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总办发[2017]7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的通知
发文时间:2017-06-12
文号:税总办发[2017]7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收藏
17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按照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关于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的通知》(青文字[2017]2号)要求,为充分发挥税务系统“青年文明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展示税务青年集体弘扬文明风尚、投身创新创造、服务税收发展的青春奋斗风貌,进一步营造税务青年干部积极争先、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引导税务青年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贡献青春力量,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以“青年建功‘十三五’·青春献礼十九大”为主题,在全国税务系统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以下简称“开放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7年6月26日—7月7日,为期两周。

  二、活动目标

  组织全国税务系统“青年文明号”集体立足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新需要,拓展线上线下社会参与平台,通过示范服务、社会评议、互访互学、政策宣讲等公益实践活动,以内容鲜活、形式生动、导向鲜明的税务职业文化产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工作的新气象,汇聚税务青年干部拼搏有为的正能量,营造崇尚职业精神、共建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三、活动内容

  (一)配合好集中行动,营造整体声势

  按照共青团中央深化“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等机制的统一要求,结合税务系统特点,采取多种方式亮出活动标识、活动主题,并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整合运用,形成整体声势、扩大社会影响。

  1.亮出活动品牌。立足于活动集体多为办税服务厅窗口单位的特点,广泛利用对外办税区域的电子屏幕、宣传栏,以及各活动集体的网站、微博、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对外平台,密集展示活动主题、海报、标识等内容,整合资源、烘托氛围,扩大税务系统开放周活动的社会影响。

  2.亮出集体形象。在各活动集体的服务窗口、操作工区、办公场所等醒目位置,悬挂“青年文明号”牌匾或创建标识;在电子屏幕或网上平台播放“青年文明号”宣传片或主题歌;通过“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等服务载体,公开质量和服务承诺、咨询和投诉渠道;要求活动集体成员佩戴“青年文明号”标识,规范服务仪态和用语。

  3.亮出税务精神。结合全国税务系统开展的中国税务精神提炼活动,从各活动集体和集体成员的实践经历、典型事迹、感人故事等出发,挖掘有吸引力、感召力的宣传题材,通过展示青年创造和青年风貌,反映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新气象。同时,总结各活动集体在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质量,特别是在营改增攻坚、金税三期工程全面上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探索出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效,凸显“青年文明号”品牌的精神鼓舞作用。

  (二)发挥好行业优势,打响税务品牌

  结合活动目标和税务行业文化,积极打造有行业特点、有生动形式、体现先进作用、便于展示传播的活动内容,打响税务系统开放周活动品牌。

  1.税史展厅推动直观展示。积极利用各类实体空间,通过部分城市已建立的税收历史展厅、税收博物馆等独具税务特色的空间载体,向社会大众介绍税收发展历程,直观展示税收现代化建设新成果。届时税务总局指导部分省税务机关组织联动展示,做好示范,其他各地税收历史展厅、税收博物馆做好呼应。

  2.服务热线展示青春风采。进一步发挥12366呼叫中心团队在税务青年集体中的示范作用。活动期间,已获得“青年文明号”的12366呼叫中心,要设计热线接听“青春展示语”(如在接听时增加“您好,这里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某某12366呼叫中心),进一步让干部感受到荣誉感、责任感,并以服务热线为载体,进一步展现税务青年集体风采,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获得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的12366呼叫中心要做好示范。

  3.税法宣传直面社会关切。结合2017年税收宣传重点和纳税人关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等活动场地,主动优化宣传方式、丰富解读形式,进一步提升税收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服务规范引领质效提升。各活动集体要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按照纳税服务规范要求,进一步净化美化办公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服务氛围;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紧盯热点难点问题,多推便民之举、多谋利民之措、多施惠民之策,切实增强纳税人的获得感。

  (三)运用好展示载体,构建生动局面

  结合活动要求,开展有形有效的实践活动、创造生动多样的展示载体,突出开放性、互动性、体验性,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形成独具税务系统特色的活动局面。

  1.组织现场实践。将”走出去、请进来“融入开放周始终。既主动”请进来“,邀请纳税人、社会监督员、税收志愿者、媒体从业者等走进各活动集体,开展岗位体验、操作观摩、政策讲解、公开评议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深入沟通,营造和谐征纳的良好环境;又积极”走出去“,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园区等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在为民服务的示范行动中,树立税务人的良好形象。

  2.用好新兴手段。积极运用网络空间及新媒体资源,依托各活动集体的官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创新活动的实现载体,拓宽大众参与渠道。倡导使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活动参与者提供更具参与感的交互式体验,提升活动的带入感和认知度。

  3.整合宣传资源。注重整合系统内外宣传资源,发挥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各自优势,把握开放周活动的重要节点和重点举措,集中力量做好对开放周活动推进情况的宣传展示,形成宣传声势、打造宣传亮点。

  4.打造优秀作品。积极创作宣传展板、便民手册、微视频、直播课堂等大众宣传产品,并植入实践活动、工作平台、服务流程等,进一步增强活动效果。做好活动微作品的制作选送工作,着眼于税收工作特点,从感人事迹、新鲜经验、政策宣传等三方面挖掘作品主题,通过微视频、微故事方式予以展示,具体选送说明详见附件。

  四、活动要求

  (一)系统部署与区域联动相结合。税务系统各”青年文明号“集体既要按照税务总局要求开展好活动,又要兼顾地方团委部署,把握好活动重点和节奏,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向地方团委反映活动情况。要加强同区域内国税、地税”青年文明号“集体联动,进一步构建税务系统条块结合、联创联建新格局。

  (二)集中行动与自主创新相呼应。活动集体一方面要按照团中央及税务总局整体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间,做好规定动作,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税务行业特征和集体自身特点,以落实活动目标为中心,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自主活动,做好上下呼应,营造整体活动声势。

  (三)全国示范与省市互鉴相统一。税务系统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要通过互访互学、巡回演讲等方式加强先进经验的交流借鉴。其中,”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要做好开放周活动的示范带头工作,面向系统和社会大众展示好税务青年集体的风貌。

  五、推进步骤

  (一)研究筹备

  根据税务总局开放周活动通知,各省(区、市)税务局于6月16日前确定本单位本系统具体实施方案并报送税务总局。税务总局综合各省(区、市)税务局方案内容,确定部分活动作为重点示范活动,拟邀请相关领导现场参加指导。

  (二)组织实施

  2017年6月26日,各活动集体统一启动开放周活动,前期要做好各类品牌标识、活动海报的展示准备等筹备工作。届时可以省(区、市)税务局为单位,组织开展开放周示范活动。税务总局将举行全系统开放周示范活动。

  2017年6月26日—7月7日活动期间,各活动集体认真做好具体活动的组织落实,并注重收集、发布、推广微视频、微故事等文化作品。

  2017年7月27日前,各省(区、市)税务局向税务总局报送活动整体情况、典型经验,并选送1—2个优秀微作品至税务总局人事司(要求详见附件)。

  (三)持续深化

  以此次开放周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活动中的新经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税务系统”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并研究”青年文明号“创建长效机制,带动青年干部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青春风貌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税收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17年6月12日

推荐阅读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1400万税务罚单被最高法推翻!这家企业的逆袭之路,值得所有企业参考

在商业世界里,税务问题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当一家企业面临1400万的税务罚单,历经行政复议、一审、二审甚至再审均败诉后,却在最高法实现逆风翻盘!

这场跌宕起伏的税务诉讼大戏,究竟暗藏哪些玄机?广东省兴宁三建工程有限公司诉国家税务总局梅州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税务行政处罚决定案,为所有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维权课。  

一、千万罚单从天而降,企业陷入绝境 

故事回溯到2013年,原广东省兴宁市地方税务局对三建公司2000年7月至2013年6月的纳税情况展开检查。这一查,查出了“大问题”:公司存在少申报缴纳土地使用税657万多元、企业所得税81万多元、房产税3万多元等问题。

同年10月30日,一纸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下达,对偷税行为处以偷税款二倍罚款,其他违规行为也分别处以罚款,总计罚款高达1424万多元。

 三建公司自然不服,开启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从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从一审到二审,再到广东高院再审,得到的却都是驳回诉请、维持原判的结果。难道企业真的只能默默承受这千万罚单? 

二、看似板上钉钉的“偷税”,实则另有隐情 

三建公司最主要涉嫌偷税的问题聚焦在土地使用税上。公司的17宗土地,均是当地政府以工程款抵偿而来。然而,这些土地并非“净地”,许多土地存在未拆迁的情况,公司根本无法实际占有使用。但土地证上相应的面积却归了三建公司,这就为后续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从税务局的角度来看,执法似乎“有理有据”。法律明确规定,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

同时,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偷税的,税务机关可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税务机关罚2倍也未超出法定幅度。

而且,三建公司变造土地使用证复印件,人为变更土地取得时间及面积,这一行为被认定为具有明显的偷税故意,重罚似乎无可厚非。

  三、最高法出手,四大改判理由颠覆原判

 就在企业几乎绝望之际,最高法提审此案,并最终推翻原判!

最高法的改判理由,堪称本案的核心亮点,也为企业维权指明了方向。

 1. 违背实质课税原则:税务机关依据土地使用证登记面积征税并认定偷税,却忽视了17宗土地的复杂情况。部分土地存在未拆迁、“一地两证”问题;有的土地使用证已撤销,公司从未使用;有的已被法院拍卖;还有的用作公共市政道路、市民广场等。原兴宁市地税局在明知这些情况,且土地管理部门也告知部分土地未改造的前提下,仍然机械按证载面积征税处罚,显然不符合实质课税原则。 

2. 处罚结果与违法情节严重失衡:三建公司变造土地使用证复印件虽属违法,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变造涉及的土地确有修建公共道路的事实,且减少面积占比、欠缴税款占比都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当地政府及相关土地职能部门在土地尚未征收拆迁的情况下,就为三建公司颁发土地证,且长期怠于履职;税务机关在明知公司未全部实际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仍要求其缴纳土地使用税,双方对纳税争议的发生都负有一定责任。在此情况下,追征13年税款、滞纳金并处二倍罚款,明显过罚不当。 

3. 执法标准不统一:同时期,兴宁市还有其他房地产公司以相同方式取得划拨土地,可能存在类似问题,但税务机关未能证明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同样处理,违反了"同样情况同样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公正执法原则,税务执法目的与动机也不符合严格规范公平文明执法的要求。

 4. 忽视企业信赖利益:在处罚决定作出前,税务机关连续多年向三建公司开具完税证明,认可其纳税情况,公司还被评为纳税大户。然而,在公司原法定代表人等被刑事羁押后,税务机关突然进行税务检查并作出重罚,未能审慎保护企业的信赖利益。

   四、从败诉到逆袭,企业维权的四大黄金法则 

最高法的改判,不仅让三建公司重获生机,更为所有企业面对税务处罚时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宝贵经验。

 1. 重视证据收集:面对行政处罚,企业不能被动挨打。要积极收集能证明实际情况的证据,比如土地实际使用情况的证明材料等,用事实说话。就像三建公司,如果能更早、更全面地收集相关证据,或许维权之路能更顺畅。

 2. 关注执法程序和法律适用:仔细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是否合法,适用的法律条款是否准确。本案中,税务机关在未充分核实土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作出处罚,属于认定事实不清,这正是企业维权的突破口。 

3. 善用法律原则维权:过罚相当、信赖利益保护、公正执法等法律原则,是企业维权的有力武器。当行政处罚明显不合理时,企业应依据这些原则进行抗辩,争取合法权益。

 4. 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行政处罚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专业律师能够从法律角度分析案件,制定合理的维权策略。无论是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诉讼,专业的法律支持都至关重要。

  五、案件背后的遗憾与反思 

不过,这个案件也存在令人惋惜之处。企业只就行政处罚进行了复议和起诉,对追征657万土地使用税,既没有复议也没有起诉。按照最高法的判决,税务机关征收这笔土地使用税显然是错误的,但企业却失去了维权机会。这是因为纳税争议必须先交清税款或提供税务机关认可的纳税担保,否则企业连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资格都没有。本案企业大概率是因为交不起税,无法满足清税前置条件,才陷入如此困境,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最高法判决中的这句话值得所有税务机关和企业铭记:“依法文明征税要求税务机关既要严格办事,又要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作为人民法院,既要支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也要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两者不可偏废。”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税务风险无处不在。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从这个案例中汲取经验,在面对税务处罚时,勇敢、智慧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