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法[草案]征求意见
发文时间:2023-12-31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收藏
93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草案)》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flk.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关税法草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草案)及其附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2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维护进出口秩序,规范关税的征收和缴纳,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境物品,由海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关税。


  第三条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境物品的携带人或者收件人,是关税的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关税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关税的扣缴义务人。


  第四条 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目、税率以及适用规则等,依照本法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执行。进境物品在规定数额以内的免征关税,超过规定数额但仍在个人自用合理数量以内的适用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关税,其他按照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免征关税的进境物品数额、适用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关税的进境物品范围和具体征收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条 关税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务院设立关税税则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议关税工作重大规划,拟定关税改革发展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重大关税政策和对外关税谈判方案;


  (三)提出《税则》调整建议,编纂、发布调整后的《税则》;


  (四)解释《税则》的税目、税率;


  (五)执行经国务院批准的与税目转换相关的税率的技术性转换;


  (六)决定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关税,实施其他关税措施;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条 海关工作人员对其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数据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二章 税目和税率


  第七条 关税税目由税则号列和目录条文等组成。关税税目适用规则包括归类规则等。


  根据实际需要,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可以提出调整关税税目及其适用规则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进口关税设置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


  出口关税设置出口税率。


  对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进出口货物,设置关税配额税率。


  对进出口货物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实行暂定税率。实行暂定税率的货物范围、税率和期限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


  第九条 关税税率的适用应当符合相应的原产地规则。


  进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依照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原产于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进口货物,原产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含有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际条约、协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以及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进口货物,适用最惠国税率。


  原产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国际条约、协定的国家或者地区且符合国际条约、协定有关规定的进口货物,适用协定税率。


  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特殊关税优惠安排的国家或者地区且符合国家原产地管理规定的进口货物,适用特惠税率。


  原产于本条第一款至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以及原产地不明的进口货物,适用普通税率。


  第十一条 适用最惠国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适用暂定税率;适用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从低适用税率。适用普通税率的进口货物,不适用暂定税率。


  适用协定税率的进口货物,其最惠国税率低于协定税率且无暂定税率的,适用最惠国税率。


  适用出口税率的出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适用暂定税率。


  第十二条 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进出口货物,关税配额内的适用关税配额税率,有暂定税率的适用暂定税率;关税配额外的,其税率的适用按照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需要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承诺的最惠国税率、关税配额税率和出口税率的,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建议,经国务院审核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承诺的范围内调整前款规定的税率,决定特殊情况下最惠国税率适用,调整特惠税率适用的国别或者地区、货物范围和税率,调整普通税率,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协定税率在完成有关国际条约、协定的核准或者批准程序后,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依法对进口货物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关税的,其税率的适用按照有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任何国家或者地区不履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或者关税优惠条款,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可以提出按照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十六条 任何国家或者地区违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贸易方面采取禁止、限制、加征关税或者其他影响正常贸易的措施的,对原产于该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可以采取征收报复性关税等措施。


  征收报复性关税的货物范围、适用国别或者地区、税率、期限和征收办法,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 涉及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措施的进口货物,纳税人未提供证明材料,或者提供了证明材料但经海关审核仍无法排除该货物原产于被采取规定措施的国家或者地区的,对该货物适用下列两项税率中较高者:


  (一)因采取规定措施对相关货物所实施的最高税率与按照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适用的税率相加后的税率;


  (二)普通税率。


  第十八条 进出口货物、进境物品,应当适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完成申报之日实施的税率。


  进口货物到达前,经海关核准先行申报的,应当适用装载该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实施的税率。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适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办理纳税手续之日实施的税率:


  (一)保税货物不复运出境,转为内销;


  (二)减免税货物经批准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


  (三)暂时进境货物不复运出境或者暂时出境货物不复运进境;


  (四)租赁进口货物留购或者分期缴纳税款。


  第二十条 补征或者退还关税税款,应当按照本法第十八条或者第十九条的规定确定适用的税率。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规定需要追征税款的,应当适用违反规定行为发生之日实施的税率;行为发生之日不能确定的,适用海关发现该行为之日实施的税率。


  第三章 应纳税额


  第二十一条 关税实行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的方式征收。


  实行从价计征方式计算的应纳税额=计税价格×比例税率


  实行从量计征方式计算的应纳税额=货物数量×定额税率


  实行复合计征方式计算的应纳税额=计税价格×比例税率+货物数量×定额税率


  第二十二条 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以成交价格以及该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为基础确定。


  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是指卖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该货物时买方为进口该货物向卖方实付、应付的,并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调整后的价款总额,包括直接支付的价款和间接支付的价款。


  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对买方处置或者使用该货物不予限制,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施的限制、对货物转售地域的限制和对货物价格无实质性影响的限制除外;


  (二)该货物的成交价格没有因搭售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确定;


  (三)卖方不得从买方直接或者间接获得因该货物进口后转售、处置或者使用而产生的任何收益,或者虽有收益但能够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调整;


  (四)买卖双方没有特殊关系,或者虽有特殊关系但未对成交价格产生影响。


  第二十三条 进口货物的下列费用应当计入计税价格:


  (一)由买方负担的购货佣金以外的佣金和经纪费;


  (二)由买方负担的与该货物视为一体的容器的费用;


  (三)由买方负担的包装材料费用和包装劳务费用;


  (四)与该货物的生产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有关的,由买方以免费或者以低于成本的方式提供并可以按适当比例分摊的料件、工具、模具、消耗材料及类似货物的价款,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发、设计等相关服务的费用;


  (五)作为该货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条件,买方必须支付的、与该货物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


  (六)卖方直接或者间接从买方获得的该货物进口后转售、处置或者使用的收益。


  第二十四条 进口时在货物的价款中列明的下列费用、税收,不计入该货物的计税价格:


  (一)厂房、机械、设备等货物进口后进行建设、安装、装配、维修和技术服务的费用,但保修费用除外;


  (二)进口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后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三)进口关税及国内税收。


  第二十五条 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条件,或者成交价格不能确定的,海关经了解有关情况,并与纳税人进行价格磋商后,依次以下列价格估定该货物的计税价格:


  (一)与该货物同时或者大约同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


  (二)与该货物同时或者大约同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


  (三)与该货物进口的同时或者大约同时,将该进口货物、相同或者类似进口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第一级销售环节销售给无特殊关系买方最大销售总量的单位价格,但应当扣除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项目;


  (四)按照下列各项总和计算的价格:生产该货物所使用的料件成本和加工费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同等级或者同种类货物通常的利润和一般费用,该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五)以合理方法估定的价格。


  纳税人可以向海关提供有关资料,申请调整前款第三项和第四项的适用次序。


  第二十六条 按照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估定计税价格,应当扣除下列项目:


  (一)同等级或者同种类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第一级销售环节销售时通常的利润和一般费用以及通常支付的佣金;


  (二)进口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后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三)进口关税及国内税收。


  第二十七条 出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以及该货物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为基础确定。


  出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是指该货物出口时卖方为出口该货物应当向买方直接收取和间接收取的价款总额。出口关税不计入计税价格。


  第二十八条 出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不能确定的,海关经了解有关情况,并与纳税人进行价格磋商后,依次以下列价格估定该货物的计税价格:


  (一)与该货物同时或者大约同时向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出口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


  (二)与该货物同时或者大约同时向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出口的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


  (三)按照下列各项总和计算的价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相同或者类似货物的料件成本、加工费用,通常的利润和一般费用,境内发生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四)以合理方法估定的价格。


  第二十九条 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按照《税则》规定的目录条文和归类总规则、类注、章注、子目注释、本国子目注释,以及其他归类注释确定,并归入相应的税则号列。


  第三十条 海关可以依申请或者依职权,对进出口货物、进境物品的计税价格、商品归类和原产地进行确定。


  必要时,海关可以组织化验、检验,并将海关认定的化验、检验结果作为确定计税价格、商品归类和原产地的依据。


  第四章税收优惠和特殊情形关税征收


  第三十一条 下列进出口货物、进境物品,免征关税:


  (一)国务院规定的免征额度内的一票货物;


  (二)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


  (三)进出境运输工具装载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饮食用品;


  (四)在海关放行前损毁或者灭失的货物、进境物品;


  (五)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规定免征关税的货物、进境物品;


  (七)法律规定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进境物品。


  第三十二条 下列进出口货物、进境物品,减征关税:


  (一)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的货物、进境物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规定减征关税的货物、进境物品;


  (三)法律规定减征关税的其他货物、进境物品。前款第一项减征关税,应当根据海关认定的受损程度办理。


  第三十三条 根据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对外交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者由于突发事件等原因,国务院可以决定对进出口货物、进境物品减征或者免征关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四条 减免税货物应当依法办理手续。需由海关监管使用的减免税货物应当接受海关监管,在监管年限内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补税的,应当补缴关税。


  对需由海关监管使用的减免税进境物品,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保税货物复运出境的,免征关税;不复运出境转为内销的,按照规定征收关税。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其制成品内销的,除按照规定征收关税外,还应当征收缓税利息。


  第三十六条 暂时进境或者暂时出境的下列货物、物品,可以暂不缴纳关税,但该货物、物品应当自进境或者出境之日起六个月内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需要延长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期限的,应当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向海关办理延期手续:


  (一)在展览会、交易会、会议以及类似活动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货物、物品;


  (二)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使用的表演、比赛用品;


  (三)进行新闻报道或者摄制电影、电视节目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四)开展科研、教学、医疗卫生活动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五)在本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列活动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及特种车辆;


  (六)货样;


  (七)供安装、调试、检测设备时使用的仪器、工具;


  (八)盛装货物的包装材料;


  (九)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货物、物品。


  前款所列货物、物品在规定期限内未复运出境或者未复运进境的,应当依法缴纳关税。


  第三十七条 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暂时进境的货物、物品,应当根据该货物、物品的计税价格和其在境内滞留时间与折旧时间的比例计算缴纳进口关税;该货物、物品在规定期限届满后未复运出境的,应当补足依法应缴纳的关税。


  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暂时出境货物,在规定期限届满后未复运进境的,应当依法缴纳关税。


  第三十八条 因品质、规格原因或者不可抗力,出口货物自出口之日起一年内原状复运进境的,不征收进口关税。因品质、规格原因或者不可抗力,进口货物自进口之日起一年内原状复运出境的,不征收出口关税。


  特殊情形下,经海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前款规定的期限,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规定。


  第三十九条 因残损、短少、品质不良或者规格不符原因,进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免费补偿或者更换的相同货物,进出口时不征收关税。被免费更换的原进口货物不退运出境或者原出口货物不退运进境的,海关应当对原进出口货物重新按照规定征收关税。


  纳税人应当在原进出口合同约定的请求赔偿期限内且不超过原进出口放行之日起三年内,向海关申报办理免费补偿或者更换货物的进出口手续。


  第五章 征收管理


  第四十条 关税征收管理可以实施货物放行与税额确定相分离的模式。


  关税征收管理应当适应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并提升电子化、智能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


  第四十一条 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按照规定选择海关办理申报纳税。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如实向海关申报税额,并提供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明等资料。必要时,海关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充申报。


  第四十二条 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自完成申报之日起十五日内缴纳税款;因不可抗力或者国家税收政策调整,不能按期缴纳的,经向海关申请并提供担保,可以延期缴纳,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税款尚未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申请提供担保要求放行货物的,海关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担保手续。进境物品的税款应当在物品放行前缴纳。


  第四十三条 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有转移、藏匿其应税货物以及其他财产的明显迹象,或者存在其他可能导致无法缴纳税款风险的,海关可以责令其提供担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提供担保的,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海关可以实施下列强制措施:


  (一)书面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金额相当于应纳税额的存款、汇款;


  (二)查封、扣押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额的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缴纳税款的,海关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措施。


  第四十四条 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三年内,海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应纳税额进行确认。


  对有走私或者其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海关对其偷逃税额或者应纳税额进行确认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并有权通过核定的方式确认。


  第四十五条 海关确认的应纳税额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申报的税额不一致的,海关应当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出具税额确认书。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税额确认书载明的应纳税额,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税款或者办理退税手续。


  对依照前款规定需要补缴税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适用本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缴纳税款,或者经海关确认应纳税额后需要补缴税款但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自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经海关确认应纳税额,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规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除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税款外,还应当自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四十七条 海关发现海关监管货物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规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应当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追征税款,并自应缴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四十八条 海关可以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欠缴税款的情况予以公告。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清税款、滞纳金且未向海关提供担保的,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海关可以按照规定通知移民管理机构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依法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第四十九条 经海关确认应纳税额后需要补缴税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由海关责令其限期补缴;逾期仍未补缴且无正当理由的,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海关可以实施下列强制措施或者强制执行:


  (一)书面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划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金额相当于应补缴税款的存款、汇款;


  (二)查封、扣押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价值相当于应补缴税款的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查封、扣押的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剩余部分退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海关实施强制执行时,对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 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的,可以自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向海关书面申请退还多缴的税款。海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查实并通知纳税人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退还手续。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自缴纳税款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海关申请退还关税。申请退还关税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原缴款凭证及相关资料:


  (一)已征进口关税的货物,因品质、规格原因或者不可抗力,一年内原状退货复运出境;


  (二)已征出口关税的货物,因品质、规格原因或者不可抗力,一年内原状退货复运进境,并已重新缴纳因出口而退还的国内环节有关税收;


  (三)已征出口关税的货物,因故未装运出口,申报退关。


  海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查实并通知纳税人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退还手续。


  按照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退还关税的,海关应当予以退还。


  第五十二条 按照规定退还关税的,应当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第五十三条 对规避本法第二章、第三章有关规定,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而减少应纳税额的行为,国家可以采取调整关税等反规避措施。


  第五十四条 报关企业接受纳税人的委托,以纳税人的名义办理报关纳税手续,因报关企业违反规定造成海关少征、漏征税款的,报关企业对少征或者漏征的税款及其滞纳金与纳税人承担纳税的连带责任。


  报关企业接受纳税人的委托,以报关企业的名义办理报关纳税手续的,报关企业与纳税人承担纳税的连带责任。


  第五十五条 除不可抗力外,在保管海关监管货物期间,海关监管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对海关监管货物负有保管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纳税责任。


  第五十六条 未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在合并、分立前,应当向海关报告,依法缴清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滞纳金或者未提供担保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滞纳金或者未提供担保的,分立后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监管期间,有合并、分立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的,应当向海关报告;按照规定需要缴税的,应当依法缴清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按照规定可以继续享受减免税、保税的,应当向海关办理变更纳税人的手续。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履行纳税义务或者在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监管期间,有解散、破产或者其他依法终止经营情形的,应当在清算前向海关报告。海关应当依法清缴税款、滞纳金。


  第五十七条 海关征收的税款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欠缴税款发生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之前的,税款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执行,但抵押权、质权已经实现的除外。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欠缴税款,同时被行政机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的,应当先缴纳税款。


  第五十八条 税款、滞纳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缴入国库。


  退还税款、利息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税款、滞纳金、利息等应当以人民币计算。


  进出口货物、进境物品的价格以及有关费用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计算的,按照纳税人完成申报之日的计征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计算。


  前款所称计征汇率,是指按照海关总署规定确定的日期当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第六十条 海关因关税征收的需要,可以依法向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身份、账户、资金往来等涉及关税的信息,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和配合。海关获取的涉及关税的信息只能用于关税征收目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关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合并、分立情形,在合并、分立前,未向海关报告;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监管期间,有合并、分立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未向海关报告;


  (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履行纳税义务或者在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监管期间,有解散、破产或者其他依法终止经营情形,未在清算前向海关报告。


  第六十二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取转移或者藏匿财产等手段,妨碍海关依法追征税款的,除由海关追征税款、滞纳金外,处未缴纳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由海关向纳税人追征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 对本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规定以外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五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担保人、报关企业等,对海关确定纳税人、商品归类、货物原产地、纳税地点、计征方式、计税价格、适用税率或者汇率,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税款,确认应纳税额、补缴税款、退还税款以及加收滞纳金等征税事项有异议的,应当依法先向上一级海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海关作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关税事宜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十八条 船舶吨税的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


  第六十九条 从事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应当经过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十条 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2003年11月23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同时废止。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推荐阅读

企业支付并承担旅游费的财税处理


在实务中,企业可能基于奖励或集体福利等因素,企业组织员工旅游,由企业支付并承担全部或部分旅游费。对于这类旅游费支出,企业很多财务人员对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存在困惑。


1.旅游费支出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旅游费支出中包括往返机票等旅客运输发票,以及可能旅行社开具了旅行服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财税[2016]36号附件1第二十七条规定,作为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支出取得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于旅游费支出中取得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


2.旅游费支出的税前扣除问题


旅游费支出的税前扣除,各地税务局存在执行口径的差异。


河北税务:根据《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解答>的通知》(冀国税函[2013]161号)第十二条规定:企业为职工支付的旅游费能否作为职工福利费列支?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关于职工福利扣除问题规定,企业发生的旅游费支出,不能作为职工福利费列支。


河南税务(2021-04-23)答复:单位组织全体员工旅游的费用不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扣除范围,不能作为职工福利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山东税务(2020-01-02)答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政策规定,企业组织员工进行旅游活动发生的费用,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不得在税前扣除。


厦门税务(2021-04-27)答复:你司为员工集体免费提供的旅游费,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后,如确实是为企业全体属于职工福利性质的费用支出目的,且符合《税法》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对支出税前扣除合法性、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和确定性要求的,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苏州税务:《苏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苏州地税函[2009]278号)第6个问答:“问:企业组织职工旅游发生的费用支出能否列入职工福利费,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比例税前扣除?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职工福利费包括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从组织职工旅游的性质来看,其具有缓解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因此,企业组织职工旅游发生的费用支出暂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范畴,并按照税收规定扣除。如果企业以职工旅游的名义,列支职工家属或者其他非本单位雇员所发生的旅游费,则属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得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也不得税前扣除。”


更多税务局执行口径就不再逐一列举,企业在面对旅游费支出时需要搞清楚企业所在地税务局的执行口径。对于当地税务局执行口径是不得税前扣除或不得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可以转换为奖励等进行规避。


3.旅游费支出的会计处理


公司支付的旅游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需要区分参加旅游人员的性质,根据不同的税务处理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


(1)旅游参与人属于公司员工


个人所得税:公司以奖励等名义提供旅游费,公司员工参与的,应将旅游费并入员工的工资,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①当地税务局执行口径是不得税前扣除或不得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


会计核算上直接按照“工资薪金支出”进行核算,税前扣除并按照“工资薪金支出”申报扣除,可以全额扣除。不能直接以“管理费用”或“职工福利费支出”进行扣除。


支付旅游费:

借:其他应收款——XX员工

贷:银行存款

说明:支付旅游费时,直接体现为代员工支付的费用。


在当月实际发放工资时,将代垫的旅行费作为奖励金额加入员工的税前收入中并作为工资发放,同时在税后扣除代垫款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五险一金个人部分

其他应收款——XX员工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②当地税务局执行口径可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


计提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实际支付旅游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也可暂时不确认,待合并工资计算后再确认)


(2)旅游参与人属于公司雇员以外的营销人员


依照财税[2004]11号规定,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对企业雇员其他人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于企业营销过程发生的外部人员免费旅游,通常不在双方营销服务协议中,且虽然财税[2004]11号作为外部人员的劳务收入,但是外部人员通常也不会提供对应的劳务费发票,因此不能计算为佣金。如果当地税务局执行口径没有明确规定旅游费不得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业务招待费”进行税前扣除,按照计算扣除限额。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等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算)


通常由于不会向免费参与旅游的企业雇员以外的营销人员收取个人所得税,需要把支付的旅游费换算为包含个人所得税的金额,再计入“业务招待费”。如果当地税务局执行口径明确规定旅游费不得税前扣除的,即使会计核算计入“业务招待费”也不得税前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全额纳税调增。


对于企业营销过程发生的外部人员免费旅游,在双方营销服务协议中有明确的约定(比如超额完成某业绩指标的),且对方按照劳务费提供了等额的税务局代开发票,可以作为佣金支出按照财税[2009]29号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在此种情况下,企业支付旅游费实际上等于代垫费用。


借:其他应收款——XX营销人员

贷:银行存款


在实际支付营销人员当月报酬和收到对方在税务局代开发票时:

借:销售费用——佣金

贷:银行存款

其他应收款——XX营销人员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算)


(3)旅游参与人属于公司员工家属


有些公司会安排员工家属免费参与旅游,其实质也是对公司员工的鼓励与奖励,因此应视为是该员工的奖励所得,应并入该员工的工资薪金,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具体处理,参见前述“(1)旅游参与人属于公司员工”。


(4)旅游参与人属于公司关系户或促销抽奖中奖者


公司为了维护客情关系,邀请公司客户等参与免费旅游,属于一种交际薪酬行为。除当地税务局执行口径明确规定旅游费不得税前扣除外,支付的旅游费应按照“业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进行扣除。


另外,部分企业也经常把免费旅游作为促销噱头,把旅游指标用于抽奖。


个人所得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有关收入适用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4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包括网络红包,下同),以及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个人取得的礼品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企业赠送的具有价格折扣或折让性质的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礼品除外。


因此,对于免费提供旅游的,应按照“偶然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实务中,通常不会向旅游参与人收取税金,而是由企业自行承担。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招待关系户)

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促销)

贷:银行存款等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按“偶然所得”)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会计核算无论是计入“业务招待费”,还是“业务宣传费”,都必须收集并留存相关证明材料,用于证明该项旅游费支出是跟企业的收入具有相关性,否则即便是当地税务局没有明确规定旅游费不得扣除的,也可能存在后期被税务局稽查而不予认可的风险。


企业购买“结构性存款”的账务处理


一、结构性存款属于投资理财还是企业存款


保本的我们一般计入“存款”,所获得收益计入“利息收入”;不保本的我们视作理财,计入“投资性金融资产”,亏损与盈利计入“投资收益”。事实上,结构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利率、汇率产品,来获取收益,达到增值目的的一种创新存款。它属于理财产品当中的一种。结构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结构性存款并不保本,是有可能出现亏损的一种理财。它通过期权与固定收益产品间的组合,使得结构性产品的投资报酬与连接到标的关联资产价格波动产生联动效应,虽然这种金融衍生品出现亏损的概率并不高,但却并不保本。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4号)第一条规定,本通知所称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结构性存款因为其有“存款”两个字,一直存在账务处理的争议。很多会计认为结构性存款就是存款,应当计入“银行存款”科目下。不过我们通过上面研究结构存款是什么得知,结构性存款是理财产品,不属于存款,不适用进入“银行存款”。


其实在2021年, 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企业持有的结构性存款,应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列示。


例:2021年,甲企业买入结构性存款200万元。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万

贷:银行存款 200万


2021年底该笔结构性存款获益 15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15万

贷:公允价值损益 15万


2022年10月 以220万出售该比资产


借:银行存款 220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15万

投资收益 5万


二、“结构性存款”涉增值税处理


1、免增值税


根据结构性存款的性质,我们知道,结构性存款并不是存款,而是一种理财产品,属于不保本理财。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金融 房地产开发 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第一条规定,《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点所称“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2、所得税


结构性存款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其在未出售前的收益并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调减纳税额,计“递延所得税负债”,待出售时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调增纳税额。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