附后)。报送时间为每月7、8日,报送方式为传真。传真电话号码,(010)3263497。

  三、下大力量抓好清理企业欠税工作。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法规,对欠税企业坚决依法加收滞纳金,从根本上消除企业欠税有利的思想。另一方面各级税务机关要对欠税滞纳金制度、税款延期缴纳的审批管理制度等税收征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严肃税收法纪,将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准确的征收入库。与此同时,各地税务机关要对欠税大户进行重点督察管理,继续推行建立税款过渡帐户、制定清欠计划等行之有效的清欠措施,年底前务必把今年新增欠税全部清缴入库,并尽可能压缩一部分上年陈欠。

  附:1995年月欠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欠税情况统计表(略)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08-28
文号:国税发[1995]163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6]15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征管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 国税发[2009]7号,本文第三条自2009年2月2日起失效。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第四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有利于各级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正确理解增值税的有关规定,税务机关严格执行税法和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现就各地提出的有关增值税征管问题明确如下:

一、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包括纳税人自己或代其他部门)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和逾期包装物押金,应视为含税收入,在征税时换算成不含税收入并入销售额计征增值税。

二、对福利企业未按规定进行申报,事后被税务机关查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得按“即征即退”办法退还给企业。

三、对商业企业采取以物易物、以货抵债、以物投资方式交易的,收货单位可以凭以物易物、以货抵债、以物投资书面合同以及与之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输费用普通发票,确定进项税额,报经税务征收机关批准予以抵扣。[条款失效:此条于2009年2月2日起失效]

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和销售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管道运输费用,可以根据套印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运费金额,按10%计算进项税额抵扣。[条款失效:此条于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五、免税货物恢复征税后,其免税期间外购的货物,一律不得作为当期进项税额抵扣。恢复征税后收到的该项货物免税期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从当期进项税额中剔除。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六年九月九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6-09-09
文号:国税发[1996]155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5]16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培训中心、长春税务学院:

  为了加强税务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廉政建设,现将《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抄送: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中纪委办公厅、法规室、纪检监察二室、监察综合室


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广大税务工作人员的执法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和《税务监察暂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执法监察是税务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税务监察暂行法规》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在本级税务机关和上级税务监察机构的领导下进行,税务监察机构依照本办法进行税务执法监察,独立行使职权,不受税务机关其他职能机构及个人的干预。

  第四条 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重调查研究,坚持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与改进工作和教育防范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范围

  第五条 各级税务监察机构按“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分别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下列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

  (一)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政策的行为;

  (二)执行财经制度的行为;

  (三)执行廉政制度的行为;

  (四)执行人事制度的行为;

  (五)与税收工作有关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遇有特殊情况,上级税务监察机构可以直接监督检查下级税务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事项。

  第三章 实施

  第六条 税务监察机构根据税务监察工作年度计划,拟定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实施方案。

  第七条 实施方案,报局领导批准后实施。重大的监督检查活动报上级税务监察机构备案。

  第八条 税务监察机构可采用独立的、联合的或参与其他部门等方式进行执法监察。

  第九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进行税务执法监察时,应当事先或者同时发出《监察通知书》通知被检查单位或者有关人员。《监察通知书》应当写明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名称、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间。

  第十条 税务执法监察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

  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地检查能够证明被检查单位或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的有关材料,并对检查情况做书面记录,由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 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线索材料应当依据《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的有关法规办理。

  第十三条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遇有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人和事,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监督检查因素的,应当回避。

  税务监察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在局主管领导或者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决定,其他检查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税务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监督检查人员应正常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执法监察中,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有关部门或者专门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 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必须写出书面的检查报告。

  第四章 处理

  第十六条 税务监察机构要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监察建议书》,上报局领导批准后,送达被检查单位或者被检查人员所在单位并转交本人。

  第十七条 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收到《监察建议书》次日起十五日内,应当将采纳情况报告作出监察建议的税务监察机构。

  第十八条 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应在收到《监察建议书》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建议的税务监察机构提出,税务监察机构应当在受理后次日起十五日内给以回复。对回复仍有异议的,由税务监察机构提请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处理,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应在受理次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 监察建议在争议处理期间,仍继续执行。

  第二十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执法监察中,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要记入税务干部监察档案,并按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成册,归档保存。

  第二十一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税务执法监察中,对发现的廉洁勤政、依法治税的先进典型,应当建议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税务执法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在执法监察中有《税务监察暂行法规》第三十八条中行为之一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按有关法规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

  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税务监察人员违反本办法,有《税务监察暂行法规》第三十九条中行为之一的,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据情节,按照有关法规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

  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08-28
文号:国税发[1995]16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发[1996]37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

 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     

一、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为引导和调控文化事业的发展,从199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已开征的不重复征收)。     

(一)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的营业税时一并征收。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后全额上缴中央金库。地方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缴入省级金库。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中央和省级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二、鼓励对文化事业的捐赠     为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纳税人通过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组织对下列文化事业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一)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和京剧团及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     

(二)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捐赠。     

(三)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     

三、继续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继续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一)“九五”期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的规定》((94)财税字第89号)中规定的7类出版物、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销售出版物的增值税,继续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厂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按宣传文化企业上年上缴所得税的实际入库数列支出预算,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要继续在预算中安排部分专项经费,纳入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财税优惠政策如因税制调整而停止执行,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预算方式相应解决宣传文化单位由此产生的经费问题。     

(二)适当增加“万里边境文化长廊”补助经费。在民族事业费和边境建设费中安排一定数量扶持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有关地方政府也应逐步增加对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投入。     

四、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制度     为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增强调控能力、保证重点需要、规范资金管理,中央和省级要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     专项资金的来源为财政预算资金和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的收费等预算外资金。财政部门要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征收预算外资金。目前,要重点完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出版发展专项资金”制度。     专项资金是财政资金,要按照有关财政法规的要求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保证专项专用,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检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6-09-05
文号:国发[1996]3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6]14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失效提示:

1.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废止和部分条款废止的税务部门规章目录的决定》,废止第八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自2016年5月29日起停止执行。

2.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部分税务部门规章的决定,本法规第十四条中“地方税务局”修改为“税务局”,并改为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我局制定了《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抄送: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附件: 


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条款失效]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广告中提供名义、形象或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劳务并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受托从事广告制作的单位和广告发布者,均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个人所得税有关事宜。

  本办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本办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本办法所称受托从事广告制作的单位,是指受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委托而从事广告设计、制作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本办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 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及劳务并取得所得的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直接向上述个人支付所得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受托从事广告制作的单位和广告发布者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扣缴人)。

  第四条 扣缴人应当在每项广告制作前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广告中名义、形象及劳务提供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及国籍)、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电话号码以及支付报酬的标准和支付形式等情况。双方订立书面合同(协议)的,应同时将合同(协议)副本报送上述税务机关。

  广告发布者应当定期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当期发布广告的数量及其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名单。

  第五条 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纳税。

  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视其情况分别按照税法规定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应税项目计算纳税。

  扣缴人的本单位人员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取得的由本单位支付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纳税。

  第六条 纳税人以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以外的其他形式取得所得,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其所得的形式和价值,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据以征税。

  对于不能准确提供或划分个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及劳务而取得的所得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支付总额等实际情况,参照同类广告活动名义、形象及其他劳务提供者的所得标准,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据以征税。

  第七条 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每参与一项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所取得的所得为一次;稿酬所得以在图书、报刊上发布一项广告时使用其作品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提供一项特许权在一项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使用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上述所得,采取分笔支付的,应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算纳税。

  第八条[条款失效]扣缴人向纳税人支付所得的同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的规定代扣代缴税款,并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如实填写和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 分笔取得一次所得和扣缴人应扣未扣或少扣税款以及没有扣缴人的纳税人,应当于取得所得的月度终了后7日内,向扣缴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第十条 扣缴人和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第十一条[条款失效]扣缴人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税务机关应令其限期补报,并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未补报的,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条款失效]扣缴人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区别情况,按照《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第十一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6年9月1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6-08-29
文号:国税发[1996]148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5]17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监察案件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使税务监察案件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案件审理质量,提高办案效率,根据《税务监察暂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审理工作是税务监察机构对调查终结的违纪案件所进行的审核和处理工作,是案件查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案件审理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审理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以准绳。

  第四条 审理案件按处理违纪案件批准权限的法规,分级负责。

  第五条 有关审理案件人员的回避,按照《税务监察暂行法规》第三十条法规执行。

  第六条 案件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七条 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

  (一)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在监察机构内部配备专、兼职审理人员,负责审理工作。

  (二)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案件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主管监察工作的局长(纪检组长)、监察机构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组成。案件审理委员会是所在局党组领导下的内部审理案件的组织,负责对行政违纪案件进行审议并提出审理意见。

  第八条 案件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

  (一)审理本级税务监察机构立案调查并需给予政纪处分的案件;

  (二)审理下级税务监察机构报请本级监察机构审批的违纪案件;

  (三)审理下级税务监察机构查办的有重大影响的违纪案件;

  (四)监察机构负责人认为需要审理的其他案件。

  第九条 案件审理工作内容:

  (一)案件审理,必须将违纪事实审议清楚,包括违纪的人员、时间、地点、经过、手段、后果等。如发现事实不清,经批准后,由调查人员补充调查,或由审理人员直接进行补充调查,直至事实查清,责任分明。

  (二)审理人员对案件调查人员所收集的全部证据要进行分析、鉴别、去伪存真。必须要有足以证明违纪事实的直接证据或充分的间接证据。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不确凿的,不能认定;证据充分、确凿的,即使犯错误的人拒不承认,也要认定。

  (三)审理调查人员所提出定性意见,要以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法规等为依据。

  (四)审理调查人员所提出的处理意见与违纪程度是否相适应,引用法规条款是否准确无误。既不能处理过重,又不能姑息迁就。对于处理意见不恰当的应当更正。

  (五)对每个违纪案件的处理,必须按照法规的程序办理,手续不完备的,应当补办。

  第十条 送审案件必须具备以下材料:

  (一)《立案审批表》及立案的原始依据:

  (二)调查报告;

  (三)主要证据材料;

  (四)本人检查材料;

  (五)本人对见面材料的意见及组织对本人意见的说明;

  (六)送审报告。

  第十一条 案件审理程序:

  (一)案件受理。案件审理要按照本办法法规的职责范围,实行分级审理,各负其责。

  审理人员在接到审理的案件时,首先要填写《案件审理登记表》,办理交接手续。然后审理送审案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的补办后再受理。

  (二)指定承办人。送审案件受理后应当及时指定承办人。承办人须由两人共同组成,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须由两人以上进行审理。

  (三)审理。承办人对送审材料首先按照“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认真进行书面审核,必要时可采取书面审理与当面审理相结合的方针,找有关人员核实情况,如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有关人员责任不明或有漏查的重要违纪事实等,经监察机构领导同意,退回送审人员或送审单位补充调查(补充调查提纲由承办人拟定),或由承办人直接进行调查。

  送审人员或者单位不同意补充调查时,可以提交监察机构负责人裁定。

  (四)集体审议。承办人员经过认真审理后,由监察机关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承办人汇报案情和审理意见,进行讨论,然后由承办人员根据集体讨论意见,写出审理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违纪者的基本情况,违纪事实,本人态度,调查组成或呈报单位的定性处理意见,以及审理后的意见。

  (五)提交审理委员会。审理部门经过审理,下列违纪案件应当提交审理委员会:

  1.重要、复杂的案件;

  2.审理与调查意见不一致的案件;

  3.审理人员认为需要提交审理委员会审议的案件。

  (六)审理委员会经过审议,可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1.同意审理的意见;

  2.改变审理的意见;

  3.要求重新审理。

  第十二条 对送审的案件,一般应在一个月内审结。重大、复杂的案件,可延长一个月。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09-17
文号:国税发[1995]17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发[1995]26号 国务院关于开展1995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1994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财政、国税、地税、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经济领域中各种违法违纪的行为仍很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单位和个人乘财税价格改革之机,巧立名目,偷税骗税,哄抬物价,侵占和截留国家财政收入等。严重干扰了改革的顺利实施,危害了国家和群众利益,破坏了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查处和纠正。为此,国务院决定,1995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指导思想。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税价格监督管理的要求,大检查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肃依法查处各种偷税骗税、越权减免税、截留国家财政收入、乱涨价、乱收费等违法违纪的行为,切实防止国有财产流失,确保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和物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在检查中,要把开展大检查与严肃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抑制物价上涨、深化财政改革结合起来,使大检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二、检查的时限。今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从10月上旬开始,春节前结束。主要检查1995年发生的各种违反财税价格法纪问题,以及1994年发生的未检查或虽已检查但尚未纠正的违法违纪问题。对某些重大问题,如有必要,也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采取普遍发动单位自查和开展重点检查相结合,以重点检查为主的方法进行。整个大检查工作,可分为单位自查、重点检查和总结整改三个阶段。法制、舆论宣传和思想发动要贯穿于大检查的始终。在大检查后期,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违法违纪问题和财税价格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提出整改建制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改革,完善法规,健全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堵塞违纪漏洞,实行标本兼治,以提高大检查的整体效率。

  四、检查的范围。在大检查期间,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都必须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在普遍自查的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抽调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人员组成检查组,选择部分行业和企业单位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面不得少于40%。检查的重点单位是:

  (一)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的税源大户;

  (二)金融企业、保险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各类证券公司、经济开发公司、外贸公司和有外贸经营自主权的企业,以及第三产业中一些管理比较混乱的企业;

  (四)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乱涨价、乱收费、乱罚款的部门;

  (五)规模较大、管理混乱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

  (六)各地区、各部门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其他企业和单位。在这次检查中,还要继续委托地方重点检查一部分设在当地的中央企业和单位,并按实际查补上交的违法违纪金额给地方财政适当分成。

  五、检查的内容。在普遍检查企业、单位执行国家财税价格法律、法规情况的基础上,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擅自越权减税、免税、退税、包税,自行改变税率以及骗取出口退税等行为;

  (二)擅自把应缴中央财政的收入缴入地方财政或把应缴上级财政的收入缴入本级财政的收入混库行为,以及违反规定乱退财政收入、乱提各种费用的行为;

  (三)采取非法手段印制、使用假发票、真票假开或倒卖发票等偷骗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其他工商税收的行为;

  (四)违反财务会计制度,乱挤乱摊成本、随意核销费用、擅自冲减资本金、截留国家收入、偷漏所得税的行为;

  (五)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六)违反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和用途,随意支用各项财政资金,采取非法手段将预算内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将国有财产转为集体或个人所有的行为;

  (七)违反国务院规定,擅自出台新的调价项目和经营粮、棉、化肥等重要商品的乱涨价行为;

  (八)违反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医疗、教育、铁路运输等方面乱收费的行为;

  (九)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截留、挪用应上交财政收入的行为;

  (十)各地区、各部门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其他问题。对于缓解、拖欠税款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开展大检查认真进行清理,抓紧催收。

  六、检查出违纪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大检查中查出的各种违反财税价格法纪的问题,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处理。凡属自查出来的问题,可以从宽处理;凡属重点检查中查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屡查屡犯、明知故犯的问题,要依法从严处理。对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除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应选择几个违法违纪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以震慑违法违纪者,推动大检查不断深入发展。无论是自查还是重点检查出来的应交违法违纪款项,必须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如有故意拖延不交或拒不交库的,由银行依法协助划拨扣缴。对于清查出来的缓缴、欠交的税款,必须立即上缴国库。

  七、大检查的组织领导。这次大检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进行。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大检查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领导干部负责大检查工作。各级财政、国税、地税、物价、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监察等部门要积极投入大检查工作。各级政府的大检查办公室是本级政府组织实施大检查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大检查中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将继续派出由部级干部带队的大检查工作组,分赴各地指导和推动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也要派出相应的大检查工作组进行督促和检查。

  在这次大检查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尽量让他们多检查一些企业和单位,并对其提出严格要求,进行严格考核,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为逐步强化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在大检查期间,要继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大检查工作。

  开展1995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规定,由财政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大检查中查出的各类违反财税价格法纪的问题,由大检查办公室商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依法进行处理。大检查工作结束后的总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同时抄送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税务总局。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09-21
文号:国发[1995]2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5]18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税务系统全面推行税收会计改革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培训中心、长春税务学院:

  以扩大会计核算范围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税收会计改革试点工作从1991年正式提出,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来税收会计改革试点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改革,完善了税收会计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了税收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税收计划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和征管改革的深化。现在,新税制的施行已基本到位,机构分设基本完成,全面推行税收会计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为贯彻落实全国税收工作向基层转移、向征管转移的指导方针和配合征管改革的深化,开创组织收入工作的新局面,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在全国税务系统全面推行税收会计改革。现将推行会计改革工作的要求和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全面推行会计改革的基本标准

  (一)凡是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纳税人,不论是否发生应纳税行为或者减免税款,都必须按时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

  (二)所有直接负责税款征收管理业务的税务机关和县级税务机关都必须严格执行总局制定的税收会计核算办法。

  (三)各会计核算单位都要对应征、减免、滞欠、征收、入库和提退等各项税收资金活动进行全面、完整、准确和及时的核算反映。

  (四)各征收单位都必须按纳税人设置分户明细帐,核算到每一个纳税人,及时、准确地反映和监督每个纳税人的税款申报、缴纳、减免、欠税和退税情况。

  二、切实做好全面推行会计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层层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总局已召开了全国税收会计改革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行税收会计改革进行了专门的动员和部署。各地也要进行层层动员和部署,采用各类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将总局的决定迅速传达到各级税务机关、各基层单位和每个税务干部。

  (二)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班子。各级税务机关都要建立一个有局领导挂帅,计会、征管、计算机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部署和协调工作,并设立办公室,专人负责。计会、征管和计算机主管部门都要将会计改革列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共同负责抓好这项改革工作。各省级税务局要在今年10月底前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名单报总局计财司。

  (三)加快计算机应用步伐。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计算机的配置。会计核算软件要尽快到位,各地应当立足于本地现有的软件,根据总局制定的核算办法,尽快组织人员补充或修改软件。没有成熟软件的地区,请及时反映,总局将推荐1至2个软件供选择使用。

  (四)抓好培训,充实会计人员。总局将于今年10月11日至15日举办一期全国培训班。各地要在今年年底前对所有会计人员及相关的征管人员轮训一遍,使广大操作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都能熟悉和掌握核算办法。同时也要抓紧进行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培训工作。会计人员力量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各单位要及时调整充实人员。

  (五)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各地要根据会计改革的要求,结合征管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和规范纳税申报制度,促使纳税人全面、按时进行纳税申报。

  (六)抓紧进行结帐和转帐工作。各地都要将1995年底各项税金余额结转到1996年,尚未开展会计改革的单位,要对1995年底的欠税、多缴税金、待解税金、在途税金、待处理损失税金等各项税金逐户进行清理核实。

  (七)抓好各种会计帐、证、表的印制工作,并尽快发到各基层核算单位和各使用部门。

  (八)制定会计工作规程。各地要根据会计核算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原始凭证的填制和传递制度、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将会计核算工作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保证会计凭证传递及时齐全,会计核算及时完整和核算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九)制定工作计划。各级税务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周密具体的会计改革准备工作计划,对会计改革的各项工作内容、标准、要求、负责部门、完成时间予以明确,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省级税务局要在今年10月底前将工作计划报总局计财司。

  (十)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各地都要按照会计改革工作计划逐项、逐级对会计改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各地要于今年11月底、12月底和1996年1月底分三次向总局报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1996年一季度各地要逐级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逐级上报总局计财司。总局于二季度对各地会计改革实施情况组织抽查验收,并将抽查验收情况通报全国。

  三、关于会计核算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分户核算问题。手工核算条件下,分户核算工作量大的,暂时可以先对正规企业或重点税源户分户设帐核算,对于税源小、生产经营不正规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及零散税收,可以集中设置帐户或分类设置帐户进行核算。

  (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问题。运用计算机核算的各会计核算单位及采用手工核算的各县级税务局、城市分局和城关税务所从1996年1月1日开始,都必须严格按照总局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其他手工核算的税务所,如果人员力量确实不够,可以暂时采用“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过渡办法,即税务所作为报帐单位,由税务所会计设置和登记分户帐及单式会计总帐,定期向县级税务机关编报各种原始凭证汇总单,由入库单位进行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并定期向税务所反馈核算资料和进行对帐。各核算单位的分户帐必须由会计人员登记。

  (三)欠税余额分析问题。为比较准确地反映欠税余额的各种情况,各核算单位都要设置欠税登记簿,按以前年度陈欠、经批准缓征等欠税原因进行登记和分析,并对每月的欠缴税金明细报表进行分析说明,随表上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10-06
文号:国税发[1995]18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5]19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税制执法检查整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今年全国新税制执法检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各地税务机关对检查出的一些税收执法问题进行了纠正和处理,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依法治税得到了不断推进。为了使新税制执法检查工作真正收到实效,现就加强新税制执法检查整改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执法检查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整改是执法检查的关键和重点。只有通过整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得以建立和完善。整改搞好了,执法检查才能达到目的,取得成果。为此,各地税务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整改工作在执法检查中的重要作用,将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按总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全面、及时地完成执法检查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整改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改进备查备案工作。

  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整改范围是:1994年实施新税制以来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及财税部门就有关税收工作制定的与国家税法不符的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种解释、法规、办法、通知、会议纪要,及有关领导人就税收工作所作的决定、指示、讲话等,对虽制定于1994年以前,但与新税制政策相悖且仍现行有效的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也在整改范围之内。凡是与国家税法法规不符的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一律按国家税法的统一法规纠正过来。如果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认为某些税收政策不合理,可以反映情况和意见,在未经批准前不得擅自进行更改和变通。

  (一)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大、政府制定的与统一税法相悖的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各地税务机关应如实向总局报告,并应说明纠正情况。

  (二)省以下地方人大、政府制定的与国家税法法规不符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原则上由当地税务机关负责协调处理,确保问题。得以纠正。当地税务机关协调处理确有困难的,可报请上级税务机关出面协助解决。

  (三)各级税务机关自行制定的不符合国家税法法规的规范性文件,应一律停止执行或由本级税务机关负责更正。原文件内容副本或复印件)及处理结果应报送上级税务机关备案。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整改工作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

  (四)切实加强地方税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备查备案工作。各地税务机关要把查备案工作抓紧抓好,既要有专人负责,又要有领导把关,确保各查备案材料按要求报到总局。

  三、纠正违法的具体征警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具体征管行为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款征收过程中所作出的各种税收执法行为。其整改内容包括改变法定税率税基,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法规,改变税种属性、混淆入库级次,不执行统一税法、继续实行包税,擅自批准减免税款及末按法规程序审批税款的延期缴纳造成欠税等问题。整改的要求是,一切违背国家税法法规的具体征管行为,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统一期定纠正过来,该补税的补税,该罚款的罚款。

  (一)对因改变税率、税基而少征的税款,要全额补缴入库。数额大、一次难以缴清的,应督促企业订出计划,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分期分批入库。

  (二)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地税务机关要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法规(试行)》及有关法规进行整改,要坚决打击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对改变税种属性、混淆入库级次问题,要坚决调库,予以纠正。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应分别负责本系统征收税款的混库调库问题,并要相互配合与协作。调库工作必须于1995年年底前完成。

  (四)对包税问题,要分别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对各级政府批准的包税,当地税务机关应建议其停止执行,同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要求协助解决;对各级税务机关自行批准的包税,各级税务机关应认真纠正。

  (五)对擅自批准减免税款问题,各地税务机关必须尽早纠正。对因此而少征的税款,要及时补征入库。

  (六)对欠税问题,各地税务机关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一是对长期拖欠税款户,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二是对确无缴款能力的欠税户,责令其制定缴税入库计划,分期分批入库是纠正超越权限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的行为,并责令有关税务机关收回超越权限审批的税款。

  四、加强对执法检查整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整改工作如期完成。

  (一)落实整改的组织和人员。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应由一名领导干部亲自抓,、并由各级税务机关的政策法制机构(未设法制机构的为办公室)负责经办。

  (二)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对不查不报、自查自纠不彻底的单位,一经查实,要从严处理;对有意隐瞒问题或抗拒整改工作的,除责令其限期整改外,还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和领导干部的政纪责任。

  (三)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各地应于11月20日前完成本通知第二、三部分所列举的十项整改工作,整改结果请于11月24日以前报到总局政策法规司,所报内容应按当地税务机关检查总结所列问题逐项填写,包括税款补缴入库数。


  1995年10月26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10-26
文号:国税发[1995]19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5]21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结合城市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经征得人民银行同意,我局制定了《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我局。

  抄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


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财务行为,以适应城市信用合作事业发展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信用社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信用社是经依法登记注册、持有《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具有法人地位的金融企业。其业务主管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主管部门是各级国家税务机关。经人民银行和国家税务机关授权的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可代理行使授权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管理职能。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和正当经营应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和平调信用社的财产和资金。

  第四条 信用社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交信用社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复制件,办理税务登记。

  第五条 信用社发生迁移、合并、设立营业网点以及其他变更等事项,在依法办理手续之日起30日内,应当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的变更文件复制件,以利于税务机关适时调整和变换税务登记的有关内容。

  第六条 信用社财务收支要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本期的收入支出,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

  第七条 信用社要认真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到原始记录准确、完整;要重视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调配,选择合格的人才上岗;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各单位的经济核算,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

  第八条 信用社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要严格进行财务管理,确保税基不受侵蚀。要在有效地筹集和运用资金、增收节支、改善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并依法缴纳国家税收,自觉地接受国家税务机关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资本金和负债

  第九条 信用社应当按规定筹集资本金,实行规范化管理。信用社筹集的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法人资本金、集体资本金、个人资本金。有国家投资的可增设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是指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集体资本金是指信用社历年积累所形成的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是指社会个人,如个体户、城市居民、信用社内部职工等以其合法的财产投入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国家资本金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以国有资产投入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信用社筹集的资本金,必须经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和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信用社据此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

  第十条 信用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采取吸收货币资金的方式筹集资本金。

  第十一条 向信用社投资的各方,必须按合同、章程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缴付资本金。投资者未按合同、协议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信用社及其他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的责任。

  第十二条 信用社筹集的资本金,在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的规定,分享企业利润和分担企业风险。

  第十三条 信用社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资产重估确认价值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记入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第十四条 在信用社的资本金中,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不得超过50%。

  第十五条 信用社的负债包括吸收的各种存款、各项借入资金、金融机构往来资金、各种应付款(包括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和预收款以及其他负债。

  第十六条信用社的负债均按实际发生额计价。

  第十七条信用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根据应付利息的提取范围和方法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计提,计入成本,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冲减应付利息。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 信用社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

  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用于经营过程和直接为经营管理服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和其它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非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用于经营过程或不直接为经营管理服务的固定资产。包括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物品。

  第十九条 信用社固定资产按照下列项目进行分类:

  一、经营用固定资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库房和直接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用房或建筑物。

  (二)运输工具:各种汽车、摩托车、船舶等。

  (三)电子设备:各种电子计算机、终端机及配套设备等。

  (四)机具设备:复印机、传真机、打字机、发电机、空调机、无线电设备、各种仪表仪器等。

  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

  (一)不属于经营用的房屋及建筑物:职工宿舍、幼儿园、托儿所、食堂、浴室、理发室以及财产属信用社所有的培训中心、职工学校使用的房屋等。

  (二)不属于经营用的机电设备:电视机、照像机、音响设备等。

  (三)出租固定资产:指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四)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调入待安装的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

  (五)不需用固定资产:指本信用社不需要、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条 信用社固定资产按下列原则计价: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二、购入的固定资产,以买价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需改装后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还应加上改装费。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款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等计价。

  四、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扣除改建、扩建过程中产生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计价。

  六、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所附票据或资产验收清单所列金额加上由信用社负担的运输、保险、安装等费用计价。无发票帐单的根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价计价。

  七、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信用社购建固定资产缴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二十一条 信用社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第二十二条 信用社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及时处理。

  信用社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清理、报废、盘盈、盘亏、损毁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三条 信用社发生固定资产产权转移、兼并、清算事宜时,均应当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十四条 信用社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在建工程按实际成本计价。

  第二十五条 在建工程发报废或毁损,应当将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

  第二十六条 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按规定提取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后,按照决算数调整原估价和已计提的折旧。

  第二十七条 信用社的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计入成本,不得冲减资本金。

  一、下列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类设备;

  (三)季节性停用和维修停用的设备;

  (四)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二、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已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

  (二)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三)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四)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五)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六)提前报废和淘汰的固定资产;

  (七)破产关停信用社的固定资产;

  (八)国家规定其他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八条 信用社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第二十九条 信用社应按季(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和分类折旧年限(或规定的总工作台时)计算确定。

  净残值率一般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对清理费用大于或等于残值的,净残值率可从简不计)。

  信用社固定资产应当采取单项或者分类提取折旧的方法,折旧年限按不低于下列规定掌握:

  信用社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项目        最低折旧年限

一、房屋及建筑    20年    

二、机器、机械及其它设备 10年 

三、电子设备、运输工具、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 5年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技术进步较快或使用寿命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运钞车等固定资产,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一、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的计算公式:

  (一)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二)每台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工作台时数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信用社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额)×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信用社可以根据本社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折旧方法,并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

  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以前,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批准。

  第三十一条 信用社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设立明细帐卡,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并建立健全专人负责和维修保养制度。

  第三十二条 信用社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计入当期成本。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的,可以采用待摊的办法,但摊销其不得超过两年。

  第三十三条 对于信用社一个年度内发生的修理费用进成本的审批权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确定。

  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含新设营业网点,应当列作递延资产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第三十四条 信用社的低值易耗品是指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其他物品。应当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分类设立登记簿(卡),增加和领用都要办理登记手续。信用社的防伪点钞机虽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使用频率高,更换频繁,可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

  低值易耗品每年盘点不得少于一次。发现短缺,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报损的低值易耗品要注销登记簿(卡),有变价收入的要冲减“低值易耗品摊销”帐户。

  信用社购置的低值易耗品可自主选择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分次摊销最高不得超过两年。

  第四章 现金资产

  第三十五条 信用社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业务周转金、存款准备金、结算备付金、存放同业的款项以及其它形式的现金资产。

  第三十六条 信用社应根据需要核定合理库存限额,超过限额的,及时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库存现金必须做到帐面余额与库存金额相符。每日业务终了,必须认真核对帐款。严禁白条或其他单据抵库,确保现金资产的安全。

  第三十七条 信用社发生的现金资产损失,要及时处理。属于应当由信用社报损的款项,经董事会或理事会批准并报国家税务机关备案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十八条 信用社应当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因迟交或少交准备金而造成的罚息,以及备付金透支造成的罚款,在税后利润中支付。

  第五章 放款

  第三十九条 信用社放款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放款的发放、项目管理和监督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按期回收放款的本金和利息,同时接受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条 信用社放款本金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并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息,计入当期损益。对超过原约定期限(含展期后)半年以上未收回的放款,计算应收利息,但不计入当期损益,实际收到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一条 信用社贴现放款按贴现票据的面值计价,利息和手续费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二条 信用社发放的抵押放款,借款人不能到期偿还,依法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后取得的净收入,高于放款本金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低于放款本金的部分,按规定程序和呆帐核销条件报批后,从提取的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应收利息与实收利息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三条 信用社办理租赁业务按下列规定处理:办理融资租赁的租赁资产以总成本计价,包括租赁资产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等。信用社收取的租赁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办理经营租赁的租赁资产按原值计价,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四条对于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的放款,要认真查明原因。不能按期收回的放款有担保人的,要及时依法追究担保人的责任。因信用社工作人员过失或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放款损失,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信用社发生的呆帐放款要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核销条件、核销办法从贷款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呆帐准备金只限于核销放款本金。

  第六章 证券及投资

  第四十六条 信用社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购买债券或者以货币资金向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投资。

  信用社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购入的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及其他投资。长期投资是指信用社投出的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及其他投资。

  信用社不得在成本或者营业外支出中列支购买证券和投资款,也不得挤占应缴国家的税金。

  第四十七条 信用社的对外投资按投出时实际支付或者经评估确认的金额计价。

  信用社购买有价证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应计利息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应计利息计价。应计利息作为“其它应收款”记帐。

  第四十八条 信用社购入投资性证券原则上按有价证券面值和规定的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分期计入损益。但对按国家指令性计划购买的国债、金融债券可延至结息时计入损益。

  信用社中途中出售投资性证券的实收款项与帐面成本和应收利息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九条 信用社购入折价或溢价发行的债券,实际支付的款项与票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冲减或增加债券利息收入。

  第五十条 信用社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或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并按规定缴纳或补缴企业所得税。

  信用社依据合同、协议规定到期收回或因被投资企业清算而收回的投资额与帐面价值的差额如为净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如为净损失,冲减投资风险准备金。

  第五十一条 信用社进行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对外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信用社应按其所占比例增加对外投资,信用社收到分来的投资收益时,相应减少对外投资。

  第七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它资产

  第五十二条 信用社的无形资产是指信用社长期使用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非专利技术等。

  第五十三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一、投资者作为资本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二、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三、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所附单据或参照同类无形资产市场价格计价。

  四、自行开发并已取得法律承认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成本计价。

  除信用社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帐。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应经法定评估确认。

  第五十四条 无形资产自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成本。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法律和合同或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法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则确定。

  二、法律未规定有效使用期限,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按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三、法律、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的受益期限确定。

  四、受益期限难以预计的,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确定。

  第五十五条 信用社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入,计入其他营业收入。

  第五十六条 信用社的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待摊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等。

  开办费是指信用社及其设立的分支机构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印刷费、律师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净损失等支出。

  应当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支出、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筹建期间应当计入工程成本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不得计入信用社的开办费,应当由投资者负担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信用社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有效租赁期限内分期摊销。

  第五十七条 信用社的其他资产是指被冻结存款、冻结物资以及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

  第八章 成本

  第五十八条 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各项支出,包括各项利息支出(含贴息)、结算赔款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各种准备金以及其他营业费用、支出等,按规定计入成本。

  信用社的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支出。指信用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资金)提取的应付利息和未提应付利息的实付利息。

  (一)计提应付利息的范围:一年(含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

  (二)计提应付利息的时间和方法:各项存款按季计提,用月平均余额按适用利率分档计算提取。

  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信用社参加联行、信用社与银行之间及同业之间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支出。

  三、手续费支出。指信用社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其中信用社支付给代办储蓄单位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1.2%之内控制使用。

  四、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营业及管理费用:

  (一)业务宣传费。指信用社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支付的费用。在营业收入的5‰以内掌握使用。

  (二)印刷费。指印刷各种业务凭证、帐簿和报表的费用。

  (三)业务招待费。指信用社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支付的交际费用。业务招待费按最高不超过全年营业收入的5‰以内据实列支。

  (四)电子设备运转费。指信用社为拓展业务而购置计算机专用纸张、色带、微机软盘等费用。

  (五)钞币运送费。指运送钞币所支付的租用汽车的运输费、包装费、搬运费,自备汽车的油料费、养路费、牌照费,以及押运人员的差旅费、保险费。

  (六)安全防卫费。指信用社为加强对钞币的保管,用于营业网点安全防范购置枪支、弹药、警棍、报警器(包括监视装置)、安装营业网点防护门窗及柜台栏杆、消防用具等费用。

  (七)保险费。指信用社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支付的保险费。

  (八)邮电费。指营业用电话安装费和月租费、长途电话费、电报费、线路租用费、邮费等。

  (九)诉讼费。因经济纠纷,经法院判决由信用社承担的诉讼费。

  (十)公证费。指信用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公证而支付的费用。

  (十一)咨询费。指信用社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律师等所支付的费用。

  (十二)审计费。指信用社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十三)技术转让费。指信用社转让技术所支付的费用。

  (十四)研究开发费。指信用社研究开发新技术所支付的费用。

  (十五)外事费。指按国家规定支付给因业务需要出国人员的出国费用以及外宾接待费用等。

  (十六)职工工资。是指信用社在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各种补贴。

  (十七)职工福利费。按照信用社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及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

  (十八)职工教育经费。按信用社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十九)工会经费。按信用社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

  (二十)劳动保护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的各项劳动保护费。

  (二十一)劳动保险费。指信用社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含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信用社职工人身保险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办法的按规定提取的退休统筹基金。

  (二十二)待业保险费。指信用社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提取的待业保险基金。

  (二十三)公杂费。指购置营业办公用品,订阅公用书报等费用。

  (二十四)差旅费。信用社参照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确定。

  (二十五)水电费。指信用社支付的水电费用。

  (二十六)会议费。经批准召开的各项会议费及信用社召开非脱产人员会议所支付的伙食补助和误工补贴。

  (二十七)固定资产折旧费。指信用社按照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二十八)低值易耗品摊销。指按规定摊销的低值易耗品。

  (二十九)递延资产摊销。指信用社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用,以及信用社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三十)无形资产摊销。指信用社购入无形资产应摊销的费用(不包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

  (三十一)租赁费。指信用社因开办业务租赁的办公用房、汽车及其它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各项租赁费用。

  (三十二)修理费。指信用社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三十三)取暖及降温费。指信用社及所属营业网点等取暖和降温所需的费用。

  (三十四)绿化费。指信用社内部绿化发生的零星开支。

  (三十五)董事会和理事会费。指信用社的董事会或理事会及其成员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三十六)税金。是指信用社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应在成本中列支的税金。

  (三十七)呆帐准备金。信用社的放款呆帐准备金自1995年起按信用社年初放款余额8‰全额提取;从1996年起每年增加1‰,直至历年结转的呆帐准备金达到年初放款余额的1%为止。从达到的年度起,呆帐准备金改按年初放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

  (三十八)投资风险准备金。信用社有投资业务的,每年可按上年末投资余额的3‰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年末余额达到上年末投资余额的1%时,实行差额提取。

  信用社不计提坏帐准备金,发生的坏帐损失,直接计入其他营业支出。

  (三十九)上交管理费。指信用社向上级管理部门上交的管理费。信用社上交管理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省级国家税务局确定。

  五、其他营业支出。指信用社办理的金融业务,发生的不属于上述成本内容的支出。

  第五十九条 信用社的业务宣传费、委托代办手续费和业务招待费一律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六十条 信用社需要待摊的费用,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第六十一条 信用社下列开支不得计入成本:

  一、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二、对外投资支出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包括支付的股息和红利。

  三、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罚息、违约金以及赞助、捐赠支出。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费用。

  五、国家规定不得在成本中开支的其他支出。

  第六十二条 信用社的成本核算,要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第六十三条 信用社的成本核算,要以季(月)、年为成本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的成本与营业收入核算的起讫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须一致。

  第九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分配

  第六十四条 信用社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和其他营业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信用社各项放款实收和应收利息(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是信用社及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和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收入、利差补贴和费用补贴等。

  手续费收入指信用社办理结算业务、代理融通、委托贷款、代理发行各类债券、股票、代办保险等项业务获得的手续费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包括租赁收入、咨询收入等。

  第六十五条 信用社利润总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成本

  投资收益是指信用社购买债券的实收和应利息及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息等。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信用社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没收入、出纳长款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以及收回的已核销呆帐损失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信用社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和毁损报废的净损失、出纳短款、结算赔款、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校经费支出、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等。

  营业税及附加是指信用社按税法规定缴纳的营业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第六十六条 信用社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利润在所得税前弥补,下一年度利润弥补不足的,可在5年内用所得税前利润延续弥补。5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

  第六十七条 信用社利润总额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六十八条 信用社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按以下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对因少交或迟交准备金的罚息和备付金透支的罚款。

  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原则上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不低于5%提取。

  提取的公益金主要用于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幼儿园等福利设施的建设支出。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按照章程或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的决议进行分配。

  信用社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经信用社董事会或理事会批准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六十九条 信用社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时,以转增后留存信用社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为限。

  第十章 信用社清算

  第七十条 信用社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机构。清算机构在清算期间,负责制定清算方案,清理信用社的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债权、债务,向投资者收取已认缴而未缴纳的出资,清结纳税事宜以及处置信用社的剩余财产。

  第七十一条 清算信用社的财产包括宣布清算时信用社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

  清算期间,未经清算机构同意不得处置信用社任何财产。

  第七十二条 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帐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变现收入等为依据。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变卖、无力归还的债务或者无法收回的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计入信用社清算损益。

  第七十三条 信用社宣布终止前6个月到终止之日的期间内,下列行为无效,如有发生,信用社清算机构有权追回其财产,作为清算财产入帐: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四、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七十四条 清算费用从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包括法定清算机构成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诉讼费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支出。

  第七十五条 信用社的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

  二、应缴未缴国家的税金及其他款项;

  三、居民储蓄存款;

  四、尚未偿付的债务。

  信用社清算扣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清偿要求的,按比例清偿。

  第七十六条 信用社清算终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清理完毕后的剩余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的出资比例分配。

  第七十七条 信用社清算完毕,清算机构应当提出清算报告,并编制清算期内收支报表,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报告,一并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及财务评价

  第七十八条 信用社应当定期向国家税务机关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七十九条 财务报表是信用社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检查政策,执行考核计划完成,进行财务分析,指导业务开展的重要依据,信用社必须准确及时地填报,保证各项数字的真实性。

  第八十条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其附表。信用社应当按季或按年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报表。报表格式由省人民银行统一制定。

  资产负债表应当列示信用社在报表日所有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类别与金额,资产负债表要符合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损益表应当充分揭示信用社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及分配情况,必须提供营业收入、成本、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税款等数据。

  财务状况变动表应当揭示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现金流动,要求反映信用社营业所得资金或营运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以及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他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固定资产明细表、资本变动表、资金成本计算表等。

  第八十一条 信用社的财务状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业务经营情况、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及周转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各项财产物资的变动情况等。

  二、某些主要项目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及其变动情况和原因;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编报日至报出期内发生的对信用社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为正确理解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信用社年度财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按规定期限,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查帐报告一并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人民银行和城市信用联社。

  第八十二条 信用社应对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

  一、经营状况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本风险比率、固定资本比率。

  (一)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放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活动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二)资本风险比率=逾期放款÷资本金×100%

  (三)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资本金×100%

  二、经营成果指标,包括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

  (一)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二)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三)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四)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八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和解释。

  第八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八十五条 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城市合作银行依照本办法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5-11-13
文号:国税发[1995]21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1... 12091210121112121213121412151216121712181219 1243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