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年度中间发生变化应如何处理?
发文时间:2018-12-31
作者:赵国庆
来源:赵国庆
收藏
782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信息年度中间发生变化如何处理,结合国务院、财税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答疑,我们把发生变化时的处理总结如下:

 

一、子女教育年度中间变化处理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表中需要填写“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以及“当前受教育阶段结束时间”两项信息,其中结束时间为非必填项,我们认为,当纳税人能够确定子女当前受教育阶段的结束时间时应当填写结束时间,比如小学、初中、高中等固定学制的阶段,而当纳税人无法确定当前子女受教育阶段的结束时间时,可以不填写,比如子女攻读博士学位时暂无法确定准确的毕业时间。

 

因此,对于子女教育费,如果纳税人填写了某阶段结束时间,该阶段结束后其子女继续接受下一阶段的教育,比如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结束时间为2019年8月,初中阶段自2019年9月开始,则纳税人应当在升学的当月即2019年9月提交变更信息。实际情况中,小学可能在6月毕业,而初中9月开学,我们认为中间的7、8月份应当属于寒暑假的范畴,按照总局的答疑口径可以正常扣除,无需中断。

 

如果纳税人填写了正常预计的结束时间,但其间子女因为各种原因在年度中间终止接受教育,如高中阶段就辍学,则纳税人应当在终止教育的当月报送信息进行变更,从终止教育的次月起不再扣除。如果纳税人没有填写结束时间,应当在子女实际终止接受教育的当月进行信息变更,次月起不再扣除。

 

二、继续教育年度中间变化处理

 

从上面的信息采集表可以看出,不同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支出表中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是必填项,因此纳税人需要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在年度中间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信息变更,具体处理方法与子女教育类似。职业资格继续教育采用在取得证书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方法,不存在年度中间发生变更的问题。

 

三、住房贷款利息年度中间变化处理

 

在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采集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必填项目中包括“首次还款日期”与“贷款期限(月数)”两项,因此我们可以明确,若纳税人按照正常的还款计划进行还款,从贷款期限截止的次月起,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就应当停止扣除。

 

1.提前还款的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执行中贷款人提前还款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提前还款时如何进行处理?我们认为,按照支出实际发生的原则,纳税人提前还款后贷款全部还清,贷款合同立即终止,纳税人不再支付贷款利息也就不能继续扣除,应当及时变更信息,从贷款还清的次月起不再扣除。

 

2.夫妻双方首套房年度中间结婚处理

 

在扣除方式的问题上,《暂行办法》相比原征求意见稿增加了一条规定,即第十五条规定: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由于文件规定了扣除方式一经选定在一年之内不能变更,我们认为,对于婚前双方各自享受首套房贷款利息扣除的情况来说,如果两人在年度中间结婚,那么本年度剩余的月份,仍应按照原来各自扣除1000元的标准执行,待下一个年度确认信息时再进行修改,按照第十五条规定的方式进行选择,但后期执行时是否按照这种方式来操作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四、住房租金年度中间变化处理

 

对于住房租金支出年度中间发生变化的处理,我们认为应该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1.年度中间终止租赁住房

 

如果纳税人在租赁到期前年度中间终止租赁住房,不再支付住房租金,应当及时变更信息,于停止支付租金的次月起不再享受扣除。

 

2.年度中间变更租赁合同

 

如果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变更租赁合同,如原合同到期后续签,或者原租赁的住房到期,换租另一处住房重新签订合同的情况,应当及时变更信息,衔接好前后两个合同,即可连续享受扣除。

 

3.年度中间购买自有住房

 

如果纳税人原来租赁房屋居住,后在年度中间在主要工作城市购买了自有住房,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个个阶段来分析:

 

(1)签订购房合同,办理贷款,仍然租房居住。我们认为这一阶段应该仍然属于《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继续享受租金扣除。

 

(2)房屋交付,取得房产证,但房屋正在装修未入住,仍租房居住。我们认为这一阶段纳税人实际仍然支付租金,且该租金支出是必要的,应当允许纳税人选择继续扣除住房租金,直到当年年末,但后期如何执行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赡养老人年度中间变化处理

 

1.赡养两位老人,年度中间一位老人去世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总局相关答疑口径,现行规定是按照父母均健在的情形进行设计的,即按照两位老人的赡养标准测算的。按照规定只要父母其中一位年龄达到60周岁就可以享受扣除,不按照老人人数计算。因此,赡养两位老人,年度中间一位老人去世不影响原扣除方式。

 

2.赡养一位老人,年度中间老人去世

 

从赡养老人支出信息采集表的结构来看,由于无需填写也无法确定赡养义务终止的时间,《暂行办法》中也有“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的规定,结合总局的答疑口径,我们认为若被赡养人在年度中间去世,则纳税人可继续享受扣除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即被赡养人去世年度剩余月份纳税人可以继续按照之前选定的标准扣除,次年再停止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3.老人原有两个子女,年度中一个子女去世

 

根据总局的答疑口径,按现行政策规定,独生子女是指一对夫妻生育的唯一子女,因兄弟姐妹去世只余一人的,不属于独生子女。因此,年度中间老人有子女去世,其他子女当年剩余月份仍按照原扣除方式继续扣除,待下一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选择扣除方式,但仍应按照非独生子女的方式进行选择。

 

4.老人原有独生子,年度中又育有一子,未成年

 

这种情况目前相关政策和总局答疑口径均没有进行明确,但是由于有“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的规定,我们认为老人原独生子仍可按照原扣除方式,继续扣除到当年年末,后续扣除方法有待税务机关明确。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一个大的原则应该是,在填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表时,若表格填写信息明确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截止日期或期限,则应当在截止的次月停止扣除;若表格填写信息未明确期限,则原则上可继续扣除至当年年末,其中赡养老人支出本身允许继续扣除,其他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期间扣除,纳税人应当在发生期间结束后及时变更信息,但相关操作目前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每项扣除,在年度中间发生变化后的操作可总结如下表:

 

image.png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专项附加扣除重点解析:子女教育

本次个税改革首次确立了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在进一步降低税负的同时,也给纳税人带来一些甜蜜的负担——学习适用这一新制度。值得肯定的是,整个税务系统自税务总局以下,通过网络、微信、现场宣传、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大力普及,可谓是全民言个税、人人算扣除。


  经研读专项附加扣除有关文件,笔者逐一对各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有关重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充分、顺利地享受到国家释放的减税红利。


  一、子女教育


  (一)扣除范围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


  把握三个关键词:


  1.全日制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是基于学习时间做出的划分,顾名思义,是指进行全天候学习的一种方式。区别于业余、函授、自考等学习方式。


  我国的全日制教育阶段可以覆盖学前教育(托管班、幼儿园、学前班)、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按照税务总局的说法,3岁之前以抚育为主,故本次改革,除未满3岁的部分学前教育阶段,已将大部分全日制教育阶段纳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此外,对于学前教育,只对幼儿年龄提出限制条件,并不要求孩子必须入园接受教育。


  2.学历教育


  区别于非学历教育:参加学历教育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对应学历,学位证书对应学位。非学历教育如培训、进修,学业完成后只获得结业证书。


  专项附加扣除范围中,属于学历教育的阶段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


  扣除期间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中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3.子女


  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


  (二)扣除标准


  1000元/月/孩定额扣除。


  纳税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申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多个子女则按“子女数量*1000元”的标准计算月扣除额。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个税改革确定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除住房租金外,采取的都是全国统一扣除标准。虽然较少考虑了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负担情况,笔者认为还是弥足珍贵,毕竟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2018年10月20日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到2018年12月13日正式发文,对先前施行多年的个税制度同时进行质、量改革,同时兼顾个体利益与国家财政,殊为不易,且国发(2018)41号也明确规定,将根据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扣除范围和标准。


  (三)扣除主体


  1.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


  2.父母之外担任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其他人。


  (四)扣除方式


  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由上可知,对于子女教育支出,要么一方扣100%,要么双方各扣50%,没有第三种方式。因此笔者认为,无论子女有多少父母,或者父母有多少子女,都只能选择单方全额扣或双方均额扣两种方式之一,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可以协商,但不能突破一个孩子1000元的月扣除标准。


  (五)留存资料


  如果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无须留存任何资料;如果在境外读书,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夫妻间各类“专项附加扣除”情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通知新个税法六种专项附加扣除有很多种分摊方式,有的仅限纳税人本人扣除,有的可以由纳税人或其配偶选择一方扣除,有的可以由夫妻双方各分摊扣除标准的50%。为了帮助纳税人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本文试归纳总结如下:


  一、可由夫妻选择一方扣除情形


  子女教育


  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可选择由夫妻双方选择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继续教育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时,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选择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大病医疗


  纳税人符合大病医疗支出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一方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


  1.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其中一方扣除。


  2.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方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住房租金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注意:以上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二、可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50%扣除


  子女教育


  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也可选择由夫妻双方选择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继续教育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时,可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也可选择由夫妻双方选择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方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注意:以上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三、限本人扣除,无选择由配偶扣除的情形


  继续教育


  除子女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之外,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均由本人扣除,无选择由配偶扣除的情形。


  赡养老人


  符合条件的赡养老人支出,限独生子女或兄弟姐妹之间分摊扣除,无选择由赡养人配偶扣除的情形。


  注意:以上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