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需要报经营所得汇算吗?
发文时间:2021-03-25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收藏
797

答:核定征收个体户取得经营所得不需要申报汇算清缴,查账征收的才需要申报。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填表说明:该表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经营所得的汇算清缴申报。


参考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号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可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的特点是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可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有关政策规定。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


  第三条增值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本办法所称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


  第四条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对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二)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


  第五条下列纳税人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一)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


  (二)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


  (三)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2.《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财税〔2018〕33号)


  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


  结论:由此可见,只要超出一定经济规模(销售额500万以上,特定规定除外)的商事主体,不管会计核算水平怎样,都是要求成为一般纳税人的!


  而核定征收是怎么回事呢?


  核定征收税款是指由于纳税人的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由税务机关采用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简称核定征收。


  请继续看政策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簿但未设置的;


  (三)擅自销毁帐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帐簿,但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结论:两者认定的标准并不一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的重点在于增值税税额是否能够准确核算,而所得税核定征收认定重点在于收入和成本是否可以准确核算。也就是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符合核定征收的条件,还是可以实行核定征收的。实务中,以主管税务机关判定为准。


改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的设想

笔者认为,对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进行改革,以企业所得税简易征收替代,建立简易征收负面清单,鼓励企业由简易征收转向规范性申报,是破解核定征收困境的一个有效办法。


  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主要征收方式,因其财务核算简单、申报操作便利、税款计算方便受到小微企业的欢迎,但核定征收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核定征收的法理依据不足、以前年度亏损核定期内无法弥补、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足额享受、税收违法风险相对较大等,加上现行的核定征收办法实行时间较长,较难适应税收征管现状。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改革现有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建立企业所得税简易征收方式是完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一个有效举措。


  现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是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收法规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预先核定纳税人应税所得率,由纳税人根据纳税年度内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申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一种征收方式。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所依据的文件主要是《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国税发〔2008〕30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各地的税务机关也发布了权限范围内可采取的规范性补充文件。比如浙江省就出台了《关于调整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11号)等相关文件。一系列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法规与规范性文件,构成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日常征管的法律基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解决了部分企业财务核算难以达到企业所得税规范申报要求的难题。


  核定征收方式一般采取一年一核定,核定方式有两种,一是依职权核定,即税务机关根据日常征管工作对符合核定征收办法所规定条件的企业,依程序鉴定为核定征收;二是依申请核定,即纳税人根据自身核算情况,主动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税务机关确认并作出许可决定。随着减税降费工作的推行,核定的应税所得率采取行业幅度内最低限值,减轻了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负担。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不足


  由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没有考虑企业实际经营的损益情况,即使年度经营亏损,也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因自然灾害或经营损失等情形而造成的资产损失,查账企业可以通过税前弥补方式挽回,如当期弥补后仍出现亏损的,还能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继续弥补,核定征收企业就失去了这一权利。


  由于核定征收最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被鉴定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无法正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税款,这其中有企业客观原因造成的,但也不能排除有部分企业故意为之。核定征收方式从某种角度看,不利于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和正确的纳税申报体系。


  比如大部分核定征收的企业采取依收入来推算,而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关键信息“成本与费用”就不再受关注,信息不对称造成收入的真实性也难以保证。由此引申到以财务核算数据为主要计税依据的其他税种,比如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等税种,由于没有成本费用来关联,其进项税额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客观上造成整体税基受损。


  改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为简易征收的建议


  笔者认为,对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进行改革,以企业所得税简易征收替代,建立简易征收负面清单,鼓励企业由简易征收转向规范性申报,是破解核定征收困境的一个有效办法。


  一是建议修订企业所得税法及其相关规定,使简易征收有法可依。


  建议修订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增设“简易征收”法律条文,明确简易征收的对象、计税依据和征管要求;制定企业所得税简易征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简易征收的适用范围、申报管理、计征要求、减免税管理、退出机制、负面清单等作出具体规定。


  企业可对照简易征收办法及其相应配套文件的规定,自行选择规范性查账征收或简易征收方式,选择简易征收方式的企业应在每年的3月底前通过电子税务局或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主管税务部门备案,经税务部门确认符合简易征收条件后,当年度执行简易征收。


  二是建立简易征收的准入条件、负面清单和退出机制。


  只有符合两个前置条件的企业才能选择简易征收方式:申请企业必须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申请企业不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前置条件的设置可以精准降低小微企业财务成本负担;加强各税种之间协同管理,提升小微企业财务核算水平;鼓励小微企业向规范化查账征收方向发展。


  设立简易征收准入行业负面清单,负面清单范围暂可延续现行核定征收中有关特殊行业、特殊类型的规定,即将汇总纳税企业、金融证券类、股权(股票)投资业务、房地产业、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等行业列入负面清单,这部分行业的企业因其存在特殊性原因,所以不能执行简易申报。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清单名录。


  三是完善企业所得税简易征收的几个具体设想。


  季度预缴申报时可采取简易计算率计算应税所得额,有利于小微企业在预缴申报阶段快速计算与申报。季度预缴简易计算率可分三档,即:工业5%、商业3%、其他8%。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法赋予纳税人履行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法律义务,即使是简易征收的企业,也应履行这一义务。考虑到简易申报对象的特殊性,可简化汇算清缴中的利润总额计算,建议采取当年度取得的收入总额乘以前一年度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通过纳税调整计算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所得税。


  落实除了明确由查账征收才能享受以外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除高新技术企业、软件开发企业、公共基础设施等需要通过查账征收规范核算的税收优惠项目以外,其他税收优惠都可以通过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这一程序予以简易征收企业充分享受。


  建议对特殊性事项损益计算可比照查账征收企业管理要求单独核算,在特殊事项完成年度合并申报。例如,对存在历年未弥补亏损数据的企业,可先由企业计算出当年度利润总额,然后弥补亏损,弥补不足的可向以后年度结转。


  四是继续保留核定征收方式,适用于稽查、评估和反避税操作。


  核定征收方式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核定征收不能作为日常征管的具体措施,这是因为:核定征收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法律手段,是税务机关在履行稽查、评估或反避税时,所能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合理的方式核定,能有效防止税收流失;核定征收是事后应对事项,当税务机关履行稽查、评估或反避税工作时,对企业提供的材料无法作出正确的结论,可以采取核定征收;核定征收应为涉税事项一次性应对措施,即税务机关只在履行稽查、评估或反避税时运用,不向日常征管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