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发[1994]115号 退还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税款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
发文时间:1994-04-21
文号:国税发[1994]115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收藏
733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本文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废止。

根据《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现对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纳税款的退还问题具体明确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改征增值税、消费税而多缴纳的税款,是指外商投资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加工或修理修配劳务,生产、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规定计算实际缴纳的税款,超出依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和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及有关规定计算的应缴纳税款的部分。计算公式为:

    当期多缴纳税款=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当期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款-工商统一税税款-特别消费税税款 

    工商统一税税款是指以外商投资企业当年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计数为计税依据,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涉外税务管理司国税外函[1994]9号《关于贯彻国税函发[1993]152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所附的工商统一税税目税率表计算出的税款(包括地方附加)。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业务收入一律按3%的税率计算工商统一税税款。 

    特别消费税税款是指按照当年应税产品数量和国家税务局(89)国税流字第112号《关于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所列税目、税额和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税款。 

    二、外商投资企业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消费税的,其多缴纳的税款,按照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或消费税税款占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款总额的比例,分别计算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image.png

    三、《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所说的“1993年12月31日前已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1993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工商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的经营期限”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经营期限,不包括1994年1月1日以后办理的延长期;“5年”是指从1994年1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31日止。 

    四、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货物所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款超出按照原工商统一税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进口环节应缴纳税款的部分,原则上不予退还。但是,对于个别的外商投资企业,为生产国内急需或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进口生产所需国内市场不能保证供应的原材料、零部件所多缴纳的税款,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作个案处理。     进口环节工商统一税的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五、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货物,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不予退还因税负增加而多缴纳的税款。 

    六、外商投资企业应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主管涉外税务机关报送书面申请报告,填写《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增加退税申请表》(式样附后),同时附送增值税、消费税完税证复印件,经主管涉外税务机关审核,并报授权税务机关批准后,办理退还税款手续。 

    七、外商投资企业的年退税额在100万元人民币(含100万元)以上的,由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年退税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省级分局和计划单列市分局审批。 

    各省级分局、计划单列市分局,应于年度终了后60天内,将上年度退税情况汇总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八、多缴纳税款的退还,原则上在年终后一次办理。年度退税额较大的,经省级分局、计划单列市分局批准,可按季预退税款,年终清算。个别企业因资金周转确有困难,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按月预退税款,年终清算。 

    九、外商投资企业应据实申报退税额,凡发现有申报不实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造成多退税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

    一、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增加退税申请表 

    二、关于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 

    附件一:

纳税人登记号:

  纳税人名称:      经济性质:

  营业地址:    电  话:    金额单位:万元

image.png

企业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年 月 日填

  说明:

       一、此表随书面申请报告一并逐级上报。

  二、生产小轿车的外商投资企业,应在此表“工商统一税”一栏后,加“特别消费税”栏,内容包括“税目”、“税款”。

    附件二: 关于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 1989年4月1日 (89)国税流字第112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小轿车销售管理和征收特别消费税的决定,经财政部审查同意,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和进口小轿车的单位和个人,为特别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必须依照本规定缴纳特别消费税。 

    二、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税目和税额: 

    (一)小轿车     1.进口整车,其中:苏联、东欧地区进口的伏尔加每辆15000元,拉达每辆10000元,菲亚特126P每辆5000元,其他车每辆7000元;苏联、东欧以外地区进口车每辆40000元。     2.进口散件组装车,其中:天津夏利每辆10000元;其他车每辆20000元。     3.国产车每辆10000元 

    (二)吉普车(包括变型车)     1.进口整车,其中:苏联、东欧地区进口的拉达2121、阿罗244每辆5000元;其他进口车每辆35000元。     2.进口散件组装车每辆15000元。     3.国产车每辆5000元。 

    (三)面包车(包括工具车)     1.进口整车每辆30000元。     2.进口散件组装车每辆10000元。     3.国产车每辆5000元(今年暂缓征收)。     税目和税额的调整,由国务院确定。 

    三、特别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单位税额×应税产品数量 

    四、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境内生产的应税小轿车,由生产者于销售时纳税;生产企业受托加工的,由受托者于交付货物时纳税;生产企业自产自用的,由生产者于交付使用时纳税。     进口的应税小轿车,由进口报关者于进口报关时纳税。 

    五、纳税人生产销售的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在销售价格之外向购货方收取;纳税人受托加工的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在加工费之外向委托方收取。纳税人所收取的小轿车特别消费税应在发票上如实注明,并向税务机关缴纳。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缴纳。     纳税人进口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向代征机关缴纳。缴纳的特别消费税应在销售进口小轿车的价格之外向购货方收取,并在发票上如实注明。 

    六、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的减免 

    (一)出口的应税小轿车免征特别消费税。免税实行“先征后退”的原则,由出口者在报关出口后,退还已征的税款。有关退税手续,比照出口产品退产品税(增值税)的规定办理。 

    (二)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交代表机构和外交人员,免征小轿车特别消费税。 

    (三)国家税务局确定的其他免税。     除上述规定者外,小轿车特别消费税一律不得减税、免税。

    七、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由税务机关征收,有关征收管理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 

    进口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海关代征。 

    八、征收的小轿车特别消费税上交中央财政。 

    九、本规定自1989年2月1日起施行。其他文件与此有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推荐阅读

CRS推动境外收入合规纳税

据媒体报道,最近几个月,各地公布了一系列对取得境外收入未申报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的案例,部分个人也接到了税务部门的电话和短信,要求对取得的境外收入进行自查并申报纳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报纳税。

  税务部门发出的境外收入风险提醒是在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CRS)信息交换背景下展开的。我国2015年批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后,2018年完成首次对外信息交换。截至2023年4月,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实施CRS的多边协议。其中,我国的交换伙伴有106个。

  对于已经收到税务部门风险提示、约谈的纳税人,笔者建议,在专业顾问或税务律师的协助下,梳理账户数据资料和准备自查申报材料,仔细分析自身交易资料,比如部分纳税人进行炒股或期货等复杂金融产品交易,交易频次高,交易方式极其复杂,不同产品的盈亏计算也有较大差异,显示的盈利数据可能还包括未实现的,可以运用《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3号)中关于不同所得计算、抵免、纳税期间、外汇结算时间、纳税地点等要素的特殊规定,选择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

  境外收入自查中关注较多的是境外炒股所得或股息所得是否征税的问题。笔者认为,一般而言,没有明确规定减免的都属于征税范围,比如炒美股或港股实现的盈利就属于财产转让所得,需要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根据《关于延续实施沪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和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中国证监会公告2023年第23号)规定,至2027年12月31日对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投资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转让差价所得和通过基金互认买卖香港基金份额取得的转让差价所得,继续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另一个受关注的问题是炒股收入能否按年度计算盈亏或者跨年度计算盈亏,笔者认为,这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举个例子,李先生在2022年度境外炒股交易中卖出10笔,其中前4笔交易盈利700万元,后6笔交易亏损500万元,如果盈亏不能互相抵扣或者年度内盈亏只能按先后顺序抵扣,则需确认应纳税所得额700万元,如可以按年度综合抵扣则只需确认所得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