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8号公告看交易安全的税法保护
发文时间:2019-11-26
作者:明税
来源:明税研究中心
收藏
570

2019年11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异常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8号,以下简称38号公告),并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公告与前期规定相比,扩大了异常凭证的认定范围,对于公告解读中列举的立法目的“健全税收监管体系,进一步遏制虚开发票行为”,无疑是非常契合的。但更确信无疑的是,接受异常凭证的纳税人,充其量只能算是“涉嫌”接受虚开。面对违法“嫌疑人”,如何“维护税收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相关概念


  38号公告第二条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抵扣异常凭证,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其对应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入异常凭证范围:


  (一)异常凭证进项税额累计占同期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70%(含)以上的;


  (二)异常凭证进项税额累计超过5万元的。


  “对应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对应”如何理解?时间对应还是进销发票所载业务内容对应?


  发票“同期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中的“同期”如何掌握?是一个月,一个季度还是一年?


  各种可能的理解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是需要税务总局进一步明确,否则政策落地可能存在障碍。


  二、给予纳税人提供担保以暂缓补缴税款的权利


  既然是涉嫌违法,就有可能存在误伤。《关于走逃(失联)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认定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6号,以下简称76号公告)规定,接受异常凭证且已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可提供担保。而在38号公告中,除了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可以先申请复核后处理以外,接受异常凭证的纳税人,必须一律作进项转出、冲减当期允许抵扣的消费税款或补交税款。对于将来查实接受虚开的纳税人来说,先交税款而不是提供担保,会少缴滞纳金。但对于只是涉嫌违法、事实上不违法的纳税人来说,先交税款则要占用流动资金,影响生产经营。更严重的情形是,如果涉税金额较大,涉嫌违法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补交“疑似税款”,还要变卖实质性经营资产,那代价似乎就大了一点。所以,还是应该发扬并扩大76号公告的优点,给所有涉嫌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权利,最大程度地将38号公告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三、制定保护纳税人交易安全的安全港规则


  由于增值税税收秩序可能受到的严重威胁,出于价值衡量的考虑,38号公告的上位法依据暂且不表。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38公告规定的异常凭证条件,全部讲的是上游销售方在什么情况下,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构成异常凭证。根据公告解读,这些条件是:


  (一)纳税人丢失、被盗税控专用设备中未开具或已开具未上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非正常户纳税人未向税务机关申报或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稽核比对发现“比对不符”“缺联”“作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经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大数据分析发现,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涉嫌虚开、未按规定缴纳消费税等情形的。


  (五)属于《关于走逃(失联)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认定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6号)第二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抵扣异常凭证,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其对应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入异常凭证范围:1.异常凭证进项税额累计占同期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70%(含)以上的;2.异常凭证进项税额累计超过5万元的。


  一个公司的法务部,面对38号公告提示的风险,应该给财务部门或业务部门怎样的合规建议呢?


  要求业务部门将以上6个条件一一排除以后再签业务合同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是成本太高,二是付出高成本也不一定能成功排除。


  那么怎么取得发票才是安全的?


  一个确定性的税法规则应该给纳税人一个确定性的保障交易安全的可靠路径。


  本文建议设立以下安全港规则,“受票方只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不适用38号公告的规定:


  一、交易价款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给开票方公司;


  二、与开票方公司签订了与发票所载业务一致的书面合同,且取得了加盖开票方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取得了开票方洽谈业务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开票方公司出具的业务人员身份证明和授权证明。


  四、保留发票所载货物的过磅单、入库单等原始资料,且上述单据记载了运输车辆牌照,经过了运输司机签字确认、过磅工作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本来,第三人代为支付货款是民法允许的。税法为了秩序考虑,制定更严格的要求:只有银行转账才符合安全港规则,相信纳税人也是能接受的,毕竟是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以上条件,有权机关也可以再深入调研,制定更高要求、更严密的条件,但只要是受票方可以控制的、力所能及的,这个安全港规则就是税收法治的进步。


  毕竟,自我答责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不强人所难也是法律的基本原则!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增值税法的8个关键变化

一、征税范围描述

  增值税法第三条所规定的征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

  这里没有提到劳务(加工、修理修配),把劳务全部并到服务中,实现了和企业所得税口径统一。

  二、对销售服务的判定不考虑发生地原则

  增值税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服务、无形资产在境内消费,或者销售方为境内单位和个人。

  这条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劳务发生地原则不同,如境内A公司在境内接受向境外B公司支付咨询费,B公司在境外远程给A公司提供服务。劳务发生地完全在境外,但消费地在中国境内,B公司属于增值税纳税人,需要缴纳增值税(A公司向B公司付费代扣代缴),但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同时,这条也厘清了财税(2016)36号文的一个困惑。36号文附件一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不属于在境内销售服务,也就无需缴纳增值税。但该条款在实务中争议较大。

  增值税法的发布,彻底把这个困惑厘清,2025年即便不执行增值税法,实务中基本也都会按这个原则操作。

  三、无偿提供服务不视同销售

  增值税法第五条关于视同销售的规定中,只列举了纳税人无偿转让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和金融商品要按视同销售处理,没有列举纳税人对外无偿提供服务的情形。

  难道无偿提供服务真的不用按视同销售处理了?

  单看这个法律,确实如此。但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大家还是要静待后续的政策,看看是否有更具体规定。

  四、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法定,同时赋予调整规则

  增值税法第九条将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界定为年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但这个数不是固定不变的。若经济发展需要,赋予了国务院可以对该标准进行调整的权限,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

  五、简易计税征收率统一为3%

  现行政策对于简易计税的征收率有3%和5%(小规模纳税人出租不动产等)两档,在增值税法第十一条中,将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征收率统一规定为3%。

  六、进项税大于销项税可随时申请退税

  现行政策中,若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基本都是留待后期抵扣。

  增值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于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的部分,可以选择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也可以选择申请直接退还。

  七、特定情形购买餐饮服务也可以抵扣进项税

  现行政策下,一般纳税人取得餐饮服务发票,即便是专用发票(实务中可能开不出来),如果不是用于直接消费,也无法抵扣。

  如物业公司(一般纳税人,下同)将食堂外包给餐饮公司,餐饮公司给物业公司开具餐饮服务专票,物业公司(有餐饮经营范围)再给消费者开具餐饮发票。物业公司取得的餐饮服务发票并不是直接消费,但在实务中也无法抵扣。

  按照增值税法第二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物业公司取得上述餐饮服务发票,就可以正常抵扣。

  八、对小规模增值税纳税人设置起征点

  按照增值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交易,销售额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

  这就意味着,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必须设定起征点(一般纳税人没有这个优惠),而不是像以前,需要的时候才设。

  目前的起征点标准是每月10万元(每季度30万元),未来的标准是多少,由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确定。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