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关于调整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
发文时间:2020-06-02
作者: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收藏
668

一、关于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方法调整


  为准确有效反映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核定扣除试点行业农产品实际耗用情况,规范全区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优化进项税额核定方法,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财税〔2012〕38号),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决定,对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植物油、酒及酒精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核定扣除方法由原“投入产出法”变更为“成本法”。


  二、关于农产品耗用率的调整


  每年的2月15日前,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试点纳税人上年实际对已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纳税调整,重新核定上一年度的农产品耗用率,并作为本年度的农产品耗用率。


  三、关于公告实施时间


  本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该不该引入进项税额与应税交易的相关性

 《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八条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


  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条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的与应税交易相关的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和金融商品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对比《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与《暂行条例》,除了语句文字变动外,进项税额的定义加上了与应税交易相关的条件。93年新税制实施以来第一次对进项税额的概念作出重大修改,自然会产生些许的想象来。


  很容易把应税交易相关联想到针对进销项不匹配问题上。进销项不匹配问题,包括内容和数量的不匹配,即纳税人购入与其所销售的产品无关的原料设备,或者其数量远远大于正常销售的需求。其实仔细分析下去就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要么购进造假,压根没有购入仅仅拿张发票而已,这涉及虚开发票行为;要么销售造假,属于逃税。对于虚开逃税行为完全可以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予以处理。正常情况下,真实的购进项目总要用于生产经营的,这就会有应税交易。既是买错了也会将其作为原料转让给他人的。如果处置的话,至多也就是资产损失,这种情况涉及的只是按照税法规定判断是否属于正常损失。即使不作处置,按照著名的财税[2005]165号第六条规定,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其存货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留抵税额也不予以退税。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理性的纳税人是不会仅为规避纳税而任其资产损毁,因为这样损失会更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税收征管到位是不会产生纰漏的。而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也是实实在在支付的增值税额,其供应商取得价税款后是要将其中的税款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增值税的价外税原理决定了购买方负税人的经济本质。增值税额无论是应纳税额还是进项税额都是纳税人的税收权利。


  那么是否存在与应税交易无关但属于纳税人真实支付的项目,这可能是立法者的担忧之处。现行税法采用的方法是逐项在不得抵扣项目下予以排除,如财务制度中营业外支出项目的非正常损失,出于应税销售的关联程度以及税收征管因素的不得抵扣项目等。在经济发展经营日趋多样化的当下,纳税人支付与应税交易脱节将会越来越频繁。与销售劳务(加工修理修配)不同,接受服务项目不需要直接处置或者实质处置更隐蔽不易监管,这在营改增后容易成为管理的空档。


  但做出相关性规定后,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首先,相关是有时间性的。一般来说,购进应税交易从供应商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抵扣凭证,其对应的交易行为还没有发生,这部分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就不再是进项税额。其次,相关性与凭票抵扣存在矛盾。在一张发票上既有相关也有未确认相关的内容如何抵扣就成了问题。如果规范抵扣行为恐怕需要出台一些列规范性文件,也有可能带来很大操作中的麻烦和纠结。当然大数据下纸质发票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能否完全撇开发票的形式完全凭发票记载内容抵扣目前还是存在不确定性。


  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取得进项税额的当期就可以认证抵扣增值税额(当然有360天的选择权限),除了确认发生税法规定的不允许抵扣项目做进项转出外都是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这种情况下进项抵扣的执行就显得简单易行。


  第三、相关性的概念不明确,在税收征纳双方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在增值税实施20多年以来在税收征管实践中一直有这方面的争执(当然也跟虚开发票行为的复杂性有关),给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和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带来很大的麻烦。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由于相关性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阐述清楚,一旦在税法中引入在实践中的不确定会骤然加剧。


  综上所述,两害相权增加相关性限定条件的规定仍然弊大于利。保持现行税法的规定,即取得进项允许抵扣,对不得抵扣的分项目逐项予以排除。同时强化进项税额的税收征管,税收征管的问题用征管工具来解决,对虚假的进销项追溯到税收流失的源头,而不仅止于进销项不匹配了事。


这种情况的可否抵扣进项税额,有必要明确一下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平息。这期间,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党中央、国务院牵挂着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习主席多次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给出优惠政策支持。财政部税务总局先后发布了财税公告2020年第13号,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5号、财税公告2020年第24号(后文分别简称“13号公告、5号公告、24号公告”),明确对湖北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除湖北省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


  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有力的支持了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微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但是,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涉及农产品的一般纳税人,根据财税〔2017〕37号,纳税人购进农产品,从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适用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假设从小规模纳税人(非农产品生产者)处采购农产品(凭票扣除),原合同价格103万元(含税),按原征收率3%开具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是10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为9万元(直接销售或初加工税率为9%的产品),或10万元(深加工税率为10%的产品)。


  但是,因为财税[2017]37号规定的是纳税人购进农产品,从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才能够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适用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那么,如果纳税人取得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在3月1日之后按照1%征收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呢?


  如果不允许纳税人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适用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只允许自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非自产农产品的一般纳税人,按照1%征收率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抵扣,则可抵扣进项税额变为1.0198万元,与征收率降低前可扣除进项税额相比,少抵扣7.9802万元。且如果深加工税率为10%的产品,还能否加计扣除,也是不太明确。


  不讲深加工加计扣除了,就因为不能按票面金额*扣除率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来说,客户是一定会要求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降价的。因为相差了含税总价*7.75%的金额,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可能企业的纯利润都没有这么多。


  虽然税务总局《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热点问答(第十期)》,明确了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应客户需要继续开具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1、这份问答出的很晚,4月18日才发布;2、这毕竟只是一个问答,不是正式的文件。正式的文件是自2020年3月1日到5月31日,后又延长到12月31日期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应税销售收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适用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的,按照1%征收率开具增值税发票。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


  从财政部税务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发布的13号公告政策制定初衷来看,不应该给小规模纳税人造成困扰。


  并且,财税[2017]37号文,规定说“从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11%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是因为当时农产品只有3%的征收率,并没有1%的征收率!而按照13号公告,小规模纳税人(湖北省外)在3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销售农产品,征收率就是1%!;从13号公告、5号公告、24号公告的要求来看,小规模纳税人(湖北省外)在3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至少是5月31日期间),如果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征收率为1%,才是最符合公告要求。


  那么,允许从小规模纳税人处收到1%征收率的农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票面金额*扣除率抵扣,应该是符合政策本意的。


  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这一问题作出明确解释。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