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资控股子公司吸收合并后,被合并公司未分配利润亏损的金额在合并公司怎么作账?
发文时间:2022-05-11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收藏
1413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六条规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大额未分配利润怎么消化处理?

财务人员应该经常看到不少私营企业老板的这样一个缩影:每次听到财务工作汇报,一看报表账面上趴着几百万的未分配利润想拿走,但是一说到交税就真的心疼,放在公司账面上又怎么发挥作用呢?然后问题就丢给财务人员去处理,要求就是拿走钱不交税!


  老板其实对于我们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很多时候仅仅单纯地考虑到了规避税收,没有考虑好这个未分配利润的“前因”和“后果”。


  一、未分配利润的“前因”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未分配利润产生的顺序如下所示:


  利润总额分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缴纳企业所得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未分配利润


  账面上体现的一定是“真金白银”吗?其实可真可假。


  有些企业为了外部的经营业绩,为了容易获取贷款等原因,强行把报表充气,虚假的报表对应的未分配利润自然是没有意义的。还有有一些企业明明盈利不错,但是却要藏一些起来,为了保持一定的合理性,日积月累可能未分配利润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账面的利润情况并不是企业真实情况的反映。


  二、常见的消化处理方法


  1.分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二项规定: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免缴企业所得税。


  如果分红的对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那么在分红的环节,可以免税。当中的“条件”强调居民企业要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不可以免税。


  有些老板认为就算股东身份是公司,还是有最后分红到个人的环节,还是要缴纳20%的个税。这个时候就会考虑设立个独、个体户等形式,适当地将公司的利润进行分流,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条件,达到降低个人所得的目的。


  2.增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规定:


  对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据现行政策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这种操作同样免不了20%的个税,因此实务中选择增资的老板也并没有那么多。


  三、“事后”事项的思考


  1.合理安排扣除项目,无需留存到税后形成未分配利润。


  2.预先搭建好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后期的分红做好准备。


为什么股权转让中所包含的未分配利润不能确认为免税收入

问: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股息红利所得是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后进行的分配,为防止企业重复纳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将符合条件的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请问,为什么股权转让所得中所包含的未分配利润不能确认为免税收入?是否属于重复纳税行为?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也就是说,在股权转让中,没有实际分配的留存收益不能作为免税收入予以扣除。例如:A公司持有M公司100%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100万元,M公司具有留存收益(包含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150万元,2016年A公司将M公司的100%股权作价300万元转让给了B公司,则股权转让所得为:300—100=200万元。


为什么股权转让所得中所包含的股息所得不能从转让所得中扣除?在股权转让的情形下,接受股权转让方作为新股东在被投资企业分配利润时,取得该部分留存收益,作为股息所得是可以享受免税优惠的。如果股权转让方在股权转让时确认股息所得,享受免税优惠,受让股权人分配时又属于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就会造成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所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转让环节不确认股息所得。也就是留在被投资企业的留存收益已经流转给了股权受让方,由他享有分配时享有免税优惠。从这些企业的整体来看,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免税结果在受让方继续实现,这样国家并没有多征税。


当然,被投资企业可以选择股权转让之前先行分配给股权持有人,可以享有免税待遇(尤其是法人股转给自然人股,务必先分后转)。如果被投资企业不分配,这些保留盈余就会导致股权转让价格增高,这样就使股息性所得转化为全额征税的股权转让所得,即“处置收益”中含有的“持有收益”不属于免税范围,股权转让作为资产转让,加大受让股权人的计税投资成本,允许以后再处置时税前扣除。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