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提示第1号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实务答疑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实务答疑

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提示第1号              2023-05-29

  近期,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收到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来电、来函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一些实务问题。为此,省注协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专家,结合近几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中政策把握和专项审计工作监管情况,对行业执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编写了四个问题的专家解答意见,供大家在执业中参考。

  以下解答仅代表专家观点,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准则,也不能替代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执业中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一、如何理解把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中规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及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含义?

  答:(一)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的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所形成的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与企业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主要产品(服务)”指的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的主要部分,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二)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属于申报企业。

  (三)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60%,近一年申报企业主要产品(服务)收入总额占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总额比例应超过50%,否则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在专项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关注高新产品的区分标准是产品所使用的技术,而非产品所属领域。还需要关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否对高新产品(服务)起到核心支持作用。若对高新产品(服务)所使用的技术存在异议的,可与科技部门沟通,借鉴利用行业技术专家的意见。

  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规定,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以下简称“试运行销售”),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消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研发支出。高企认定专项审计工作中,对该规定如何把握?

  答: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出台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的要求,执行一般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格式的,未完成的资本化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 列示,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支出在利润表中“研发费用”列示。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中,申报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发生的开发新产品等研发活动,符合《工作指引》规定的研究开发活动定义,且该开发新产品活动发生的料、工、费属于《工作指引》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归集范围,不论申报企业该开发新产品活动是否成功,均应属于申报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研究开发费用归集范围。

  企业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进行会计处理时,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对外销售(以下统称试运行销售)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规定,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销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固定资产成本或者研发支出;试运行产出的有关产品或副产品在对外销售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的应当确认为存货,符合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相关资产。即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等有形资产的成本,从研发费用科目中转出,计入营业成本、存货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解释中对研发费用的转出是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处理规定,不应理解为冲减会计期间研发费用投入,即不减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的研发费用。

  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为企业年度投入的研发支出总额,包括费用化核算的研发费用与资本化核算的研发费用之和。企业应在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编制说明中予以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出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报告时充分关注。

  三、高企认定专项审计工作中,总收入的口径如何把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规定总收入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与不征税收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

  (一)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1.销售货物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9.其他收入。

  (二)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①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②财政部门或其它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③企业对该资金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不征税收入由主管税务机关最终确定。如果政府专项资金收入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并由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则可不列入企业同期总收入,反之则需列入总收入。

  企业应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说明中予以披露总收入的构成,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出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报告时充分关注。

  四、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和纳税申报表的逻辑关系应如何衔接?

  答:对于已执行《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的纳税人,在《利润表》中列示的“研发费用”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第19行“十九、研究费用”的管理费用相应列次填报;在《利润表》中列示的“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信用减值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项目则无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表填报,同时第10行“二、营业利润”不执行“第10行=第1-2-3-4-5-6-7+8+9行”的表内关系,按照《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直接填报。

  五、申报企业申报提供的经审计近三个会计年度会计报表中,因年报审计追溯调整,导致前后年度净资产年末数和年初数不一致,同一年度营业收入在前后两年的利润表中本期数和上期数不一致。计算净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时,如何确定申报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年末净资产和营业收入?

  答: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经审计调整后的净资产和营业收入数据来确定近三个会计年度年末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申报企业应当在编制说明中予以披露。

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29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9
文号: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提示第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3年第4号 关于上海市2021年度——2023年度第五批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公告

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上海市2021年度——2023年度第五批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公告

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3年第4号             2023-05-29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有关衔接事项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公告2021年第3号)有关要求,现将上海市2021年度——2023年度第五批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名单公告如下:

  1. 上海倍增公益基金会

  2.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

  3. 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

  4. 上海临港文化艺术基金会

  5. 上海胡荣华象棋基金会

  6. 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

  7. 上海市众志公益基金会

  8. 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

  9. 上海周桐宇公益基金会

  10. 上海市首建公益基金会

  特此公告。

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

2023年5月29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9
文号: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3年第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鲁财会[2023]24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鲁财会[2023]24号                2023-5-29

各市党委组织部、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各部门(单位),各省属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兴鲁战略,进一步加强我省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教育厅

2023年5月29日

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兴鲁战略,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财会〔2021〕3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22〕2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现代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23〕2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省委部署的人才引育创新行动为引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加快推动人才强省建设,持续加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的财会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一) 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新时代发展理念、管理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类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在资本运营、价值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二)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专业水平、管理能力的行政事业类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在有效实施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持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全面加强财会监督效能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三) 培养一批符合“政治型、职业型、专业型、复合型”要求的专业服务机构类(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在提升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治理水平、执业质量和服务经济建设能力,增强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四) 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师风、较强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在加强会计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推动会计学术创新和理论成果转化、提升我省会计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五) 在财政系统培养一批具备财经战略思维、改革攻坚能力、科学管理水平、较强专业素养的财会管理类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在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推进财政会计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三、重点任务

  (一) 企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省大中型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及其后备人员中选拔50名具有优秀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提升其财会专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 行政事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及其后备人员中选拔50名具有优秀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提升其依法履职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三) 专业服务机构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人员及其业务骨干中选拔80名坚守执业准则规则的中青年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

  (四) 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省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财会教学科研人员中选拔35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五) 财会管理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省财政系统财会干部中选拔50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开拓进取精神、扎实专业知识的青年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提升其推动财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四、组织分工

  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省财政厅联合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定期向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其中,企业类、行政事业类、财会管理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由省财政厅组织实施;专业服务机构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由省财政厅联合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省资产评估协会组织实施;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由省财政厅联合省教育厅、省会计学会组织实施。

  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省政府年度重点任务,省财政厅可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行业、专题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五、项目实施

  (一) 企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1.申请条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会计专业技术中级及以上资格证书。申请时在大中型企业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副职(未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应当担任会计主管人员),且年限满3年;或申请时在大中型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且年限满10年。获得各市财政部门组织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毕业证书的会计人员,申请时不受企业规模限制。

  2.选拔程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考试、公示等程序。个人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向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单位同意推荐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出具推荐信,连同申请材料报省财政厅审核。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笔试、面试答辩,根据成绩确定初选人员名单,并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印发正式入选人员名单。

  3.培养方式。培养周期3年,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研究教学、网课自学、任务实践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4.考核毕业。培养期满考核合格的,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企业类)毕业证书”。对成绩突出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0%。

  (二) 行政事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1.申请条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申请时在市级及以上行政事业单位(不含财政部门)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副职(未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应当担任会计主管人员),且年限满3年;或申请时在上述单位中从事会计工作,且年限满10年。获得各市财政部门组织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毕业证书的会计人员,申请时不受单位级别限制。

  2.选拔程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考试、公示等程序。个人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向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单位同意推荐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出具推荐信,连同申请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笔试、面试答辩,根据成绩确定初选人员名单,并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印发正式入选人员名单。

  3.培养方式。培养周期3年,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研究教学、网课自学、任务实践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4.考核毕业。培养期满考核合格的,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行政事业类)毕业证书”。对成绩突出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0%。

  (三) 专业服务机构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1.申请条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5年及以上执业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资格,申请时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分所)、资产评估机构业务部门经理及以上职务,且年限满3年。

  2.选拔程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考试、公示等程序。个人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向单位提出申请。单位同意推荐的,出具推荐信,连同申请材料报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省资产评估协会审核。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省资产评估协会统一组织笔试、面试答辩,根据成绩确定初选人员名单,并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印发正式入选人员名单。

  3.培养方式。培养周期3年,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研究教学、网课自学、任务实践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4.考核毕业。培养期满考核合格的,分别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注册会计师类)毕业证书”“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资产评估类)毕业证书”。对成绩突出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0%。

  (四) 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1.申请条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申请时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工作,且年限满5年。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经济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2.选拔程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个人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向单位提出申请。单位同意推荐的,出具推荐信,连同申请材料报省会计学会审核。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统一组织专家进行面试答辩、材料评审,根据成绩确定初选人员名单,并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印发正式入选人员名单。

  3.培养方式。培养周期4年,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研究教学、学术研讨、任务实践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4.特殊支持项目。全体学员经过2年培养后进行中期考核,选拔成绩优秀的5位学员入选特殊支持项目,除完成剩余2年常规培养任务以外,再增加1年培养任务,共用5年时间培养5名会计学术领军型人才。针对学员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聘请全国会计名家进行指导;支持组建研究团队,建设全省会计研究重点工作室;支持承担省会计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探索到境外知名院校进行研习、访问等。

  5.考核毕业。培养期满考核合格的,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学术类)毕业证书”,对成绩突出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0%。特殊支持项目学员额外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特殊支持)毕业证书”。

  (五) 财会管理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1.申请条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申请时在全省财政系统工作,且年限满5年。

  2.选拔程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考试、公示等程序。个人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向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单位同意推荐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出具推荐信,连同申请材料报省财政厅审核。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笔试、面试答辩,根据成绩确定初选人员名单,并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印发正式入选人员名单。

  3.培养方式。培养周期2年,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研究教学、网课自学、任务实践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4.考核毕业。培养期满考核合格的,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财会管理类)毕业证书”。对成绩突出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0%。

  六、学员管理和使用

  (一)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工作单位加强高端会计人才的管理和使用,鼓励高端会计人才立足本职工作,在会计法规贯彻实施、会计制度贯彻执行、内控建设、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作出贡献。工作单位、主管部门将高端会计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支持高端会计人才参与单位经营决策,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提升单位管理水平。

  (二) 建立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库。省财政厅对入库的高端会计人才基本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和维护,在“山东会计信息网”设立高端会计人才宣传专栏。省会计学会成立高端会计人才工作委员会,定期组织学员开展“进企业、进部门、进校园、进基层”服务活动,宣讲会计知识,分享工作经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省财政厅联合省会计学会适时举办论坛研讨、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活动,为高端会计人才搭建交流服务平台。

  七、享受政策

  (一) 绿色通道服务。获得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毕业证书的会计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山东惠才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二) 行业支持政策。入选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的会计人员,择优聘任为高级会计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会计咨询专家、会计政策培训师资等,择优推荐担任省会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等。

  八、工作纪律

  (一) 选拔期间。申请人及所在单位应如实填报信息、提供证明材料,省财政厅对申请人资格条件、申请材料进行全程审核监督,公示期间接受社会监督。对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骗取申请资格的,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并将违规信息记入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工作单位串通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3年内取消该单位的推荐资格。

  (二) 培养期间。本人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处分、政务处分、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或因直接过失给本单位造成不利后果或不良影响的,或本人所在单位存在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且与本人工作或职权范围有直接关系的,或在培养期间严重违反培养管理规定的,直接予以除名。

  (三) 培养结束后。本人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处分、政务处分、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由省财政厅公告予以除名。

  九、经费保障

  建立财政、用人单位、培养对象共同承担以及社会资助等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

  (一) 企业、行政事业类、财会管理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选拔考试、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费用由省财政厅承担,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承担,伙食费由学员承担,所在单位可按标准给予补助。

  (二) 专业服务机构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选拔考试、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由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省资产评估协会承担,往返交通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承担。

  (三) 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选拔考试、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特殊支持等费用由省会计学会承担,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承担,伙食费由学员承担,所在单位可按标准给予补助。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5-29
文号:鲁财会[2023]2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关于乐企自用直连服务的规范指引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关于乐企自用直连服务的规范指引

  第一章 概述

  一、相关概念

  乐企(Natural System),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向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税务系统与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直连的方式,提供规则开放、标准统一的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等涉税服务(以下简称“乐企服务”)的平台。

  乐企自用(Natural System Connection for Self-use,‘NSCS’),是指直连乐企的企业自有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直连平台”)提供的乐企服务仅适用于本单位及下属单位,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下属单位包括集团企业成员单位、股权控制单位等。

  二、服务对象

  乐企服务对象涉及直连单位和使用单位两类。

  直连单位是指直连平台所有者,即主要责任单位,应为总分支机构的总公司、集团企业总部、具备股权控制关系的实际控制单位等。

  使用单位是指通过直连平台使用相关乐企服务的使用者,应为总分支机构的总分公司、集团企业总部及其下属成员企业、与直连单位具备股权控制关系的关联企业等。

  三、单位职责

  直连单位和使用单位分别承担以下职责:

  直连单位负责对接乐企平台,邀请或授权使用单位使用乐企服务并及时维护双方的关联关系台账;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对直连平台的运营及使用单位的日常涉税行为进行监管,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汇总上传已开具的发票数据;按税务机关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涉税数据,并承担直连平台内相关数据的安全责任;可授权其关联企业建设、管理平台,也可授权不具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建设平台。直连单位应做好变更事项报送、版本更新、资格延续、终止管理等相关维护保障工作。

  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直连单位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实施的涉税监管,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按时上传相关涉税数据。

  第二章 接入条件

  一、直连单位接入条件

  (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纳入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以下简称“数电票”)开票试点纳税人范围;

  2.纳税信用等级为A、B级;

  3.本企业及同时请求成为其使用单位的企业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合计5000万元以上;

  4.本企业及同时请求成为其使用单位的企业,发起接入请求月度前12个月累计发票开票量及受票量合计不低于5万份或累计发票开受票份数低于5万份但开票金额不低于5亿元;

  5.近三年内不存在税务机关确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

  6.能按照税务机关要求依法提供相关涉税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单位身份信息、取酬账户信息、经营收入情况等,以及需要特别提供的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等其他涉税数据;

  7.医院、热电、公共交通等民生保障类行业纳税人,营业收入及开受票量等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接入条件标准。

  (二)应当具备的技术和安全条件

  1.遵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相关规定,遵循税务机关相关管理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重大变化和使用单位情况,并承担因使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发严重后果的连带责任;

  2.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运维能力,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具有软件著作权、使用权,或相关授权;

  3.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保存数据并内嵌风险控制规则,同时向税务机关开放接口,供税务机关在线查验。

  (三)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二、使用单位接入条件

  (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纳入数电票开票试点纳税人范围;

  2.为直连单位或与其为同一总分公司、集团企业或具备相互股权控制关系的企业;

  3.纳税信用等级为A、B、M级(B、M级纳税人需要定期提供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的有关数据;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等可不参与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除外);

  4.近三年内不存在税务机关确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

  5.能配合直连单位按照税务机关要求依法提供相关涉税数据。遵循税务机关管理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重大变化和使用情况。

  (二)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请求接入

  一、发起接入请求

  符合第二章所列接入条件的企业应在电子税务局的乐企平台模块(以下简称“乐企平台”)发起接入请求。

  (一)直连单位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符合要求的直连单位通过乐企平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发起接入请求,并提交以下材料:

  1.《乐企直连服务接入信息表》;

  2.《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

  3.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的软件著作权或使用权证明;

  4.《项目报告》:应包括业务部分、技术部分、管理部分,其中业务部分至少应包括接入应用的开发项目说明、项目规划、业务量等内容。技术部分至少应包括网络环境、安全方案、硬件环境、系统设计、技术实现等内容。管理部分至少应包括技术支撑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内容;

  5.《授权委托书》(直连单位授权其关联企业建设、管理平台,或授权不具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建设平台时提供);

  6.《乐企服务网络地址备案表》;

  7.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使用单位

  1.使用单位发起使用请求的两种方式:

  (1)由直连单位邀请的,使用单位收到邀请通知,通过乐企平台确认邀请信息并填写主管税务机关、与直连单位的关系,向使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使用请求;

  (2)使用单位申请授权的,使用单位通过乐企平台向直连单位发起授权申请,取得直连单位同意后再向使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使用请求。

  2.使用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使用单位应提供能够证明与直连单位关联关系的相关材料。使用单位为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铁路、民航、公路等隶属于统一政府业务监管部门的,无需提供。

  (2)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请求结果查询

  发起请求的企业可以在乐企平台中查询税务机关发送的确认结果及相关意见。

  第四章 能力订阅

  能力是指乐企平台提供的处理涉税业务的开放规则集合。乐企自用通过在其直连平台中嵌入相关规则,将对应涉税业务与自有业务进行系统联动集成,实现涉税业务的多场景、规模化、合规化、自动化处理。其中,公用基础能力无需提交开通请求,具有特殊行业或领域经营资格的直连单位,可提交非公用基础能力开通请求。

  能力订阅是指直连单位请求开通使用乐企平台相关能力的使用权限。

  一、能力订阅请求发起

  企业开通乐企服务后,直连单位可通过乐企平台能力中心查看相关能力开通状态及有效期,并对未开通的能力发起能力订阅请求。

  二、能力订阅测试

  直连单位发起能力订阅请求后,乐企平台测试中心为直连单位提供能力使用的仿真测试环境。直连单位参考乐企平台提供的能力说明文档完成乐企自用开发后,进入乐企平台测试中心进行能力使用联调测试,通过测试后生成测试报告,确认无误后可提交税务机关确认。

  三、能力开通

  直连单位提交的能力测试报告经税务机关确认通过后,即可开通对应的能力。

  四、能力授权

  直连单位可向使用单位发起能力授权,邀请对方使用其直连平台已开通的能力,使用单位确认授权后,即可通过直连平台使用该能力。

  对于部分针对特殊行业或用途的能力,使用单位应符合相应的行业资质等要求。

  第五章 服务管理要求

  一、事项变更

  乐企自用相关单位应按照税务机关服务管理要求,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变更事项。如直连单位或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身份、联系方式、机构地址等重要登记信息发生变更,需及时通过乐企平台提交至主管税务机关;如直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发生变更,直连单位需重新签订并提交《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等相关协议;如总分机构、母子公司、控股关系等关联关系发生变动,直连单位需在变动后3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备。

  二、版本更新

  税务机关将在乐企平台发生功能升级时,发布版本升级通知,直连单位应在30日内同步完成系统改造与对接测试。

  三、资格延续

  乐企自用的直连单位初次接入时间为2个自然年度,需延续使用的,应在到期前3个月发起延期请求。若直连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发起延期请求的,税务机关将发送提醒并限制平台业务处理并发量;到期仍未提交延期请求的,税务机关将终止其接入资格。

  四、终止管理

  乐企自用所有者终止向其使用单位提供数电票等涉税服务的,应当至少提前30日向直连单位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终止服务备案。

  附:

  1.乐企直连服务接入信息表

  2.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

  3.乐企服务网络地址备案表

  4.乐企服务授权委托书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

2023年5月31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31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3年第5号 关于上海市2022年度——2024年度第二批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公告

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上海市2022年度——2024年度第二批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公告

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3年第5号           2023-05-29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有关要求,现将上海市2022年度—2024年度第二批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名单公告如下:

  1. 上海临港教育发展基金会

  2. 上海市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3. 上海利生公益服务中心

  4.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

  5. 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

  6. 上海愿望成真慈善基金会

  7. 上海来伊份公益基金会

  8.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9.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公益基金会

  10. 上海基金业公益基金会

  11. 上海亮线公益基金会

  12. 上海华科公益基金会

  13. 上海天福慈善基金会

  14. 上海中欧基金真心公益基金会

  15. 上海随手公益基金会

  16. 上海正心公益基金会

  17. 上海五心公益基金会

  18. 上海屿筑公益基金会

  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20. 上海微澜公益基金会

  21. 上海市徐汇虹梅社区基金会

  22. 上海市崇明区绿叶教育发展基金会

  23. 上海惠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24. 上海市益彩飞扬公益基金会

  25. 上海红莲花公益基金会

  26. 上海申万宏源公益基金会

  27. 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

  28. 上海市南旎湾慈善基金会

  29. 上海体育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30. 上海正峰公益基金会

  3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32. 上海市同辰阳光公益基金会

  特此公告。

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

2023年5月29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9
文号:上海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3年第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关于乐企自用直连服务的规范指引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关于乐企自用直连服务的规范指引

  第一章 概述

  一、相关概念

  乐企(Natural System),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向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税务系统与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直连的方式,提供规则开放、标准统一的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等涉税服务(以下简称“乐企服务”)的平台。

  乐企自用(Natural System Connection for Self-use,‘NSCS’),是指直连乐企的企业自有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直连平台”)提供的乐企服务仅适用于本单位及下属单位,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下属单位包括集团企业成员单位、股权控制单位等。

  二、服务对象

  乐企服务对象涉及直连单位和使用单位两类。

  直连单位是指直连平台所有者,即主要责任单位,应为总分支机构的总公司、集团企业总部、具备股权控制关系的实际控制单位等。

  使用单位是指通过直连平台使用相关乐企服务的使用者,应为总分支机构的总分公司、集团企业总部及其下属成员企业、与直连单位具备股权控制关系的关联企业等。

  三、单位职责

  直连单位和使用单位分别承担以下职责:

  直连单位负责对接乐企平台,邀请或授权使用单位使用乐企服务并及时维护双方的关联关系台账;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对直连平台的运营及使用单位的日常涉税行为进行监管,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汇总上传已开具的发票数据;按税务机关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涉税数据,并承担直连平台内相关数据的安全责任;可授权其关联企业建设、管理平台,也可授权不具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建设平台。直连单位应做好变更事项报送、版本更新、资格延续、终止管理等相关维护保障工作。

  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直连单位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实施的涉税监管,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按时上传相关涉税数据。

  第二章 接入条件

  一、直连单位接入条件

  (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纳入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以下简称“数电票”)开票试点纳税人范围;

  2.纳税信用等级为A、B级;

  3.本企业及同时请求成为其使用单位的企业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合计5000万元以上;

  4.本企业及同时请求成为其使用单位的企业,发起接入请求月度前12个月累计发票开票量及受票量合计不低于5万份或累计发票开受票份数低于5万份但开票金额不低于5亿元;

  5.近三年内不存在税务机关确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

  6.能按照税务机关要求依法提供相关涉税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单位身份信息、取酬账户信息、经营收入情况等,以及需要特别提供的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等其他涉税数据;

  7.医院、热电、公共交通等民生保障类行业纳税人,营业收入及开受票量等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接入条件标准。

  (二)应当具备的技术和安全条件

  1.遵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相关规定,遵循税务机关相关管理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重大变化和使用单位情况,并承担因使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发严重后果的连带责任;

  2.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运维能力,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具有软件著作权、使用权,或相关授权;

  3.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保存数据并内嵌风险控制规则,同时向税务机关开放接口,供税务机关在线查验。

  (三)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二、使用单位接入条件

  (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纳入数电票开票试点纳税人范围;

  2.为直连单位或与其为同一总分公司、集团企业或具备相互股权控制关系的企业;

  3.纳税信用等级为A、B、M级(B、M级纳税人需要定期提供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的有关数据;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等可不参与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除外);

  4.近三年内不存在税务机关确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

  5.能配合直连单位按照税务机关要求依法提供相关涉税数据。遵循税务机关管理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重大变化和使用情况。

  (二)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请求接入

  一、发起接入请求

  符合第二章所列接入条件的企业应在电子税务局的乐企平台模块(以下简称“乐企平台”)发起接入请求。

  (一)直连单位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符合要求的直连单位通过乐企平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发起接入请求,并提交以下材料:

  1.《乐企直连服务接入信息表》;

  2.《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

  3.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的软件著作权或使用权证明;

  4.《项目报告》:应包括业务部分、技术部分、管理部分,其中业务部分至少应包括接入应用的开发项目说明、项目规划、业务量等内容。技术部分至少应包括网络环境、安全方案、硬件环境、系统设计、技术实现等内容。管理部分至少应包括技术支撑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内容;

  5.《授权委托书》(直连单位授权其关联企业建设、管理平台,或授权不具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建设平台时提供);

  6.《乐企服务网络地址备案表》;

  7.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使用单位

  1.使用单位发起使用请求的两种方式:

  (1)由直连单位邀请的,使用单位收到邀请通知,通过乐企平台确认邀请信息并填写主管税务机关、与直连单位的关系,向使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使用请求;

  (2)使用单位申请授权的,使用单位通过乐企平台向直连单位发起授权申请,取得直连单位同意后再向使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使用请求。

  2.使用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使用单位应提供能够证明与直连单位关联关系的相关材料。使用单位为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铁路、民航、公路等隶属于统一政府业务监管部门的,无需提供。

  (2)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请求结果查询

  发起请求的企业可以在乐企平台中查询税务机关发送的确认结果及相关意见。

  第四章 能力订阅

  能力是指乐企平台提供的处理涉税业务的开放规则集合。乐企自用通过在其直连平台中嵌入相关规则,将对应涉税业务与自有业务进行系统联动集成,实现涉税业务的多场景、规模化、合规化、自动化处理。其中,公用基础能力无需提交开通请求,具有特殊行业或领域经营资格的直连单位,可提交非公用基础能力开通请求。

  能力订阅是指直连单位请求开通使用乐企平台相关能力的使用权限。

  一、能力订阅请求发起

  企业开通乐企服务后,直连单位可通过乐企平台能力中心查看相关能力开通状态及有效期,并对未开通的能力发起能力订阅请求。

  二、能力订阅测试

  直连单位发起能力订阅请求后,乐企平台测试中心为直连单位提供能力使用的仿真测试环境。直连单位参考乐企平台提供的能力说明文档完成乐企自用开发后,进入乐企平台测试中心进行能力使用联调测试,通过测试后生成测试报告,确认无误后可提交税务机关确认。

  三、能力开通

  直连单位提交的能力测试报告经税务机关确认通过后,即可开通对应的能力。

  四、能力授权

  直连单位可向使用单位发起能力授权,邀请对方使用其直连平台已开通的能力,使用单位确认授权后,即可通过直连平台使用该能力。

  对于部分针对特殊行业或用途的能力,使用单位应符合相应的行业资质等要求。

  第五章 服务管理要求

  一、事项变更

  乐企自用相关单位应按照税务机关服务管理要求,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变更事项。如直连单位或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身份、联系方式、机构地址等重要登记信息发生变更,需及时通过乐企平台提交至主管税务机关;如直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发生变更,直连单位需重新签订并提交《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等相关协议;如总分机构、母子公司、控股关系等关联关系发生变动,直连单位需在变动后3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备。

  二、版本更新

  税务机关将在乐企平台发生功能升级时,发布版本升级通知,直连单位应在30日内同步完成系统改造与对接测试。

  三、资格延续

  乐企自用的直连单位初次接入时间为2个自然年度,需延续使用的,应在到期前3个月发起延期请求。若直连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发起延期请求的,税务机关将发送提醒并限制平台业务处理并发量;到期仍未提交延期请求的,税务机关将终止其接入资格。

  四、终止管理

  乐企自用所有者终止向其使用单位提供数电票等涉税服务的,应当至少提前30日向直连单位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终止服务备案。

  附件:

  1:乐企直连服务接入信息表

  2: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

  3:乐企直连服务网络地址备案表

  4:乐企直连服务授权委托书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

2023年5月31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31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关于乐企自用直连服务的规范指引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关于乐企自用直连服务的规范指引

  第一章 概述

  一、相关概念

  乐企(Natural System),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向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税务系统与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直连的方式,提供规则开放、标准统一的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等涉税服务(以下简称“乐企服务”)的平台。

  乐企自用(Natural System Connection for Self-use,‘NSCS’),是指直连乐企的企业自有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直连平台”)提供的乐企服务仅适用于本单位及下属单位,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下属单位包括集团企业成员单位、股权控制单位等。

  二、服务对象

  乐企服务对象涉及直连单位和使用单位两类。

  直连单位是指直连平台所有者,即主要责任单位,应为总分支机构的总公司、集团企业总部、具备股权控制关系的实际控制单位等。

  使用单位是指通过直连平台使用相关乐企服务的使用者,应为总分支机构的总分公司、集团企业总部及其下属成员企业、与直连单位具备股权控制关系的关联企业等。

  三、单位职责

  直连单位和使用单位分别承担以下职责:

  直连单位负责对接乐企平台,邀请或授权使用单位使用乐企服务并及时维护双方的关联关系台账;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对直连平台的运营及使用单位的日常涉税行为进行监管,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汇总上传已开具的发票数据;按税务机关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涉税数据,并承担直连平台内相关数据的安全责任;可授权其关联企业建设、管理平台,也可授权不具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建设平台。直连单位应做好变更事项报送、版本更新、资格延续、终止管理等相关维护保障工作。

  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直连单位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实施的涉税监管,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按时上传相关涉税数据。

  第二章 接入条件

  一、直连单位接入条件

  (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纳入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以下简称“数电票”)开票试点纳税人范围;

  2.纳税信用等级为A、B级;

  3.本企业及同时请求成为其使用单位的企业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合计5000万元以上,或不足5000万元但满足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4.本企业及同时请求成为其使用单位的企业,发起接入请求月度前12个月累计发票开票量及受票量合计不低于5万份或累计发票开受票份数低于5万份但开票金额不低于5亿元,或均不满足但满足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5.近三年内不存在税务机关确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

  6.能按照税务机关要求依法提供相关涉税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单位身份信息、取酬账户信息、经营收入情况等,以及需要特别提供的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等其他涉税数据;

  7.医院、热电、公共交通等民生保障类行业纳税人,营业收入及开受票量等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接入条件标准。

  (二)应当具备的技术和安全条件

  1.遵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相关规定,遵循税务机关相关管理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重大变化和使用单位情况,并承担因使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发严重后果的连带责任;

  2.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运维能力,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具有软件著作权、使用权,或相关授权;

  3.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保存数据并内嵌风险控制规则,同时向税务机关开放接口,供税务机关在线查验。

  (三)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二、使用单位接入条件

  (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纳入数电票开票试点纳税人范围;

  2.为直连单位或与其为同一总分公司、集团企业或具备相互股权控制关系的企业;

  3.纳税信用等级为A、B、M级(B、M级纳税人需要定期提供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的有关数据;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等可不参与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除外);

  4.近三年内不存在税务机关确定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

  5.能配合直连单位按照税务机关要求依法提供相关涉税数据。遵循税务机关管理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重大变化和使用情况。

  (二)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请求接入

  一、发起接入请求

  符合第二章所列接入条件的企业应在电子税务局的乐企平台模块(以下简称“乐企平台”)发起接入请求。

  (一)直连单位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符合要求的直连单位通过乐企平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发起接入请求,并提交以下材料:

  1.《乐企直连服务接入信息表》;

  2.《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

  3.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的软件著作权或使用权证明;

  4.《项目报告》:应包括业务部分、技术部分、管理部分,其中业务部分至少应包括接入应用的开发项目说明、项目规划、业务量等内容。技术部分至少应包括网络环境、安全方案、硬件环境、系统设计、技术实现等内容。管理部分至少应包括技术支撑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内容;

  5.《授权委托书》(直连单位授权其关联企业建设、管理平台,或授权不具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建设平台时提供);

  6.《乐企服务网络地址备案表》;

  7.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使用单位

  1.使用单位发起使用请求的两种方式:

  (1)由直连单位邀请的,使用单位收到邀请通知,通过乐企平台确认邀请信息并填写主管税务机关、与直连单位的关系,向使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使用请求;

  (2)使用单位申请授权的,使用单位通过乐企平台向直连单位发起授权申请,取得直连单位同意后再向使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使用请求。

  2.使用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使用单位应提供能够证明与直连单位关联关系的相关材料。使用单位为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铁路、民航、公路等隶属于统一政府业务监管部门的,无需提供。

  (2)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请求结果查询

  发起请求的企业可以在乐企平台中查询税务机关发送的确认结果及相关意见。

  第四章 能力订阅

  能力是指乐企平台提供的处理涉税业务的开放规则集合。乐企自用通过在其直连平台中嵌入相关规则,将对应涉税业务与自有业务进行系统联动集成,实现涉税业务的多场景、规模化、合规化、自动化处理。其中,公用基础能力无需提交开通请求,具有特殊行业或领域经营资格的直连单位,可提交非公用基础能力开通请求。

  能力订阅是指直连单位请求开通使用乐企平台相关能力的使用权限。

  一、能力订阅请求发起

  企业开通乐企服务后,直连单位可通过乐企平台能力中心查看相关能力开通状态及有效期,并对未开通的能力发起能力订阅请求。

  二、能力订阅测试

  直连单位发起能力订阅请求后,乐企平台测试中心为直连单位提供能力使用的仿真测试环境。直连单位参考乐企平台提供的能力说明文档完成乐企自用开发后,进入乐企平台测试中心进行能力使用联调测试,通过测试后生成测试报告,确认无误后可提交税务机关确认。

  三、能力开通

  直连单位提交的能力测试报告经税务机关确认通过后,即可开通对应的能力。

  四、能力授权

  直连单位可向使用单位发起能力授权,邀请对方使用其直连平台已开通的能力,使用单位确认授权后,即可通过直连平台使用该能力。

  对于部分针对特殊行业或用途的能力,使用单位应符合相应的行业资质等要求。

  第五章 服务管理要求

  一、事项变更

  乐企自用相关单位应按照税务机关服务管理要求,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变更事项。如直连单位或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身份、联系方式、机构地址等重要登记信息发生变更,需及时通过乐企平台提交至主管税务机关;如直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发生变更,直连单位需重新签订并提交《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等相关协议;如总分机构、母子公司、控股关系等关联关系发生变动,直连单位需在变动后3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备。

  二、版本更新

  税务机关将在乐企平台发生功能升级时,发布版本升级通知,直连单位应在30日内同步完成系统改造与对接测试。

  三、资格延续

  乐企自用的直连单位初次接入时间为2个自然年度,需延续使用的,应在到期前3个月发起延期请求。若直连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发起延期请求的,税务机关将发送提醒并限制平台业务处理并发量;到期仍未提交延期请求的,税务机关将终止其接入资格。

  四、终止管理

  乐企自用所有者终止向其使用单位提供数电票等涉税服务的,应当至少提前30日向直连单位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终止服务备案。

  附:

  1.乐企直连服务接入信息表

  2.乐企直连服务协议书

  3.乐企服务网络地址备案表

  4.乐企服务授权委托书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2023年5月30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30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冀财税[2023]12号 河北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关于公布2022年度第三批和2023年度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的公告

河北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关于公布2022年度第三批和2023年度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的公告

冀财税[2023]12号              2023-05-26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有关规定,经审核,现将2022年度第三批和2023年度第一批获得免税资格的省属非营利组织名单予以公布:

  一、2022年第三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

  1.河北省弱电行业协会

  2.河北华耐同心公益基金会

  3.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

  4.河北省京联慈善基金会

  5.河北省诚信文化促进会

  6.河北省国际华商联合会

  7.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基金会

  8.河北省自然资源评价评估行业协会

  9.河北省青年创业研究会

  10. 河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

  11. 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

  12. 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区社会救助基金会

  13. 河北省地质学会

  14. 河北燕达医院

  上述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有效期:2022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二、2023年第一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

  1.石家庄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2.河北省慈善总会

  3.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

  4.河北省新益公益基金会

  5.河北省设备管理协会

  6.河北省利民慈善基金会

  7.河北省合益荣慈善基金会

  8.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协会

  9.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

  10.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社会救助基金会.

  11. 河北省三强公益慈善基金会

  12.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13. 唐山市金盾公安民警救助基金会

  14. 河北省东海爱心助学基金会

  15. 河北省品牌服装流通商会

  16. 河北省畜牧业协会

  17. 沧州市幸福三井慈善基金会

  18. 河北金融与民间资本商会

  19. 河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

  20.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

  21.河北省敬业公益基金会

  22.河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

  23.河北省神威慈善基金会

  上述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有效期: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三、非营利组织减免企业所得税范围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规定,以上非营利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

  (二)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四)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对获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免税条件的收入,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不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按规定计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以上政策如有调整,以最新政策为准。

河北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

2023年5月26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6
文号:冀财税[2023]1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津财税政[2023]23号 天津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关于公布2023年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第二批]的通知

天津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关于公布2023年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第二批]的通知

津财税政[2023]23号             2023-5-26

各区财政局,各区税务局,第三、第四税务分局,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和《天津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津财税政〔2019〕1号)的有关规定,经天津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审核认定,天津市黄金珠宝行业协会等20家单位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其中,天津市黄金珠宝行业协会等12家单位有效期自2022年度起5年内有效,天津市招商引资促进会等8家单位有效期自2023年度起5年内有效。

  请获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手续。

  附件:2023年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第二批)

天津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

2023年5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2023年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第二批)

  一、免税资格自2022年度起有效的单位

  1.天津市黄金珠宝行业协会

  2.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

  3.天津市杨兆兰慈善基金会

  4.天津市土地估价协会

  5.天津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6.天津市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协会

  7.天津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8.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9.天津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

  10.天津市体能康复协会

  11.天津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协会

  12.天津市洁净技术工程商会

  二、免税资格自2023年度起有效的单位

  1.天津市招商引资促进会

  2.天津市合唱协会

  3.天津市尚赫公益基金会

  4.天津市计算机学会

  5.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6.天津市金桥慈善基金会

  7.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

  8.天津市金融投资商会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5-26
文号:津财税政[2023]23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沪自贸临管规范[2023]7号 上海市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上海市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沪自贸临管规范〔2023〕7号          2023-05-19

管委会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临港新片区各镇、各开发公司、各有关单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经临港新片区管委会2023年第6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体育产业高品质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项目,举办高水平、专业化活动,丰富城市服务功能,推动国际化发展,将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5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19号)、《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政策,本政策资金来源为临港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

  一、支持范围

  工商注册地、实际经营地和财税户管地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的体育产业领域企业或机构,以及经认定后可列入支持范围的与体育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和品牌活动。

  二、支持内容

  进一步加快临港新片区体育产业发展,支持新模式、新业态项目开发建设,支持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高能级、多层次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提供高品质、高效能体育行业发展环境,建设活力、开放、精致、时尚的体育产业集聚区。

  (一)支持新模式、新业态体育项目开发建设

  1、支持投资建设大型体育项目。对于产业带动能力强、品牌价值高的体育综合体、场馆、产业基地、电竞场馆等各类大型体育项目,新建、增资扩建、功能提升等增加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元的,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投资总额30%的资金扶持,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2、支持体育新业态项目落地。支持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户外露营、体育电竞、休闲健身等领域的新业态项目引进落地,对于投资额超过200万元的各类基地、俱乐部、场馆等,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投资总额30%的资金扶持,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二)支持体育产业集聚发展

  3、积极引进体育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企业。对于新入驻的从事体育行业衍生品开发、体育行业相关培训或训练服务、体育行业策划规划设计咨询服务、设施设备租赁服务、赛事活动服务、营销推广服务等相关协会、企业、机构或组织,区域社会发展贡献达到一定标准,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三年的办公或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其中第1年补贴比例不超过租金总额的80%,第2年及第3年补贴比例不超过租金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30万元。

  4、鼓励区域内项目申报国家级、市级体育类荣誉称号。对首次评选为赛事基地、训练基地、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都市运动中心等体育类荣誉称号并开展不少于2次国家级、市级活动的单位,经评审认定,按照国家级、市级标准,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

  5、壮大电竞团队力量,支持引进和培育电竞俱乐部。对参与国际联赛的一线电竞俱乐部,给予开办运营补贴,经评审认定,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电竞俱乐部,其成员参加总奖金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国际电竞职业大赛或总奖金额达到3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全国电竞职业联赛,获得冠、亚、季军的,经评审认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每年获得的奖励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三)支持高能级、多层次体育赛事活动举办

  6、支持举办高能级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在临港新片区举办,对临港新片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达到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级、国家级、市级品牌体育赛事活动,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活动金额40%的资金扶持,国际级、国家级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市级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7、支持创办临港新片区品牌体育赛事。对于在临港新片区创办、举办周期超过三年,体现临港新片区区域特色、滴水湖品牌的体育赛事,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活动金额40%的资金扶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8、支持在临港新片区举办国际级、国家级的体育行业论坛、交易会等活动。专业论坛、国际峰会等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0人的,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活动金额40%的资金扶持,每次活动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体育相关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等活动,经评审认定,给予一定活动奖励,每次活动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提供高品质、高效能体育行业发展环境

  9、打造体育行业“智慧生态圈”。鼓励相关企业开发、设计智慧体育产品及平台,提升运营效率、经营效益及服务品质。企业推出在线预约、有声导览、智慧监控、数据分析、电子票务、赛事服务、线上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等智能类、科技类产品及平台,对体育场所智能化管理及服务有显著提升效果的,经评审认定,给予不超过投资总额50%的补贴,每家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0、鼓励高校等单位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力度。根据高校等单位场馆开放时间及居民使用频率给予场馆运营补贴,经评审认定,单个场馆每年最高不超过30万元。开放多个场馆的单位,每家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附则

  (一)本政策条款若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定的其他政策有重复交叉的,按照从优不重复原则予以申请。对获得国家、市、区等体育类资金支持的项目,可根据其政策规定,经评审认定等程序,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

  (二)属于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的事业单位,不得享受本政策的扶持。财力投资不纳入投资总额计取范围。

  (三)扶持对象如通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扶持资金,一经查实,将立即取消一切扶持资格并追缴资金。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失信行为将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平台。

  (四)本政策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涉及特殊的重大项目及活动的扶持事项,将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确定。

  (五)本政策自2023年5月1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8日期间,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19
文号:沪自贸临管规范[2023]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医保办发[2023]15号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

医保办发〔2023〕15号              2023-05-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要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36号)有关要求,进一步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现就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障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大学生参加基本医保是全民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大学生就医权益、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医疗保障、教育部门要加强动员,统筹兼顾,坚持自愿缴费和有效扩面,鼓励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以下简称高校)中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参加高校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

  二、加强政策宣传,提供便捷服务

  各级医疗保障、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宣讲工作,鼓励大学生原则上在学籍地参保,形成动员参保的长效机制。医疗保障部门于2023年6月底前,主动深入高校和大学生群体,集中开展政策宣讲,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好大学生参保服务工作;教育部门及各有关高校要为大学生参保提供便利。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各级医疗保障、教育部门要协同合作,建立工作联动与数据共享机制,不断优化参保流程和就医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医保参保和医疗保障水平。各地要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经基本医保支付后应由其个人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

2023年5月12日

  (主动公开)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解读

  近日,国家医保局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工作提出相关要求。现对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出台《通知》

  医疗保障制度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大学生参加基本医保是全民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大学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出现下降。为进一步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国家医保局联合教育部印发《通知》,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保水平。此外,2008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将大学生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指导意见》出台已经十几年,有必要根据当前形势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要精神,以通知形式明确做好大学生参保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保障、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参保工作的责任。

  二、《通知》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指导意见》提出的自愿参保缴费和属地原则以及《“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的基础上,《通知》更加注重有效扩面,要求各级医疗保障、教育部门要加强动员,统筹兼顾,鼓励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参加高校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三、贯彻落实《通知》需要把握的重点工作

  一是把握时间节点。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在2023年6月底前,主动深入高校和大学生群体,集中开展政策宣讲,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好大学生参保服务工作;教育部门及各有关高校要为大学生参保提供便利。

  二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各地要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经基本医保支付后应由其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协同合作,建立工作联动与数据共享机制,不断优化参保流程和就医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医保参保和医疗保障水平。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12
文号:医保办发[2023]1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税总纳服函[2023]7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扎实开展税务系统主题教育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第四批措施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扎实开展税务系统主题教育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第四批措施的通知

税总纳服函〔2023〕72号              2023-05-23

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局内各单位:

  为推动税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税务总局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和基层税务人所需所盼,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接续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第四批19条措施,着力办实事解民忧,助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现通知如下:

  一、政策落实提速

  1.围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开展“税问我答”宣传解读活动,组织各地税务部门有针对性地回应纳税人缴费人关切。

  2.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出口退税政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进一步熟悉掌握出口退税政策和申报办理流程。

  3.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降费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辅导和系统改造,确保优惠政策应知尽知、便捷享受。

  4.优化退税办理流程,税务机关依托电子税务局自动推送退税提示提醒,逐步实现纳税人在线办理确认、申请和退税。

  5.发布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减按1%征收增值税政策相关即问即答,帮助小规模纳税人更好理解、准确适用优惠政策。

  二、重点服务提档

  6.优化“一带一路”相关税收政策资讯服务,持续更新“走出去”纳税人投资税收指南,帮助纳税人防范投资税收风险。

  7.扩大和完善税收协定网络,加强税收协定谈签工作,为纳税人跨境经营提供税收确定性,避免和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8.开展重点企业走访活动,宣介相关税费政策,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收集企业涉税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9.加强税费政策确定性和执行一致性服务,协调解决大企业复杂涉税事项税收政策适用问题。

  10.引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税收志愿服务,不断壮大税收志愿服务队伍,推进税收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进园区,积极推荐税收志愿者参加优秀志愿者评选,充分发挥税务师同心服务团等税收志愿者团队和个人在促进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中的积极作用。

  三、诉求响应提效

  11.健全完善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税费服务诉求,加强工作统筹,强化闭环管理,注重信息化应用,着力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

  12.建立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信息库,通过跟进式回访、专题性调研、常态化沟通等方式,持续巩固提升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质效。

  13.将纳税人缴费人通过不同渠道反映的重点问题线索纳入税收工作督查,主动回应纳税人缴费人关切。

  四、便捷办理提质

  14.巩固拓展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事项“网上办”、个人社会保险缴费事项“掌上办”成果,持续优化“非接触式”缴费服务体验。

  15.在全国范围内,为非居民企业跨境办税场景开放双语环境下的统一注册登录、无障碍跨境办税、智能税费计算和跨境税费缴纳等服务,实现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无需入境或委托代理人,即可“一地注册赋码、全国互认办税”。

  16.在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北京、上海、宁波、广东、深圳、四川、重庆7个省市试点新办经营主体智能开业,纳税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后,系统自动为其分配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税费种并智能赋予数电票额度,实现纳税人“开业就能开票”。

  17.依托税收大数据和智能算税规则,结合纳税人缴费人标签特征,在长三角区域、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上海、四川、重庆3个省市上线“确认式申报”场景,对经营业务相对简单的纳税人缴费人提供“确认式申报”服务,通过数据智能预填服务,进一步压缩纳税人缴费人税费申报办理时长。

  18.在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上海、宁波、广东、深圳、四川、重庆6个省市,提供“优良信用者试行按需开票”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施正向激励,享受按需开票服务,积极引导纳税人遵从税法。(第16、17、18条措施根据试点情况年内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便利更多纳税人缴费人)

  五、规范执法提升

  19.进一步扩大动态“信用+风险”监管试点,不断提高精准监管水平,持续保障推进优化办税缴费服务。

  各级税务机关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紧锚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站位、扛牢责任、务求实效,在推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措施走深走实上真抓实干,在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解难题上担当作为,以纳税人缴费人满意作为“硬道理”“金标准”,切实将主题教育的成果体现到办税缴费服务提质增效上,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出更大税务贡献。

  附件:“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第四批措施工作任务安排表

国家税务总局

2023年5月23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3
文号:税总纳服函[2023]7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人社部函[2023]36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联合发布第三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联合发布第三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

人社部函〔2023〕36号                 2023-04-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部署,推进落实《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充分实现平台经济良性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互促共进,现发布第三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请各地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在办案中予以参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

2023年4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司)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三批)

  目 录

  案例1. 如何认定网约货车司机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2. 如何认定网约配送员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3. 外卖平台用工合作企业通过劳务公司招用网约配送员,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案例4. 劳动者注册个体工商户与平台企业或其用工合作企业订立合作协议,能否认定劳动关系?

  案例5. 如何认定网络主播与文化传播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6. 如何认定网约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1. 如何认定网约货车司机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刘某于2020年6月14日与某信息技术公司订立为期1年的《车辆管理协议》,约定:刘某与某信息技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刘某自备中型面包车1辆提供货物运输服务,须由本人通过公司平台在某市区域内接受公司派单并驾驶车辆,每日至少完成4单,多接订单给予加单奖励;某信息技术公司通过平台与客户结算货物运输费,每月向刘某支付包月运输服务费6000元及奖励金,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另行报销。刘某从事运输工作期间,每日在公司平台签到并接受平台派单,跑单时长均在8小时以上。某信息技术公司通过平台对刘某的订单完成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刘某每日接单量超过4单时按照每单70元进行加单奖励,出现接单量不足4单、无故拒单、运输超时、货物损毁等情形时按照公司制定的费用结算办法扣减部分服务费。2021年3月2日,某信息技术公司与刘某订立《车辆管理终止协议》,载明公司因调整运营规划,与刘某协商一致提前终止合作关系。刘某认为其与某信息技术公司之间实际上已构成劳动关系,终止合作的实际法律后果是劳动关系解除,某信息技术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某信息技术公司以双方书面约定建立合作关系为由否认存在劳动关系,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刘某遂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裁决某信息技术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某信息技术公司向刘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刘某与某信息技术公司之间是否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第十八条规定:“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以上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体现出,认定劳动关系应当坚持事实优先原则。《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相关规定体现出,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为“劳动管理”,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具有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在新就业形态下,由于平台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劳动管理的体现形式也相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当前,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当对照劳动管理的相关要素,综合考量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有无及强弱。从人格从属性看,主要体现为平台企业的工作规则、劳动纪律、奖惩办法等是否适用于劳动者,平台企业是否可通过制定规则、设定算法等对劳动者劳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劳动者是否须按照平台指令完成工作任务,能否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工作量等。从经济从属性看,主要体现为平台企业是否掌握劳动者从业所必需的数据信息等重要生产资料,是否允许劳动者商定服务价格;劳动者通过平台获得的报酬是否构成其重要收入来源等。从组织从属性看,主要体现在劳动者是否被纳入平台企业的组织体系当中,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有机部分,并以平台名义对外提供服务等。

  本案中,虽然某信息技术公司与刘某订立《车辆管理协议》约定双方为合作关系,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仍应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某信息技术公司要求须由刘某本人驾驶车辆,通过平台向刘某发送工作指令、监控刘某工作情况,并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对刘某进行奖惩;刘某须遵守某信息技术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量等要求,体现了较强的人格从属性。某信息技术公司占有用户需求数据信息,单方制定服务费用结算标准;刘某从业行为具有较强持续性和稳定性,其通过平台获得的服务费用构成其稳定收入来源,体现了明显的经济从属性。某信息技术公司将刘某纳入其组织体系进行管理,刘某是其稳定成员,并以平台名义对外提供服务,从事的货物运输业务属于某信息技术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较强的组织从属性。综上,某信息技术公司对刘某存在明显的劳动管理行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应当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某信息技术公司与刘某订立《车辆管理终止协议》,实际上构成了劳动关系的解除,因此,对刘某要求某信息技术公司支付经济补偿的仲裁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典型意义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引发社会普遍关注。不同平台之间用工模式存在差异,一些平台企业占有数据信息这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所必需的生产资料,通过制定规则、设定算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机会、劳动条件、劳动方式、劳动收入、进出平台自由等进行限制或施加影响,并从劳动者劳动成果中获益。此类模式下,平台企业并非提供信息中介、交易撮合等服务,而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组织和管理,使他们按照一定模式和标准以平台名义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其应当作为用工主体或用人单位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应当注意审查平台运营方式、算法规则等,查明平台企业是否对劳动者存在劳动管理行为,据实认定法律关系性质。

  案例2. 如何认定网约配送员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徐某于2019年7月5日从某科技公司餐饮外卖平台众包骑手入口注册成为网约配送员,并在线订立了《网约配送协议》,协议载明:徐某同意按照平台发送的配送信息自主选择接受服务订单,接单后及时完成配送,服务费按照平台统一标准按单结算。从事餐饮外卖配送业务期间,公司未对徐某上线接单时间提出要求,徐某每周实际上线接单天数为3至6天不等,每天上线接单时长为2至5小时不等。平台按照算法规则向一定区域内不特定的多名配送员发送订单信息,徐某通过抢单获得配送机会,平台向其按单结算服务费。出现配送超时、客户差评等情形时,平台核实情况后按照统一标准扣减服务费。2020年1月4日,徐某向平台客服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要求,被平台客服拒绝,遂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确认徐某与某科技公司于2019年7月5日至2020年1月4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某科技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徐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徐某与某科技公司之间是否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

  根据《关于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17号)相关规定,网约配送员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从事接收、验视客户订单,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的服务人员。《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根据平台不同用工形式,在劳动关系情形外,还明确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及相应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本案中,徐某在某科技公司餐饮外卖平台上注册成为网约配送员,其与某科技公司均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认定徐某与某科技公司之间是否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需要查明某科技公司是否对徐某进行了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从用工事实看,徐某须遵守某科技公司制定的餐饮外卖平台配送服务规则,其订单完成时间、客户评价等均作为平台结算服务费的依据,但平台对其上线接单时间、接单量均无要求,徐某能够完全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因此,双方之间人格从属性较标准劳动关系有所弱化。某科技公司掌握徐某从事网约配送业务所必需的数据信息,制定餐饮外卖平台配送服务费结算标准和办法,徐某通过平台获得收入,双方之间具有一定的经济从属性。虽然徐某依托平台从事餐饮外卖配送业务,但某科技公司并未将其纳入平台配送业务组织体系进行管理,未按照传统劳动管理方式要求其承担组织成员义务,因此,双方之间的组织从属性较弱。综上,虽然某科技公司通过平台对徐某进行一定的劳动管理,但其程度不足以认定劳动关系。因此,对徐某提出的确认劳动关系等仲裁请求,仲裁委员会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近年来,网约配送员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如何维护好其劳动保障权益也频频引发舆论热议。在网约配送行业中,平台企业对网约配送员存在多种组织和管理模式。在类似本案的模式中,平台向非特定配送员发送订单信息,不对配送员的上线接单时间和接单量作任何要求,但与此同时,平台企业制定统一的配送服务规则和服务费结算标准,通过设定算法对配送员的配送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将配送时长、客户评价等作为结算服务费的依据。一方面,劳动者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更加自由,不再受限于特定的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另一方面,平台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用工方式的时空限制,对劳动者实现了更加精细的用工管理。对此,《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明确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并指出相关部门应指导企业与该类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逐步推动将该类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休息休假等制度保障范围。在仲裁与司法实践中,应在区分各类情形的基础上分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并积极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进一步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充分实现平台经济良性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互促共进。

  案例3. 外卖平台用工合作企业通过劳务公司招用网约配送员,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某货运代理公司承包经营某外卖平台配送站点,负责该站点网约配送业务。2019年5月27日,某货运代理公司与某劳务公司订立《配送业务承包协议》,约定由某劳务公司负责站点的配送员招募和管理工作。何某于2019年7月28日进入某外卖平台站点工作,并与某劳务公司订立了为期1年的《外卖配送服务协议》,约定:何某同意在某外卖平台注册为网约配送员,并进入某货运代理公司承包的配送站点从事配送业务;何某须遵守某货运代理公司制定的站点工作制度,每周经提前申请可休息1天,每天至少在线接单8小时;何某与某劳务公司之间为劳务合作关系,某劳务公司根据订单完成量向何某按月结算劳务报酬。从事配送工作期间,何某按照某货运代理公司制定的《配送员管理规则》,每天8:30到站点开早会,每周工作6至7天,每天在线接单时长为8至11小时不等。何某请假时,均须通过站长向某货运代理公司提出申请。某货运代理公司按照何某订单完成量向何某按月支付服务费,出现高峰时段不服从平台调配、无故拒接平台派单、超时配送、客户差评等情形时,某货运代理公司均按一定比例扣减服务费,而某劳务公司未对包含何某在内的站点配送员进行管理。2019年11月3日,何某在执行配送任务途中摔倒受伤,其要求某货运代理公司、某劳务公司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向其赔偿各项治疗费用,某货运代理公司以未与何某订立任何协议为由拒绝承担责任,某劳务公司以与何某之间系劳务合作关系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019年12月19日,何某以某货运代理公司、某劳务公司为共同被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确认何某与某货运代理公司、某劳务公司于2019年7月28日至2019年12月19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何某与某货运代理公司于2019年7月28日至2019年12月19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何某是否与两家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与哪家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本案中,从某货运代理公司与某劳务公司订立的《配送业务承包协议》内容看,某货运代理公司将配送员招募和管理工作外包给某劳务公司,应当由某劳务公司负责具体的用工组织和管理工作。但从本案用工事实看,某劳务公司并未对何某等站点配送员进行管理,其与某货运代理公司之间的《配送业务承包协议》并未实际履行;某货运代理公司虽然未与何某订立书面协议,却对其进行了劳动管理。因此,应当根据某货运代理公司对何某的劳动管理程度,认定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何某须遵守某货运代理公司制定的《配送员管理规则》,按时到站点考勤;某货运代理公司对何某执行配送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通过扣减服务费等方式对何某的工作时间、接单行为、服务质量等进行管理,双方之间存在较强的人格从属性。某货运代理公司根据单方制定的服务费结算办法向何某按月结算服务费,双方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从属性。何某虽以平台名义从事配送任务,但某货运代理公司将其纳入站点的配送组织体系进行管理,双方之间存在较强的组织从属性。综上,某货运代理公司对何某进行了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应当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典型意义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对平台企业采取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台工作的情形作出了规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处理中,一些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也以外包或劳务派遣等灵活方式组织用工。部分配送站点承包经营企业形式上将配送员的招募和管理工作外包给其他企业,但实际上仍直接对配送员进行劳动管理,在劳动者主张相关权益时通常否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将“外包”当成了规避相应法律责任的“挡风板”“防火墙”,增加了劳动者的维权难度。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应当谨慎区分劳动关系与各类民事关系,对于此类“隐蔽劳动关系”,不能简单适用“外观主义”审查,应当根据劳动管理事实和从属性特征明确劳动关系主体,依法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案例4. 劳动者注册个体工商户与平台企业或其用工合作企业订立合作协议,能否认定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孙某于2019年6月11日进入某外卖平台配送站点工作,该站点由某物流公司承包经营。某物流公司与孙某订立了自2019年6月11日起至2021年6月10日止的书面劳动合同。从事配送工作期间,孙某按照某物流公司要求在规定时间、指定区域范围内执行某外卖平台派发的配送任务,某物流公司根据孙某出勤及订单完成情况向其按月支付劳动报酬。某物流公司于2020年8月21日与某商务信息咨询公司订立《服务协议》,约定将含孙某在内的部分配送员委托给某商务信息咨询公司管理。在某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安排下,孙某注册了名为“某配送服务部”的个体工商户,并于2020年9月6日与某物流公司订立了为期1年的《项目承包协议》,约定:某配送服务部与某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某配送服务部承接某外卖平台配送站点的部分配送业务,某物流公司按照配送业务完成量向某配送服务部按月结算费用。此后,孙某仍然在某外卖平台站点从事配送工作,接受某物流公司管理,管理方式未发生任何变化。2020年12月10日,某物流公司单方面终止《项目承包协议》,孙某要求某物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某物流公司认为订立《项目承包协议》后,双方之间已从劳动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劳动合同自动终止,并以此为由拒绝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孙某遂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确认孙某与某物流公司于2020年9月6日至2020年12月10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某物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孙某与某物流公司于2020年9月6日至2020年12月10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某物流公司向孙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在孙某以个体工商户名义订立《项目承包协议》情况下,其与某物流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从法律主体资格看,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后,既可以作为自然人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也有权以个体工商户名义开展市场经营活动。在第一种情形下,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管理-从属”关系,即企业对劳动者实施劳动管理,劳动者向企业提供从属性劳动,双方之间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法律关系呈现明显的从属性;在第二种情形下,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均具有平等的市场主体法律地位,个体工商户可以依照约定向企业提供服务并获取对价,但服务内容和方式、对价形式及多少等事项由双方协商确定,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背后的自然人之间不具有“管理-从属”关系。

  本案中,在某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安排下,孙某注册个体工商户,并以个体工商户名义与某物流公司书面约定建立合作关系,但从用工事实看,某物流公司与孙某之间完全延续了此前的劳动管理方式,孙某仍然向某物流公司提供从属性劳动,双方之间并未作为法律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因此,某物流公司关于双方之间由劳动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劳动合同自动终止的主张,与事实不符,应当认定在2020年9月6日之后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劳动关系,对孙某要求某物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仲裁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典型意义

  在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与合作关系之间的边界更加模糊,劳动者的劳动形式、劳动时间、工作场所、取酬方式等更加灵活多样。一些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利用这一特点,一方面诱导或强迫劳动者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并与之订立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仍对劳动者进行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单方确定劳动规则、报酬标准等事项,以合作之名行劳动用工之实,严重损害了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对此,国务院印发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诱导、强迫劳动者登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应当重点审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管理和从属性劳动,坚决防止“去劳动关系化”规避用工责任,充分保障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

  案例5. 如何认定网络主播与文化传播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李某于2018年11月29日与某文化传播公司订立为期2年的《艺人独家合作协议》,约定:李某聘请某文化传播公司为其经纪人,某文化传播公司为李某提供网络主播培训及推广宣传,将其培养成为知名的网络主播;在合同期内,某文化传播公司为李某提供整套直播设备和直播室,负责安排李某的全部直播工作及直播之外的商业或非商业公众活动,全权代理李某涉及到直播、出版、演出、广告、录音、录像等与演艺有关的商业或非商业公众活动,可在征得李某同意后作为其委托代理人签署有关合同;李某有权参与某文化传播公司安排的商业活动的策划过程、了解直播收支情况,并对个人形象定位等事项提出建议,但一经双方协商一致,李某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约定;李某直播内容和时间均由其自行确定,其每月获得各直播平台后台礼物累计价值5000元,可得基本收入2600元,超过5000元部分由公司和李某进行四六分成,超过9000元部分进行三七分成,超过12000元部分进行二八分成。从事直播活动后,李某按照某文化传播公司要求入驻2家直播平台,双方均严格履行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李某每天直播时长、每月直播天数均不固定,月收入均未超过3500元。2019年3月31日,李某因直播收入较低,单方解除《艺人独家合作协议》,并以公司未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要求某文化传播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某文化传播公司以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李某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李某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

  原告诉讼请求

  请求确认与某文化传播公司之间于2018年11月29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某文化传播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处理结果

  一审法院判决:李某与某文化传播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李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某文化传播公司对李某的管理是否属于劳动管理?

  在传统演艺领域,企业以经纪人身份与艺人订立的合同通常兼具委托合同、中介合同、行纪合同等性质,并因合同约定产生企业对艺人的“管理”行为,但此类管理与劳动管理存在明显差异:从“管理”的主要目的看,企业除安排艺人从事演艺活动为其创造经济收益之外,还要对艺人进行培训、包装、宣传、推广等,使之获得相对独立的公众知名度和市场价值;而在劳动关系中,企业通过劳动管理组织劳动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不以提升劳动者独立的公众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为目的。从“管理”事项的确定看,企业对艺人的管理内容和程度通常由双方自主协商约定,艺人还可以就自身形象设计、发展规划和收益分红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协商;而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单个劳动者与企业之间进行个性化协商的空间一般比较有限,劳动纪律、报酬标准、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通常由企业统一制定并普遍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劳动者。此外,从劳动成果分配方式看,企业作为经纪人,一般以约定的分成方式获取艺人创造的经济收益;而在劳动关系中,企业直接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按照统一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及福利,不以约定分成作为主要分配方式。综上,企业作为经纪人与艺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体现出平等协商的特点,而存在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则体现出较强的从属性特征,可据此对两种法律关系予以区分。

  本案中,通过《艺人独家合作协议》内容及履行情况可以看出,某文化传播公司作为李某的经纪人,虽然也安排李某从事为其创造直接经济收益的直播活动,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包装、宣传、推广等手段使李某成为知名的网络主播;李某的直播时间及内容由其自主决定,其他相关活动要求等由双方协商确定,李某对其个人包装、活动参与等事项有协商权,对其创造的经济收益有知情权;双方以李某创造的经济收益为衡量标准,约定了“阶梯式”的收益分成方式。因此,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体现出平等协商的特点,并未体现出《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的劳动管理及从属性特征,应当认定为民事关系。李某提出确认劳动关系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诉求,与事实不符,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近年来,随着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网络主播经纪公司也应运而生。与传统演艺业相比,网络主播行业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互动性、可及性和价值多元性,经纪公司“造星”周期和“投资-回报”周期也相应缩短。一些经纪公司沿袭传统方式与主播建立民事合作关系,以培养知名主播、组织主播参加各类商业或非商业公众活动为主业,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以约定的分成方式进行收益分配;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招用网络主播的主要目的是开展“直播带货”业务,以网络直播手段推销各类产品,主播对个人包装、直播内容、演艺方式、收益分配等没有协商权,双方之间体现出较强的从属性特征,更加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因此,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应当加强对法律关系的个案分析,重点审查企业与网络主播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及确定方式,综合认定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

  案例6. 如何认定网约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宋某,出生日期为1976年10月7日,于2019年10月26日到某员工制家政公司应聘家政保洁员,双方订立了《家政服务协议》,约定:某家政公司为宋某安排保洁业务上岗培训(初级),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宋某经培训合格后须按照公司安排为客户提供入户保洁服务,合作期限为2年;宋某须遵守公司统一制定的《家政服务人员行为规范》,合作期限内不得通过其他平台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某家政公司为宋某配备工装及保洁用具,并购买意外险,费用均由公司承担;宋某每周须工作6天,工作期间某家政公司通过本公司家政服务平台统一接收客户订单,并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匹配度向宋某派发保洁类订单,工作日无订单任务时宋某须按照公司安排从事其他工作;某家政公司按月向宋某结付报酬,报酬计算标准为底薪1600元/月,保洁服务费15元/小时,全勤奖200元/月;如宋某无故拒接订单或收到客户差评,某家政公司将在核实情况后扣减部分服务费。2019年11月1日,宋某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从事保洁工作期间,宋某每周工作6天,每天入户服务6至8小时。2020年1月10日,宋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某家政公司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向其赔偿各类治疗费用,某家政公司以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宋某于2020年1月21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确认与某家政公司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2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员会裁决宋某与某家政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某家政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

  原告诉讼请求

  请求确认某家政公司与宋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处理结果

  一审法院判决:宋某与某家政公司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2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某家政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宋某与某家政公司之间是否符合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形?

  认定家政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是否符合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形,应当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之规定,重点审查双方是否均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双方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

  本案中,宋某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其与某家政公司均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在劳动管理方面,某家政公司要求宋某遵守其制定的工作规则,通过平台向宋某安排工作,并通过发放全勤奖、扣减服务费等方式对宋某的工作时间、接单行为、服务质量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双方之间存在较强的人格从属性。某家政公司掌握宋某从事家政服务业所必需的用户需求信息,统一为宋某配备保洁工具,并以固定薪资结构向宋某按月支付报酬,双方之间存在较强的经济从属性。宋某以某家政公司名义对外提供家政服务,某家政公司将宋某纳入其家政服务组织体系进行管理,并通过禁止多平台就业等方式限制宋某进入其他组织,双方之间存在明显的组织从属性。综上,某家政公司对宋某存在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符合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形,虽然双方以合作为名订立书面协议,但根据事实优先原则,应当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典型意义

  在传统家政企业运营模式中,家政企业主要在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介绍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家政服务收取中介费;家政企业与服务人员之间建立民事合作关系,企业不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不支付劳动报酬,家政服务工作内容及服务费用由服务人员与客户自行协商确定。为有效解决传统家政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指出,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依法与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月足额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情形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作为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自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各地落实该意见要求积极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在此类企业中,家政企业与客户直接订立服务合同,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代发服务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并对服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管理。在仲裁与司法实践中,对于家政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发生的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应当充分考虑家政服务行业特殊性,明确企业运营模式,查明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是否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双方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以此对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服务协议的情形作出区分,据实认定劳动关系。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4-24
文号:人社部函[2023]3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2023年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2023年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在纾解企业困难、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这些税费优惠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连续性,该延续的延续。如:延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一批实施效果好、社会期待高的政策,及时稳定社会预期。二是突出精准性,该优化的优化。如:优化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所得税等一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政策,突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三是突出制度性,该创新的创新。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且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进一步营造激励企业创新投入的良好税制环境。

  为了方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适用税费优惠政策,税务总局对这些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进行了梳理,按照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政策依据的编写体例,形成了涵盖12项税费优惠政策的指引,具体包括: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政策;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沪港通、深港通转让差价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政策;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分档减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具体包括:

延续实施的税费支持政策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政策

  3.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5.沪港通、深港通转让差价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

  6.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

  7.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政策

  8.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9.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10.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分档减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

  11.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

  12.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附件下载:2023年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

2023年5月26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6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内政办发[2023]30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内政办发〔2023〕30号            2023-04-1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4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决策部署,支持和促进全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成长目标

  (一)体量规模稳步扩大。到2025年底,力争累计新设小微企业26万户以上,个体工商户87万户以上。到2025年底,全区小微企业力争突破71万户,个体工商户力争突破22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突破65%,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推动小微企业“枝繁叶茂”、个体工商户“铺天盖地”。

  (二)主体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底,新增“个转企”企业3500户以上、“小升规”企业500户以上、“四新”主体8.2万户以上,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00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0户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户以上,创建旗县级以上农牧业合作社示范社4000个以上,示范家庭农牧场5500个以上,培育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0个以上,网络零售额达700亿元以上,形成量质双升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四个体系”。

  1.健全财税支持体系。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50%减征“六税两费”,政策执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执行增值税免征、减征政策。落实自治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地方性税收减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内蒙古税务局、自治区财政厅负责)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资金,继续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房租减免政策,针对租赁非国有房屋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出台分类分阶段房租补贴政策。(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财政厅、机关事务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2.健全金融扶持体系。用好用足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缩短贷款发放周期。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额度,因此而产生的贴息资金支出由地方财政部门全额承担。(自治区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强化融资纾困,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苏性金融需求,按市场化原则统筹运用展期、重组等手段给予帮助,积极予以续贷支持,稳妥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工作,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内蒙古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负责)

  持续降低融资成本,支持银行机构将再贷款利率下调和LPR下调传导至贷款利率,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减免业务收费等形式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让利,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负责)

  充分利用自治区融资担保公司风险补偿资金,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列支范围,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1%。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创新担保产品和模式,做好配套金融服务。(自治区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充分发挥各级信用融资服务平台信息归集、信用评价、信用激励等作用,运用数字化手段,形成信用良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白名单”,精准推送、以信授贷,发放更多信用贷款。选取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商业聚集区、专业化市场、菜场集市等个体工商户集中的区域,组织银行机构上门对接,推广小额信用、批量准入的授信模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负责)

  面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多措并举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内蒙古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负责)

  3.健全用工保障体系。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区内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需求,针对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

  鼓励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到当地就业服务部门进行用工备案登记,就业服务部门积极提供免费招聘信息发布服务,适时开展线下线上招聘。鼓励各地区向免费提供职业介绍且成功就业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放就业服务补助。充分利用“自治区‘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云平台”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用工需求。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劳务合作,定向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招工用工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场监管局,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4.健全“双创”服务体系。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区“双创”主阵地作用,盘活现有园区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入区入园发展。鼓励以代建厂房、建设楼宇工厂等形式增加经营场所供给,降低经营场所使用成本。(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负责)

  健全“双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广园区共享服务模式,为本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帮办、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电子商务创业创新群体发展壮大。发挥各类大学生“双创”平台优势,提升大学生创业质效。(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教育厅负责)

  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通过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向小微企业转移转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研发投入资金奖补政策。(自治区科技厅负责)

  (二)提升发展质效,开展“五大行动”。

  5.开展“个转企”培育行动。各地区要建立完善“个转企”培育库,科学确定入库培育标准,将注册登记一年以上、已在税务部门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以及产值和销售规模较大的商贸流通类等个体工商户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对入库个体工商户给予精准政策解读、转型升级辅导和跟踪服务,非培育库内个体工商户自愿转型为企业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专业市场运营主体引导帮助场内个体工商户转型。(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商务厅,内蒙古税务局负责)

  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允许依法保留原字号、行业特征。支持除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外其他许可证关键信息未发生变更的“个转企”企业沿用原个体工商户在有效期内的后置许可,申请人持登记机关出具的“个转企”证明,相关许可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支持个体工商户将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荣誉称号等权益转移至“个转企”企业名下。(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局及其他相关许可部门负责)

  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奖励和补贴优惠政策,入库培育的个体工商户可享受小微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首次“个转企”稳定经营2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补助,补助资金从地方设立的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财政厅负责)

  6.开展“小升规”培育行动。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入规升级专项行动,加大“四上”企业梯度培育力度,盟市、旗县两级分别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把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并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统计局负责)

  对培育库内企业实行跟踪指导帮扶,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可结合地方实际和财力情况,建立“小升规”配套奖励机制,对首次“小升规”企业予以配套奖补政策支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负责)

  7.开展“四新”主体培育行动。推动实体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文旅产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平台经营者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线上经营提供支持。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数字化运营服务培训,提升网上经营能力。(自治区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科技创新奖补政策,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为科技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完善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形成层层递进、梯度培育的发展格局。(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8.开展现代农牧业市场主体培育行动。采取园区推动、城乡联动、内培外引拉动、龙头企业带动方式,依托农牧业重点产业链,聚焦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发展培育一批现代农牧业小微主体。积极开展旗县级以上农牧业合作社示范社及示范家庭农牧场创建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电子商务新业态主体。(自治区农牧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乡村振兴局,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积极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带动、以企业品牌为主体、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以“蒙”字标为牵引的品牌培育、建设、发展和保护体系,打造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品牌矩阵。到2025年底,全区“蒙字标”认证企业达到80户,认证产品品类达到400个。(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农牧厅负责)

  9.开展特色文旅产业主体培育行动。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商品。依托非遗技能开展传统工艺生产、培训、交流、展示和销售,打造15个自治区非遗就业工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鼓励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发展等级旅游民宿,支持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打造乡村旅游民宿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入驻各旅游休闲街区,繁荣旅游经济、提升旅游消费。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建成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10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农牧厅、乡村振兴局负责)

  (三)优化综合服务,实施“六项工程”。

  10.市场环境优化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证照分离”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登记全业务类型“一日办、网上办、免费办”。优化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实现“个转企”业务联办。深化简易注销改革,畅通退出渠道。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实行市场监管领域许可事项“证照联办”。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区通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局及其他相关许可部门负责)

  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信用培育、信用承诺、抽查容错等制度。优化信用修复服务,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助力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规范行政执法,严厉查处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钓鱼执法、粗暴执法、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包容审慎监管体制,推行轻微违法“首违可以不罚”。(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内蒙古税务局及其他行政执法单位负责)

  强化涉企收费治理,从严查处水电气暖工程安装等方面价格违法行为。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坚决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行为。规范政府收费行为,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依法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惠企收费政策不到位行为。规范金融服务收费,严厉查处不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优惠政策、转嫁成本等行为。严厉查处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等乱收费行为。(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民政厅,内蒙古银保监局负责)

  推行公平竞争审查会审、抽查、公示、考核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和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加强对平台随意滞压占用经营者保证金、交易款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挤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生存就业空间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推动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落地见效,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同等参与政府采购。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违约拖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分歧账款动态清零。(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及相关部门,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

  11.经营成本减负工程。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用暖“欠费不停供”政策,经申请可给予6个月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鼓励各地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暖费用给予补贴。(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国网蒙东电力公司负责)

  国有企事业单位直属检验检测、技术鉴定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质量检验、特种设备检验、技术鉴定等费用减半收取。持续优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计量检测降费服务举措。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免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会费。(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民政厅负责)

  12.质量管理提质工程。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小微企业认证管理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力争到2025年底,培育一批质量意识强、质量管理水平高的标杆小微企业。大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新增培养小微企业首席质量官2000名。鼓励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完善企业家梯队成长机制,分批次培养企业传承精英、创业精英、管理精英。选树、表彰、奖励优秀企业家,强化典型宣传,营造关心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13.惠企政策直通工程。依托“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打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政策直通快享专区,及时归集发布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宣传媒体、网络平台,加强政策宣传,确保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知晓政策、熟悉政策,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总结推广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广电局负责)

  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指导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当好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深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问情服务”活动,及时了解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14.“小个专”党建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等活动,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小个专”党建阵地建设,落实财政支持、党费拨返、纳入管理费用税前列支等政策要求。依托“小个专”党建阵地、沿街店铺等场所,广泛设置“红色蓄能站”、“红蜂驿站”等。发挥党组织作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对接、政策辅导等多元化服务。(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市场监管局、财政厅负责)

  持续开展“小个专”党建示范单位和示范点建设,对入选自治区“小个专”党建示范单位和示范点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党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激励。大力宣传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营造党建引领、促进发展的社会氛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负责)

  15.法律服务保障工程。建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法律服务机制,依托各地律师服务团,常态化组织开展“法治体检”、法治宣传等公益性活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法律咨询、公证、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指导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化解合同履约、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纠纷。(自治区司法厅、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共同做好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工作。要强化督查考核,将落实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举措纳入绩效考评范围。

  (二)强化宣传引导,做好政策解读。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发展共识。定期总结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及时发现“领头雁”,以典型示范、典型引路、典型推动提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信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工作调度,开展政策评估。各级人民政府、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工作推进调度机制,定期通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成长相关情况,把握工作进度,推动工作落实。要结合实际开展政策效果评估,为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4-12
文号:内政办发[2023]30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晋医保办发[2023]7号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规范完善定点医药机构纳入职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规范完善定点医药机构纳入职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

晋医保办发〔2023〕7 号             2023-04-26

各市医疗保障局,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根据《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晋医保办发〔2023〕2号)和《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卫健委关于印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医保发〔2022〕12号)要求,现就规范完善定点医药机构纳入职工门诊统筹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纳入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近一年内未被医保、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或被医保经办机构暂停、终止医保服务协议,自愿承担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就医、购药服务的,均可申请纳入。

  二、纳入流程

  (一)提出申请。医药机构填写《申请承担职工门诊统筹服务承诺书》(以下称《承诺书》),提交医保经办机构。

  (二)核对信息。医保经办机构核对《承诺书》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医保违规处理记录。

  (三)系统对接。医保经办机构对医药机构信息系统改造提供技术指导,测试成功后,完成信息系统对接。

  (四)开通服务。完成信息系统对接的医药机构,医保经办机构及时开通门诊统筹服务。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各市医保经办机构应先报省级经办机构备案后,再开通门诊统筹服务。

  (五)公布名单。各级医保经办机构通过医保部门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布门诊统筹服务机构名单,方便参保职工选择就医购药。

  三、相关要求

  (一)医保经办机构要将对门诊统筹医药机构的管理要求纳入年度服务协议内容,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处理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服务协议的行为,为参保职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坚持“宽进严管,能进能出”的原则,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随时受理医药机构申请,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开通服务;要做好政策宣传,并结合日常管理、年度考核、数据分析、智能监控、投诉举报以及承诺履行等情况,强化门诊统筹管理,建立门诊统筹医药机构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本通知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具体经办服务工作由山西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山西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做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晋医险〔2022〕16号)同时废止。

  附件:申请承担职工门诊统筹服务承诺书.jpg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2023年4月26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4-26
文号:晋医保办发[2023]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厦农[2023]45号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厦农〔2023〕45号             2023-05-10

各区农业农村局,思明区、湖里区市政园林局: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23〕1号)、《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厦府办〔2018〕17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涉农创业,现对高校毕业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在我市农村创业的全日制大学生(含大专),在厦首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且法定代表人(含家庭农场经营者)为大学生本人,申报时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

  申报对象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高校毕业生及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回国毕业生,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

  二、申报条件

  1.依法登记:经本市商事登记机关登记并运行1年以上,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

  2.组织管理: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机构运转有效。

  3.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或《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设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家庭农场须有较为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按《厦门市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在“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如实公示企业运营情况。

  4.质量安全: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须建立健全“一品一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且正常运行。

  5.社会信誉:无违法记录、无生产(质量)安全事故、无政府部门和行业通报批评以及媒体曝光等不良记录,企业未被商事登记机关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申报人及其经营主体信用状况良好,且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无涉黑涉恶行为。

  6.经营状况:上一年度主营业务营业额达10万元以上。

  同一大学生创办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仅按一家进行申报;同一经营场所同时存在不同的经营主体,仅按一家进行申报;已获得往年厦门市高校毕业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的不再重复申报,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扶持资格。

  三、申报材料

  1.本人身份证(港澳高校毕业生提供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高校毕业生提供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复印件;

  2.大学毕业证(全日制)复印件。持境外学历申报的,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提供毕业证书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开户行许可证复印件;

  5.商事主体年度报告信息;

  6.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等;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类不动产权证,或镇(街)备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等复印件;

  8.从事畜禽养殖的应提交有效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种畜禽场生产经营商品种苗的还应提交有效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9.其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情况有关材料。

  四、申报流程

  (一)申报

  由个人向所在镇(街)申报,对报送资料和实施情况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

  (二)审核

  镇(街)对申报材料和申报项目初审,对资料和项目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把关,并在申报表上签署推荐意见后将申报材料上报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各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区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格审核,分为书面审核和实地考察。对通过书面审核的申报项目,各区至少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员对其办公场所、经营资质和营业状况等进行现场核查,经会议研究、公示等,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与区财政局正式行文推荐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确定对象

  根据各区推荐情况,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对拟扶持对象实地核验、背景审查、会议研究等,会同市财政局认定后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市农业农村局行文确定扶持对象,拨付资金,资金用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五、其他要求

  各区农业农村部门每年要对拟第二年、第三年继续扶持的经营情况加强监测,监测结果及拟继续扶持对象名单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对于监测不再符合扶持资格取消政策扶持。对扶持年限已满三年的要继续监测项目发展一年,并积极主动提供惠农政策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

  本文件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解释。

  附件:

  1.厦门市高校毕业生涉农创业扶持项目申报表

  2.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10
文号:厦农[2023]45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青政办字[2023]21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字〔2023〕21号            2023-04-26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青岛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4月26日

青岛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方案

  为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22〕2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残疾人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效,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到2024年全市实现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0.9万人,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到55%以上,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动形成充分理解、广泛支持、积极参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

  1.依据《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要求,“十四五”期间编制50人(含)以上的市级机关和编制67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在职职工总数1.5%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区(市)、镇(街道)根据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总数,统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统计制度、公示制度和岗位预留制度,制定分年度落实安置残疾人计划,建立工作台账;为残疾人参加招录(聘)考试提供合理便利。(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市。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区、市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二)实施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

  2.制定分年度落实国有企业安置残疾人计划,建立工作台账,纳入年度统计,及时调度督导落实情况,将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开展就业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组织国有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等,促进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牵头单位: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残联)

  3.彩票新征召设立销售网点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在销售技能培训、网点建设等方面给予残疾人重点帮扶。(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残联)

  4.残疾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应当予以政策倾斜并进行重点帮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优先办理。对残疾人首次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凭有效证件且经核实确认后,按照当地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在零售点数量、间距等方面给予适当放宽。(牵头单位:市烟草专卖局)

  (三)实施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

  5.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实。对在平台就业创业的残疾人减免加盟、增值服务等费用,并给予宣传推广、派单倾斜、免费培训等帮扶。督促民营企业将助残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编制专项社会责任报告。(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民营经济局、市工商联、市通信管理局)

  (四)实施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行动。

  6.发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慈善项目和活动;发挥各类扶残助残社会组织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带头人等作用,培树和奖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打造助残就业项目品牌。依托“山东手造”项目和文旅文创资源,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牵头单位:市残联;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五)实施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

  7.通过辅助性就业型“如康家园”建设,安置不少于80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有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可以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居家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如康家园”等辅助性就业机构,按规定给予扶持。(牵头单位:市残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

  8.落实“帮富”“帮扶”残疾人城乡公益性岗位计划,到2024年全市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000个。鼓励就业困难残疾人到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按政策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残联)

  (六)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

  9.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落实农村残疾人返贫监测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基地按规定给予扶持。持续开展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加工、传统工艺等实用技术培训,优先将符合条件的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范围。(牵头单位:市残联、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0.通过提供土地流转、产业托管、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销售、融资等方面服务,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邮乐小店、农村寄递物流等行业。(牵头单位:市残联、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

  (七)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

  11.健全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配合完成全省高校残疾人大学生数据库。做好高校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在摸底基础上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牵头单位:市残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12.面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将其纳入各级招聘网络,点对点推荐就业岗位,提高按比例就业安置率。精准筛选离校未就业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提供离校不断线就业服务;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可依托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国资委)

  (八)实施盲人按摩就业促进行动。

  13.支持市按摩康复医院的医疗、康复、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院康复服务能力,加大医院安置视力残疾人就业力度。落实《盲人按摩服务规范》标准,做好“齐鲁手创”盲人按摩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按规定给予扶持。(牵头单位:市残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

  14.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开办医疗按摩所,盲人按摩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对其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推拿项目纳入个人账户结算。(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

  (九)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

  15.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创业帮扶工作,专门开设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继续推动区(市)级以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指导、职业能力评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尝试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统筹做好残疾人就业产品市场营销、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成果交流展示等有关工作。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开辟残疾人创业专区和残疾人创业园地。(牵头单位:市残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6.将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支持残疾人就业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承接残疾人就业服务相关工作,对在助力残疾人就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对符合标准的就业服务平台落实一次性奖励政策。(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十)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17.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开展精准培训。每个区(市)至少建立1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培训费、生活费等补贴。(牵头单位:市残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18.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开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线上培训资源库建设,完善适合残疾人的培训设施设备。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单独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残疾人学生招收规模,按相关政策给予残疾人学生资助。(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残联)

  19.推荐选手和项目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残疾人稳岗就业能力。(牵头单位:市残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牵头单位要主动担当,积极谋划,细化措施,及时沟通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要全力配合,根据自身业务范围抓好任务落实。

  (二)加强政策保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补贴奖励等相关资金投入。制定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重点项目实施办法,合理确定补贴和奖励标准、条件等内容。对各类就业帮扶、培训基地建设按规定给予扶持。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广泛宣传动员,表扬先进,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残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委宣传部)

  (三)强化权益维护。依法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坚决防范、整治和打击虚假安排残疾人就业、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骗取残疾人就业增值税退税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未采取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其他方式履行法定义务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参评先进单位,其主要负责同志不参评先进个人;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拒缴、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纳入用人单位信用记录。(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税务局、市残联)

  (四)加强督导评估。各区(市)政府每年12月10日前将本方案的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等落实情况报送市政府残工委。市政府残工委按年度对本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定期通报各区(市)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2024年年底前,市政府残工委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本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青岛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2022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2022年12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了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落实。

  为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根据国家、省文件规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22〕20号)等文件。

  三、出台目的

  以残疾人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效,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到2024年全市实现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0.9万人,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到55%以上,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动形成充分理解、广泛支持、积极参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重要举措

  为完成到2024年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共制定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10项行动,19条支持措施,具体为:

  1.政策标题: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

  内容概要:依据《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要求,“十四五”期间编制50人(含)以上的市级机关和编制67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在职职工总数1.5%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区(市)、镇(街道)根据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总数,统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统计制度、公示制度和岗位预留制度,制定分年度落实安置残疾人计划,建立工作台账;为残疾人参加招录(聘)考试提供合理便利。

  服务对象:主要为符合招考条件的残疾人

  实施程序: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计划,合理设置定向招录(聘)残疾人岗位条件,组织实施残疾人定向招录(聘)工作。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委组织部:15698110179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093

  市残联:80979576

  2.政策标题:实施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

  (1)内容概要:制定分年度落实国有企业安置残疾人计划,建立工作台账,纳入年度统计,及时调度督导落实情况,将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开展就业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组织国有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等,促进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服务对象:主要为符合国企招聘条件的残疾人和国企

  实施程序:根据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计划,开展就业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组织国有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等,促进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国资委:83786838

  (2)内容概要:彩票新征召设立销售网点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在销售技能培训、网点建设等方面给予残疾人重点帮扶。

  服务对象:设立彩票销售网点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实施程序:彩票新征召设立销售网点时,经彩票销售网点主管部门审核审批,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民政局:81978072

  市体育局:81977080

  (3)内容概要:残疾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应当予以政策倾斜并进行重点帮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优先办理。对残疾人首次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凭有效证件且经核实确认后,按照当地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在零售点数量、间距等方面给予适当放宽。

  服务对象: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残疾人

  实施程序:残疾人首次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凭有效证件且经核实确认后,按照当地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优先办理。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烟草专卖局:85808959

  3.政策标题:实施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

  内容概要: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实。对在平台就业创业的残疾人减免加盟、增值服务等费用,并给予宣传推广、派单倾斜、免费培训等帮扶。督促民营企业将助残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编制专项社会责任报告。

  服务对象:主要为符合民企招聘条件的残疾人

  实施程序: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实。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市残联:80979576

  4.政策标题:实施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行动

  内容概要:发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慈善项目和活动;发挥各类扶残助残社会组织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带头人等作用,培树和奖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打造助残就业项目品牌。依托“山东手造”项目和文旅文创资源,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

  服务对象:残疾人

  实施程序: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各类扶残助残社会组织等,开展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慈善项目和活动,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5.政策标题:实施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

  (1)内容概要:通过辅助性就业型“如康家园”建设,安置不少于80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有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可以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居家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如康家园”等辅助性就业机构,按规定给予扶持。

  服务对象:就业困难残疾人

  实施程序:残疾人如康家园、辅助性就业机构等,就近就便安置困难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2)内容概要:落实“帮富”“帮扶”残疾人城乡公益性岗位计划,到2024年全市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000个。鼓励就业困难残疾人到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按政策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服务对象:就业困难残疾人

  实施程序:根据“帮富”“帮扶”残疾人城乡公益性岗位计划,就近就便安置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6.政策标题: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

  (1)内容概要: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落实农村残疾人返贫监测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基地按规定给予扶持。持续开展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加工、传统工艺等实用技术培训,优先将符合条件的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范围。

  服务对象:农村残疾人

  实施程序: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基地安置农村残疾人从业就业,经审核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基地按规定给予扶持。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市农业农村局:66960019

  (2)内容概要:通过提供土地流转、产业托管、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销售、融资等方面服务,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邮乐小店、农村寄递物流等行业。

  服务对象: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

  实施程序:提供土地流转、产业托管、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销售、融资等方面服务,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邮乐小店、农村寄递物流等行业。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市农业农村局:66960019

  7、政策标题: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

  (1)内容概要:健全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配合完成全省高校残疾人大学生数据库。做好高校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在摸底基础上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服务对象:残疾人大学生

  实施程序:做好高校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配合完成全省高校残疾人大学生数据库,在摸底基础上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2)内容概要:面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将其纳入各级招聘网络,点对点推荐就业岗位,提高按比例就业安置率。精准筛选离校未就业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提供离校不断线就业服务;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可依托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

  服务对象:残疾人高校毕业生

  实施程序: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将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纳入各级招聘网络,点对点推荐就业岗位。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市残联:80979576

  8、政策标题:实施盲人按摩就业促进行动

  (1)内容概要:支持市按摩康复医院的医疗、康复、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院康复服务能力,加大医院安置视力残疾人就业力度。落实《盲人按摩服务规范》标准,做好“齐鲁手创”盲人按摩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按规定给予扶持。

  服务对象:市按摩康复医院、盲人按摩机构

  实施程序:支持市按摩康复医院的医疗、康复、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医院安置视力残疾人就业。按政策规定扶持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2)内容概要: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开办医疗按摩所,盲人按摩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对其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推拿项目纳入个人账户结算。

  服务对象:盲人医疗按摩机构

  实施程序: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经审核审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对其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推拿项目纳入个人账户结算。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医保局:85760117

  9、政策标题: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

  (1)内容概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创业帮扶工作,专门开设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继续推动区(市)级以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指导、职业能力评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尝试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统筹做好残疾人就业产品市场营销、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成果交流展示等有关工作。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开辟残疾人创业专区和残疾人创业园地。

  服务对象:残疾人

  实施程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创业帮扶工作。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2)内容概要:将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支持残疾人就业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承接残疾人就业服务相关工作,对在助力残疾人就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对符合标准的就业服务平台落实一次性奖励政策。

  服务对象: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实施程序:残疾人就业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承接残疾人就业服务相关工作,对其工作突出的给予扶持。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市残联:80979576

  10、政策标题: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1)内容概要: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开展精准培训。每个区(市)至少建立1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培训费、生活费等补贴。

  服务对象:残疾人

  实施程序: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开展精准培训。每个区(市)建立1处及以上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创业培训。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2)内容概要: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开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线上培训资源库建设,完善适合残疾人的培训设施设备。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单独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残疾人学生招收规模,按相关政策给予残疾人学生资助。

  服务对象:残疾人

  实施程序:职业院校开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建设线上培训资源库,完善适合残疾人的培训设施设备。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教育局:85912847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85912360

  (3)内容概要:推荐选手和项目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残疾人稳岗就业能力。

  服务对象:残疾人

  实施程序:2023年推荐选手和项目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

  政策执行(解释)牵头单位及联系电话:

  市残联:80979576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4-26
文号:青政办字[2023]2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新政发[2023]22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的通知

新政发〔2023〕22号                 2023-03-20

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维护法制统一、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有关工作部署要求,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8号),结合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以及国家政策调整变化情况,自治区人民政府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废止41件以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予以废止的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 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新政发〔1990〕95号)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职业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新政发〔1990〕96号)

  3.批转自治区工商局《关于法人企业授权分支机构证明书制度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发〔1992〕120号)

  4.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新政发〔2000〕45号)

  5.关于加强自治区契税征管工作的通知(新政发〔2005〕45号)

  6.关于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意见(新政发〔2005〕54号)

  7.关于印发自治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07〕92号)

  8.批转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确保市场供应和进一步做好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新政发〔2008〕43号)

  9.关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10〕126号)

  10.关于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2〕2号)

  11.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3〕50号)

  12.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4〕40号)

  13.关于印发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的通知(新政发〔2014〕64号)

  14.关于印发2017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7〕117号)

  15.关于在全疆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通知(新政发〔2018〕81号)

  16.关于加强新疆优质棉花基地建设的通知(新政办发〔2002〕7号)

  17.关于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06〕197号)

  18.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07〕114号)

  19.关于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有关事项的通知(新政办发〔2008〕39号)

  20.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专题报告审核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09〕175号)

  21.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09〕176号)

  22.关于成立自治区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煤矿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88号)

  23.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218号)

  24.关于减免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新政办发〔2011〕115号)

  25.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新政办发〔2011〕151号)

  26.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1〕180号)

  27.关于加强自治区“十二五”优质棉基地建设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120号)

  28.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二五”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130号)

  29.关于转发自治区2013年节能减排工作重点的通知(新政办发〔2013〕85号)

  30.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物价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3〕107号)

  31.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制度(试行)》的通知(新政办发〔2013〕155号)

  32.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暂行规定》的通知(新政办发〔2014〕32号)

  33.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16〕147号)

  34.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电气化新疆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16〕161号)

  35.关于印发2017年自治区电气化新疆工作要点的通知(新政办发〔2017〕109号)

  36.关于印发2018年自治区电气化新疆工作要点的通知(新政办发〔2018〕52号)

  37.关于落实国务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新政办发﹝2018﹞60号)

  38.关于印发自治区2017年度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函〔2017〕219号)

  39.关于印发《自治区2018年度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函〔2018〕216号)

  40.关于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实施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函〔2019〕34号)

  41.关于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实施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函〔2020〕175号)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3-20
文号:新政发[2023]2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赣府厅字[2023]42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赣府厅字〔2023〕42号                 2023-05-2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强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5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强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以数字赋能为手段,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应用,推动流程重塑再造、改革系统集成,助力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便利市场准入。深化应用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标准化自主申报。探索整合企业开办和银行开户备案信息,进一步便利开立银行账户。深入推进“一照通办”,推动跨部门更多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一照通办”改革范围。加强特定行业前置许可信息与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的共享应用。探索推行食品、医疗器械经营等许可“承诺+现场视频”远程审批。推行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实施企业迁移“不见面办”。(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税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省药监局等省有关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以下措施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专门列出)

  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电子化。深化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应用,推进项目审批证照、材料、签名(签章)、缴费的全过程电子化应用。健全完善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用时的监测预警机制,降低项目审批逾期率。深化推行“多测合一”数据共享,分阶段整合测绘事项,推动用地、规划、验收、不动产登记等测绘成果共享互认。(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国动办等省有关单位)

  三、推广“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大力推广“互联网+招标投标”应用。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探索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预警模型,提高打击串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逐步加强政府采购领域信用评价管理,探索建立对供应商、评审专家、代理机构和采购人的四方评价体系。畅通在线异议投诉渠道,推进在线异议处理全程网办。(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公安厅、省公共资源交易集团等省有关单位)

  四、优化智慧市政公用服务。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站服务、一窗咨询”。积极依托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核心区域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打造停电可“转供”、故障可“自愈”的坚强数字化电网。积极推进供水供气报装电子化建设,推进用水用气业务管理系统与绩效监测的互动,建立健全智慧水务、智慧燃气“云平台”。(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电力公司、省通信管理局)

  五、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完善不动产登记办税线上线下“一窗受理”,优化流程,拓展“全程网办”业务类型。推广“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一站办、“二手房转移登记+水电气网过户”一件事一次办、“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不见面办。积极推广“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拓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和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服务。(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税务局、江西银保监局、省法院、省电力公司、省通信管理局、省信息中心)

  六、提高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江西省人力资源地图”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就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监测。推进建立“共享用工”协调机制,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场景建设。依托“赣服通”和“人才江西”网,以人才服务事项为核心,提升全省人才综合服务,实现人才服务“一网汇聚”、人才事项“一网通办”、人才奖补“一网兑付”。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广运用全国“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和省“智慧仲裁”信息系统,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上办”“掌上办”。(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人才办、省法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政务服务办、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等省有关单位)

  七、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加强“赣金普惠”平台数据共享和推广应用,整合企业收支流水等数据,完善企业征信服务功能,搭建更多“区块链+征信”应用场景,为企业和产业链提供精准融资服务,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便利度和覆盖面。加大“政采贷”推广力度,简化“政采贷”办理流程,依法依规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责任单位: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省财政厅)

  八、推广“互联网+税务”服务。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提高涉税事项网办率。加大“政务服务+税务区块链”推广力度,探索“税务区块链+金融”“税务区块链+财政”等多领域合作。优化电子发票服务,提供申领、开具、交付、查验电子发票24小时免费服务。(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政务服务办、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省财政厅)

  九、推进智能跨境贸易。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口岸通关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推进全流程物流作业无纸化。指导南昌、九江、赣州等具备条件的港口建设“智慧港口”“智能码头”,提升港口码头作业效率。深化全省口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快速通关、24小时预约通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南昌海关、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林业局、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版权〕局、省税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省贸促会、南昌铁路局、江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九江海事局)

  十、优化智慧监管服务。加强部门执法监管系统与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共享,实现执法监管“一网统管”。整合更新各类规划信息数据、丰富图层数据完整度,构建全省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医疗器械经营、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实施非现场监管。加快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诚信经营者实现“无事不扰”。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建立事前失信警示提醒机制,为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帮助经营主体防范化解失信风险。实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不见面办”。(责任单位:省政务服务办、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药监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有关单位)

  十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质效。持续培育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服务链条,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专家智慧”,建立多层次、全领域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模型,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版权〕局、省法院、省检察院、南昌海关、省公安厅)

  十二、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持续提升“惠企通”平台办理效能,完善企业精准“画像”、智能匹配推送、快速直达兑现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惠企服务。将招商引资政策兑现纳入“惠企通”平台,推行线上“不见面”快速兑现。推动新设立企业数据与“惠企通”同步更新,加快推进税务、人社、国资等系统的惠企兑现数据归集,提高政策兑现覆盖面及满意度。(责任单位:省政务服务办、省信息中心、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税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等省有关单位)

  十三、促进在线纠纷解决。优化“智慧法院”服务,完善线上诉讼服务体系,拓展智能客服、在线鉴定、在线庭审等智慧功能。加强司法数据管理分析、裁判文书知识服务,深化智慧审判应用。推动执行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创新智慧执行模式。(责任单位:省法院)

  十四、便利市场退出。强化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推进网络拍卖、网络债权人会议等,加强案件分析研判,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效。探索建立破产企业财产信息“一网查询”机制,便利破产管理人线上查询。进一步优化简易注销流程,实现注销“不见面办”。(责任单位:省法院、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等省有关单位)

  十五、强化数字化支撑能力。加强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级数据共享平台能力提升,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汇聚联动,实现“按需归集、应归尽归”。加强全省统一的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全面链接、整合、开放政府涉企服务资源,丰富涉企服务场景。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在市场监管、工程建设、纳税缴费、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司法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省政务服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税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交通运输厅、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省有关单位)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加强数字赋能作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抓手。省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行业主管责任,研究细化牵头事项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措施有力有序推进。各地要切实担负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细化改革举措,压实工作责任,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办)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定期开展监测评价和跟踪问效,确保改革措施取得更大实效。

  附件:加强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5-20
文号:赣府厅字[2023]4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1... 5354555657585960616263 1243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