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去校园招聘毕业生发生的费用应进管理费用的哪个明细?办公费吗?
发文时间:2021-05-06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收藏
657

 管理费用下的二级明细可以根据核算的需要自行设置的,如果招聘费用交多,可以单设一个招聘费核算。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个税手续费会计核算科目终于明确了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对于取得上述税款手续费的企业而言,其会计核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有的企业将收到的手续费作为其他应付款核算,实际这些手续费的钱日后被花钱出去的时候直接冲减其他应付款,不体现任何损益。


  有的企业是将收到的手续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认为其实际上是企业给政府“干活”取得的收入。这部分钱使用的时候,按照对应发生的消耗所使用的科目核算。


  有的企业是将收到的手续费作为手续费收入核算,实际将这些钱花掉的时候作为手续费支出处理。这些有些金融企业的做法,他们认为自己获得的资金既然叫手续费,当然也就通过手续费收支科目核算。


  有的企业将收到的手续费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实际将这些钱花掉的时候走营业外支出。他们认为自己取得的是政府补贴收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取得收入无关。


  财政部会计司再2018年9月7日发布的《关于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有关问题的解读》中明确指出: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收到的扣缴税款手续费,应作为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的项目在利润表的“其他收益”项目中填列。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项目因此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的相关规定,对可比期间的比较数据进行调整。这就基本统一了个税手续费收入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在取得环节作为“其他收益”收益核算(财政部原本解读的是利润表项目,但其实和会计核算基本没有差异)。按照财政部发布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解释,“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但个税手续费不是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只是因为其属于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的项目,而纳入该科目核算。


  以上是对个税税款手续费会计核算的最新规范。会计规范出来后,善于思考的财税同仁再次将会计处理与增值税联系起来。一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财政部会计司没有将该手续费作为总额法下的政府补助处理,似乎是将其排除在政府补助之外。二是财政部会计司强调其与日常活动相关,因此应该纳入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的活动范畴考虑。因此不少同仁认为,财政部的会计处理结果可以认为个税手续费属于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取得的收入,当然需要依法缴纳增值税。


  中国财税浪子王骏认为,用会计核算方式来判断企业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尽管错误的逻辑可能会“歪打正着”,但是这不是我们判断一项行为是否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正确姿势”。我们还是应该严格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财税[2016]36号文等增值税文件的标准进行判断。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如何在报表上体现

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是在本年度调整上一年度的损益,但是企业不能反结账使用上一年度的科目,使其对应的科目还是本年度的科目,在财务报表上是如何体现的呢?在报表上,由于已经取消该科目,使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应到未分配利润科目上,这样看的话,调整还是本年的科目,影响的还是本年度的损益,岂不是体现不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影响。导致半年度的期初数不对(未经过调整),期末数正确。以上是的理解,现在问题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如何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上一年度的报表能不能修改,要不要修改,今年的报表要不要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对应科目中的调整数剔出来?


  答: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对没有实操经验的会计新手是个难点,光理论学习总有点似懂非懂,主要原因是大家没有把账务处理和报表列示做好区分,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这两个方面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


  2019年公司有一笔固定资产多提了折旧,本来应该提100万折旧,结果加了个零,多提了900万,管理费用也就是多了900万,连带当年利润少了900万。到了2020年发现了这个错误,金额巨大,当然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一)账务处理


  分录1——冲回多提的折旧


  借:累计折旧  900万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19年的管理费用)  900万


  分录2——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19年的所得税)  22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万


  分录3——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余额结转到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5万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万


  因为2019年的账簿已经封账,我们是不可以把上一年账删了重记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报表已经发出披露,无法一一收回,账表要保持一致,所以不能改账)。上面的会计分录调整的是2019年的会计事项,却要记在2020年的账上,为了不影响2020年当期损益,要把所有与利润有关的科目替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示区别。


  (二)报表列报


  在90年代,报表上是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项目的,放在净利润后面,期初未分配利润前面,以示对当期利润没有影响,只与未分配利润有关。


  比如去年实际利润900万,又虚增了利润900万变成了1800万,这就是翻番了。今年利润还是900万,据实反映没错,但如果不改变去年的利润表,只在今年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体现,给投资者的印象就是去年的报表是对的,今年的报表也没错,那900万利润发生额跑那去了?


  如果大家都这么干,就会有人有意做错账,反正明年也是直接调期末未分配利润,对当期没有影响,变相的鼓励了错账假账。


  所以会计报表做了改变,调整的账是做在今年,但报表要追溯的到去年,要调整去年的利润报表。


  利润表:调增管理费用上年金额900万;调增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225万元,调增净利润上年数675万元。


  这种处理方式保证了前后两个年度报表的连续性,也便于投资者做对比。


  总结一下,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只在会计科目中存在,目的是利用这个科目过渡一下,调整期末未分配利润。在会计报表项目中实际已经不存在了,因为重大会计差错要做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报表,不需要什么过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