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式重组如何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发文时间:2021-12-07
作者:段晖
来源:晖眼识税
收藏
688

企业重组,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伴随着产业调整和资本市场的需求,企业重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式重组呢?


  大家不急。


  我们先介绍一个案例,一个股权无偿划转的案例,甲公司分别持有A公司和B公司100%的股权。

股权划转前,A公司持有A1公司100%股权。

股权划转后,B公司持有A1公司100%股权。


  大家一定会说,这个很简单啊,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规定,按照账面净值无偿划转就完了,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


  三、关于股权、资产划转


  对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凡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股权或资产划转后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被划转股权或资产原来实质性经营活动,且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未在会计上确认损益的,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


  1、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不确认所得。


  2、划入方企业取得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账面净值确定。


  3、划入方企业取得的被划转资产,应按其原账面净值计算折旧扣除。


  拿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很奇葩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式的重组。


  什么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式重组呢?


  也许数字更直观一些。


  如果说甲公司是爷爷公司,那么爸爸公司A的所有者权益只有98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00万元,未分配利润-2万元。


  然后,爸爸公司A投给儿子公司A1的“长期股权投资”为3000万元。


  3000万的儿子和100万的爸爸。


  这就是我们说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现在,我们要走股权无偿划转,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那么就必须遵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第一条(四)项规定,A公司冲减3000万元的所有者权益,而A公司只有98万元的所有者权益,根本就不够冲减。


  如果会计处理无法遵从40号公告的规定,那么就意味着此次股权划转将不能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


  一、《通知》第三条所称“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限于以下情形:


  (四)受同一或相同多家母公司100%直接控制的子公司之间,在母公司主导下,一家子公司向另一家子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股权或资产,划出方没有获得任何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划出方按冲减所有者权益处理,划入方按接受投资处理。


  我们提出了问题的症结以后,甲公司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不能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能否按照正常交易划转股权?


  因为A公司净资产为负数,按照正常交易,如果股权能够平价划转,也可以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东方不亮西方亮!


  甲公司的两手准备很有必要。


  但是,A1公司名下有一块地,账载金额3100万元,已经持有18个月。因此,按照正常交易划转股权时,必须考虑土地的溢价。


  换句话说,平价转让股权的思路不能成立。


  如果不能平价转让股权,而是按照正常交易走,A公司将要缴纳一笔比较可观的企业所得税。


  西方不亮东方亮!


  还是回到特殊性重组这个思路上来。


  我们注意到,A公司所有者权益仅有98万元,却能以3000万元的实力投资A1公司,是因为甲公司给它壮了胆,借款2900万元。


  因此,我们提出了“债转股”的新思路,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甲公司将A公司借款2900万元转为增加投资;


  2、增资后,A公司将其持有的A1公司100%股权划转B公司。


  债转股以后,A公司由“小头爸爸”摇身变成“大头爸爸”,会计处理就能够遵从40号公告的规定,这次股权划转就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鉴于减资流程相对复杂,为避免第二步股权划转导致A公司减资,在操作细节上我们又提出了如下建议:


  1、建议甲公司增资额为3000万元,即:债权2900万元+现金增资100万元。


  2、增资额3000万元,A公司不增加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建议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3、增资环节,A公司应当针对股东出资事项,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并提交工商部门备案;股权划转环节,A公司应当针对股东出资事项,再次修改公司章程,并再次提交工商备案。


  4、B公司作为股权划入方,在股权划转环节也应当针对股东出资事项,修改公司章程并提交工商备案。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合并分立等重组取得的房地产项目继续开发如何区分新、老项目?

【问题背景】


  A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2016年5月1日前就已经开工建设了,但是后期涉及引进新的投资人,公司对项目进行了分立,成立了新的公司A1。部分在建工程分立后去了新的公司A1,并继续进行开发后销售。这部分在建工程重新以A1公司的名义办理了土地证,办证日期在2016年5月1日之后。此时A1公司对这部分项目继续开发后销售究竟是按老项目还是新项目处理?


  口径一:可以按老项目适用简易征收


  鉴于属于老项目分立,且分立后工程施工日期也在2016年5月1日之前,继续开发原先项目应按老项目可以适用简易征收。


  口径二:按新项目处理不适用简易征收


  由于土地证新办,且后期施工许可证在2016年5月1日之后,应按新项目处理,不能简易征收。


  针对以上问题,此前各地税务机关的把握口径不一,各地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但是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通过热点问题解答的形式进行了明确。


  【国家税务总局口径】


  《防控疫情税收优惠政策热点问答(第九期)》


  17.我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因资金问题转让在建项目。近期,我们准备接收一项未完工的房地产在建项目,且一并承接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转让前该项目符合房地产老项目增值税简易计税的条件。我司购入该在建项目后,以自己名义立项继续开发并销售,能适用房地产老项目增值税简易计税政策吗?


  答。可以适用。《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国有农用地出租等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2号)第二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购入未完工的房地产老项目继续开发后,以自己名义立项销售的不动产,属于房地产老项目,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2016年第18号)第八条规定,房地产老项目,是指:(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未注明合同开工日期或者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你公司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资产重组形式取得未完工的房地产老项目,属于购入未完工的房地产老项目,在继续开发后以自己名义立项销售的,可以按照上述规定适用房地产老项目增值税简易计税政策。


  【财税星空提示】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后,涉及类似项目的房地产企业可以该口径作为依据,与地方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争取开发项目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改进并购重组个税政策的建议

 并购重组作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深受企业欢迎。因为并购重组通常通过股权(票)支付来节约收购方的现金流,并达到并购双方利益捆绑的商业目的,所以税制安排上通常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并购重组行为给予特殊性税务处理,暂不征税,从而有利于推动市场并购重组和优化要素配置的积极性。


  根据笔者在一线税务管理实务中的调研,并购重组在涉及个人股东时,个人所得税政策争议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并购重组决策,纳税人对相关税收政策的改进提出了诉求。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分析并购重组中呼声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时点与计税依据问题。


  为鼓励个人股东积极参与市场并购重组,国家制定出台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41号,以下简称41号文件),规定对于取得股权支付的纳税人一次性缴税有困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五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并购重组中被收购方取得的股权支付通常都有约定的“禁售期”,41号文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人股东的纳税资金压力,促进了市场并购重组交易。然而,随着所持股票“解禁期”的到来和五年递延限期的临近,申请递延纳税的个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新的纳税问题。


  现有税收政策很明确,被收购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计税依据核算应该按照取得股权支付日进行要素确认。41号文件第二条规定:“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于非货币性资产转让、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的实现。”


  有纳税人认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依据应调整至所取得股权再次转让日进行要素确认。根据《关于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130号)第一条规定:“股权转让合同履行完毕、股权已作变更登记,且所得已经实现的,转让人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有人主张并购重组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发生不仅要具备收入取得的形式要件,还应具备所得实现的实质要件。由于取得的股权支付通常有“禁售期”的存在,纳税人在实质意义上所得“未真正”实现或者说实际所得是“未确定”的,建议可以参照适用限售股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即《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67号)第三条规定:“个人转让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转让收入,减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以真正体现实质性课税原则。


  笔者认为,41号文件通过在交易环节锁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依据保证了税款计算的确定性和国家税源的稳定性,法理性强,但过于刚性,在资本市场整体低迷的今天,给市场主体的并购重组带来了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推动市场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资本要素的充分流动。如果可以通过调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依据给重组主体吃下“定心丸”,体现实质性课税和量能负担原则,更符合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但全盘接受这部分纳税人的诉求也有问题,一方面它突破了财税〔2009〕167号文件对限售股的定义,人为扩大了限售股的范围;另一方面,部分个人持有重组支付对价的股票长期不出售,并将股票用于向金融机构质押以获取资金变现进行其他投资和消费,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国家税款征收的遥遥无期和税源的潜在流失。


  笔者建议,立法部门应结合当下供给侧改革要求和企业诉求,充分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产能整合,激发市场活力,改进并购重组中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具体可以考虑以下两种税制优化方案。


  方案一:将并购重组中个人获得股票支付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延迟到禁售股票可转让时点,并根据可转让时点当日股票公允价值计算应纳税额。


  股票解禁并产生纳税义务后,是否转让股票,何时转让股票,纳税人可自行决定,不受政策因素干扰。


  该方案最大的优点是,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个人所持股票禁售期间股市价格波动对实际转让所得的影响;另一方面纳税义务时间和计税依据固定明确,使得国家税源相对稳定。


  方案二: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延迟到实际转让时点,但在计算应纳税额时综合考虑并购重组当日股价与解禁日股价。由于个人收到并购重组日支付对价的股票具有一定的禁售期,其特性更像《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财税〔2009〕5号)中的限制性股票,即股票授予对象只有在满足特定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因此可以将纳税义务发生界定为股票“解禁日”,并借鉴限制性股票转让的计税方式确认应纳税所得额。


  该方案最大的优点是,一方面考虑到了个人所持股票禁售期间股市价格波动对实际转让所得的影响;另一方面考虑到了个人在取得禁售股股票期间,由于可以通过股票质押获得相应资金的支配权,理应承担部分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实质课税原则。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