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A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2019年以股权转让的形式向B公司转让了其100%控制的C公司股权,C公司名下核心资产是一宗工业用地,土地面积约30亩,双方于2019年完成了股权过户工商变更手续。B公司派遣管理人员进驻C公司后发现,A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在该宗土地上设置了大量的民间借贷抵押,在收购时点均未予以披露。B公司历时1年多经多番协调无果,遂以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A公司没有全面、真实披露C公司债务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退回C公司股权,同时退回已经支付的6000万元股权转让款及2000万元违约金。截止2021年3月,A公司表示可以退回股权,但是A公司已经为此缴纳了200万企业所得税,需要扣除该部分税金后才能支付给C公司。请问股权交易完税后退回股权能否申请退还已交税金?
二、案例分析
股权交易过程主要涉及所得税和印花税,印花税是行为税,只要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即发生纳税义务,不因股权退回而发生退税;所得税与交易是否完成以及是否有所得有关,如果交易没有完成,也没有所得,就不存在纳税义务,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就应当退还。根据国税函[2005]130号文件第一条规定,股权转让合同履行完毕、股权已作变更登记,且所得已经实现的,转让人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转让行为结束后,当事人双方签订并执行解除原股权转让合同、退回股权的协议,是另一次股权转让行为,对前次转让行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款不予退回。第二条规定股权转让合同未履行完毕,因执行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解除股权转让合同及补充协议的裁决、停止执行原股权转让合同,并原价收回已转让股权的,由于其股权转让行为尚未完成、收入未完全实现,随着股权转让关系的解除,股权收益不复存在,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和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以及从行政行为合理性原则出发,纳税人不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述文件虽然是对股权转让中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批复,但笔者认为与企业所得税政策原理相通,即退税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股权转让合同未履行完毕;2、原股权转让合同被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做出解除、停止执行的裁决或判决;3、原价收回股权。如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随着股权转让关系的解除,就没有了转让所得,A公司也就不存在纳税义务,已经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申请退还或者抵减。在实务中,由于很难判断交易是否真实终止,主管税务部门对此类退税申请会非常谨慎,要求企业能够提供股权交易终止的直接证据,比如仲裁书或者法院判决书,以佐证交易终止的真实性。
三、案例启示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股权交易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股权交易有可能因为某些条款而解除,企业因此缴纳的税金能否申请退回完全是由交易合同的约定来实现的。因此,笔者建议在股权交易存在很大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交易完成时间(不以股权变更为完成节点)、违约处置方式(仲裁或诉讼)以及股权退回价款(不得加收利息),避免股权退回被认定为二次股权交易。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