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升纳税服务质效,降低纳税人及其办税人员在办税过程中的涉税风险,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实名办税的有关规定,现就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实名办税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实名信息采集
(一)实名信息采集
1.实名信息采集的人员包括:办税人员,即自然人纳税人本人及代表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人员;特定法定代表人,指纳税信用级别为D级、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以及通过风险提示扫描出有风险的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
办税人员除了青岛辖区内的自然人纳税人,单位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税务代理人、发票领购人,还应包括经单位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本人临时授权的其他办税人员。临时授权的办税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和授权委托书进行实名信息采集。
2.纳税人在首次办理涉税事项前,对其相关人员进行实名信息采集。未进行实名信息采集的纳税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尚未完成实名信息采集的相关人员进行补充采集。
3.税务机关采集的实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及证件所含其他信息、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中人像信息无法采集的,单独采集实时人像信息。
身份证件类型包括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公民护照、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4.实名信息采集方式分为现场采集和互联网采集。
现场采集。办税人员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纳税人登记证件或者加盖纳税人印章的登记证件复印件(未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证件的出示税务登记证副本,以下简称“登记证件”),特定法定代表人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现场采集其实名信息,并记录其与纳税人的关联关系。
互联网采集。互联网采集包括银联及支付宝授信实名认证、身份证活体识别实名认证。办税人员及特定法定代表人通过网上办税或掌上办税系统完成授信认证或证件人脸识别认证后,系统自动核对人员身份信息一致性,并完成补充信息采集。
二、实名办税验证
(一)税务机关在办税人员办理涉税事项时进行实名信息验证。对特定法定代表人,在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前,税务机关对其进行实名信息验证。
(二)实名办税验证方式分为现场验证和互联网验证。
现场验证。办税人员或特定法定代表人办理实名事项时,应该对实名信息进行验证。税务机关通过叫号机实现实名取号,验证通过后,保存其实名办税相关信息及行为记录。采集过身份信息的办税人员再次办理涉税事项时,应携带办理实名信息采集时使用的相关身份证件。
互联网验证。办税人员或特定法定代表人登录税务网上办税系统时,应完成实名身份信息与人像信息的比对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其实名办税相关信息及行为记录。办税人员再次在税务网上办税系统办理实名事项的,可采用动态短信验证码、数字证书等方式确认办税人员身份。
三、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实行实名办税的公告》(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7年第2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工作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加快实名办税建设的意见,并制订了相关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实名办税,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对已施行的实名办税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按照《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1号)的规定制定本公告。
二、制定目的
为切实优化纳税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有效打击虚假注册、套票虚开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简政放权成果落到诚实守信的纳税人和办税人员身上,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决定进一步规范实名办税。
三、适用范围
公告规定,在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时,实行实名办税。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公告规定办税人员包括除了在纳税人登记信息中已经登记的自然人纳税人,单位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税务代理人、发票领购人,还应包括经单位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本人临时授权的其他办税人员。
四、实名认证
纳税人实名办税前须首先通过实名认证,认证方式既可以通过网上办税或掌上办税系统实现,也可到办税服务厅进行现场认证。
五、执行期限
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实行实名办税的公告》(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7年第2号)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
2018年6月15日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