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征求《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征求《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相关单位、各设区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中心)、各会计师事务所:

  为切实加强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库和入库师资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发挥行业师资在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建设中作用,我会草拟了《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省注协人才委员会初审,现转发你们,同时请各市注协组织本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会员认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于2023年9月30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反馈至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考试培训科,反馈意见中请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秦艳、钟红超;

  联系电话:025-83633930,025-83633932;

  电子邮箱:jspx@cicpa.org.cn。

  附件: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2023年9月19日

  附件

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库(以下简称行业师资库)和入库师资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发挥行业师资在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建设中作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22〕21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指南》,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江苏省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等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行业师资库由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注协)建立。入库师资经省注协人才委员会认定,以提高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素质与能力为目标。

  第三条 省注协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信息平台和师资保障。

  第二章 师资入库程序

  第四条 采取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职人员需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方可报送。申请入库师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8年以上;非注册会计师,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且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10年。

  鼓励行业优秀青年注册会计师加入行业师资队伍,优秀青年注册会计师执业年限可放宽至5年以上。

  (二)身体健康,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三)具有与所申请授课专业相符的工作业绩,熟悉注册会计师行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

  (四)未受过刑事处罚,未曾被开除公职,未曾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未因与行业相关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纪律处分。

  (五)其他条件。

  前款中的“同等专业水平”是指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15年,取得该领域国家执业资格满8年。

  第五条 行业师资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定期开展师资征集、补充或调整,原则上每年一次。省注协负责对申报入库师资资料的审核,并提交省注协人才委员会认定,经公示后确定入库师资名单。

  第六条 省注协向受聘师资发放聘书,受聘师资入库前应签署《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库师资承诺书》(见附件),聘期3年,可连续聘任。

  首批入库师资库人数为50人左右,之后新申报师资应通过资格审核及专家测评。

  第三章 师资使用

  第七条 省注协在协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师资库专栏,公布入库师资基本信息及授课专题。

  行业师资每年应根据本人专长、行业发展情况,并结合中注协、省注协年度人才教育工作计划,拟定年度授课专题报省注协备案。

  第八条 省市注协、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等工作时,根据需要均可从师资库中聘请师资进行授课,并对师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

  第九条 师资承担培训任务时,实行双向选择并报省注协备案。原则上应该服从省注协安排的授课任务。年度终了,在次年2月底前应向省注协报送上年度授课情况。

  第十条 师资使用方应当根据相应标准及实际授课量向授课老师支付讲课费用(代扣个人所得税)。师资的交通费、食宿费由使用方承担。

  第十一条 行业师资库设置资深师资库和师资库。

  第十二条 已纳入师资库统一管理,连续3年年度考核优秀的,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师资,经人才委员会认定,可以选聘为资深师资:

  1.中注协资深会员或者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省注协原师资库师资,且从事行业授课工作15年以上。

  2.相关专业工作成果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及以上表彰或奖励的。

  3.担任过行业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辅导教材等主要起草人的。

  首批资深师资的评选,不受连续3年年度考核优秀限制。

  第四章 考核管理

  第十三条 省注协建立师资个人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归集师资个人基本资料、入库申请、测评、培训、年度考核、诚信记录等信息。

  第十四条 对师资的考核采取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周期为1个自然年(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省注协人才委员会负责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60分以上为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得分不设上限。主要考核内容如下:

  1.按时上报年度授课课题得20分。

  2.接受省、市注协授课的,一次得20分。

  3.受中注协委托授课的,一次得50分。

  4.受国家会计学院邀请授课的,一次得30分。

  5.接受会计师事务所邀请授课的,具体得分:

  5.1 为本所50人以下授课的,一次得5分,每年累加上限为2次;总计得分不超过10分。

  5.2 为本所50人以上授课的,一次得10分,每年累加上限为2次;总计得分不超过20分。

  5.3 为本所总所授课的,一次得20分;每年累加上限为2次;总计得分不超过40分。

  5.4 为外所50人以下授课的,一次得15分。每年累加上限为2次;总计得分不超过30分。

  5.5 为外所50人以上授课的,一次得20分。每年累加上限为2次;总计得分不超过40分。

  6.注册会计师师资接受上述2-5项以外单位邀请授课的,人数在50人以下的,一次得5分,人数在50人以上的,一次得10分。每年累加上限为4次;总计得分不超过40分。

  7.学员测评优秀的得5分,良好的得3分。

  8.按时上报年度授课总结的,得10分。

  9.按时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学时的,得10分。

  10.提供的课件被评定为省注协行业培训推荐课件的,每个课件得90分。

  11.无正当理由拒绝授课一次扣20分。

  每4个学时为一次授课计量单位。

  一年内连续无正当理由拒绝两次以上授课的或者累计拒绝达3次以上的,或出现重大授课事故的,年度考核结果认定为不合格。

  每年4月份向师资公布考核结果。

  第十五条 师资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省注协人才委员会提出申诉,人才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十六条 行业师资应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并积极探索教育模式和拓展教学思路。

  行业师资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会员)的,应按时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学时,其中授课按规定抵免部分继续教育学时。

  第五章 奖惩退出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年度评优时优先推荐:

  1.积极配合参加行业相关调研、论坛、会议等活动。

  2.有著作或论文在核心期刊刊载。

  3.被中注协综合排名前50名总所、省级以上注协、高校等部门通报表扬。

  4.其他符合推优条件。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师资资格:

  1.出现重大授课责任事故。

  2.在一个聘期内3次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不合格。

  3.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骗取入库师资资格。

  4.通过行贿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违规入库。

  5.在受聘期间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和行业自律惩戒。

  6.聘期内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7.以行业师资名义从事有损行业形象活动。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担任行业师资:

  1.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师资工作。

  2.因工作原因不宜担任师资。

  3.本人提出不再担任师资。

  4.年龄超过65周岁。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省注协负责解释。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19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通告2023年第1号 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关于依申请税费服务事项同城通办的通告

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关于依申请税费服务事项同城通办的通告

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通告2023年第1号       2023-9-20

  为深入推进税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纳税缴费便利度,持续降低纳税人缴费人办事成本,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自2023年9月20日起在全市各办税服务厅(详见附件)实施办税缴费服务事项同城通办,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同城通办是指在不改变纳税人缴费人主管税务机关、税收预算级次和收入归属的前提下,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江门市内不受主管税务机关区域限制的办税缴费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申请的税费服务事项可就近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

  二、实施同城通办的事项是纳税人缴费人申请的所有税费服务事项。业务类型包括信息报告、申报纳税、税收优惠、证明办理、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等涉税(费)事项。

  三、税务机关受理同城通办税费业务涉及出具文书和加盖印章的,按不同事项由受理税务机关或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办理。

  四、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理同城通办事项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受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维护纳税人缴费人的合法权益。纳税人缴费人的相关涉税(费)违法违规行为,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法依规处理。

  五、纳税人缴费人可拨打办税服务厅对外咨询电话3912366或到办税服务厅现场咨询同城通办税费服务相关事宜。

  特此通告。

  附件: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可受理同城通办业务的办税服务厅(点)信息表

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

2023年9月20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20
文号: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通告2023年第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23]第2号 河北省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

河北省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23]第2号      2023-6-19

《河北省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6月19日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制定和管理,促进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裁量权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对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法定行政执法事项中的原则性规定,或者具有一定弹性的行政执法权限、裁量幅度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并向社会公布施行的具体执法尺度和标准。

  第三条 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制定和管理,应当坚持法制统一、程序公正、公平合理、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制定、修改、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

  有关行政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制定、修改、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指导、监督下级行政机关制定、修改、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

  第五条 鼓励本省具备条件的行政机关,与北京市、天津市有关行政机关对接,探索在相应领域建立健全京津冀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协同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的规范制定和适用。

  第六条 行政机关起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时,应当依法、合理设定行政执法事项,对实施的主体、标准、条件、程序、种类、幅度、方式、时限等要素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缩减裁量空间。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本系统的行政裁量权基准,本省有关行政机关原则上应当直接适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尚未制定或者制定的行政裁量权基准不能直接适用的,省级有关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省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定全省本系统的行政裁量权基准。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执法事项存在裁量空间的,由设区的市级有关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

  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裁量权基准不能满足实际执法需求的,设区的市、县级有关行政机关可以在上级行政机关划定的阶次、幅度内作出细化操作性的规定。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综合考虑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法定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区分行政执法类别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一般包括事项名称、法定依据、裁量对象、裁量标准、实施主体等内容。

  行政裁量权基准的法定依据已经修改,或者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修改行政裁量权基准,并向社会公布。

  行政机关制定、修改行政裁量权基准,应当依法依规,且不得超出上级行政机关划定的阶次、幅度,无法定依据的,不得增加行政相对人的义务或者减损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第九条 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二)对同一种违法行为,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列明对应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具体情形和适用条件;

  (三)在裁量阶次上列明不予处罚、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有处罚幅度的列明情节轻微、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

  (四)依法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列明单处或者并处的具体情形;

  (五)对行政处罚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条 制定行政许可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行政许可条件未明确或者有选择性规定的,列明具体条件和对应选择许可条件的具体情形;

  (二)对行政许可程序以及许可的变更、撤回、撤销、注销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具体条件和程序;

  (三)对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没有明确规定的,列明材料清单;

  (四)对行政许可办理时限没有明确规定的,明确具体时限;

  (五)对行政许可数量有限制性规定的,明确限制数量和遴选规则;

  (六)行政许可需要由不同层级行政机关分别实施的,明确不同层级行政机关的具体权限、程序和办理时限;

  (七)对不予受理、不予行政许可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具体情形;

  (八)对行政许可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一条 制定行政征收征用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行政征收征用的标准、程序和权限进行细化量化;

  (二)对行政征收征用财产和物品的范围、数量、数额、期限、补偿标准等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应当予以明确;

  (三)对行政征收项目的征收、停收、减收、缓收、免收只有原则性规定的,明确具体情形、审批权限和程序,减收数额存在一定幅度的,列明各幅度适用的具体情形;

  (四)对行政征收征用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二条 制定行政确认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行政确认条件、程序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具体条件、程序;

  (二)对行政确认申请材料没有明确规定的,列明材料清单;

  (三)对行政确认办理时限没有明确规定的,明确具体时限;

  (四)对行政确认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三条 制定行政给付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行政给付条件、程序、方式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具体条件、程序、方式;

  (二)对行政给付申请材料没有明确规定的,列明材料清单;

  (三)对行政给付数额存在一定幅度的,列明具体标准;

  (四)对行政给付办理时限没有明确规定的,明确具体时限;

  (五)对行政给付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四条 制定行政强制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采用非行政强制性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列明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情形;

  (二)对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适用的具体情形;

  (三)对行政强制程序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具体程序;

  (四)对需要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紧急情况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列明紧急情况的具体情形;

  (五)对行政强制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五条 制定行政检查裁量权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行政检查权限、检查范围、检查方式、检查频次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应当予以明确;

  (二)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列明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督管理的事项;

  (三)对同一行政检查对象可以合并或者纳入跨部门联合行政检查范围的,列明合并或者联合行政检查的事项;

  (四)对行政检查中存在的其他裁量空间予以细化量化。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的具体措施,将科学合法适用的行政执法尺度和标准体现到行政裁量权基准中:

  (一)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行政检查应当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针对同一检查对象的多个检查事项,尽可能合并或者纳入跨部门联合检查范围,对信用优良、无违法记录的企业,依法减少检查频次;

  (二)对属于鼓励创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范畴的,针对其性质、特点实行包容审慎监督管理,不得简单化予以禁止或者不予监督管理;

  (三)对轻微违法行为和从轻、减轻处罚的一般违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将柔性执法作为首选方式,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市场主体容错纠错空间;

  (四)统一规范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结果样本等实施要素,压缩裁量空间,通过清理兜底条款、减少申请材料、规范核验踏勘、压减办理时限、严格中介服务等措施,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五)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引导和促成行政相对人行为合法适当;

  (六)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征收征用项目外,一律不得增设新的征收征用项目,不得将法定职责范围内负责的征收征用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

  (七)其他体现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执法尺度和标准。

  第十七条 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充分研究论证,听取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的意见,了解基层需求,确保行政裁量权基准科学合理、管用好用、符合实际。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行政裁量权的类型,确定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制定发布形式。对明确行政许可具体条件的原则上以政府规章形式制定发布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对其他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可以在法定权限内以行政规范性文件形式制定发布。

  以政府规章形式制定发布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应当按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河北省政府规章制定办法》规定,严格执行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等程序;以行政规范性文件形式制定发布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应当按照国家以及《河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执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公布等程序。

  第十九条 以政府规章形式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由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审查;以行政规范性文件形式制定裁量权基准的,应当自公布之日起十五日内由制定的行政机关按照规定报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审查。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平等对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类别、性质、情节相同或者相近事项处理结果应当基本一致。有行政裁量权基准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行政执法文书中对适用情况予以载明。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适用本机关制定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出现明显不当、显失公平,或者适用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经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可以调整适用。批准材料或者集体讨论记录应当归入行政执法案卷保存。

  行政机关适用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出现明显不当、显失公平,或者适用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报请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后,可以调整适用。

  出现前两款情形进行调整适用的,制定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实际及时修改行政裁量权基准。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将行政裁量权基准实务纳入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范围,通过专业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规范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省级行政机关应当收集、整理、分析本系统规范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的案例,选择典型案例统一发布,指导本系统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将行政裁量权基准内容嵌入行政执法信息系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行政执法人员提供精准指引,有效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

  第二十五条 司法行政部门和行政机关应当通过行政执法情况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依法行政考核、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复议附带审查、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处理等方式,加强对行政裁量权基准适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及时纠正。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宣传,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监督和评议行政执法活动。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列入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内容。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拒不改正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应当制定、修改而未制定、修改行政裁量权基准的;

  (二)不依法依规或者超出上级行政机关划定的阶次、幅度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的;

  (三)制定发布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形式不符合规定的;

  (四)制定发布行政裁量权基准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五)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暂扣行政执法证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等处理决定;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行政裁量权基准而未适用的;

  (二)错误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的;

  (三)擅自调整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的;

  (四)利用行政裁量权基准谋取私利或者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

  (五)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依法接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执法的组织,适用本办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其他行政执法事项存在裁量空间的,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制定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9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6-19
文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23]第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6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61号       2023-9-20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已经2023年9月18日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胡衡华

2023年9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

  市政府决定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

  一、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作出修改

  (一)将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中的“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修改为“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

  将第二条中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中心”修改为“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中的“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修改为“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

  (三)将第七条第三款、第八条第二款、第十条第五款中的“地方税务机关”修改为“税务机关”。

  (四)将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财政、税务、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管、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共同搭建房地产信息平台,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二、对《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作出修改

  (一)将第三条中的“北部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修改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将第四条第一款中的“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修改为“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

  将第四条第四款中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中心”修改为“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

  (三)将第八条第二款中的“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修改为“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

  (四)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个人住房房产税纳税期限为每年的10月1日至12月31日。”

  (五)删去第十七条第一款。

  将第十七条第二款中的“国土房管部门”修改为“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部门”。

  (六)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税务机关应当将应税住房的坐落地址、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申报期限等通过直接送达、邮寄、公告等方式通知纳税人。”

  (七)将第三十四条中的“国土房管部门”修改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八)将第三十五条修改为“税务机关将纳税人欠税信息传递给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对欠税的住房予以交易限制。交易限制待纳税人缴清欠税后解除。”

  (九)将第三十七条修改为“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与财政、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管、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获取第三方的涉税信息资料,推进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工作。”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和调整后,重新公布。

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

  为调节收入分配,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根据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有关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部分区域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试点区域

  试点区域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以下简称主城九区)。

  二、征收对象

  (一)试点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首批纳入征收对象的住房为:

  1.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

  2.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高档住房是指建筑面积交易单价达到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2倍(含2倍)以上的住房。

  3.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

  新购住房是指《暂行办法》施行之日起购买的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新建商品住房购买时间以签订购房合同并提交房屋所在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的时间为准,存量住房购买时间以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时间为准。

  (二)未列入征税范围的个人高档住房、多套普通住房,将适时纳入征税范围。

  三、纳税人

  纳税人为应税住房产权所有人。产权人为未成年人的,由其法定监护人纳税。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纳税。产权所有人、监护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代管人或使用人纳税。

  应税住房产权共有的,共有人应主动约定纳税人,未约定的,由税务机关指定纳税人。

  四、计税依据

  应税住房的计税价值为房产交易价。条件成熟时,以房产评估值作为计税依据。

  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一经纳入应税范围,如无新的规定,无论是否出现产权变动均属纳税对象,其计税交易价和适用的税率均不再变动。

  属于本办法规定的应税住房用于出租的,按本办法的规定征收房产税,不再按租金收入征收房产税。

  五、税率

  (一)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建筑面积交易单价在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3倍以下的住房,税率为0.5%;3倍(含3倍)至4倍的,税率为1%;4倍(含4倍)以上的税率为1.2%。

  (二)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税率为0.5%。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个人住房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税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交易单价×税率。

  应税建筑面积是指纳税人应税住房的建筑面积扣除免税面积后的面积。

  (二)免税面积的计算。

  扣除免税面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只能对一套应税住房扣除免税面积。

  纳税人在本办法施行前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免税面积为180平方米;新购的独栋商品住宅、高档住房,免税面积为100平方米。纳税人家庭拥有多套新购应税住房的,按时间顺序对先购的应税住房计算扣除免税面积。

  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的应税住房均不扣除免税面积。

  七、税收减免与缓缴税款

  (一)对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有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二)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拥有的普通应税住房,如纳税人在重庆市具备有户籍、有企业、有工作任一条件的,从当年起免征税,如已缴纳税款的,退还当年已缴税款。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和缓缴税款。

  八、征收管理

  (一)个人住房房产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住房的次月。税款按年计征,不足1年的按月计算应纳税额。

  (二)个人住房房产税由应税住房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三)纳税人应按规定如实申报纳税并提供相关信息。

  (四)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九、收入使用

  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全部用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维护。

  十、配套措施

  (一)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按照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年度均价计算确定。

  (二)有关部门要配合征收机关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建立存量住房交易价格比对系统,对各类存量个人住房进行评估,并作为计税参考值。对存量住房交易价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按计税参考值计税。

  (三)财政、税务、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管、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共同搭建房地产信息平台,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四)各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建立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控管机制。对个人转让应税住房不能提供完税凭证的,不予办理产权过户等相关手续。

  (五)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

  (六)欠税公告后仍不缴纳的,纳税人欠缴个人住房房产税情况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管理。

  十一、本办法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解释。

  十二、本办法从2011年1月28日起施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20
文号: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6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 建设部关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48号公布,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31号修改)、《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5号)等有关规定,我局起草了《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9月21日-2023年10月20日(共计30日)。各单位、社会公众如对上述文件有意见和建议的,请在征求意见时间截止之前,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一、电子邮件:hzsw@huizhou.gov.cn

  二、信件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麦地南路3号国家税务局总局惠州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

  提出不同意见的,请说明理由。

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2023年9月20日

  附件:

  1.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1-1.惠州市2020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

  1-2.惠州市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

  2.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附件1:

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按照土地增值税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为持续做好我市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工作,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惠州市2020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以下简称《2020年标准》),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惠州市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以下简称《2021年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 建设部关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48号公布,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31号修改)、《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5号)等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和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公告发布《2020年标准》和《2021年标准》。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适用范围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纳税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5号)第二十七条、第四十条规定的,税务机关参照标准测算其扣除项目金额,并据以计算扣除。

  二、适用时间

  税务机关参照标准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时,适用房产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所对应年度的标准数值。如房产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跨多个年度的,适用所跨年度标准数值的加权平均值。

  三、争议解决机制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按照标准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经税务机关认定后,予以调整。上述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竣工图、工程承发包合同、工程结算书等。纳税人如相关证据材料存在缺失,可以补充提供上年度惠州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结果获A级或B级诚信综合评价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出具符合要求的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作为相关证据材料,经税务机关认定后,予以调整。

  四、《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08-2015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告2019年第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16-2018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告2019年第6号)到期后继续执行。

  本公告自2023年10月3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

  1-1.惠州市2020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

  1-2.惠州市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

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9月20日

  附件2: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政策解读

  为持续做好我市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工作,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起草了《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惠州市2020年和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公告》),现解读如下:

  一、《公告》出台背景

  按照土地增值税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为持续做好土地增值税清算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建设部关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48号公布,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31号修改)第二条“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核算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和费用,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的审查工作,防止由于成本费用不实等原因造成土地增值税的流失”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第五条“税务机关可参照当地工程造价指标,结合市场因素,确定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的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委托佛山市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和佛山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协会编制了《惠州市2020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以下简称《2020年标准》),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委托惠州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编制了《惠州市2021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标准》(以下简称《2021年标准》),并均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现市税务局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公告发布《2020年标准》和《2021年标准》。

  二、《公告》的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纳税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5号)第二十七条、第四十条规定的,税务机关参照标准测算其扣除项目金额,并据以计算扣除。

  (二)适用时间

  税务机关参照标准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时,适用房产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所对应年度的标准数值。如房产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跨多个年度的,适用所跨年度标准数值的加权平均值。

  (三)争议解决机制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按照标准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经税务机关认定后,予以调整。上述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竣工图、工程承发包合同、工程结算书等。纳税人如相关证据材料存在缺失,可以补充提供上年度惠州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结果获A级或B级诚信综合评价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出具符合要求的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作为相关证据材料,经税务机关认定后,予以调整。

  三、《公告》生效时间

  本公告自2023年10月31日起施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20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穗府办函[2023]49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

穗府办函[2023]49号       2023-9-19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分类精准施策,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力度,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投机炒作,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优化住房限购和增值税免税年限

  将本市住房限购政策调整为,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镇、太和镇、人和镇、钟落潭镇)、南沙等区购买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

  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区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大力加快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发展。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水平,完善户籍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多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立健全配售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稳慎有序开展规划建设。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9月19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19
文号:穗府办函[2023]49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国资[2022]266号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租金减免工作的补充通知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租金减免工作的补充通知

渝国资[2022]266号          2022-7-1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进一步推动租金减免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经营压力、渡过疫情难关,现将做好租金减免工作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一、加大减免推进力度

  (一)减免要求。国有企业对承租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3个月租金;如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对该地区所在区县内承租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6个月租金。承租方在2022年实际租期不满一年的,根据租期按比例享受减免。

  (二)确保惠及最终承租人。对于转租、分租国有企业房屋的,转租方不享受本次房租减免优惠,各企业以实际收租金额为标准向最终承租人进行减免。企业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签订三方协议、审核中间商为最终承租人减免情况等方式确保减免政策有效传导至最终承租人。

  (三)加快推进减免工作。未在上半年完成减免工作的,力争在七月中旬完成减免主体工作。因中高风险需补充减免的应在出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后2个月内完成,若2022年四季度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减免工作可顺延至2023年年初。因租金缴纳方式、减免材料审批缓慢等原因未及时减免的,应适当简化减免流程,尽快签订租金减免协议,推进租金减免工作进度。

  二、加大减免政策宣传力度

  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要向承租主体主动告知相关政策,增强承租人获得感。可采取张贴、官网官微推送、电话沟通或上门通知减免政策等方式,确保每一户承租人知悉了解租金减免政策、流程等相关事项。

  对于投诉举报事项,要做到受理及时、处置有效,并及时总结投诉举报反映问题,举一反三、改进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其他事项

  (一)本通知以外的其他事项按照《关于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房屋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渝国资〔2022〕58号)要求落实落细。

  (二)各集团应进一步明确减免标准,规范审批流程,强化合同管控,严禁借机利益输送。要知悉掌握集团及子企业减免执行情况,加强数据统计,建立档案,形成底表。

  (三)按照《2022年租金减免进度统计表》(附件)制作租金减免台账,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于每周五中午12:00前向市国资委报送租金减免情况、典型案例等。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7月1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2-7-1
文号:渝国资[2022]26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国资[2022]58号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房屋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房屋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

渝国资[2022]58号           2022-3-15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

  为落实落细《重庆市贯彻<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措施》(渝发改财金〔2022〕277号)第6条“减免服务业房屋租金”政策,指导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做好2022年减免服务业房屋租金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

  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充分认识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租压力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工作要求,带头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稳住经济大盘做出积极贡献。

  二、落实减免政策

  (一)减免主体。实施减免的主体为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含下属分公司、分支机构、办事处,以下统称国有企业)。

  (二)减免范围。应减免的国有房屋为国有企业出租的写字楼、商铺、摊位、仓库和厂房等固定资产。

  (三)减免对象。国有企业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国统设管函〔2018〕74号)、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查询官网(http://xwqy.gsxt.gov.cn/)及营业执照等识别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四)减免时间。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国有企业对承租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租金;如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对该地区所在区县内承租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租金。

  (五)规范减免行为。各国有企业集团应制定减免工作细则,明确减免范围、原则、标准,规范审批流程,强化合同管控,严禁利益输送。

  (六)其他。国有企业所属非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的子公司执行所在地政府减免政策。对转租国有房屋的,应充分沟通协商,让减免租金政策惠及最终承租人。

  三、争取政策支持

  国有企业因减免租金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期偿还带息负债的,要加强与债权人协商,争取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解决到期还款困难问题。应积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政策优惠。

  四、加大监督力度

  各国有企业集团要切实承担起减免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各级子企业的跟踪督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减免要求落实不到位、违规操作输送利益的企业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要建立完善减租问题来信来访处理机制,依法合规妥善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市国资委将加强对企业减免工作的督促指导。

  五、按时报送信息

  各国有企业要认真梳理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政策执行情况,包括采取的措施、出台的制度文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按月统计并报送相关信息(含报告期间减免工作典型案例),4月6日起随财务快报一并报送市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处。市国资委对因减免租金影响企业业绩的,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3月15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2-3-15
文号:渝国资[2022]58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财会[2023]24号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渝财会[2023]24号            2023-7-14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局,财政部重庆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市国资委,各有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

  “十四五”时期是会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会监督、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市贯彻实施,以高质量会计信息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工作全局,我局制定《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工作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联系方式:重庆市财政局会计处,023-67575453。

重庆市财政局

2023年7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市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财会〔2021〕27号)、《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的通知》(财会〔2022〕4号)、《关于推进现代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23〕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反馈和指导机制,突出精准性和针对性,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提升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工作全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充分运用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加大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解释以及实施问题解答和案例作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持续发挥好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举办多种形式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培训或讲座,在扩面提质上下功夫,进一步加深我市企业、会计中介机构、会计审计从业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理解。

  (二)建立常态化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收集机制。根据“分级推动,自上而下”的原则,建立覆盖面广、代表性强、长期稳定的准则实施问题收集机制。通过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国资监管、证券监管、银行保险监管等监管机构,有关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专家学者等,定期和不定期的收集汇总全市各类企业反映的准则实施问题。设立专门邮箱,实时收集企业、监管部门反映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及案例。

  (三)建立会计咨询专家联系指导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咨询专家的“外脑”作用,建立市会计咨询专家对全市会计工作的联系指导机制,对反映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具体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和“点对点”指导。

  (四)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调查研究。分级分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县财政局因地制宜,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先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准则实施情况专题调研,及时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五)充分发挥高端会计人才在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将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相关要求贯穿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各个阶段,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及问题反馈情况作为培养期间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市财政局建立与财政部重庆监管局、证监委重庆监管局、银保监委重庆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等监管部门、审计机构的定期沟通联系机制,收集和汇总相关单位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审计实务等工作中发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和实施案例。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区县财政局要充分认识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对于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和履行财会监督主体职责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准则学习和宣传培训,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区县财政局要重视企业会计准则人才培养,加强会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充实会计管理队伍力量,提升专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收集和报送机制,并明确专人负责。

  (三)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财政局要根据本地区企业存设情况,制定调研计划,积极组织开展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情况专题调研,逐步实现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全覆盖。鼓励利用“外脑”参与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助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相关工作。

  (四)加强资料收集。各区县财政局要定期向市财政局报送本地区相关情况。2023年首次报送时间为9月30日前,且应包括2022年以来的有关情况。2024年起每年两次:报送时间为每年3月31日前和9月30日前。报送内容包括本区县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总体情况、推动准则实施的做法和成效、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有关准则实施的处理处罚情况、典型案例,有关准则实施的调研成果、政策建议等。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请填列《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反馈表》(见附件)后报送,报送的典型案例应当说明案例背景及来源、处理处罚依据及分析、有关政策建议等,并将有关处理处罚决定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报送。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准则实施问题和典型案例,应及时向市财政局反映。相关材料纸质版请邮寄至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号重庆市财政局(会计处),同时请将材料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cqczhjc@163.com。

  附件: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反馈表

事项内容
您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请详细描述问题的背景以及具体核算的难点,一个问题填一份。)
该问题涉及的具体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您认为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该问题有何对策建议
反馈单位
所属行业
反馈人姓名
联系方式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7-14
文号:渝财会[2023]2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财税[2023]6号 重庆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关于2022年度[第三批]、2023年度[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含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局、税务局: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和《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国家税务局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渝财税[2018]19号)规定,市财政局、重庆市税务局对申请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了联合审核,现将经审核确认的重庆市2022年度(第三批)、2023年度(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详见附件)予以公布。


  非营利组织的免税资格自获得年度起有效期为5年。


  附件:重庆市2022年度(第三批)、2023年度(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名单


重庆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


2023年5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重庆市2022年度(第三批)、2023年度(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名单


  一、2022年度(第三批)


  1、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


  2、重庆市钱币学会


  3、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


  4、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发展基金会


  5、重庆市蓝天救援队


  6、重庆老年高等教育工作者协会


  7、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


  8、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


  二、2023年度(第一批)


  1、重庆缙云山养生慈爱基金会


  2、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


  3、重庆腾讯可持续发展基金会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5-30
文号:渝财税[2023]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4号),我局会同重庆市税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起草了《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3年9月24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反馈。

  一、来信请邮寄至: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号重庆市财政局税政处,邮编401121,并在信封上注明“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征求意见”字样。

  二、电子邮件请发送至:cqczszc@163.com。

  三、电话及传真:023-67575431、023-67575461(传真)。

  附件:

  1.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2.《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重庆市财政局

2023年9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4号),为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现将我市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标准公告如下:

  一、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下同)内按每户每年24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二、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9000元。

  三、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其他政策要求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4号)执行。

  特此公告。

  附件2

《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4号),市财政局会同重庆市税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起草了《关于落实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进一步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财政部、税务总局、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4号),对退役士兵税收优惠政策予以完善和延期,一是将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二是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减免标准从12000元提高至20000元。三是继续授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国家明确的幅度内上浮减免限额标准。

  二、主要内容

  2019年以来,我市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标准均按国家授权上浮最高限执行,此次对国家授权事项,我们拟继续按照国家授权上浮最高限落实,即:一是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下同)内按每户每年24000元(已按国家标准上浮20%)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9000元(已按国家标准上浮50%)。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20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财会[2023]7号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代理记账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代理记账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渝财会[2023]7号        2023-3-15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深化代理记账行业“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2023年代理记账行业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做好2023年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应当认真做好2023年代理记账机构(包含注册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企业,下同)网上年度备案工作,严格按照《代理记账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98号)第十六条关于代理记账机构应当于每年4月30日之前向审批机关报送代理记账机构基本情况表、专职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备案信息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的审核。

  2022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代理记账机构和已办理备案登记的分支机构,以及已注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代理记账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当于2023年4月30日前通过全国代理记账机构管理系统向财政部门进行年度备案。代理记账机构和分支机构于2022年12月31日前跨原财政部门管辖地迁移办公地点的,应向其迁入地财政部门进行年度备案。

  对于代理记账机构提交的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应当予以退回,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于未按要求进行年度备案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有关义务;对于已取得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但未能持续符合代理记账资格条件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应当责令其在60日内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撤销其代理记账资格。

  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应当在代理记账机构完成2023年年度备案后,通过全国代理记账机构管理系统“系统与子级设置”模块中的“机构账号类型调整”功能,将已完成备案的注册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代理记账机构的注册账号调整为“自贸区机构账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原已取得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代理记账机构,其证书依然有效。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应当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精神,落实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开展代理记账行业无证经营、虚假承诺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具体整治工作通知另行下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同时,在推进行业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的过程中,重点推动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强化队伍建设等,确保行业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会计秩序有效整肃、执业风气全面好转。

  一是推动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间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强政策衔接,实现数据共享,充分运用其他监管部门共享推送的信息,及时掌握本地区代理记账机构有关情况,全面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二是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将全覆盖核查、“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检查、重点专项检查等与代理记账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强化“互联网+监管”,对纳入监管范围的代理记账机构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监管措施。坚持“从严监管、从严执法”,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三是加强行业信用监管。推动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加快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记入会计领域违法失信记录,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联合惩戒,并完善监督检查处理结果公告公示制度,加大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力度。

  四是强化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市县级财政部门一线执法队伍建设,整合行政执法力量,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分级分类分岗位组织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配齐配强与执法检查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力量,为代理记账行业监管提供坚实保障。

  三、加强对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的监管与指导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要严格按照《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规定,认真做好代理记账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日常备案和2023年度工作报告报送工作,及时掌握行业协会发展动态。各地区依法自发成立的行业协会,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完成注册登记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门提交备案材料;已经在登记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行业协会,应当在按照有关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包含协会基本信息及变动情况、会员构成及变动情况等),并保证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备案或者报送年度工作报告的行业协会,行业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对于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存在可疑基本信息或会员机构信息的行业协会,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对其进行核查确认,对确有存在不实信息的行业协会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在做好行业协会日常监管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引导行业协会做好政策咨询、法律维权、人员培训、市场拓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会员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执业标准制定、内部控制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竞争机制搭建、服务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自律管理功能,运用信用记录、警示告诫、公开曝光等措施加大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力度,推动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逐步构建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有机结合的共治格局。

  四、加强对代理记账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分析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要认真审核报备情况,确保报备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要根据2022年开展代理记账管理工作以及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备案的情况,形成本地区2022年代理记账行业分析报告,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数据分析。行业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本地区代理记账机构和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行业发展趋势特点、“放管服”改革举措、行业发展现存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于5月31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报市财政局会计处。

  联系人:邓新艳,联系电话:67575551,电子邮箱:1016617376@qq.com。

重庆市财政局

2023年3月15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3-15
文号:渝财会[2023]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财会[2023]31号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2023年重庆市高级、正高级会计师职称申报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2023年重庆市高级、正高级会计师职称申报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

渝财会[2023]31号          2023-9-19

各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23年职称申报评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职改办〔2023〕212号),结合会计高级、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要求,现就2023年重庆市高级、正高级会计师职称申报评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按照《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会计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36号)执行。其中,申报高级会计师职称须为2020年至202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

  二、申报方式

  申报评审实行网上申报。按渝职改办〔2023〕212号文件要求,申报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市统一平台网报端口进行资料申报:(http://ggfw.rlsbj.cq.gov.cn/cqzyjsrcw/positional-portal-web/public/cert/toUserPage),系统用户注册操作手册见网址:http://rlsbj.cq.gov.cn/ywzl/zjrc/sy/tzgg_110153/202010/t20201021_8077033.html,个人用户申报操作手册登录系统后可查看。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人按照职称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申请,逐级上报材料,不得违规以兼职、挂靠、假冒等形式通过其他单位申报。逐级上报职称时,若无法选择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请联系相应机构进入系统进行注册。

  (二)申报人在规定期限内登录系统如实填写和逐级提交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所填业绩成果,均应在系统上传相应佐证材料,如公开发表的论文需上传刊物封面、刊号页、目录、论文页;继续教育需登录“重庆市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截屏“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上传等。因未传佐证材料或佐证材料不符导致评审结果受影响的,责任自负。业绩成果如有涉密内容,请按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

  (三)单位负责指导本单位人员申报,对申报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和有效证件原件和复印件进行认真审查核对,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真实、准确、齐备,并结合会计专业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进行推荐审查。对申报材料不完整、填写不清楚的,应通知申报人在限定时间内补充完善,申报人逾期未补充完善的,视为放弃申报。对不符合会计专业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不得推荐上报。

  (四)单位应结合申报人考核及履职情况择优确定推荐人选。拟推荐人员的《重庆市职称申报综合情况(公示)表》和有关材料在本单位公开场所集中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有条件的还应同时在单位办公平台公示,公示期间的问题受理渠道应包含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两级联系方式。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无问题的申报材料,可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逐级上报。

  四、申报时间和程序

  (一)申报人申报—单位审核及公示—区县人事(职改)部门审核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提交的起止时间为9月20日、10月20日。

  (二)评委会审核期间为10月7日至10月27日。评委会工作人员审核经区县人事(职改)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申报人相关资料,确定通过受理或不通过退回。如审核退回,需在10月20日前完善资料和程序并重新提交至评委会。

  (三)申报人可登录系统,通过“我的申请书”查询本人申请书审核进度,并可查看现阶段审核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必要时提醒相关单位及时审核本人提交的申请书。

  (四)网报审核合格后需到现场缴纳职称评审费,缴费标准为420元(扫码支付,不收现金)。缴费时间为10月23日至11月6日(节假日除外)。缴费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号(重庆市财政局政务服务大厅),联系电话:63216192。

  五、其他未尽事宜按渝职改办〔2023〕212号文件执行。

重庆市财政局

2023年9月19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19
文号:渝财会[2023]3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云政办发[2023]37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意见

云政办发[2023]37号        2023-9-15

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9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建立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维护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建立公平、规范、高效、安全的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二)工作目标

  自2023年12月1日起,建立以失业保险政策全省统一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核心、以基金预算管理为约束、以经办服务管理和信息系统为依托的省级统筹制度,合理均衡各地基金负担,压实各级政府责任,有效防范基金运行风险,促进失业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范。统一失业保险政策,全省执行统一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待遇项目、计发标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规范业务经办流程,优化业务经办服务,实现政策统一、管理规范、服务便民。

  坚持权责一致。建立省级和各级政府失业保险责任分担机制,压实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强化各级政府参保扩面、预算执行、基金安全、待遇核发责任,防范基金风险向省级转移。

  坚持协同高效。建立适应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的经办管理体制,健全部门间业务协同联动机制,做好政策衔接、数据共享、基金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确保省级统筹制度平稳运行。

  二、主要任务

  (一)统一失业保险政策。全省执行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各地不得自行出台或调整政策。

  1.参保范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与国家机关建立劳动关系人员、个体工商户雇工)、社会团体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中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参保职工失业后,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缴费费率。全省失业保险费率统一为3%,其中,单位缴费费率为2%,个人缴费费率为1%。国家和省实施阶段性降费率政策期间,按照规定的阶段性费率执行。

  3.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为其本人工资,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个人月缴费基数高于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确定;低于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确定。

  4.待遇项目。全省执行统一的失业保险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职业培训补贴等待遇项目。

  其中,失业保险金标准按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90%确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标准为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当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按照医疗保险统筹地区执行的最低缴费基数确定。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全省统一管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全额缴拨,统收统支。

  1.基金省级统收。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按照“分级征收、统一归集”的方式归集至省级。各级税务部门按月征收失业保险费并缴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各级财政部门将失业保险费从国库划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并作财务核算。各州、市当月归集本地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并于次月逐级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年度基金收入应于当年年末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基金收入项目包括:失业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转移收入、其他收入等。

  2.基金省级统支。各州、市按月向省级经办机构上报次月基金用款计划;省级经办机构统一汇总审核全省基金用款计划并向省级财政部门申报;省级财政部门复核后于当月将基金拨付至省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户,由省级经办机构次月初拨付至州、市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户,各地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年末各州、市经办机构应将本地支出户余额按原渠道返回省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户,由省级经办机构统一缴回省级财政专户。基金支出项目包括:失业保险金支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支出、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支出、转移支出等待遇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3.存量基金结余归集。省级统筹前,各州、市应全面清理基金资产和负债,不得将省级统筹前的基金缺口和负债带到省级统筹制度中。各州、市在省级统筹前的存量基金结余按照每年不低于15%,分5年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不再保留,并入省级失业保险基金结余。

  (三)统一基金预算管理。省级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统一组织编制全省失业保险基金预算。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业失业状况、失业保险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基础上,各级编制本级失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经同级政府审定后逐级报送省级汇总;省级汇总编制全省失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并经省人大批准后执行。

  (四)统一责任分担机制。按照基金统一收支、责任分级负责、缺口合理分担原则,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省、州市、县三级政府责任分担机制。各地预算年度内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计划与合规支出形成的一般性收支缺口,由省级统筹管理的失业保险基金承担;除国家和省政策调整因素外,各州、市基金收入预算执行率低于95%、基金支出预算执行率高于105%,造成的基金当期管理性收支缺口,由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承担。上年末全省失业保险基金备付能力低于24个月,启动三级缺口分担机制,基金当年收支有缺口的州、市,由省级统筹管理的失业保险基金承担缺口部分的85%,州、市、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承担缺口部分的15%,州、市、县、区具体分担比例由州、市自行确定。各地自行出台或调整政策造成的基金减收或增支,由当地政府自行承担。

  (五)统一经办服务管理。全省执行统一的失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规程,在参保登记、权益记录、转移接续、待遇领取等方面实现标准统一、流程规范、服务便捷。适应省级统筹经办管理需要,实行县级层面社会保险统一经办“归口管理”,规范省、州、市失业保险经办服务管理,做好失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稽核风控等工作,提升经办服务管理能力。

  (六)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省级加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各级经办机构使用省级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省级集中管理、全省失业保险业务实时联网经办、基金财务及经办业务一体化监管监测。加快实现失业保险业务“全省通办”、“一网通办”,推进实现失业保险待遇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间业务对接,实现部门协同、数据共享,提高失业保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坚持系统谋划、协同高效、运行平稳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实施,确保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稳步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省级统筹,负责政策制定、基金监管、绩效评价、基金预决算草案和基金执行报表编制,指导全省失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省级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基金预决算编制、财政专户管理、失业保险基金拨付等工作。省级税务部门负责失业保险费征缴管理,参与基金征缴收入预算草案编制。各级政府承担失业保险工作的属地责任,做好政策执行、参保扩面、基金征缴、缺口分担、待遇核发、经办服务、基金监管等工作,合理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经办管理力量。

  (三)开展绩效评价。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税务部门每年对各地落实省级统筹情况开展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政策执行、基金征缴、资金划拨、经办服务、风险防控等工作开展情况,聚焦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给予激励表扬,对工作不力、推进滞后、成效较差的督促限期整改。

  (四)加强基金安全。建立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基金监管风险防控制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实施技术监控,实现岗位相互监督、业务环节相互制约,统筹防控业务审批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信息系统管理风险,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可持续。

  本意见施行后,原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9月15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15
文号:云政办发[2023]3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冀政办字[2023]113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冀政办字[2023]113号         2023-9-1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9月1日

河北省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发〔2023〕15号)精神,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一)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并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投资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发展种苗种畜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现代种养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培育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乡村振兴局,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地方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综合运输枢纽、公共交通、运输站场的投资建设运营。推动民间投资参与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项目沿线土地综合开发,鼓励具有专业经验的民营企业参与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绿色交通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全省重要引调水、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调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农村规模化供水、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江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河湖生态治理修复、小水电绿色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动政府与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合作。(责任单位:省水利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建设。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全额投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购买服务等方式投资城镇供水、供气、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五)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能源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投资力度,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能源及升压站、氢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充电桩等能源类项目。涉及政府配置资源的能源类开发计划,原则上要提前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现代服务业。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示范物流园区、城郊大仓基地。实施一批业态先进、规模较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工业设计、展览展会、平台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七)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鼓励民间资本依法举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休闲健身、体育竞赛、场馆建设运营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着力解决民营医院、民办养老机构、民办学校等在申请许可、职称评定、政府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突出困难。(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八)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产业,突出抓好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关键项目,扩大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攻克、转化、应用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九)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数字河北建设,积极投入物联网、数据中心、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参与建设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城市等融合基础设施。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十)稳定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引导民间资本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二、引导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十一)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对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民间投资项目,在用地、资金、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十二)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鼓励国有企业加强对民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供应链建设。调动高校、科研院所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十三)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设备更新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提升应急扩产转产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十四)鼓励民间投资创新驱动发展。引导民间投资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深入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区域关键共性技术开发。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5G应用、数字化共性技术研究、工业软件等相关领域投资建设运营,发展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十五)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长期闲置但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资产。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实现轻资产运营,增强再投资能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河北证监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三、完善民间投资保障机制

  (十六)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进一步推广“信易贷”模式,提升信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搭建民间投资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推动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对民间投资项目予以支持。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特别是创新型民营企业挂牌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渠道。(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十七)加大民间投资要素保障。提前介入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选址,优先保障计划指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申请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根据项目产业生命周期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的供地方式,提高土地供应与使用效率。深化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重点项目纳入白名单管理,不再实行停工、停产管控。优化能耗指标配置,做好民间投资重大项目与能耗双控目标统筹衔接,实行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十八)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在安排各类财政补助和引导资金时,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利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申报国家保险试点。用好各级各类政府出资的产业引导基金,采取战略性直接投资等方式支持民间投资项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

  (十九)落实降低成本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国家和省关于降低成本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进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房屋租金等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性作用,推动贷款实际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1
文号:冀政办字[2023]113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吉人社发[2023]5号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3年度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通知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3年度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通知

吉人社发[2023]5号           2023-9-14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吉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58号)的相关规定,经省政府同意,决定调整全省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

  2022年12月31日以前发生工伤,享受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本通知实行前已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人员不属于调整范围。

  二、调整标准

  (一)伤残津贴。一级伤残每月增加182元,二级伤残每月增加174元,三级伤残每月增加166元,四级伤残每月增加158元,五级伤残每月增加150元,六级伤残每月增加134元。调整后伤残津贴低于3004元的,再增加30元。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增加99元,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增加90元。孤寡老人或者孤儿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9元。

  (三)生活护理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月增加136元,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每月增加109元,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每月增加82元。

  三、其他有关事项

  (一)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所需资金由原渠道支付。

  (二)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起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

  (三)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但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执行本通知的调整标准。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9月14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9-14
文号:吉人社发[2023]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沪府办规[2023]19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

沪府办规[2023]19号      2023-8-29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相关单位:

  《上海市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8月29日

上海市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国发〔2023〕9号),持续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主动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更好承担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结合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和国家战略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除需国家相关部委出台实施细则的试点措施或国家相关部委要求加快落地的试点措施外,用一年时间,着力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各项试点措施落地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有效应对风险,注重挖掘典型案例,总结管用做法和亮点成效,及时提炼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到实施一周年评估时,试点工作做到有进展、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果、有项目、有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制订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方案,及时报国家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试点方案明确再制造进口产品清单、再制造产品适用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特性、安全环保性能等方面)、合格评定程序、监管措施等。

  (二)自境外暂时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下列货物,在入境时纳税义务人向海关提供担保后,可以暂不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临时入境人员开展业务、贸易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专业设备(包括软件,进行新闻报道或摄制电影、电视节目使用的仪器、设备和用品等);用于展览或演示的货物;商业样品、广告影片和录音;用于体育竞赛、表演或训练等所必需的体育用品。上述货物应当自入境之日起6个月内复运出境,暂时入境期间不得用于出售或租赁等商业目的。需要延长复运出境期限的,应按照规定办理延期手续。

  (三)企业办理进口海关申报时,海关对于企业提供的原产地证书,如仅存在印刷错误、打字错误、非关键性信息遗漏等微小差错或文件之间的细微差异,在确认货物原产资格情况下,可给予企业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企业不必反复修改、递交申请材料。上海海关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在上海全域复制推广。

  (四)企业在预裁定所依据的法律、事实和情况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向海关提出预裁定展期申请的,海关按照相关要求,完善工作流程,接受预裁定展期申请,在裁定有效期届满前从速作出决定。

  (五)在符合我国海关监管要求且完成必要检疫程序的前提下,海关对已提交必要单据的空运快运货物,在抵达后6小时内放行。

  (六)在符合我国相关规定且完成必要检疫程序的前提下,海关对通过空运、海运方式进口并提交通关所需全部信息的已抵达货物,在48小时内予以放行。

  (七)如货物抵达前(含抵达时)未确定关税、其他进口环节税和规费,但在其他方面符合放行条件,且已向海关提供担保或已按照要求履行相关程序的,海关应当予以放行。

  (八)境外合格评定机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申报合格评定机构资质时,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对认证资质试点的具体要求,适用对境内合格评定机构相同或等效的程序、标准和其他条件。

  (九)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进口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具体工作要求,认证机构接受供应商提供的符合电磁兼容标准自我声明材料,并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有关要求考核产品电气安全后,发放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在认证证书上标注电磁兼容部分为符合性声明,明示产品应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进口。

  (十)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进口葡萄酒,允许进口标签中包括chateau(酒庄)、classic(经典的)、clos(葡萄园)、cream(柔滑的)、crusted/crusting(有酒渣的)、fine(精美的)、late bottled vintage(迟装型年份酒)、noble(高贵的)、reserve(珍藏)、ruby(宝石红)、special reserve(特藏)、solera(索莱拉)、superior(级别较高的)、sur lie(酒泥陈酿)、tawny(陈年黄色波特酒)、vintage(年份)或vintage character(年份特征)等描述词或形容词。

  海关、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有关要求,做好进口葡萄酒标签信息的合规监管。

  三、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

  (十一)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申请开展中资金融机构已开展的新金融业务的,在沪金融管理部门根据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明确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金融服务的机构类型、机构性质、许可要求和许可程序,实施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金融服务许可,充分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并进行审慎监管。

  (十二)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者、跨境金融业务提供者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申请开展金融服务的,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可以按照国家相关金融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审批工作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按照内外一致原则,对于境外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者、跨境金融服务提供者提交的与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开展金融服务相关的完整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应在120天内作出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人。如不能在上述期限内作出决定,金融管理部门应立即通知申请人并争取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决定。

  (十三)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指导支持下,允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内注册的企业、工作或生活的个人购买跨境保险、投资等金融服务。境外金融服务的具体种类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十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制定鼓励类境外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清单,建立境外职业资格单向认可工作程序,对专业人员取得的境外职业资格实行单向认可,允许符合条件的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审批备案后提供专业服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探索国际职业资格制度和国内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培养制度衔接机制。为持有专业领域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本市职称评审提供便利,研究水平评价类国际职业资格和国内职称评审制度的衔接方式,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探索引入国际化评价标准。

  四、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

  (十五)注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家属,可享受口岸签证办理便利,口岸签证机关将为其办理一次入出境、停留期限30日的S2字签证。随行家属入境后,可在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换发与专家本人所持签证入境有效期相同(最长不超过5年)、入境停留期限相同(最长不超过180天)的S2字签证。专家本人在沪长期居留的,其家属可随同办理有效期一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

  (十六)拟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及随行家属,可享受口岸签证办理便利。口岸签证机关将根据邀请事由,为高管本人办理一次入出境、停留期限30日的R字、M字或F字签证,家属随同办理S2字签证。入境后,符合条件的外籍高管可在本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换发有效期不超过5年、入境停留期不超过180天、多次往返的R字、M字或F字签证,家属随同办理S2字签证。对于在公司正式筹建期间拟在沪长期居留的外籍高管,可申请办理有效期不超过2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公司正式成立后,若高管本人被正式外派至本市工作的,还可根据规定办理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家属随同办理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

  五、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

  (十七)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实施进口、分销、销售或使用大众市场软件(不包括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软件)及含有该软件产品的,转让或获取企业、个人所拥有的相关软件源代码不得被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为条件要求。

  (十八)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中可能存在的消费风险和对线上消费者存在潜在损害的行为等加强研究,结合执法、司法等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

  (十九)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应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所有转移可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职工和香港、澳门、台湾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可以依法自由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对币种、数额和汇入、汇出的频次等进行限制。

  (二十)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采购人如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政府采购,应对供应商的唯一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在上海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在公告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成交结果时,应说明采用单一来源方式的理由。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未载明或未规范说明采用单一来源方式理由的,及时予以纠正规范。

  (二十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指导下,市知识产权部门将国家有关专利信息检索链接接入上海市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公布查询路径;不断升级优化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内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更为有效的精准服务,并指导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大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内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工作。

  (二十二)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辖区人民法院对企业等经营主体提出的知识产权相关救济请求,在申请人提供了可合理获得的证据并初步证明其权利正在受到侵害或即将受到侵害后,应不预先听取对方当事人的陈述即依照有关司法规则快速采取相关措施。

  (二十三)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经营者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经营者建立健全反不正当竞争管理制度。在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对被调查的经营者给予指导,对于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情节轻微已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二十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依托相关协会、商会,支持区内企业、商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建立提高环境绩效的自愿性机制(包括自愿审计和报告、实施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自愿分享信息和专门知识、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鼓励其参与制(修)订自愿性机制环境绩效评估标准。

  (二十五)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依托相关协会、商会,支持区内企业自愿遵循环境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原则,鼓励其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二十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探索完善劳动仲裁裁决书公开制度,按照“公布为常态、不公布为例外”的原则,指导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将相关裁决书向社会公开。

  七、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制度

  (二十七)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压实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在推进相关改革的同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配套措施,强化对各类风险的分析研判,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及系统性风险防范,建立安全风险排查、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协同监管,健全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细化防控举措,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落实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出口管制、网络安全审查、文化产品进口内容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各项管理措施。

  (二十八)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安全评估机制,配合国家相关部委,做好安全评估,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国际局势走势,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评估,遇有重大事项,及时报告。

  八、保障措施

  (二十九)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由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评估,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在实施过程中,中央和国家部门出台相关法规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十)强化责任落实。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加强跨部门协作,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各项试点措施落地生效。

  (三十一)加强培训宣传。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机制化、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和企业宣贯活动,通过网络、电视、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政策内涵、亮点、应用场景,扩大政策知晓度;加强政策辅导,并根据需要设立咨询电话,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本实施方案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8-29
文号:沪府办规[2023]19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1... 3536373839404142434445 1243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