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国税发[2004]7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反避税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保障税收公平和监控管理税源,总局于1998年5月6日下发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国税发[1998]59号文,以下简称《规程》),《规程》下发后,在各级税务机关共同努力下,反避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机制。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反避税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为了全面提升反避税工作水平,各地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工作机制,重视基础信息建设,强化国内联查和国际合作,配备充足的专职人员。现就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反避税与其它征管工作的衔接与协调

  反避税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和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与纳税申报、审核评税、税务检查(审计)等日常征管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反避税调查和最终调整必须建立在全面掌握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深入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多渠道查询分析可比信息的基础之上。因此,各地在反避税工作中,要将反避税与其他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相结合,通过税收管理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提高反避税工作的质量。在纳税申报环节,要全面完整准确地审核企业关联申报的基本情况,对于未按规定申报或申报不实的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提高申报的真实性、可靠性;在审核评税环节,发现避税嫌疑户,要及时移交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实施反避税调查;在日常检查、审计环节,发现避税问题的,应按《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的要求,将涉及反避税的工作底稿及有关资料移交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由反避税专业人员实施专项调查。

  二、规范操作,不断完善反避税工作机制

  (一)提高避税嫌疑户选案质量。各地在筛选避税嫌疑企业时,要结合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评税和税务审计等方面的资料,重点审查长期亏损、微利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跳跃性赢利企业,以增强选案的针对性。进入调查前,要进行详细的案头审计,认真分析企业历年生产经营状况和关联交易类型,并与同类企业的可比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存在的避税疑点,提高选案的质量。对企业调查要与稽查部门相协调,正式立案要按照《规程》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二)深入开展转让定价调查。各地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认真审核、分析企业提供的资料,准确定性关联交易,审查关联交易定价是否真实、合理,了解企业职能、行业背景等因素,积极寻找可比企业信息,为选择适当的调整方法、确定合理的调整方案提供依据。要注意与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配合,运用进口税收和出口退税有关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三)合理确定转让定价调整。各地在选择调整方法时,应在充分收集和详细调查分析可比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承担的职能和风险、市场经济条件的变化、关联交易的类型和性质、受控交易与非受控交易的差异,结合各种调整方法的适用条件,选用合适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合理确定调整方案。在选择调整方法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和适用的不同情况,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三种传统调整方法对可比性分析要求较高,对存在的差异要进行量化修正。各地可积极尝试采用利润分割法、交易净利润法等较为新型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完善。调整方案确定后,要按照《规程》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主管领导应对转让定价调查审计全过程中程序的完备性、方法的适用性、调整的合理性等进行把关。结案报告应报上一级税务机关备案。

  (四)强化跟踪管理,巩固反避税成果。对结案企业的跟踪监控是巩固反避税成果的主要手段。要按照《规程》的要求,对结案企业实施三年的跟踪管理,跟踪监控企业投资、经营状况、关联交易、纳税申报额等指标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对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于仍存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的企业,在跟踪期内做税务调整,以巩固反避税成果。

  (五)积极开展预约定价谈签工作。为促进转让定价工作从事后调查调整向税源管理的转变,节约调查成本,降低税收风险,要按照有关规定,借鉴经验,积极受理预约定价申请、充分准备相关资料,认真开展审核评估、慎重进行协议谈签,严格监控执行情况,把预约定价工作推向更高层次。

  (六)推动反避税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反避税工作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存在国内外关联交易的大型跨国企业,由于反避税管理的难度较大、专业化要求较高,如果在较低管理层面上采用分散管理的方式,上行层级过多,不利于信息沟通和跨区域联查、协查工作的开展,影响反避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积极推进反避税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根据本地区所辖大型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适当上收管理层次,在基层税务机关进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由地市级税务局实施集中优化的反避税管理,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反避税管理能力。

  三、整合信息,逐步充实反避税信息资料库

  获取可比信息是转让定价调查调整得以完成的关键因素,拓宽可比信息来源渠道是提高转让定价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及时获取海关、银行、工商、外经贸、财政、统计、外管、行业主管局(行业协会)等部门发布的各类信息、动态。通过因特网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渠道,广泛收集、分析、整理国内外各行业的货物价格、无形资产价格、劳务费率、贷款利率、行业利润率等资料,建立适合本地区工作需要的反避税信息资料库。对于运用反避税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要进一步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充实反避税信息资料库,条件成熟的,应并入统一的信息“一户式”管理;没有运用反避税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要通过信息的“一户式”管理,实现反避税基础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共享。

  要利用税务机关已掌握的“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中的出口货物报送单电子数据,进一步充实反避税价格信息库。通过出口货物报送单“证明联”的商品编码、商品中文品名、单价、数量、计量单位、出口日期等信息,将被调查企业的关联出口交易价格与同期相同海关出口商品编码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初步判定企业关联出口交易价格是否处于同期同类出口商品的价格区间。同时,到出口相同海关商品编码的企业,调查该出口商品的交易条件,货物的品名、品牌、规格、型号、性能和结构等,以及购销环节和购销环境等情况,确定该出口商品交易价格与被调查企业出口价格的可比性,进而寻找出可比价格。

  四、积极研究新问题,强化大户联查制度

  要及时研究避税与反避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分析避税成因,发现法律法规的漏洞,研究应对措施,并及时向上级税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在实践中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努力尝试解决新型避税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高税源监管能力。对于目前较为突出的利用避税地、资本弱化、假“来料加工”企业进行避税的问题,各地要重视调查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各地要认真按照总局的部署开展大户联查工作,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提供充分保障。严格按照标准选择调查对象,并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调查中注意协调配合,发挥全国联查的优势,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联查模式,在现行的联查工作方式外,可开展产业链的纵向联查、同行业的横向联查和个别关联交易行为的专项调查等创新模式。

  五、重视队伍建设

  反避税工作专业性强、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各地税务机关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反避税工作,配备足够的反避税专职人员,以保证反避税工作的实际需要。要加大反避税经费的投入,改善反避税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要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反避税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加大反避税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反避税工作人员的素质。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四年六月九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6-09
文号:国税发[2004]70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办函[2004]5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的复函

海关总署:

  你署《关于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工作的请示》(署加发[2004]257号)收悉。经国务院同意,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邻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上述试点区域统筹利用保税区和港区土地进行封闭围网,作为保税区的物流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规划面积分别为:青岛园区1平方公里、宁波园区0.95平方公里、大连园区1.5平方公里、张家港园区1.53平方公里、厦门象屿园区0.7平方公里、深圳盐田港园区0.96平方公里、天津园区1.5平方公里。园区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具体位置,控制规划用地面积,不得占用耕地。

  二、园区要充分发挥探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区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三、园区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在进出口税收方面,比照实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园区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四、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监管设施。请你署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拟定试点方案,由你署会同有关部门审批。试点方案经审批同意后,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好园区隔离监管设施的建设,待条件具备后,由你署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五、你署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保税区与港区联动的监管、服务工作,促进保税区健康有序发展,为吸引外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四年八月十六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8-16
文号:国办函[2004]58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2004]102号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关于确定“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列名钢铁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财税[2005]105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停止执行加工出口专用钢材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自2005.7.1日起本法规全文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精神,为简化“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管理,经研究,现就确定“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列名钢铁企业(以下简称“列名钢铁企业”)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4年7月1日起,除现已确定的列名钢铁企业准予经营“加工出口专用钢材”业务外,审批、确定新的列名钢铁企业,不再报请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审定,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具体负责审定。其中列名钢铁企业跨省子公司的确定,由列名钢铁企业所在地省级国家税务局商其子公司所在地省级国家税务局确定。

  二、确定的列名钢铁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5年以上、且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有相当生产规模的钢铁生产企业;

  (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健全;

  (三)近三年内没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违法行为记录;

  (四)提供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出具的“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列名钢铁企业推荐书。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确定新的列名钢铁企业后,应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四、确定为“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的列名钢铁企业采取伪造、涂改、贿赂或其他非法手段骗取免、抵税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并取消其列名钢铁企业经营“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的资格。

  特此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

二〇〇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7-27
文号:国税发[2004]102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税[2003]90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版物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补充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财税[2006]153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该法规自2006年1月1日起全文废止。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有关部门和地区反映的情况,经研究,现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版物和电影拷贝增值税及电影发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88号)中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科技图书的划分标准。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等5项国家标准的通知》(新出印[2002]443号)的规定,自2002年8月1日起《中国标准书号》(GB5795-86)废止,图书出版行业执行新的《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12451-2001)。为此,对财税[2001]88号文中有关科技图书的划分标准作如下调整:2002年8月1日后出版的科技图书,是指正式出版的列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IZ 451-2001)规定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第三部分中的“分类号”A(马列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林业)、T(工业技术总论)、U(交通运输)、V(航空、宇宙飞行)、X(环境科学)的图书,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和盲文图书,分类号不止一个时,以第一个分类号为准。2002年8月1日以后销售此前出版的科技图书,仍按财税[2001]88号文第一条第七项关于科技图书分类的规定执行。

  二、对报社和出版社根据文章篇幅、作者名气等向作者收取的“版面费”收入,按照“服务业”税目中的广告业征收营业税。

  本通知第二条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3-06-23
文号:财税[2003]90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税[2004]73号 财政部关于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根据国务院对企业改制上市的有关批示精神,现对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第二集团公司”)改制上市工作中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企业重组改制后设立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科工”),均应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统一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对“中航科工”及其全资子公司当年实际交纳的企业所得税,比2002年多交的部分,按企业所得税收人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计算的中央财政收入,从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由中央财政返还给“中航第二集团公司”。

  三、所得税返还资金专项用于“中航第二集团公司”的政策性和社会性支出。“中航第二集团公司”要加强对所得税返还资金的使用管理,严禁挪作他用,并制定出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办法上报财政部备案。

  请遵照执行。

  抄送: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4-21
文号:财税[2004]73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函[2004]53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一季度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04年一季度,各级税务机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组织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突出规范化管理,企业所得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

  据税收快报统计,一季度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76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97.16亿元,增长34.8%,完成年度计划的29.5%。

  (一)国税系统组织收入情况

  国税系统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387.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06.9亿元,增长38.1%。

  收入额列前10名的地区为:北京108.64亿元;上海48.79亿元;黑龙江35.82亿元;江苏23.72亿元;浙江19.03亿元;山东16.82亿元;广东14.81亿元;辽宁11.61亿元;云南11.07亿元;湖北10.05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列前10名的地区为:陕西163.2%;湖南150.6%;青海129.4%;新疆93.2%;青岛87.3%;贵州77.2%;江苏69.8%;黑龙江68.5%;广东63.9%;山西56.7%。

  (二)地税系统组织收入情况

  地税系统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37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0.3亿元,增长31.6%。

  收入额列前10名的地区为:浙江50.63亿元;江苏41.58亿元;广东40.90亿元;上海30.90亿元;北京23.77亿元;山东20.98亿元;宁波18.64亿元;河北15.22亿元;河南12.72亿元;福建9.54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列前10名的地区为:江西81.3%;山西66.5%;甘肃60.1%;河北53.8%;海南53.6%;辽宁53.5%;上海47.8%;安徽46.7%;重庆41.1%;浙江41%。

  (三)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不平衡

  一季度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总体较好,但地区间、行业间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地区和国有企业出现了负增长,值得引起警惕。

  分地区看,3月份,国税系统有14个地区负增长,比2月份增加了5个地区;地税系统有4个地区负增长,比2月份增加了3个地区。一季度累计负增长的地区,国税系统、地税系统分别有3个和1个地区。

  分行业看,来自私营企业的所得税增长最快,其次为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则出现了负增长。初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一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力度不断加大,优良资产不断被剥离出来改为股份制企业,使得股份制企业的所得税增长较大,而存续的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较弱,缴纳的所得税增长较慢。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带动了私营企业的所得税增长。

  分国、地税看,国税系统组织的收入增长较快,地税系统增长较慢。主要原因,一是中央企业一季度的效益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一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035.2亿元,同比增长27.3%;二是国税系统自2002年开始管理的新办企业,有的减免税优惠期限已过去,开始恢复征收所得税;三是地税系统的所得税管户基本没有增量。

  二、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企业所得税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一季度GDP增速超过9%,工业累计增加值增长17.7%,对外贸易增长38%,前两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8.2%,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为企业所得税提供了丰富的税源。

  二是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一季度,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着重加强了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新办企业的征收管理力度,加强了日常和专项检查,大力清理欠税,进一步规范和严格了减免税审批、税前扣除审批以及中小企业的核定征收工作,促进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增长。

  三是汇算清缴一次性入库税款增加。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一些地区汇算清缴入库数额同比增加较多。

  三、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2004年,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工作开局良好,一季度的快速增长为完成全年企业所得税收入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充分估计到完成全年企业所得税收入任务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做好以后的组织收入工作。

  (一)强化征收管理,确保企业所得税及时、均衡入库。各地要继续按照“从单纯管政策转变到既管政策更重管理;从单纯抓管理转变到通过抓管理促收入”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征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企业所得税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加大清欠力度,做到及时、足额,应收尽收。各级国税机关要加强对新办企业的管理,对新办企业减免税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

  (二)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和管理。各级税务机关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税源户,对重点税源户加强监控和管理,对其生产经营、预缴所得税等变化情况要及时分析和预测,跟踪其发展变化情况。对收入下降的重点税源企业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整体收入不受影响。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定期分析、预测工作。各地应每月对企业所得税收入进度和增减收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原因,研究解决办法。从5月份起,月企业所得税收入与上年同期对比增减收幅度超过50%的省级税务机关,应在次月10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报送增减收原因等情况的分析报告。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联系。国税、地税机关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切实落实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解决好征管范围划分问题,确保对纳税人的有效监管,杜绝重管、漏管和扯皮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强与国家税务总局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将有关工作情况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

  一季度,向总局报送有关工作情况较好的单位有:江西国税局按月报送每月工作情况和计划,天津、山东、内蒙、江西、青海国税、山东、湖南、青岛地税报送所得税检查情况总结,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国税、重庆地税报送去年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计划,江苏国税、河南地税报送通过所得税汇算清缴促进所得税管理的情况。

  对以上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5-08
文号:国税函[2004]538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常熟益成特殊钢有限公司申请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请示》(苏国税发[2004]43号)、《关于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享受15%税率优惠的请示》(苏国税发[2004]43号)、《关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适用税率问题的请示》(苏国税发[2004]6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常熟益成特殊钢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范围为热轧不锈钢卷板、热轧碳钢板等的生产和销售,注册资本3909万美元,其中外方资金为3200万美元;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是2002年成立的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经营范围为电力生产销售、灰渣综合利用等,注册资本17352万美元;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1999年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范围为建造、销售、检修各种船舶和其它相关业务,注册资本8000万美元,其中外方资金为4000万美金。鉴于上述三家企业均属从事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范畴,且外方所投资本均已全部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2目规定,同意上述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自2003年度起减按15%税率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5-17
文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函[2004]56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代表机构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批复

失效提示: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本法规全文废止。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请示》(厦国税发[2004]91号)收悉。关于为总机构自营商品贸易从事准备性、服务性业务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税务处理问题,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有关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28号)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征税的从事“自营贸易和代理贸易”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是指既从事自营贸易同时也从事代理贸易的代表机构。外国企业代表机构的全部业务仅为为其总机构的自营商品贸易进行了解市场情况、提供商情资料以及其他准备性、辅助性业务,凡其总机构能够提供证明资料,说明其对我国的商品贸易一贯采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2号)第一条规定的自营贸易方式的,仍可按照该国税发[1997]2号“通知”第一条的规定免予征税,并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有关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28号)第一条的规定进行税务申报。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四年五月十七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5-17
文号:国税函[2004]568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函[2004]40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核算与分析,现将预缴和汇算清缴的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关会计核算的调整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辅助账的设置

  (一)各入库单位和双重业务单位应在“入库”类总账科目下设置“入库企业所得税登记簿”,分设“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类明细科目,每类科目下均分设“预缴”、“汇算清缴”和“缴纳以前年度欠税”三个栏目。各栏目核算内容如下:

  1.“预缴”,指本年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或者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十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的所得税以及按定额缴纳的所得税,含本年度内缴纳的本年应预缴而未按期预缴的欠税;

  2.“汇算清缴”,指对上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与上年预缴的所得税额进行汇算后,在本年清缴(退)的所得税额,含本年度内缴纳的本年应清缴而未按期清缴的欠税;

  3.“缴纳以前年度欠税”,指缴纳本年之前发生的以前年度欠税,含查补征收以前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

  (二)各入库单位和双重业务单位应在“多缴税金”总账科目下设置“抵缴企业所得税登记簿”,分设“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类明细科目,登记反映本年汇算清缴的应退税额抵顶本年应预缴税款的金额。该登记簿也可与“入库企业所得税登记簿”合并设置。

  二、关于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账簿登记

  “入库企业所得税登记簿”各科目均以税收缴款书、税收收入退还书或混合业务单位上报的入库凭证汇总单和退库凭证汇总单作为记账的原始凭证。缴纳税款时用蓝字(或正数)登记反映,退还税款时用红字(或负数)登记反映。“抵缴企业所得税登记簿”根据《退税(抵税)确认书》中的“抵缴下期税款金额”登记反映。

  为准确分清各类入库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在征收或退还企业所得税时,应根据相关的应征凭证和退税申请审批书,在填开的缴退税凭证的“备注”栏分别注明“预缴”、“汇算清缴”、“缴纳以前欠税”、“预缴退税”、“汇算清缴退税”等字样。

  三、关于会计报表的调整

  根据上述调整内容,修改《入库税金明细月报表》,在该报表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项目下均分别增设“其中:预缴”、“其中:汇算清缴”子项目,并在该表的最后增设两行“附列资料:抵缴企业所得税”、“抵缴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关报表的具体式样、参数、编报方法和审核公式将通过广域网下发各地。

  从2004年6月份编报5月份的税收会计报表起,各入库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报表汇总单位应按修改后的表式编报。为与修改前的报表口径相衔接,各地在收到本通知后,务必抓紧按本通知的要求填开缴退税凭证和增设《入库企业所得税登记簿》、《抵缴企业所得税登记簿》,并将收到本通知前今年已入库和已抵缴的企业所得税分类补记到登记簿中;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在计算机软件没有修改前,应设立《入库企业所得税登记簿》和《抵缴企业所得税登记簿》进行手工登记。以便保证6月份编报5月份的报表时按修改后的报表口径准确编报。

  四、关于《税收月快报》项目的调整

  (一)根据会计科目调整情况,在《税收月快报》中增设第119项“企业所得税预缴”、第120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第121项“缴纳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欠税”,以上三项之和等于《税收月快报》第64项“企业所得税”,属期均为当月数。

  (二)增设第122项“外资企业所得税预缴”、第123项“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第124项“缴纳以前年度外资企业所得税欠税”,以上三项之和等于《税收月快报》第73项,属期均为当月数。

  有关修改后的税收月快报“TRS”任务将放在总局FTP广域网centre\jitong\jihua\TRS程序中,请各地在2004年6月份编报5月份的税收快报前予以更新。

  (三)另外,今年1至4月入库的“预缴”、“汇算清缴”以及“缴纳以前年度欠税”数额,请各地以“入库企业所得税登记簿”有关栏目核算数为准,将今年1至4月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入库的“预缴”、“汇算清缴”以及“缴纳以前年度欠税”数额的当月数一次性上报总局。

  有关“TRS”任务届时将与税收月快报修改更新任务一并放入总局FTP广域网centre\jitong\jihua\TRS程序中,请各地在2004年6月份上报5月份的税收快报时一并报送。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04-03-26
文号:国税函[2004]40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1... 10671068106910701071107210731074107510761077 1244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