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国税发[1994]13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第二条(一)“根据消费税法的规定,对于用外购或委托加工的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在计征消费税时可以扣除外购已税消费品的买价或委托加工已税消费品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三)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法规实施以来,各地在贯彻执行中陆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要求予以明确。现根据消费税问题座谈会讨论的意见,就几个具体征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委托加工征税问题

(一)对纳税人委托个体经营者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一律于委托方收回后在委托方所在地缴纳消费税。

(二)对消费者个人委托加工的金银首饰及珠宝玉石,可暂按加工费征收消费税。

二、关于已税消费品的扣除问题

(一)根据消费税法的法规,对于用外购或委托加工的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在计征消费税时可以扣除外购已税消费品的买价或委托加工已税消费品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此项按法规可以扣除的买价或消费税,是指当期所实际耗用的外购或委托加工的已税消费品的买价或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此条款蓝色字体部分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二)对企业用1993年底以前库存的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的应税消费品,在计征消费税时,允许按照已税消费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不含增值税)予以扣除。

(三)对企业用外购或委托加工的已税汽车轮胎(内胎或外胎)连续生产汽车轮胎;用外购或委托加工的已税摩托车连续生产摩托车(如用外购两轮摩托车改装三轮摩托车),在计征消费税时,允许扣除外购或委托加工的已税汽车轮胎和摩托车的买价或已纳消费税税款计征消费税。

[此条款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本通知从文到之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5-26
文号:国税发[1994]130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1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务代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实施《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法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号)文件规定,此通知于1998年2月6日废止。

  为了使税收征收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在全国推行税务代理制度的步伐,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法规,在调查研究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税务代理试行办法》,现随文下发给你们,就试点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我国实行税务代理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推进依法治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需要。特别是实行新税制以后,全面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已成为税收征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国税、地税的主要领导要共同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实施税务代理的试点工作。为了保证税务代理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牵头,与地方税务局共同组成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暂设在国家税务局的征管处。

  二、精心选点、逐步推开。税务代理工作在一些地区已有一定基础,有的地区则是刚刚起步。国家税务总局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以点带面,推动整个试点工作健康顺利进行,决定将辽宁、吉林、山东、福建、四川、海南、上海、深圳、大连、青岛等十个省、市作为试点工作联系点,其他省、市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在试点的初期可选择有一定税务代理工作基础和征管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加快步伐,在全省或全市的范围内推行。在试点过程中既要勇于进取,又要稳步推进。

  三、先行认定,积极组建。为了使税务代理试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各试点地区在全国未统一组织税务师资格考试以前,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现有税务咨询人员、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中,按法规考核认定一批税务师,经过培训后发给税务师执业证书,然后积极审批税务师事务所及其他税务代理机构,组建税务师行业协会。

  四、健全制度、严格管理。税务代理是一项社会中介服务性业务,涉及到税务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切身利益,并直接影响到国家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入库。因此,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税务代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各地在试点工作中,应在总局下发的有关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配套的法规和办法,并不断充实、完善,以保证税务代理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注重调研、总结推广。税务代理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行业,加强对税务代理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紧迫的工作。各试点地区要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完善管理制度。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附件:                                                  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税务代理行为,发挥税务代理人在税收活动中的作用,保证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维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三条的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本办法法规的代理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第三条税务代理人是指具有丰富的税收实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第四条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称为税务师,其工作机构是按本办法法规设立的承办税务代理业务的机构。

  税务师必须加入税务代理机构,才能从事税务代理业务。

  第五条税务代理人实施税务代理行为,应当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愿委托和自愿选择为前提,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独立、公正执行业务,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税务代理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条县以上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负责对税务代理人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章 税务师的资格认定 

  第八条国家对税务师实行资格考试和认定制度。资格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税务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经济类、法学类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经济、法律工作三年以上的;    

  (二)具有经济类、法学类中等专业学历,从事经济、法律工作五年以上的;    

  (三)连续从事税收业务工作十年以上的; 

  (四)国家税务总局认定具有同等学识能力和资格的。

  具有经济类、法学类中等以上专业学历以及连续从事税收业务工作十年以上,可以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试。

  第十条取得执业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资格以及连续从事税收业务工作十五年以上者,可不参加全国统一的税务资格考试,其代理资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考核认定。

  第十一条参加税务师资格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和经考核认定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核发税务师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取得税务师资格证书者,要从事税务代理业务,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税务师执业申请表,经审核同意后,给予注册登记,发给税务师执业证书,取得税务师执业证书者,应当参加全国统一举办的税务师执业培训。

  注册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税务师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居民身份证号码、所属税务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等。

  税务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由全国统一制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负责发放。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有税务师执业资格,税务机关不予注册登记: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满三年者;    

  (三)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自开除之日起未满三年者;    

  (四)被取消注册会计师、律师、审计师资格,自被取消之日起未满三年者;    

  (五)在职的国家公务员;    

  (六)依照本办法法规被取消税务师资格者;    

  (七)国家税务总局认为其他不具备税务代理资格的。

  第十四条税务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注销其税务师登记,并收回税务执业证书: 

  (一)在登记中弄虚作假,骗取税务师执业证书的;    

  (二)因健康原因不能从事税务代理工作一年以上的;    

  (三)依照本办法法规被取消税务师资格的;    

  (四)已死亡的;    

  (五)已不从事税务代理业务的;    

  (六)国家税务总局认为其他不适合从事税务代理工作的。

  第十五条国家对税务师执业证书实行定期验证制度,一般一年一次。

  第十六条税务师办理了注册登记或注销登记后,均应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

  第三章 税务代理机构 

  第十七条税务代理机构为税务师事务所和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的其他机构。

  一个税务师只能加入一个税务代理机构。

  第十八条税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税务师合伙设立,也可以成立负有限责任的法人。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应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从业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以上经税务机关审定注册的税务师。

  第十九条设立税务师事务所,应当报国家税务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审查批准。

  第二十条申请设立税务师事务所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报送下列有关资料;(一)税务师事务所的名称、组织机构、业务场所;(二)税务师事务所的主要负责人的姓名、简历及有关证明文件;(三)税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情况、税务师的姓名、简历及有关证明文件;(四)税务师事务所章程、合同、协议书;(五)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第二十二条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机构需要开展税务代理业务的,必须在本机构内设置专门的税务代理部,配备五名以上经税务机关审定注册的税务师,并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方能从事税务代理业务。

  第二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应当将其批准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和其他税务代理机构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国家税务总局发现批准不当的,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通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查。

  第二十四条税务代理机构对其所属的税务师按照本办法法规实施的代理行为承担责任。

  第四章 税务代理业务范围 

  第二十五条税务代理人可以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从事下列范围内的业务代理:(一)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二)办理发票领购手续;(三)办理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四)办理缴纳税款和申请退税;(五)制作涉税文书;(六)审查纳税情况;(七)建帐建制,办理帐务;(八)开展税务咨询、受聘税务顾问;(九)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十)国家税务总局法规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六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根据需要委托税务代理人进行全面代理、单项代理或临时代理、常年代理。

  第二十七条税务代理人不能代理应由税务机关行使的行政职权,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法规委托其代理的除外。

  第五章 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和终止 

  第二十八条税务师承办代理业务,由其所在税务代理机构统一受理,并与被代理人签定委托代理协议书。委托代理协议书应当载明代理人、代理人名称、代理事项、代理权限、代理期限以及其他应明确的内容,并由税务师及其所在税务代理机构被代理人签名盖章。

  第二十九条税务代理人应按季委托协议书约定的代理内容和代理权限、期限进行税务代理。超出协议约定范围的业务需代理时,必须先修订协议书。

  第三十条税务代理期限届满,委托协议书届时失效,税务代理关系自然终止。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代理人在代理期限内可单方终止代理行为:(一)税务师已死亡;(二)税务代理人被注销其资格;(三)税务代理人未按委托代理协议书的法规办理代理业务;(四)税务代理机构已破产、解体或被解散。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代理人在委托期限内可单方终止代理行为:(一)被代理人死亡或解体;(二)被代理人授意税务代理人实施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经劝告仍不停止其违法活动的;(三)被代理人提供虚假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报表,造成代理错误被代理人自己实施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被代理人或税务代理人按法规单方终止委托代理关系的,终止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向当地税务机关报告,同时公布终止决定。

  第六章 税务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税务代理人有权依照本办法的法规代理由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委托的税务事宜。

  第三十五条税务代理人依法履行职责,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三十六条税务代理人有权根据代理业务需要,查阅被代理人的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查看业务现场和设施。被代理人应当向代理人提供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

  第三十七条税务代理人可向当地税务机关订购或查询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资料。

  第三十八条税务代理人对税务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九条税务代理人在办理代理业务时,必须向有关的税务工作人员出示税务师执业证书,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谎报,并在税务文书上署名盖章。

  第四十条税务代理人对被代理人偷税、骗取减税、免税和退税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第四十一条税务代理人在从事代理业务期间和停止代理业务以后,都不得泄漏因代理业务而得知的秘密。

第四十二条税务代理人应当建立税务代理档案,如实记载各项代理业务的始末和保存计税资料及涉税文书。税务代理档案至少保存五年。

  第七章 代理责任 

  第四十三条税务师未按照委托代理协议书的法规进行代理或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法规的法规进行代理的,由县以上国家税务局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税务师在一个会议年度内违反本办法法规从事代理行为二次以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注销税务师登记,收回税务师执业证书,停止其从事税务代理业务二年。

  第四十五条税务师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进行代理活动或知道自身的代理行为为违法仍进行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吊销其税务师执业证书,禁止从事税务代理业务。

  第四十六条税务师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四十七条税务代理机构违反本办法法规的,由县以上国家税务局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停业整顿、责令解散等处分。

  第四十八条税务师、税务代理机构从事地方税代理业务时违反本办法法规的,由县以上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的法规给予警告、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或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处理。

  第四十九条税务机关对税务师和税务代理机构进行惩戒处分时,应当制作文书、通知当事人,并予以公布。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应当设置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税务师资格考试、认定注册和审批税务代理机构,以及对税务师、税务代理机构违反本办法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成立税务师协会,全国成立中国税务师协会。税务师协会是由税务师组成的社会团体。中国税务师协会是税务师的全国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师协会是税务师地方组织。税务师应当加入税务师协会。

  第五十二条税务师协会应制定有关章程和会则。地方税务师协会的章程、会则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备案,中国税务师协会的章程、会则需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五十三条税务师协会应当支持税务师依法执行业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向有关方面反映其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9-16
文号:国税发[1994]211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0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 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业务如何享受税收优惠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法、细则)的有关法规,现对外商投资企业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业务(以下简称兼营性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税收优惠问题,通知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所限定的经营范围无生产性业务的,无论其实际经营活动中,生产性业务的比重多大,均不得作为生产性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所限定的经营范围兼有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的,或者营业执照所限定的经营范围仅有生产性业务,但其实际也从事非生产性业务的,可按以下办法确定其所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在税法第八条法规的从企业开始获利年度起计算的减免税期限内,兼营性外商投资企业可在其生产性经营收入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年度,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享受该年度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其在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年度,不得享受该年度相应的免、减税优惠待遇。

  (二)设在税法第七条和国务院法规的减低税率征税地区的兼营性外商投资企业,应从生产性经营收入首次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年度起,开始享受有关减低税率征税的优惠。

  本通知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9-19
文号:国税发[1994]209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2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

1、根据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本文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失效。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 财税[2006]1号,本文第六条自2009年1月9日起失效。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第二条、第三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各地的反映和要求,现对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有关政策的具体执行等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交叉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1994]财税字第001号中法规的减免税优惠措施,这对一个企业可能会有减免税政策交叉的情况,在具体执行时,可选择适用其中一项最优惠的政策,不能两项或几项优惠政策累加执行。

二、关于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补税问题[条款失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法规》财税字[1994]第009号中所说的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补税问题,是指对由于地区间所得税适用税率存在差异问题的处理,如果投资方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适用税率,为了计算简便,投资方企业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可以不并入投资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而按上述文件所列计算公式补缴所得税。如果联营企业的适用税率与投资方企业适用税率一致,但由于联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而实际执行税率低于投资方企业的,则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不再补税。

三、企业转让投资损益计税问题[条款失效]

企业中途转让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款项,高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投资收益,照章缴纳所得税;其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失。

四、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法规,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为计算简便,现将具体计算程序明确如下:

(一)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捐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

(二)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

(三)将调整后的所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当期发生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不足所得额的3%的,应据实扣除。

五、关于享受优惠政策的乡镇企业的范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中法规乡镇企业可按应缴税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这里的乡镇企业不包括乡镇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兴办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六、新办企业的概念[条款废止]

新办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无到有组建起来的。

原有企业一分为几、改组、扩建、搬迁、转产、合并后继续经营,或者吸收新成员、改变领导关系、改变企业名称的,都不能视为新办企业;

(二)应是1994年1月1日以后建立的。

对于1993年底以前建立的企业,其享受的减免税优惠尚未到期,而该项减免税优惠又属继续保留的,则其减免税期限应连续计算,执行到期为止。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0-24
文号:国税发[1994]229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税字[1994]48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军队开展生产经营征税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经报国务院同意,并考虑军队开展生产经营的特殊性,现将军队开展生产经营的有关税收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企业所得税问题

  (一)对军需工厂(指1984年底以前由总后授予代号的企业化工厂)、军人服务社(主要为部队内部服务的)、军办农场及军办农场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含挂靠农场的工矿企业及其他企业)、军马场(含统一核算的附属企业)暂免征收所得税。

  (二)对军办厂矿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招待所、军办公司、商品流通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以及军以下作战部队为安排家属就业兴办的企业(作战部队每个单位只保留一个),在一九九五年底以前减按应纳所得税款的30%征收所得税。

  (三)除上述第一、第二项外的其他企业,一律按统一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其他国家统一规定的关干企业所得税的各项优惠政策,军队企业可比照执行。

  二、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收问题

  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未进行改革和调整之前,军队企业仍应按照各税的现行规定继续执行。

  本通知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7-22
文号:财税字[1994]48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27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修改后的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表样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国税发[2009]7号),本文自2009.02.02日起停止执行。

  为了便于纳税人正确地履行增值税的纳税申报义务,全面,准确地反映增值税税款计算过程,根据增值税征税申报制度实施一年以来的情况,我们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修改,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为全国统一表样,各地不得随意变更格式及项目内容。

  二、有关《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其他管理事项,如印制等仍按现行办法执行。

  三、本申报表从1995年度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起使用。请依照执行。


附件一:

增 值 税 纳 税 申 报 表

(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3]134号)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表。纳税人不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按期填报本表,并于次月1日起10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税款所属时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 元

见附件表格25054

  会计主管签字:     代理申报人签字:   纳税人盖章: 

以下由税务机关填写:

收到日期   接收人    审核日期

                      主管税务机关盖章:

                       核收人签字:

审核记录                      国家税务总局监制

(第二联略--编者注)

  附件二:

增 值 税 纳 税 申 报 表

(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3]134号)第二十二条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表。纳税人不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填报本表,并于次月1日至10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税款所属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 元 

见附件表格25055

会计主管签字:     代理申报人签字:    纳税人盖章:

以下由税务机关填写:

收到日期       接收人     审核日期

                       主管税务机关盖章:

                         核收人签字:

审核记录

                       国家税务总局监制

填表说明:

  一、本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填报。

  二、本表中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按“货物,应税劳务,视同销售”分别填列。“货物名称”按国家税务总局计会统计报表的分类口径及不同的适用税率分别汇总填列。

  三、本申报表的“经济类型”只按“工业”或“商业”类型划分填写。

  四、本申报表为两联,第一联为申报联,由纳税人按期向税务机关申报;第二联为收执联,纳税人于申报时连同申报联交税务机关签章后收回作为申报凭证。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


  一、本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交纳增值税的货物,也使用本表。

  二、本表“纳税人登记号”栏,按税务机关规定的登记号填写。

  三、本表“经济类型”栏,按制造业,采掘业,电力,煤气,供水及商业分别填写。

  四、本表“销项税额”中的有关栏次,按下列要求填写:

  (一)“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按“货物,应税劳务,视同销售”分别填列。“货物”按国家税务总局计会统计报表的分类口径及不同的适用税率分别填列。

  (二)第一项“应税销售额”的填写口径,为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包括开具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的销售额和不开发票的销售额)。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不作销售的而按税法规定应征税的价外费用,也应填入“应税销售额”中。

  (三)第一项“应税销售额”和第四项“免税销售额”均不包括出口货物的销售额。

  (四)第二项“适用税率”按所销售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适用税率填写,一般纳税人按简易办法征税的货物,该栏按6%的征收率填写。

  五、本表“本期进项税额”中的有关栏次按下列要求填写:

  (一)第五项的“本期发生额”栏,应根据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税款,按不同的税率分别填列。

  1、“免税农产品”项目,按照采购免税农产品的买价,依10%的扣除率计算填列。

  2、“运输费用”项目,按照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运费金额,依10%的扣除率计算填列。

  3、“废旧物资”项目,填报的范围仅指专门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的纳税人,按照收购金额依10%的扣除率计算填列。

  4、“6%税率”项目,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取得的按6%税率注明税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税款。

  (二)“本期发生额”栏中各项目的填写口径,是指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准予从增值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值税税法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填入本栏中的有关项目。如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

  对购进时无法确定用途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如免税货物或免税劳务与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共同耗用的进项税额,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进项税额等,可填入本栏。

  (三)第六项“减:免税货物用”,第七项“减:非应税项目用”,第八项“减:非常损失”,第九项“减:简易办法征税货物用”的填写口径,应同“本期发生额”栏的填写口径一致。如在购进时直接用于免税项目的未填入“本期发生额”栏的进项税额,不需再填入“减:免税货物用”栏。

  1、第七项“减:非应税项目用”,包括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第八项“减:非常损失”包括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2、第六项至第九项不易划分进项税额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3]38号)规定的方法计算分摊填写。

  六、本表“期初进项税额”有关栏次,按以下方法填写;

  (一)“期初进项税额”栏,为1995年初尚未抵扣的“期初进项税额”余额,应根据“待摊费用-期初进项税额”科目的余额填写。

  (二)“抵扣比例”栏,为税务征收机关规定的抵扣比例。

  七、本表“税款计算”中的有关栏次,按下列方法填写:

  (一)第十七项“上期留抵税额”栏,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留抵税额”累计数。

  (二)第二十一项“代扣代缴税额”栏,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3]38号)的有关规定扣缴的增值税。

  (三)第二十三项“已交纳税额”栏的“本月数”为纳税人在本申报期内预缴的税款;“累计数”为当年初至本申报期内实际交纳的税款。

  八、本申报表一式两联,第一联为申报联,纳税人按期向税务机关申报;第二联为收执联,纳税人于申报时应连同申报联交税务机关签章后作为申报的凭证。

  九、由一般纳税人填写的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应在纳税申报时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起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附列资料: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报

                         金额单位:元

见附件表格25056

  填表说明:

  1、第11栏填写1至10栏的合计数。

  2、第12栏填写本期购进货物和劳务取得专用发票的总份数和相应的税额,第12栏=第13栏+第14栏。

  3、第13栏填写本期购进货物和劳务取得专用发票中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如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和用于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的货物,劳务的进项税额等等,本栏不填写专用发票份数。

  4、第14栏填写本期购进货物和劳务按规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栏不填写专用发票份数。

  5、第15栏不包括用于生产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的免税农产品。

  6、第16栏不包括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发生的运输费用。

  7、第17栏仅限于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的企业填写,其他企业一律不得填写。

  8、第18栏不包括进口固定资产和用于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货物的应税凭证。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30
文号:国税发[1994]272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9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 和外国企业征收印花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法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及其在华机构(以下简称“企业”)从1994年1月1日起,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法规缴纳印花税。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企业在1993年12月31日以前书立、领受的各种应税凭证,包括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不征印花税。

  二、企业1993年12月31日以前签订的应税合同,在1994年1月1日以后修改合同增加金额或原合同到期续签合同的,按法规贴花。

  三、记载资金的帐簿,1994年1月1日以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增加的,就其增加部分贴花;对启用的新帐,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未增加的,免贴印花;对1994年1月1日以后启用的其他帐簿按法规贴花。

  四、1993年12月31日以前企业取得的产权转移书据和权利许可证照在1994年1月1日以后有更改、换证、换照、转让行为的,按法规贴花。

  五、企业记载资金的帐簿一次贴花数额较大,经上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允许三年内分次贴足印花,经营期已不足三年的企业,应在经营期内贴足印花。

  六、其他征免事宜,均按照印花税现行法规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4-07
文号:国税发[1994]9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1号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电力企业各种价外费用如何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按照我局国税明电[1993]75号关于《电力产品征收增值税的具体法规》,对电力产品征收增值税采用在发电和供电环节分别预征,由电力企业集团、省电力公司统一结算的办法。此法规既考虑了电力行业的生产、销售特点和核算体制,又照顾了发、供电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利益,执行以来总的反映是好的。但据一些地方反映,由于目前对电力产品在供电环节依照法规的征收率预征,而一些地方性价外费用不汇交电力企业集团、省电力公司,从而导致部分价外费用征税不足。为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简便计算,现就电力企业各种价外费用如何征收增值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电力企业随电价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一律在供电环节依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征收增值税,并且不分摊扣除进项税额。

  二、对按照(94)财税字第008号通知法规并入价内统一核算、单独反映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亦在供电环节依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分摊扣除进项税额。

  三、供电企业按照国税明电[1993]75号通知法规上报的《电力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统计表》中,均不包括各种价外费用和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及已缴纳的增值税税额。电力企业集团、省电力公司在按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统一法规汇总计算全部销项税额、应纳税额和应补(退)税额时,亦不包含上述各种价外费用和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及已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四、本通知自1994年9月1日起执行。1994年9月1日以前仍按过去有关规定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9-01
文号:国税发[1994]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财税字[1994]8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实行统—税制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电力工业部:

  为筹集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每千瓦时电价外征收三厘钱,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以下简称“三峡基金”),并免交各种税费。1994年,国务院调整了三峡基金的征收标准,由每千瓦时三厘提高到四厘。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将三峡基金纳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原价外征收的三峡基金应并入价内统一核算,单独反映、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法规缴纳增值税。考虑到三峡工程的特殊性,经研究,同意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执行时间为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

  二、对于1993年12月31日以前欠交的三峡基金,其纳税问题应区分两种情况处理:电力企业已作应收款项的部分,随电费回收后仍按免税处理;新补收部分,按本文第一条法规处理。

  三、考虑到三峡工程目前筹资的特殊困难,对由于开征增值税而减少的三峡基金,中央财政将以拨款方式给以补足。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中企处、税务局。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3-31
文号:财税字[1994]8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185号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电力企业各种价外费用如何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国税发[2006]62号)文件规定,此通知于2006年4月30日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按照我局国税明电[1993]75号关于《电力产品征收增值税的具体法规》,对电力产品征收增值税采用在发电和供电环节分别预征,由电力企业集团、省电力公司统一结算的办法。此法规既考虑了电力行业的生产、销售特点和核算体制,又照顾了发、供电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利益,执行以来总的反映是好的。但据一些地方反映,由于目前对电力产品在供电环节依照法规的征收率预征,而一些地方性价外费用不汇交电力企业集团、省电力公司,从而导致部分价外费用征税不足。为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简便计算,现就电力企业各种价外费用如何征收增值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电力企业随电价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一律在供电环节依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征收增值税,并且不分摊扣除进项税额。

  二、对按照(94)财税字第008号通知法规并入价内统一核算、单独反映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亦在供电环节依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分摊扣除进项税额。

  三、供电企业按照国税明电[1993]75号通知法规上报的《电力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统计表》中,均不包括各种价外费用和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及已缴纳的增值税税额。电力企业集团、省电力公司在按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统一法规汇总计算全部销项税额、应纳税额和应补(退)税额时,亦不包含上述各种价外费用和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及已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四、本通知自1994年9月1日起执行。1994年9月1日以前仍按过去有关法规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8-18
文号:国税发[1994]185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预字[1994]42号 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关于对部分进口商品予以退税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财预[2009]84号  进口税收先征后返管理办法,本法规自2009年7月21日起全文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各直属进出口税收管理处,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分金库,轻工总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口粮棉油糖和化肥农药等商品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办函[1994]13号)和《关于进口粮食复合肥农膜原料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办函[1994]23号)以及去年计划内进口结转今年到货的粮食增值税征收后全部返还的有关政策,决定对部分进口商品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税后返还的办法。根据“即征即退”和完善手续的原则,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内企业根据国家计划进口本通知第二条所列货物,可在货物申报进口并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后,凭有关凭证按规定的申报审批程序申请退还进口增值税。

  二、进口货物准予退税的受理范围:

  经国家批准计划内进口的小麦、棉花、钾肥、磷肥、尿素、复合化肥、农药及农药中间体和农膜原料,以及去年计划内进口结转今年到货的粮食。

  三、进口上述货物应退税款为海关填发的“海关专用缴款书”中进口单位已经缴纳入库的增值税税额。

  四、进口货物退税的申报审批程序:

  (一)进口上述货物的企业应在货物报关进口并且已经缴纳进口增值税后,如实填写“进口货物退税申请表”(格式附后),经纳税地海关审核后,由海关上报财政部并抄报海关总署。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审核确认无误后,由财政部批复有关海关,并抄送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中央总金库和当地中央金库。有关海关根据财政部的批复,开具《收入退还书》并注明财政部的批件文号,从当地中央金库中退付。无财政部批件的,金库有权拒绝办理退税。

  (二)进口上述货物的企业在申请办理退税时,必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经海关、国库(银行)盖章齐全的“海关专用缴款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当地中央金库根据财政部批复退税后,在“海关专用缴款书”原件上盖“已退税”章,并退还给申请退税的企业,复印件留存备查。

  2、进口合同复印件。

  3、进口配额证明或登记证明(复印件)。

  4、进口货物单位提出申请退税的书面报告。

  上述证明材料,经有关海关审核后一并上报财政部。

  五、进口货物的所退税款,应退给报关进口并缴纳进口增值税的申请退税企业。两个以上企业联营进口的货物,由负责报关进口并缴纳进口增值税的收货人凭有关进口货物退税凭证,统一办理退税。

  六、进口商品退税必须贯彻“即征即退”的原则。进口商品退税审批单位,按即征即退原则尽快审核办理退税手续,即:纳税地海关受理审核上报“进口货物退税申请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不超过五个工作日;中央审批环节收到海关报送的初审材料后,审查批复和办理退税有关手续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七、进口货物退税的管理与违章处理:

  (一)进口货物的退税税款,应该直接冲减进口货物成本,不能截留作为利润。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直属分局和当地海关如发现已退税款未冲减进口货物成本或者挪作他用的,要及时追回所退税款。

  (二)税务机关和海关发现进口单位采取伪造、涂改、贿赂或其他非法手段骗取退税税款的,应及时追回所退税款,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对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应从重处罚或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4-01
文号:财预字[1994]42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函发[1994]687号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中韩两国政府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我国政府和韩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根据双方会谈情况及最近磋商达成的谅解,现对有关条文的解释通知如下:

  一、关于第一条人的范围

  协定第一条规定适用人为中、韩双方各自的居民公司、居民个人。为保证协定执行,防止滥用税收协定,凡我国居民公司、居民个人需在韩国享受该协定条文规定优惠的,必须向韩国税务主管当局提供由我国县(市)级以上国税局签署的《中国居民身份证明》。韩国居民公司、居民个人需在我国享受该协定条文规定优惠的,在韩方未向我方提供其主管当局制作的统一的韩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前,必须填报我方关于《外国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表》,经我国县(市)级以上国税局审批后,给予协定条文规定的优惠待遇。

  二、关于第八条海运和空运及议定书第一款、第二款

  根据协定第八条及议定书的规定,我国海、空运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从韩国取得的收入、利润,韩国应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我国海、空运企业派驻韩国办事处人员的工资、薪金和类似报酬,韩国应免征个人所得税。按照对等原则,韩国海、空运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从我国取得收入、利润,我国应免征营业税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韩国海、空运企业派驻我国办事处人员的工资、薪金和类似报酬,我国应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关于第十一条利息

  根据协定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利息征收预提税的限制税率为10%。

  根据该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给对方国家政府、地方当局、中央银行或行使政府职能的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来源国应免予征税。双方主管当局经协商,已在谅解备忘录中确认,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我国行使政府职能的金融机构,其从韩国取得的利息,韩国将免予征收利息预提所得税。韩国银行、韩国产业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为韩国行使政府职能的金融机构,其从我国取得利息,我国将免征利息预提供所得税。

  四、关于第十九条政府服务

  双方主管当局经协商,已在谅解备忘录中确认,协定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第(一)项条文中所述履行政府职责的“机构”,在中、韩各方,除包括第十一条第三款限定的各自行使政府职能的金融机构外,在我国还包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及在所有权及职能方面类似“韩国观光公社”的机构;在韩国还包括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及韩国观光公社。据此,我国上述履行政府职责的机构在韩国设立办事处派驻人员的工资薪金和退休金,韩国将按照政府服务条文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韩国上述履行政府职责的机构在我国设立办事处派驻人员的工资薪金和退休金,我国应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关于第二十一条教师和研究人员

  该协定第二十一条所述“缔约国一方应自其第一次到达之日起,3年内免予征税”,双方主管当局经协商确认,应理解为对停留不超过3年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其应邀在大学、学院、学校或政府承认的非营利的其他教育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应免予征税。超过3年的,应自第四年起征税。

  六、关于第二十三条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协定第二十三条明确中、韩双方将按各自国内税法的规定,采用税收抵扣法消除双重征税。

  根据该条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对于收入来源国为促进经济发展法律规定的减征、免征所得税,居住国应视为已征税额给予税收抵扣;关于收入来源国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的减税、免税,居住国应分别按10%税率给予税收抵扣。以上税收饶让抵免的规定应适用于2004年12月31日前取得所得应缴纳的税款。

  本通知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局。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间税收协定谅解备忘录


  大韩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管当局为及时、适当的适用大韩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已就第十一条第三款和第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举行会谈,并就以下达成一致意见:

  一、在第十一条第三款中,“中央银行和行使政府职能的金融机构”一语是指:

  (一)在中国:

  1.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3.中国进出口银行;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

  5.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通过协商同意的其他金融机构。

  (二)在韩国:

  1.韩国银行;

  2.韩国产业银行;

  3.韩国进出口银行;

  4.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通过协商同意的其他金融机构。

  二、第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也应适用于由下述机构支付的报酬或退休金:

  (一)在中国:

  1.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3.中国进出口银行;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

  6.其所有权和职能相当于“韩国观光公社”的机构。

  (二)在韩国:

  1.韩国银行;

  2.韩国产业银行;

  3.韩国进出口银行;

  4.大韩贸易振兴公社;以及

  5.韩国观光公社。

  本谅解备忘录于一九九年月日在签订,一式两份,用英文写成,各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张相海(签字)

  大韩民国政府代表       财政部税制室税制审议官    延元泳(签字)

  于大韩民国果川市


  1994年11月26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1-26
文号:国税函发[1994]68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25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印两国政府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干条文解释与执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我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称“协定”),业已生效,并将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现就协定有关条文的解释和执行明确如下:

  一、关于第五条常设机构

  第五条第二款第(十一)项关于提供劳务构成常设机构的法规,其含义是中、印各方公司、企业通过雇员或其他人员在对方提供劳务,该项活动连续或累计超过183天,即构成常设机构,并应按第七条营业利润的法规征税。如上述活动连续或累计未超过183天,应按第十二条特许权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的条文法规征税。

  二、关于第七条营业利润

  基于印方要求在该条第一款明确“引力原则”的法规,双方经协商,作为变通处理,法规常设机构所在国应对“直接或间接属于常设机构的利润”征税;同时明确,如企业证明有关活动不是由常设机构进行的,或同常设机构无关,经常设机构所在国税务当局认可,则不应作为常设机构的应税利润。

  三、关于第八条海运和空运

  该条第三款关于“与以船舶或飞机经营国际运输业务有直接联系的资金利息,应视为本条所述的利润,并且该利息不适用第十一条(利息)的法规”,其含义是中、印各自海、空运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从对方取得的收入、利润,在对方存款产生的利息;以及各自海、空运企业在对方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在对方存款产生的利息,不适用第十一条利息征税的法规,而应视为第八条海运和空运条文法规所述的利润,在收入来源国相互免予征税。

  四、关于第十二条特许权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

  鉴于印方国内法已明确法规对技术服务费征收预提所得税,并坚持在税收协定中对特许权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采用相同的限制税率征收预提税,双方商定第十二条除明确对特许权使用费征税法规外,同时明确关于技术服务费征税的法规。具体执行,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凡按照协定第五条常设机构的条文法规,提供技术服务已构成常设机构的,相关的技术服务费应按协定第七条营业利润的法规征税。如各自公司、企业派员到对方提供技术服务未构成常设机构的,则该项技术服务费应按协定第十二条第二款的法规,征收l0%的预提税。

  (二)该条征收预提税的技术服务费,应按第四款所述范围,不包括适用协定第五条第二款第(十一)项法规的劳务活动涉及的技术服务费,也不包括适用协定第十五条法规的非独立个人劳务的报酬。

       本协定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上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09
文号:国税发[1994]25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26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政府和马耳他政府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干条文解释与执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我国政府和马耳他政府签订的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称“协定”),将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现对该协定若干条文的解释和执行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第二条税种范围

  马方在协定会谈时,曾坚持在该条增列一款,明确按其税法的特殊法规‘本协定不适用其所得税法第123章第31节第11项关于税率的法规。马方对从事石油生产取得的应税利润应按50%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于马方上述特殊法规,双方经协商,同意在协定条文中不列入马方税法特殊法规。但在会谈纪要中明确“由于马耳他税法对石油生产的特殊法规,本协定不应适用于按照马耳他所得税法(123章)第31节第11项法规的税率,对在马耳他从事石油生产的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在马耳他缴纳或应缴纳的税收”。

  二、关于第五条常设机构

  (一)第二款常设机构特别包括的范围,在第(六)项列入“海上石油钻井工地”,是指为勘探、开发海洋石油设立的钻井工地,不论该工地持续时间长短,在任何情况下均构成协定常设机构。

  (二)第四款“从事与勘探海底和底土或开采自然资源有关的补充性或准备性活动的人,应视为通过设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常设:

  机构从事上述活动”。其含义是凡在缔约国一方从事同海底和底土或自然资源勘探或开采活动相关的补充性或准备性的活动,包括使用有羊设施或建立平台、井架,铺设管道等任何作业活动,不论持续活动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在任何情况下均构成协定常设机构。 

  三、关于第七条营业利润和第九条联属企业

  (一)第七条第四款和第九条第二款关于通过判断和评估的方法确定应税利润的法规,是应马方要求,双方本着对等原则商定的条款。按照该两款的法规,当常设机构或所涉及的关联企业帐册凭证不足以确定其应税利润时,主管税务当局可以来用评估的方法确定归属于常设机构或所涉及的关联企业的应税利润。在我国,执行上述条款法规时,应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法规,视具体情况,采用核定利润或对关联企业价格、利润等调整的法规执行。 

  (二)议定书第一款“缔约国一方可以根据其法律法规,对来源于保险业务取得的利润征税”,是应马方要求,作为双方保有的权利,经协商列入的法规。按照该款法规,无论是直接保险或进行再保险,也无论是通过常设机构或独立代理人取得的保险业务的收入利润,来源国均可按其国内税法的法规征税。

  四、关于第八条国际运输和议定书第二款

  (一)根据协定第八条的法规,各自海,空运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从对方取得的利润,双方同意收入来源国应自该协定执行之日起免予征税。

  (二)上述国际运输收入,协定的议定书第二款已明确应按两国政府1991年9月10日签订的海运协定第十八条法规相互免税。但因海运协定尚未生效执行,对国际运输收入免征间接税的问题,待正式通知后再予执行。

  五、关于第十条股息

  该条第二款第(二)项所列“如果马耳他居民公司向受益所有人为中国的居民支付股息时,就股息总额征收的马耳他税收,不应超过对支付股息前的利润征收的税收”,目的在于明确马耳他所得税法关于对股息征税的特殊法规。其含义是指,对我国居民作为股东从马耳他取得的股息征收的所得税额,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对支付股息的马耳他公司支付股息前利润征收的所得税额。如果中国居民从马耳他取得股息的应纳税额,高于支付股息的马耳他公司利润的应纳税额,马方将对中国居民股息应纳税额高于其支付股息公司利润应纳税额部分免予征税。如果其支付股息公司利润的应纳税额,超过中国居民取得股息的应纳税额,马方将对该超出部分的税额退给中国居民股东。

  六、关于第二十条教师和研究人员该条所称收入来源国对进修、研究或教学报酬“应自其第一次到达之日起。两年内免予征税”,双方已协商同意,其含义是指对停留不超过两年的个人给予免税;超过两年的,应对第三年起取得的报酬征税。

  七、马耳他居民在我国已有的投资或提供劳务等项目,凡是对其征税的条件或适用的税率,严于或高于中马税收协定法规的条件或限制税率的,应对其从1995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发生的所得,改按税收协定的法规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09
文号:国税发[1994]26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函发[1990]1097号 国家税务局关于中英税收协定若干条款解释的通知

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今年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我税务代表团就执行中英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若干问题同英国税务代表团在伦敦进行了磋商。由于中英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是我对外早期签订的税收之一,因而对条文的解释有所不同,执行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原税务总局于1985年3月26日以(85)财税外字第042号文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日、中英税收协定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中,曾作出了一些解释。通过这次务实性的磋商,双方就大部分问题取得了一致看法,对有些问题尚有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商定。现根据这次磋商的结果,就中英税收协定若干条款重新解释明确如下:

  一、第十三条三款关于“技术费”的范围

 (一)对该款所说“使用或有权使用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作为报酬支付给任何人的款项”,双方一致认为应视为专有技术使用费,应属于第十二条三款(一)项的范围。为了避免涉及协定条文的修改,双方同意在实际执行中,可以把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解释为专有技术。

  (二)该款所说“技术”服务:

  1.不包括为转让专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服务。

  2.对销售机械设备的贸易合同,应准予扣除设备价款(包括远程运费和保险费),其为销售设备提供技术服务的价款部分,适用第十三条的规定。

    3.对软硬件混合的贸易合同,其中属于专有技术使用费的价款,适用第十二条的规定;属于与硬件有关的技术服务费,适用第十三条的规定。

    4.对机械贸易合同或软硬件混合的贸易合同,如果按照中英税收协定第五条三款的规定,已构成设有常设机构的,应适用第七条的规定,按营业利润征税。如果没有构成常设机构,其技术服务的价款部分,适用第十三条的规定。但对软硬件混合贸易合同中所包含的专用技术使用费的价款,仍应适用第十二条的规定。

  (三)该款所说“监督管理”服务,在具体执行中,凡是合同中列有承包工程作业项目的,应适用第五条三款规定,按营业利润征税。如果按第五条三款规定没有构成常设机构,应对其监督管理服务收入,按第十三条规定征税。

  (四)该款所说“不包括支付给第十六条提及的从事非独立个人劳务的雇用人员的款项”,是指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的雇员被派到缔约国另一方从事技术服务所取得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类似报酬,不适用第十三条的规定。并不具有要从“技术费”中扣除雇用人员工资薪金的含义。如一项技术服务费总额为1000英镑,按照第十三条二款规定,应就扣除30%后的调整数额700英镑征收不超过10%的所得税。对雇用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和其它类似报酬,应按照第十六条的规定征税。

  二、第二十一条关于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免税期限计算

  该条所说“从其第一次到达该国之日起不超过三年的”含义,是免税的条件,而不是免税期。如果其停留期超过三年,即应从第一年起征税。对为期三年的计算,对中途离开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应连续计算;超过六个月的,可以扣除计算。此项待遇,每人只给一次。如一位教师或研究人员停留一年离开,隔四年后又回来停留一年,对其两次停留,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均可免予征税。如果该人第二次回来停留二年以上,应对其在第二次停留期间,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进行征税。

  三、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关于学生和实习人员的免税期限的计算

  该条第二款所说“从该项接受教育或培训开始起超过五年的”计算,与第二十一条相同,即中途离开的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应连续计算;超过六个月的,可以扣除计算。但对超过五年的,可以从第六年开始征税。

  四、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一项所说“应允许在根据中国税收计算的同一利润、所得或财产收益计算的联合王国税收中抵免”,其含义是:英国在考虑抵免时,需要知道该项所得的来源、种类和所缴纳的中国税收数额,并不是基于与中国征税相同的所得数额计算税收抵免额。

  该项括号所列“对从支付股息中利润缴纳的税收”是中文译误,应为“对从支付股息的利润中缴纳的税收”。

  过去对中英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有关条文的解释,凡是与本通知所作出的解释不一致的,均应以本通知的解释为准。各地在执行中如遇有新问题,请及时提出自理意见连同有关情况,一并报送我局。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0-08-28
文号:国税函发[1990]109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1... 12331234123512361237123812391240124112421243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