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本是一个法律概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基于合同形成的债权最为常见。以买卖合同为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负有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的义务(债务),买受人则具有相对的权利(债权);买卖合同的买受人负有支付价款的义务(债务),出卖人则具有相对的权利(债权)。我们经常会将债权(债务)单纯地理解为基于上述买卖合同形成的应收(应付)账款,这其实是非常不完整的。
根据合同法,有的债权可以转让,有的债权不可以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第八十条进一步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第八十一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合同法明确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有很多债权人就想当然地认为随着债权的转让,发票的开具也自然转移给受让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可见,开具发票对于卖方(原债权人)来说是一项法定义务,而且必须有对应的基础交易。以销售货物为例,甲公司销售货物给乙公司,形成了买卖合同债权。就货款给付而言,债权人为甲公司、债务人为乙公司。现在甲公司将债权转让给丙公司,丙公司成为新的债权人。但是,乙公司实际还款时,并不能由丙公司向乙公司开具货物销售发票,因为乙公司和丙公司之间并未发生货物买卖交易。该项基础交易发生在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仍应由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货物销售发票。因此,债权转让并不破坏原来的基础交易,也就不会必然导致开具发票的义务随之转移。
应收账款是一个典型的会计概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前述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货物,因为赊销等原因,形成了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甲公司后来又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丙公司,这就形成了一个债权转让。
当然上述概念目前在法务、财务、会计、税务、金融等领域已经被交叉使用,内涵及外延上既有一定的重叠,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