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债务重组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的计量方式

如果企业无法以货币资金支付有关债务,可以与债权人协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选择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票、债券等非现金资产清偿的,应当注意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债务人把自己的非现金资产变卖后用于清偿负债,所以要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非现金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在债务重组中,债权人要做出让步,但有时债权人不甘心就这么白白让步,这时就会与债务人进行协定。如果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后一定期间内,其业绩改善到一定程度或者符合一定要求,应向债权人额外支付一定款项。


债务人应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达到条件时,再将预计负债科目转出;若债务人没有达到协定条件,企业应当冲销已确认的预计负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


3债务重组利得或损失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确认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将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重组债权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4债务重组涉税事项

债务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清偿负债,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实质上就是转让非货币资产所得来清偿负债,视同销售需要缴纳增值税。债务人需要缴纳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债权人也取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债务人如果以自己的房屋土地来偿还债务,就要涉及到契税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债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税,其承受人为纳税义务人。也就是说债权人需要缴纳相应的契税。


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签订的债务重组协议,需要缴纳印花税。具体的应当按照债务重组的方式计算贴花,如以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抵偿债务,属于购销合同的范围;以土地、房屋、专利使用权等权属抵债的,则按产权转移数据贴花。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03-30
来源:焦点财税

答疑企业改制涉及印花税应如何处理?

1.关于资金账簿的印花税

(一)实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成立的新企业(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或因企业建立资本纽带关系而增加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公司制改造包括国有企业依《公司法》整体改造成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或者转让部分产权,实现他人对企业的参股,将企业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以其部分财产和相应债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企业将债务留在原企业,而以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的新公司。


(二)以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分立包括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


(三)企业债权转股权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四)企业改制中经评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五)企业其他会计科目记载的资金转为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2关于各类应税合同的印花税

企业改制前签订但尚未履行完的各类应税合同,改制后需要变更执行主体的,对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制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



3关于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

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03-30
来源:焦点财税

答疑列为异常凭证的发票应如何处理?

(一)尚未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暂不允许抵扣。已经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二)尚未申报出口退税或者已申报但尚未办理出口退税的,除另有规定外,暂不允许办理出口退税。适用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的纳税人已经办理出口退税的,应根据列入异常凭证范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适用增值税免退税办法的纳税人已经办理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应按照现行规定对列入异常凭证范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应的已退税款追回。


纳税人因骗取出口退税停止出口退(免)税期间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入异常凭证范围的,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执行。


(三)消费税纳税人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消费品为原料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尚未申报扣除原料已纳消费税税款的,暂不允许抵扣;已经申报抵扣的,冲减当期允许抵扣的消费税税款,当期不足冲减的应当补缴税款。


(四)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取得异常凭证且已经申报抵扣增值税、办理出口退税或抵扣消费税的,可以自接到税务机关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核实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实,符合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出口退税或消费税抵扣相关规定的,可不作进项税额转出、追回已退税款、冲减当期允许抵扣的消费税税款等处理。纳税人逾期未提出核实申请的,应于期满后按照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作相关处理。


(五)纳税人对税务机关认定的异常凭证存有异议,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核实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实,符合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或出口退税相关规定的,纳税人可继续申报抵扣或者重新申报出口退税;符合消费税抵扣规定且已缴纳消费税税款的,纳税人可继续申报抵扣消费税税款。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03-29
来源:焦点财税

答疑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如何核定?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9号)第四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以下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一)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或通过合理方法推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二)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三)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本期经费支出额/(1-核定利润率)×核定利润率。


税务机关发现非居民企业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计算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真实,或者明显与其承担的功能风险不相匹配的,有权予以调整。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03-29
来源:焦点财税

答疑取得内退收入应如何缴纳个税?

答:根据《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2018]164号)文件规定,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计算纳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一条规定,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内退一般都会得到一笔一次性补贴收入,虽然是补贴收入,但作为纳税人的个人所得自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退收入个人所得税缴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03-29
来源:焦点财税

答疑需要外出经营缴税的企业,需要准备哪些表格和资料?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相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38号)文件规定:


一、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向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二、纳税人跨区域经营合同延期的,可以向经营地或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管理有效期限延期手续。


三、跨区域报验管理事项的报告、报验、延期、反馈等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在机构所在地和经营地的税务机关之间传递,实时共享。


四、纳税人首次在经营地办理涉税事宜时,向经营地的税务机关报验跨区域涉税事项。


五、纳税人跨区域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当结清经营地税务机关的应纳税款以及其他涉税事项,向经营地的税务机关填报《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


经营地的税务机关核对《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后,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纳税人不需要另行向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反馈。


六、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要设置专岗,负责接收经营地的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及时以适当方式告知纳税人,并适时对纳税人已抵减税款、在经营地已预缴税款和应预缴税款进行分析、比对,发现疑点的,及时推送至风险管理部门或者稽查部门组织应对。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03-29
来源:焦点财税
1... 59859960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